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騎士被突如其來的襲擾驚得目瞪口呆,紛擁上前保護也先,放鬆了對於謙等人的注意力。
風花雪月四千戶同時發動,護著於謙快速離去,眨眼衝出數百步,脫離了瓦剌騎士弓箭射程。
也先沒有料到,任逍遙敢單人獨劍闖入人群,並且出手如此迅疾狠辣,一邊在忽圖巴、窩兒曲拉扯下避開任逍遙,一邊高唿:“休要放走於謙。”
眾人這才迴過神來,烏紮合一馬當先,率領士卒正欲追擊,忽然,頭頂掠過一條身影,漫天劍光劈空罩下,烏紮合揮起馬刀拚命封擋。
他在沙場上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沒能躲過任逍遙致命一擊。
任逍遙一劍將烏紮合刺死,正好跨在馬背上,圈轉馬頭攔住數名縱馬狂追的瓦剌騎兵,長劍猶如飄舞的柳絮,閃爍在人群中,不多時,又有七八人落馬。
十二刀僧四人喪命,剩餘八位已經領教了任逍遙的厲害,哪裏還敢糾纏廝殺,乘機退迴也先身旁。
四千戶一邊掩護於謙撤退,一邊閃目灑瞧身後的追兵,見約有百餘騎尾隨而至,人人彎弓搭箭,亂箭齊發。
四人拚命護住於謙,用手中刀劍撥打著雕翎。
怎奈箭如飛蝗,撥打不及,風卷雲、嶽懸空二人先後中箭落馬,淪為瓦剌騎士刀下亡魂。
就在千鈞一發危機時刻,聞聽連聲號炮響起,明軍大營衝出一隊騎兵,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如風暴般裹卷而至。
石亨父子手執利斧,身先士卒衝上前去,將百餘名瓦剌騎兵圍在核心。
花漫天、薛無痕保護於謙駛進明軍大營,才鬆了口氣。
任逍遙接連斬殺數名瓦剌騎兵,遠遠望見於謙安全到達明軍大營,已經脫離危險,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他左肩傷口崩裂,鮮血染紅了雪白的長衫,知道保護於謙的責任已經完成,不在戀戰,衝出包圍縱馬趕迴兵營。
也先看追擊於謙的部卒陷入重圍,急忙傳令調撥援兵,等到瓦剌鐵騎集合完畢衝出大營,石亨父子已經全殲敵人,收兵撤退。
也先獵虎不成,反受其害,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鬱悶地返迴軍帳。
於謙臨危不懼,任逍遙淩厲狠辣,都在這位不可一世的草原霸主心中烙下深深地印跡。
他腦海中不停翻騰著任逍遙英武的身姿,自言自語道:“若非這個白衣劍客打亂部署,於謙插翅難飛,他究竟是什麽人?”
忽圖巴也在凝神思索,聞言道:“具老衲判斷,此人極有可能是剿滅武夷山莊的七殺劍神。”
“七殺劍神?”
“對”忽圖巴幾乎用肯定的語氣道:“隻有此人具備萬軍中直取敵首的勇氣。”
“難怪密蘇圖數次謀殺於謙不成,原來於謙身邊有如此絕世高手保護。”
“王爺放心,老衲在王爺圍困京師之前,便先期聘請了三位師弟增援密蘇圖,估計現在他們已經在謀劃如何剪除於謙了。”
“這麽說,大師的三位師弟金光上人、銀麵彌勒、銅頭羅漢已經全部混進了京師?”
忽圖巴點點頭道:“正是,他們三人加上鐵人僧密蘇圖,號稱草原僧侶金銀銅鐵四大金剛,乃佛門頂級高手,隻要時機成熟,除掉於謙應該綽綽有餘。”
“好,大師速速飛鴿傳書,通知四大金剛馬上動手。”
“不肖王爺吩咐,老衲已經敦促他們盡快行動。”
也先握緊鐵拳道:“孤王也該采取行動了。”
當即傳令諸將,三日後發起強攻。
於謙迴到朝堂,直言不諱揭露了也先假和談的虛偽嘴臉,號召朝野上下齊心抗敵。
景泰皇帝親口宣詔:加封於謙為龍圖閣大學士,全國兵馬統帥,可以先斬後奏,臨機處置一切軍務,並賜予天子儀仗、華蓋,代天巡狩,全權調度京師內外力量,抵禦瓦剌。
並賜花漫天、薛無痕二人黃金千兩,絹百匹,以示褒獎。
責令曹吉祥優禮撫恤風卷雲、嶽懸空二人家眷。
同時召見任逍遙,禦賜為神勇忠義大俠,贈送金牌一塊,本欲收錄為禦前金牌侍衛,享受祿俸供養,卻被任逍遙婉拒。
景泰皇帝心甚不悅,但此刻正是用人之際,隻好作罷。
退出朝堂,於謙動情道:“自大明開國,蒙受皇恩誥封的武林豪傑猶如鳳毛麟角,除了武當宗師張三豐,唯有任大俠一人耳。
當年張真人襄助太祖洪武大帝反元建明,功德圓滿後不願拜爵受封,洪武帝隻好賜造道觀,供奉其修行。
當今太上皇英宗天子在登基之初,親自追贈其為真武顯化真人,並賜予官印。
如今,任大俠以蓋世奇功,受到天子青睞,賜封號授金牌,可謂殊榮加身,為何不就此入仕朝野?”
任逍遙輕笑道:“大人過譽,吾輩小子豈能與張真人相提並論,再者說,草民數度出生入死,剿除叛逆,非為功名,乃為天下百姓,豈敢以魯莽之軀置身廟堂之上。”
於謙不無惋惜道:“任大俠淡泊名利,拒高官辭厚祿,實令本官欽佩,不過,如此少年英才,卻埋沒鄉野,著實可惜呀。”
“非草民孤傲不群,假裝清高,而是遊曆江湖,向來桀驁不馴,沾染了一身散漫,不願受拘於官場禮儀,等京師轉危為安,草民就退隱江湖,伴山水終老,再不理會世間紛爭,樂享清閑安逸,足慰平生。”
“哈哈哈,任大俠果真乃人中龍鳳,世間奇男子。”
“大人身居高位,卻不避刀劍,坦然赴危不辱國威,才真正是稀世良臣。”
“為國不可計得失,為民不能惜生死,常言道社稷為重君為輕,帝王尚顧忌萬民,何況於謙一介匹夫,若畏縮不前,豈非廟中泥塑,空享祀食不見靈驗。”
任逍遙深服其論,笑而不語。
於謙既奉王召,即刻通令諸軍,加緊備戰。
一時間京師上下,萬眾一心,軍民攜手,誓死捍衛王權。
於謙心知激戰臨近,愈發變得沉穩從容,這份鎮定和平靜,無疑是激勵士卒的最佳方法,由此透露出他那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
在於謙影響下,各部將官都信誓旦旦,願以赴湯蹈火之決心與瓦剌一決生死,紛紛遺書別妻告友,預咐後事,士氣空前高漲。
……
連日來於謙不斷接到鎮守德勝門主將範廣將軍報告,說德勝門外發現小股瓦剌騎兵窺視。
於謙當即斷定,也先陳兵正陽門,不過是佯裝聲勢,想把京師守衛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而德勝門才是也先強攻的突破口,當下傳令各門守軍嚴加防範,暗中調遣石亨父子選拔精兵三千,趁夜埋伏於城外民房內。
於謙的料敵先機,為京師保衛戰首場交鋒奠定了勝利基石。
十月十三日,天空突降大雨,這是入冬以來罕見的暴雨,上天似乎感受到了京師沉悶的戰爭氣息,所以傾注大雨來衝散這股沉悶。
雨水淋澆在千軍萬馬身上,冰寒刺骨;但陷入戰爭魔咒的將士渾然無覺,他們眼中,隻有敵情。
於謙嗅到了殺戮氣息,不顧傾盆大雨,趕到德勝門部署守禦。
範廣將守城兵馬交付於謙親自指揮,自己來到野外陣營,匯合眾將做好廝殺準備。
風雨中傳出戰馬嘶鳴,須臾,萬馬奔騰的聲音震蕩著大地,瓦剌鐵騎拉開三裏寬的正麵戰線,像雨中幽靈般席卷而至。
帶隊主將正是瓦剌第一勇士也察台,戰馬踐踏著泥濘,馬刀揮舞間拍散雨滴,飛濺的水花綻開在人叢中,煥發出短暫又美麗的奇觀。
於謙指揮城頭上諸軍預備弓箭,並為火炮搭建了防雨窩棚,盡力支援城外野戰。
範廣冒著大雨,親自帶領士卒列陣,當下拔刀在手,劃破額頭立誓,不擊退胡馬,決不迴營。
諸軍效仿範廣,滴血盟誓,願誓死報國。
瓦剌軍衝突而至,萬枚利箭透過雨幕,從雙方陣營中射向對方,有人開始中箭落馬。
飛雨如瀑,但箭矢比風雨還密,這絲毫沒有阻擋也察台進攻的步伐。
鐵騎踩踏著同胞的屍首,迎著箭雨快速挺進,雙方終於短兵相接,馬刀揮起的瞬間掛著一串水珠,落下時染上殷紅的鮮血。
雨水和血水交融在一起,迅速途改著大地的色彩,狂風夾雜著濃濃血腥吹拂著廝殺的人群。
多少鮮活的生命倒在泥濘中,馬蹄踏在屍首上,很快將屍首踩得粉碎。
粉碎的屍體迅速又被新的屍體掩蓋,周而複始,大地像是貪婪的魔鬼,吞噬著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激戰從卯時進行到辰時過後,明軍開始潰退,也察台率部猛衝,緊追不舍,漸漸將範廣部卒壓縮到護城河邊。
於謙一聲令下,城頭上萬箭齊發,火炮轟鳴,在風雨中發出驚雷般怒吼,頓時,瓦剌軍死傷累累。
於謙命令火炮手裝填火藥,瞄準也察台猛轟,幾聲巨響過後,也察台連人帶馬被掀翻地上。
範廣趁勢反擊,揮軍掩殺,將瓦剌鐵騎擊潰,追出三裏之遙。
就在範廣指揮諸軍分散追擊潰逃的敵軍,忽聽前方鼓號齊鳴,殺聲震天,瓦剌鐵騎在萬戶卯那孩率領下趕來增援,以接應也察台敗軍。
兩方兵馬重新攪合在一起,大地在顫抖、蒼天在哭泣,就算神靈看到人間有如此殘酷的廝殺也會憂傷歎息。
範廣陷入敵陣,諸軍被分割包圍,廝殺在方圓數裏的地麵上同時上演,雙方士卒拚命死戰,用盡一切手段索取敵人生命。
落馬的就地爬起來,然後重新倒在對手馬刀下,重傷伏地不起,依然難逃厄運,將會被戰馬踏成肉泥。
生命在這一刻無比脆弱,瞬息間將會消亡。
人生同時在此刻得到升華,隻要參加了戰鬥,無論生死都將被載入史冊,活著的會封官進爵,繼續戰鬥,死的也會名垂青史,封妻蔭子。
隻有親眼目睹戰爭慘烈,才能體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正含義。
戰爭是絞殺生命的機器,也是建立功勳的際遇,所以,功成名就的浮華背後,淹沒了多少冤魂?
待續
風花雪月四千戶同時發動,護著於謙快速離去,眨眼衝出數百步,脫離了瓦剌騎士弓箭射程。
也先沒有料到,任逍遙敢單人獨劍闖入人群,並且出手如此迅疾狠辣,一邊在忽圖巴、窩兒曲拉扯下避開任逍遙,一邊高唿:“休要放走於謙。”
眾人這才迴過神來,烏紮合一馬當先,率領士卒正欲追擊,忽然,頭頂掠過一條身影,漫天劍光劈空罩下,烏紮合揮起馬刀拚命封擋。
他在沙場上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沒能躲過任逍遙致命一擊。
任逍遙一劍將烏紮合刺死,正好跨在馬背上,圈轉馬頭攔住數名縱馬狂追的瓦剌騎兵,長劍猶如飄舞的柳絮,閃爍在人群中,不多時,又有七八人落馬。
十二刀僧四人喪命,剩餘八位已經領教了任逍遙的厲害,哪裏還敢糾纏廝殺,乘機退迴也先身旁。
四千戶一邊掩護於謙撤退,一邊閃目灑瞧身後的追兵,見約有百餘騎尾隨而至,人人彎弓搭箭,亂箭齊發。
四人拚命護住於謙,用手中刀劍撥打著雕翎。
怎奈箭如飛蝗,撥打不及,風卷雲、嶽懸空二人先後中箭落馬,淪為瓦剌騎士刀下亡魂。
就在千鈞一發危機時刻,聞聽連聲號炮響起,明軍大營衝出一隊騎兵,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如風暴般裹卷而至。
石亨父子手執利斧,身先士卒衝上前去,將百餘名瓦剌騎兵圍在核心。
花漫天、薛無痕保護於謙駛進明軍大營,才鬆了口氣。
任逍遙接連斬殺數名瓦剌騎兵,遠遠望見於謙安全到達明軍大營,已經脫離危險,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他左肩傷口崩裂,鮮血染紅了雪白的長衫,知道保護於謙的責任已經完成,不在戀戰,衝出包圍縱馬趕迴兵營。
也先看追擊於謙的部卒陷入重圍,急忙傳令調撥援兵,等到瓦剌鐵騎集合完畢衝出大營,石亨父子已經全殲敵人,收兵撤退。
也先獵虎不成,反受其害,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鬱悶地返迴軍帳。
於謙臨危不懼,任逍遙淩厲狠辣,都在這位不可一世的草原霸主心中烙下深深地印跡。
他腦海中不停翻騰著任逍遙英武的身姿,自言自語道:“若非這個白衣劍客打亂部署,於謙插翅難飛,他究竟是什麽人?”
忽圖巴也在凝神思索,聞言道:“具老衲判斷,此人極有可能是剿滅武夷山莊的七殺劍神。”
“七殺劍神?”
“對”忽圖巴幾乎用肯定的語氣道:“隻有此人具備萬軍中直取敵首的勇氣。”
“難怪密蘇圖數次謀殺於謙不成,原來於謙身邊有如此絕世高手保護。”
“王爺放心,老衲在王爺圍困京師之前,便先期聘請了三位師弟增援密蘇圖,估計現在他們已經在謀劃如何剪除於謙了。”
“這麽說,大師的三位師弟金光上人、銀麵彌勒、銅頭羅漢已經全部混進了京師?”
忽圖巴點點頭道:“正是,他們三人加上鐵人僧密蘇圖,號稱草原僧侶金銀銅鐵四大金剛,乃佛門頂級高手,隻要時機成熟,除掉於謙應該綽綽有餘。”
“好,大師速速飛鴿傳書,通知四大金剛馬上動手。”
“不肖王爺吩咐,老衲已經敦促他們盡快行動。”
也先握緊鐵拳道:“孤王也該采取行動了。”
當即傳令諸將,三日後發起強攻。
於謙迴到朝堂,直言不諱揭露了也先假和談的虛偽嘴臉,號召朝野上下齊心抗敵。
景泰皇帝親口宣詔:加封於謙為龍圖閣大學士,全國兵馬統帥,可以先斬後奏,臨機處置一切軍務,並賜予天子儀仗、華蓋,代天巡狩,全權調度京師內外力量,抵禦瓦剌。
並賜花漫天、薛無痕二人黃金千兩,絹百匹,以示褒獎。
責令曹吉祥優禮撫恤風卷雲、嶽懸空二人家眷。
同時召見任逍遙,禦賜為神勇忠義大俠,贈送金牌一塊,本欲收錄為禦前金牌侍衛,享受祿俸供養,卻被任逍遙婉拒。
景泰皇帝心甚不悅,但此刻正是用人之際,隻好作罷。
退出朝堂,於謙動情道:“自大明開國,蒙受皇恩誥封的武林豪傑猶如鳳毛麟角,除了武當宗師張三豐,唯有任大俠一人耳。
當年張真人襄助太祖洪武大帝反元建明,功德圓滿後不願拜爵受封,洪武帝隻好賜造道觀,供奉其修行。
當今太上皇英宗天子在登基之初,親自追贈其為真武顯化真人,並賜予官印。
如今,任大俠以蓋世奇功,受到天子青睞,賜封號授金牌,可謂殊榮加身,為何不就此入仕朝野?”
任逍遙輕笑道:“大人過譽,吾輩小子豈能與張真人相提並論,再者說,草民數度出生入死,剿除叛逆,非為功名,乃為天下百姓,豈敢以魯莽之軀置身廟堂之上。”
於謙不無惋惜道:“任大俠淡泊名利,拒高官辭厚祿,實令本官欽佩,不過,如此少年英才,卻埋沒鄉野,著實可惜呀。”
“非草民孤傲不群,假裝清高,而是遊曆江湖,向來桀驁不馴,沾染了一身散漫,不願受拘於官場禮儀,等京師轉危為安,草民就退隱江湖,伴山水終老,再不理會世間紛爭,樂享清閑安逸,足慰平生。”
“哈哈哈,任大俠果真乃人中龍鳳,世間奇男子。”
“大人身居高位,卻不避刀劍,坦然赴危不辱國威,才真正是稀世良臣。”
“為國不可計得失,為民不能惜生死,常言道社稷為重君為輕,帝王尚顧忌萬民,何況於謙一介匹夫,若畏縮不前,豈非廟中泥塑,空享祀食不見靈驗。”
任逍遙深服其論,笑而不語。
於謙既奉王召,即刻通令諸軍,加緊備戰。
一時間京師上下,萬眾一心,軍民攜手,誓死捍衛王權。
於謙心知激戰臨近,愈發變得沉穩從容,這份鎮定和平靜,無疑是激勵士卒的最佳方法,由此透露出他那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
在於謙影響下,各部將官都信誓旦旦,願以赴湯蹈火之決心與瓦剌一決生死,紛紛遺書別妻告友,預咐後事,士氣空前高漲。
……
連日來於謙不斷接到鎮守德勝門主將範廣將軍報告,說德勝門外發現小股瓦剌騎兵窺視。
於謙當即斷定,也先陳兵正陽門,不過是佯裝聲勢,想把京師守衛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而德勝門才是也先強攻的突破口,當下傳令各門守軍嚴加防範,暗中調遣石亨父子選拔精兵三千,趁夜埋伏於城外民房內。
於謙的料敵先機,為京師保衛戰首場交鋒奠定了勝利基石。
十月十三日,天空突降大雨,這是入冬以來罕見的暴雨,上天似乎感受到了京師沉悶的戰爭氣息,所以傾注大雨來衝散這股沉悶。
雨水淋澆在千軍萬馬身上,冰寒刺骨;但陷入戰爭魔咒的將士渾然無覺,他們眼中,隻有敵情。
於謙嗅到了殺戮氣息,不顧傾盆大雨,趕到德勝門部署守禦。
範廣將守城兵馬交付於謙親自指揮,自己來到野外陣營,匯合眾將做好廝殺準備。
風雨中傳出戰馬嘶鳴,須臾,萬馬奔騰的聲音震蕩著大地,瓦剌鐵騎拉開三裏寬的正麵戰線,像雨中幽靈般席卷而至。
帶隊主將正是瓦剌第一勇士也察台,戰馬踐踏著泥濘,馬刀揮舞間拍散雨滴,飛濺的水花綻開在人叢中,煥發出短暫又美麗的奇觀。
於謙指揮城頭上諸軍預備弓箭,並為火炮搭建了防雨窩棚,盡力支援城外野戰。
範廣冒著大雨,親自帶領士卒列陣,當下拔刀在手,劃破額頭立誓,不擊退胡馬,決不迴營。
諸軍效仿範廣,滴血盟誓,願誓死報國。
瓦剌軍衝突而至,萬枚利箭透過雨幕,從雙方陣營中射向對方,有人開始中箭落馬。
飛雨如瀑,但箭矢比風雨還密,這絲毫沒有阻擋也察台進攻的步伐。
鐵騎踩踏著同胞的屍首,迎著箭雨快速挺進,雙方終於短兵相接,馬刀揮起的瞬間掛著一串水珠,落下時染上殷紅的鮮血。
雨水和血水交融在一起,迅速途改著大地的色彩,狂風夾雜著濃濃血腥吹拂著廝殺的人群。
多少鮮活的生命倒在泥濘中,馬蹄踏在屍首上,很快將屍首踩得粉碎。
粉碎的屍體迅速又被新的屍體掩蓋,周而複始,大地像是貪婪的魔鬼,吞噬著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激戰從卯時進行到辰時過後,明軍開始潰退,也察台率部猛衝,緊追不舍,漸漸將範廣部卒壓縮到護城河邊。
於謙一聲令下,城頭上萬箭齊發,火炮轟鳴,在風雨中發出驚雷般怒吼,頓時,瓦剌軍死傷累累。
於謙命令火炮手裝填火藥,瞄準也察台猛轟,幾聲巨響過後,也察台連人帶馬被掀翻地上。
範廣趁勢反擊,揮軍掩殺,將瓦剌鐵騎擊潰,追出三裏之遙。
就在範廣指揮諸軍分散追擊潰逃的敵軍,忽聽前方鼓號齊鳴,殺聲震天,瓦剌鐵騎在萬戶卯那孩率領下趕來增援,以接應也察台敗軍。
兩方兵馬重新攪合在一起,大地在顫抖、蒼天在哭泣,就算神靈看到人間有如此殘酷的廝殺也會憂傷歎息。
範廣陷入敵陣,諸軍被分割包圍,廝殺在方圓數裏的地麵上同時上演,雙方士卒拚命死戰,用盡一切手段索取敵人生命。
落馬的就地爬起來,然後重新倒在對手馬刀下,重傷伏地不起,依然難逃厄運,將會被戰馬踏成肉泥。
生命在這一刻無比脆弱,瞬息間將會消亡。
人生同時在此刻得到升華,隻要參加了戰鬥,無論生死都將被載入史冊,活著的會封官進爵,繼續戰鬥,死的也會名垂青史,封妻蔭子。
隻有親眼目睹戰爭慘烈,才能體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正含義。
戰爭是絞殺生命的機器,也是建立功勳的際遇,所以,功成名就的浮華背後,淹沒了多少冤魂?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