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夷四老均無異議,李書豪躊躇滿誌道:“好,我們就趁也先大軍牽製朝廷在外,聯合鬼王穀大幹一場,隻要事態危急天下立時分崩,我們振臂一唿,招攬天下英雄共謀大業。功成即可報先人舊怨,至於得天下與否,就隻好各安天命了,我們但盡人事而已。”


    華三奇看李書豪終於動心了,大喜過望道:“兄弟所言不無道理,咱們起兵主要為誅滅朱氏一族報先人大仇,若天命在李莊主,使也先與朝廷鬥個兩敗俱傷,莊主挾仁義大俠之名,收武林好漢之力,開疆拓土建立萬世基業又有何難。”


    李書豪聽到這裏眉頭一展,激情洋溢道:“能轟轟烈烈,也不妄人生一世,武夷山莊將放手一搏,隻是不知獨孤前輩有何籌劃?”


    華三奇道:“瓦剌使者已進京師,打探朝廷情況,戰事日近。咱們身為武林中人當然從江湖入手,江湖中隱伏高手眾多,人人皆能以一當百,若收攏其間高人異士相助,大功必成。”


    李書豪點點頭道:“話雖不錯,然而如何才能威服武林各派呢?”


    “鬼王意欲先剪除俠義門派首腦,在中原武林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之際恩威並施,乘機將各派餘眾招攬麾下,隱時待機。”


    李書豪目光遠眺,仿佛在展望未來,口中喃喃自語道:“少林武當為武林泰鬥,咱們不要打草驚蛇。先從其他門派入手,剔除羽翼孤立少林武當。”


    華三奇笑道:“少林寺揚名於唐初,興盛近千年,自稱有七十二絕技,一直被江湖人倚為武林泰鬥,可我華三奇雖不才,卻認為他們不過是唬人而已。沒什麽了不起。”


    李書豪搖搖頭道:少林功夫天下聞名,素有武學之源外家功夫之祖的稱號,傳聞中七十二絕技雖不曾一一展現江湖,恐怕並非虛傳。


    數百年來還沒有其他門派能撼動其武林至尊之位。雖說少林派是佛門弟子,很少與人爭強鬥勝。卻不代表少林派就是徒有虛名。


    當今少林方丈法禪大師,一身功夫修習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傳聞有金剛不壞之體。


    少林易筋經,童子功、混元一氣功、大力金剛掌、如來神掌、龍爪手、二指禪功、般若功、達摩掌、無相神功、紫金手、佛門獅吼功、皈依掌、降魔掌、伏虎羅漢拳、金鍾罩、鐵布衫、韋陀掌、金剛伏魔陣、十八銅人陣、輕功八步趕蟬都是上乘武學,一樣技成足以獨步天下。


    就是鐵頭功、棉花肚、開碑掌、點穴、拐腿、擒拿、格鬥、橫練、散打、長拳、搏擊、和十八般兵器能修習熟練,也堪稱江湖一流高手,因此,少林寺臥虎藏龍絕不能小覷。


    “哈哈哈哈。”華三奇聽李書豪說完,放聲大笑道:李莊主太高抬少林了,據我所知,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懷疑少林寺收容了建文皇帝,對少林派百般製約。


    武林中那些愛落井下石之人借機發難,受官府與江湖兩方擠兌,少林派日子不會好過。數十年來少林一直封山謝客,鮮露頭角。


    平常隻接待拜佛香客不過問武林紛爭,其用意就是明哲保身躲避是非。我若料得不錯,現在少林派除了禪緣癡顛四個老和尚,已沒有了什麽像樣的高手。


    李書豪默然無語,可見是認同了華三奇的說法。


    華三奇接著道:少林派日漸衰弱,武當派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武當開山祖師張三豐當年以內家功夫創立了武當一派,還有襄助明廷之功,一度備受皇帝恩寵。


    但自張三豐之後武當再沒有出現過蓋世奇才。見少林封山,他們也對外稱倡導三清道法,參無為之境,悟通玄之法,習長生之術,休武閉觀不聞江湖事,這是說的好聽,其實還不是和少林一樣,想躲避武林紛爭。


    李書豪暗暗稱讚,華三奇雖身居關外,對中原武林竟然了如指掌。


    當下道:武當以道教為立派宗旨,修習內家功夫,講究以內力禦外物。按太極生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幻八卦的生滅幻化之理,融入武學,可謂別開生麵獨樹一幟。


    內家功夫修習俗稱吐納之術,重在吐陳納新,得空靈丹田容納新鮮純真,內氣換轉運行使真氣至純,真氣純則內力強,隱千鈞之力於丹田,斂精華萬象於體內,秘藏不露發而不揚,故能傷人於無形。


    所以,內家高手出招看似無力更勝有力,外表棉柔卻純厚無比,著重於以靜製動隨機而變,講究氣定神閑不浮不燥,無相無形意念歸一,念到手到隨心所欲,交手之時才能後發製人。


    加上獨步天下的輕功梯雲縱,著實讓人望塵莫及。因此,武當高手個個都不容易對付。


    當今掌門玄真上人和真武殿主事玄虛道長,兩人二十年前便是聞名江湖的武當兩儀劍內家高手,現在二人修為恐怕已入化境。


    其門下弟子雖少,個個都是精英,不是輕易能撼動的門派。


    華三奇搖頭笑道:“少林武當既然不問江湖紛爭,已形同虛設,不會妨礙我們。其他碌碌小幫何足為慮,能降服利用最好,不識相的就除掉,唯有丐幫號稱天下第一大幫,數萬弟子放在別人手中不過是一群乞丐,若收在李莊主麾下,就是一支大軍,作用不小。”


    李書豪道:“丐幫若是幫主荊襄神丐費無敵在世,一套打狗棍神出鬼沒,倒不好對付。如今他一死,撇下一群叫花子群龍無首,幫中四長老為爭幫主之位,自相火並內訌不斷,倒是有機可乘。”


    眾人隻顧談論,看看天以近午,孫忠忙命人擺設酒宴,眾人邊吃邊談,席間自然少不了互相恭維。


    雙方約定,由武夷山莊對付南八門,控製江南局勢,鬼王穀負責消滅北七派,南北同時開花,掃除異己積蓄力量,隻待瓦刺進軍。


    送走陰陽雙煞的第二天,李書豪就派遣武夷雙劍前往黃山約會黃山四傑,拉攏他們共同舉事。


    對於武夷雙劍突然造訪,黃山派掌門奪命雙飛何萬英受寵若驚,極其隆重的接待上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是古代文人對黃山由衷地讚美。


    山嶺陡峭直插雲霄,顯得峻拔雄偉,山穀煙霧縈繞宛如仙境,那攀岩而生的怪藤,臨崖迎客的蒼鬆,鬼斧神工的奇石,有著巧奪天工般布局,組成了一副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


    站在山下仰望天空,隻見山高入雲,崖峭如壁,光線搖曳天僅一線,這就是黃山美景一線天,可謂別有風韻。要登黃山,須攀陡壁分荊棘翻越險阻,如行陰陽界。


    美景吸引眾多遊客樂不思返,而這裏還有江南八大門派之一的黃山派,更為黃山增添了不少盛名。


    說起黃山派就要追溯到靖難之役。當年朝廷大將何福率兵屯駐靈璧城,以阻擋燕軍南下。


    靈璧盛產異石,多有石中珍品,靈璧石硯更是研中之寶。相傳,南唐後主李煜收藏過一台靈璧硯山,視若至寶,亡國之後將此硯山作為傳家之寶延嗣後人。


    傳至五世玄孫女時,做為陪嫁落入了北宋學士米蒂手中,米蒂之子米蘆後來任宋徽宗書畫院博士,而徽宗皇帝酷愛書法,其瘦金體自成一格堪稱書法大才。


    為取寵皇帝,米蘆投其所好貢出寶研。從此,靈璧硯山便落入宋徽宗之手。開封陷落後金人擄掠靖康二聖,大肆搶掠,此研在戰亂中不知所蹤。


    如此盛產文寶的靈秀之地,在那場大明皇權爭奪戰中,也上演了一幕慘烈地殺戮。


    何福率領朝廷大軍與朱棣靖難軍在此廝殺一晝夜,燕軍大獲全勝。何福率殘部敗逃,朱棣乘勢陷靈璧克泗州取盱眙破揚州攻下儀征,打到了長江北岸。


    何福縱然英勇過人,怎奈兵敗如山倒,潰卒如蟻收勢不住。背負損兵失地之罪,不容於建文王朝,又遭朱棣追剿,可謂走投無路。他隻好丟棄部卒獨自逃難,秘密從老家接出妻小隱居在黃山。


    直到洪熙皇帝登基大赦天下,何福之子何天龍才顯露聲名,廣招門徒創立了黃山派。依仗精熟的武技,很快便將黃山派發揚光大,擠身於江南八大門派之中。


    何天龍生有四子,其長子何萬英人送綽號奪命雙飛。在何天龍死後繼任了黃山派掌門。何萬英的三個兄弟何萬雄、何萬勝、何萬超,個個武藝高強彪悍好鬥,江湖同道敬其勇武,尊稱他們兄弟為黃山四傑。


    地方上一些盜匪地痞畏懼四兄弟之名,無人敢在黃山附近為惡。門下弟子百人,算得上勢力浩大。


    等何萬英與武夷雙劍會談結束,兄弟幾人圍攏過來。


    老二何萬雄天性耿直,有一副火爆脾氣,他迫不及待道:“大哥,武夷山莊李家二老來我黃山,與你密談半日,都說了些什麽?”


    奪命雙飛何萬英看了眾兄弟一眼,唉聲歎氣道:“我也不知道好事還是壞事,正要和你們商議。”


    老三何萬勝道:“自父親創立黃山派已有二十多年,咱們父子兩代人努力,在江湖中掙來了不少聲譽,雖說與武夷山莊同為江南名門大派,有些禮尚往來,但一向井河無犯,這次武夷山莊派遣德高望重地武夷雙劍來黃山,一定大有原因。”


    “三弟所言不錯。”何萬英緩緩道:“武夷雙劍這次來名義上是邀請黃山派在二月十八參加莊主李書豪的婚禮。暗中還與我商議了一件大事。讓我憂慮難安呐。”


    三兄弟聞言,望著大哥齊聲問:“什麽大事?”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殺劍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眸觀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眸觀殘月並收藏七殺劍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