任傑是當時就騎了馬向宣業城飛馳而去的。


    陳風華這時候才知道,這位醫官竟然會騎馬!


    雖然不比自己在現代騎的那麽瀟灑自如,那馬看起來也不像是戰馬,但跑起來還是挺快的。


    真要坐牛車或轎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進城。


    獨留下來何嘯天在風塵中不知道做何感想。


    陳風華沒理會他,扭頭迴去,準備先給那幾個流民煎些藥服用,緩解一下病情。


    那些流民已經穩定下來。雖然和其他流民隔著一條路幾十米遠,但兩邊喊話都是能聽到的。那邊先來的流民中有人認識這邊的幾個,把情況說了一遍,這些流民情緒就穩定下來。


    等陳風華帶人把藥拿來後,他們很配合的就喝了藥。


    那幾個比較嚴重的,陳風華也給上了外敷的藥。


    想想,成藥多方便!


    現代的那些藥膏一抹,就算不能根治,至少能減輕一點症狀不是?


    其實這個年代也有做成藥的。藥鋪裏雖然沒有明清時就已經製成的那些藥丸什麽的,但膏藥、散劑等成藥還是有的。


    有些沒執照的走方郎中、鈴醫本身也是賣一些成藥的,隻是很多時候不完全對症,能緩解一下,就已經是很好了。


    這年頭,窮人得了病吃不起藥,硬扛著才是普遍現象。


    現在城裏即給施粥,又給放藥,這放在古代,是唐宋那比較富裕的朝代才有的現象,就算如此,也不普遍。


    好在天然的消炎藥如魚腥草、穿心蓮、蒲公英之類的還是有的,這些知識民間有流傳,直到現代還在用。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就是常識了,其實這就是中醫的普及——民間普及。當然如果你說是科學,那我也不和你爭。


    流民們的配合,讓陳風華很是感慨。


    看著哪怕是四五歲的小孩,麵對那麽苦的中藥,都是一點不打吭的喝下去了,他想想現代給小孩吃藥,幾乎都是要加糖的。


    不然有多少小孩硬是不吃啊!


    底層的百姓真的是被儒家給“教育”的真的成了順民,哪怕有一點點能活下去的可能,也是不會造反的。


    所以古代說“官逼民反”,是真的道理,是事實,而不是形容。


    給這些流民看完,吩咐他們能活動的去撿柴火,剩下的就在這裏休息,陳風華便迴轉了帳篷。


    自己也煎了藥茶喝了做預防,然後才歎口中氣,休息下來。


    就這麽等著其實也不是辦法,陳風華想著現代的防疫過程,看看能不能從中找一些可用的經驗來。


    透過帳篷看著夏無傷在外麵不停的唿喊著為數不多的幾個士兵連軸轉,甚至那兩個剛好轉的士兵都被他用上了,陳風華心想,這樣可不行。


    他立刻就出了帳篷,把夏無傷喊了過來。


    何嘯風遠遠的在卡口那邊看著陳二郎和夏無傷商量了一會兒,夏無傷便衝陳二郎一拱手,很是服氣的轉身離開了。


    看來是得了吩咐去幹活了。


    看到這一幕,何嘯風嘴上不停的說著“有辱斯文”。


    他和陳二郎都是由讀書人轉的郎中,“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是他們的信條。


    讀書人看不起武夫,這好像是天然的。


    陳風華和軍士混在一起,自然是“有辱斯文”的事件。


    傳出去是很丟人的。


    但何嘯風內心是嫉妒的。


    夏無傷這些人是宣業城巡防營的,夏無傷還是軍士,是什長,這一次時疫結束後,哪怕不高升,位置必然是穩穩的。


    在宣業城,如果巡防營有關係,那做很多事情自然是很方便的。


    比如出城出診,迴城晚了進不了城怎麽辦?


    巡防營有關係,自然就容易通融。


    隻這一條,就足夠了!


    畢竟城外的地主可不少!


    給那些人看病,得的好處可不會少!


    陳風華自然不知道何嘯風會想這麽多,他看著夏無傷去最開始那些流民中挑人,這才放下心來。


    夏無傷這一隊士兵一共不過十來人,管理越來越多的流民,自然是吃力的。


    以後會越來越吃力!


    陳風華立刻就想到了“自治”。


    後世碰到這樣的事情,怎麽處理?


    農村有村長,城市裏有樓棟長、巷道長,那麽借這個方案過來,在這些流民中選一些沒得病的,情況比較輕的,身體比較壯的人出來,給個名號,讓他們維持秩序,豈不是很好?


    省心省力啊!


    而付出的,最多不過是施粥時多出一碗半碗來,那算什麽?


    宣業城倉庫裏糧食可不少,而且這時疫一出,那些大富商、世家必然是會捐糧出來的,不然一頂大帽子扣下來,家破人亡也難免!


    很快,先前那百十號流民中就選出兩隊二十人,夏無傷眼光極賊,任了兩個隊長,分別讓他們維持秩序、督促撿拾柴火,並且分開兩邊流民,避免混雜。


    流民們之間的秩序肉眼可見的就好起來!


    派出去分隔兩邊流民的人也抽了迴來。


    夏無傷自己的士兵則作為機動和壓製力量留在這裏。


    哪裏有情況就會去哪裏,以逸待勞,作用就會發揮的更大。


    沒一會兒,夏無傷就來到陳風華的帳篷裏,一見到陳風華,就衝他一拱手:


    “陳大夫,這一迴夏某服了!還是你們讀過書的人心眼活!此番舉動,真是給夏某和兄弟們省了好大的事情!兄弟們都服陳大夫了!”


    陳風華笑笑,說道:“這都是後話,等任大人迴來,你們還有得忙的。”


    “總比先前好多了!”夏無傷這迴是真的鬆了口氣。就他手底下那十來個人,真要流民暴動,恐怕一個都不剩。


    現在以流民管理流民,矛盾有了中間的緩衝,他們就好處置了。


    夏無傷也也聰明人,立刻就想到了這一件事情的好處,對陳風華是真的佩服極了。


    陳風華不想聽他的誇,正好他過來,便把後續的一些事情說與他聽,同時也是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畢竟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夏無傷也不客氣,聽到了感覺有不足的地方立刻就說出來,現在和陳風華的關係又近了一步,感覺就像軍中兄弟一樣。


    畢竟陳風華剛才那一舉動,是真的為了他們這些軍士著想的。


    等兩個人把事情商量完,天色也暗了下來。


    再一次施粥後,除了巡夜之人,其他人都休息下來。


    這一次巡夜的不僅有士兵,還有流民中新抽調出來的,那些人不僅沒有抵觸情緒,而且還一個個積極的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藥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街小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街小風並收藏大國藥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