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天授元年4月2日,上午八點。


    一支由454名近衛軍、240輛雪橇、近1700隻哈士奇組成的大周遠征軍。在安國城人民的夾道歡送中,帶著隱隱約約的傷感,緩緩地駛出城門。


    然後,他們沿著安加拉河畔,逐漸加速,卷起陣陣如粉如沙的積雪,向西北方向,奔馳而去……


    這是大周立國以來,大周近衛軍的第三次出征。


    與前兩次出征不同,這次他們出征的目的地,是1800公裏外的葉尼塞斯克,和3000公裏外的圖魯漢斯克。


    目前,這兩座城堡,還都在羅刹人手裏。是羅刹人向東侵略勒拿河流域,指染貝加爾湖地區的兩隻罪惡的黑手。


    大周遠征軍這次出征,就是去斬斷這兩隻罪惡的黑手。將羅刹人擋在葉尼塞河的左岸,為大周王國的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的外部環境。


    坐在由莫敬辭掌舵的雪橇上,張天昭全身包裹得像隻大狗熊,連臉也用白狼皮做的圍巾纏繞著,隻露出兩隻烏溜溜的黑眼睛,在四處張望。


    他望向布滿針葉林的沿岸平原,也望向封凍著厚厚冰層的安加拉河……


    然而,他的心裏,卻想著這次出征的目的,想著前天發生的那些事。


    前天是3月31日,也同樣是上午。


    在城外近衛軍的訓練場上,340名軍役人員,身穿紅黑兩色的近衛軍軍裝,已經完成入編儀式。全部被分配到三個滿編的步兵連,和一個未滿編的炮兵連中。


    當790名穿著英氣逼人的近衛軍軍裝,手持製式武器在操場上訓練的時候,那股威武雄壯的氣勢,整齊劃一的動作,無論怎麽看,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張天昭如癡如醉地欣賞著這道風景線。直到戶部左侍郎、毛皮司主任張立鵬來找他,他才從美麗的風景中,迴到了眼前的世界。


    “十三伯父,您不在庫房裏打算盤,跑來侄兒這裏幹什麽?”


    張天昭將張立鵬帶進他的辦公室,給他倒了杯熱水,嘻皮笑臉地說:“您不會是對我們的飯菜感興趣吧?要是喜歡,吱一聲,侄兒明天起,天天打一份送您家裏去,怎麽樣?”


    張立鵬是張天昭的堂伯父,兩家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張天昭清醒後,也喜歡和他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飯菜還是留給你們自己吃吧,”張立鵬滿臉苦笑,抿了口熱水,搖著腦袋說,“好好吃,你們也就再多吃幾天而已,等糧食吃沒有了,我就是想打算盤也沒東西算呀!”


    庫房裏的糧食少,張天昭一清二楚。打莫多托部前,庫房裏有一萬一千多斤麵粉,後來又繳獲了七千多斤。


    刨去幾次外出打仗吃掉的,還留下一萬斤左右。怎麽這麽快沒了呢?再怎麽著,它也能頂一個月吧?


    於是,張天昭疑惑地問:“十三伯父,前陣子不是說還有一個月的糧食嗎,這才過幾天,就快沒了呢?”


    “一個月的糧食?那是你隻算原來近衛軍的人數,不算新加入的軍役人員。算的話,不到半個月,就全部吃光!”


    張立鵬很認真地盯住張天昭的眼睛說,“810人的近衛軍,一天要吃810斤糧食,一萬斤糧能吃幾天?


    小四,你父王讓我來告訴你,你得讓近衛軍動起來,解決糧食危機。不然,那麽點糧食,很快就會坐吃山空!”


    張立典兼著近衛軍營長的角色,可他什麽都不管,訓練、打仗全部扔給張天昭。


    張天昭兼著王宮侍從室軍事顧問的職務,幹的卻是參謀長的活。在近衛軍中,也算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張天昭聞言,默然無語地坐迴他的位置,低頭沉思。


    缺那麽多的糧食,不想坐吃山空,近衛軍動起來,那是必然的事情。


    但問題是,往哪裏動,該怎麽動。沒想好這兩個問題前,還不如不動呢!


    張立鵬隻坐一會兒就迴去。


    可張天昭一直坐到中午,才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下午,他迴到大帳,告訴張立典,想解除糧食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前出兵西征,打老毛子去,就糧於敵。


    另外,提前出兵,也是因為,安加拉河上遊地區的積雪,再過半個月左右,就會開始融化。河麵上的冰層,到時候也有可能會解凍分裂。


    大周沒有船隻,必須趁地麵的積雪和河麵上冰層,還能夠跑雪橇的時候,盡早出兵。否則,就會太晚,坐失良機。


    張立典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他的出兵請求。但要求第三連留守安國城。


    這太過分了,軍隊最忌厚此薄彼!


    於是,張天昭馬上抗議,可張立典就是不聽,最後幹脆跑進二姨娘的蒙古包裏躲起來,不見張天昭。


    沒辦法,人比人,氣死人。二哥張天祿不用上戰場,不用餐風露宿,輕輕鬆鬆就升了軍銜,當了連長。


    自己呢?才九歲呀,在外麵出兵放馬,打生打死的,一個月下來,累得像條狗,結果,也不過如此。


    好吧,既然張立典不見自己,那張天昭就不客氣了,他馬上雷厲風行地調兵遣將。


    調兵遣將的結果,首先,留守的除了第三連之外,還從第一連和第二連中,各抽出一個排參與留守。這樣,留守的兵力有356人。其中包括10名米涅火槍手,6名醫護兵。


    其次,所有的軍役人員編入遠征軍,隨軍出征。等占領葉尼塞斯克和圖魯漢斯克之後,軍役人員將一分為二,就地服役,守衛城堡。


    最後,遠征軍每人僅攜帶9斤炒麵,每天隻準吃三兩。不足部分,在安加拉河上,砸冰窟窿釣魚補充食物。


    包括雪橇犬的食物,也依靠從冰窟窿中釣魚而來,以減輕後勤的壓力、雪橇的載重。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


    以上結果,不少軍官對把軍役人員編入遠征軍表示不解,認為他們新來乍到,訓練不足,忠誠不夠等等,但經過張天昭解釋,也消除了疑慮。


    張天昭向他們解釋,把軍役人員全部編入遠征軍,調離安國城,可以防止他們中的某些人,內外勾結,給原部落的那顏傳遞情報。


    同時,也可以減輕近衛軍中漢人士兵的壓力。比如,這次遠征軍454人中,漢人官兵隻有114人,其餘全是軍役人員。


    把絕大部分的漢人兵員留守後方,既可以保證安國城的安全,也可以讓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遇到意外,也能迅速作出反應,放心使用。


    關於忠誠度的問題,張天昭更不在乎。因為所有軍役人員的家屬,都被安置在安國城外的幸福村,他們就是變相的人質。


    有人質在手,張天昭相信,軍役人員會很老實,很忠誠的,一點問題都不會有。


    其實,把土著軍役人員遠遠地調離他的部落和家屬,放到邊境服役。戰鬥中,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做法,並不是張天昭靈犀一閃想出來的。


    而是他學老毛子的。在真實曆史上,老毛子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鮮卑利亞,他們對被征服的土著部落,都是這麽幹的。


    像漠西蒙古的土爾扈特部,遠遷歐洲伏爾加河下遊後,在大北方戰爭中,羅刹國就征調了大量的土爾扈特人作為軍役人員,並組成騎兵,參加戰爭。


    據說,在戰爭中,他們作戰異常勇敢,為羅刹打敗瑞典,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部落被羅刹當作人質看管起來。仗打不好,征收重稅,打得好,征少點。就這樣逼著土爾扈特騎兵幫他們賣命。


    張天昭對老毛子侵略、殖民鮮卑利亞那套方法熟悉得很。既然有效果,他當仁不讓地會去使用,去實踐……


    “小主子,咱們該停下來休息了,您瞧,前麵大爺的兵己經停下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莫敬辭的聲音把張天昭從浮想中拉了迴來。


    他抬起頭看去,前麵一連、二連的雪橇隊,果然已經停了下來。


    二哈們在路邊喘著粗氣歇息,近衛軍們則拿著工具,紛紛嚷嚷地走到安加拉河中,在冰麵上砸窟窿釣魚。


    張天昭摸出懷表看了眼,9點多,雪橇隊已經跑了一個多小時,的確到了休息的時候。


    這時候,自冬天以來就很少露麵的太陽,也大大方方地從雲層中探出頭來,把地麵的一草一木,照得異常明亮。


    “那我們也停下來吧,讓士兵下河砸窟窿釣魚。”


    張天昭一聲令下,炮兵連的雪橇隊也便停了下來。不用吩咐,士兵們就紛紛拿起工具去砸冰釣魚。


    畢竟,所有的士兵都知道,這次遠征,近衛軍幾乎不帶糧食。人吃狗啃,全指望安加拉河裏的魚。


    好在大家也都知道,安加拉河裏的魚,不是一般的多。隻要砸出一個冰窟窿來,放下一根釣勾,要多少就有多少。


    隻可惜,生活中最樂觀的人,往往也是被生活打臉,打得最疼的人。


    現在,砸開了冰麵,放下了釣鉤的近衛軍們,就是這麽一群過於樂觀,而被現實無情打臉的人。


    因為他們砸開的冰窟窿裏,沒有期待中浮出的密密麻麻的魚頭,隻有一層冰渣子和幾個水泡外,什麽也沒有。


    魚鉤也放了下去,近衛軍們很耐心地等待著,一分鍾……五分鍾……半小時後,整個遠征兵454個人,200多個冰窟窿,釣上來的魚,竟然隻有可憐的、區區三十來條巴掌大的小魚。


    三十條巴掌大的小魚,能做什麽?用來煲幾鍋湯,也喂不飽那麽多的人和二哈。


    要想讓每個近衛軍不挨餓,每個近衛軍每天最少要4斤魚肉。二哈也要一斤魚肉才能吃飽。


    可現在,半個小時了,200多個冰窟窿,才釣出30條巴掌大的小魚,這裏一定有問題!


    不知不覺之中,一股恐慌不安的情緒在近衛軍中潛滋暗長。特別是軍役人員,很多人已經茫然而不知所措。


    是不是出兵的時候沒有祭旗,所以遠征軍不被長生天保佑?


    也或者是我們當中,有哪個人罪大惡極,受到了魚神的詛咒?


    ……


    張天福,張天仁聯袂而來,人剛到,張天福就問:“小四,是岀了什麽問題,居然現在釣不到魚?”


    “是不是長生天,”張天仁壓低桑音,手指了指天空說,“我們出來前,沒有祭過旗,我怕是長生天生氣,不護佑我們,那就慘了。”


    “我也不知道出了什麽問題,”張天昭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緊皺召眉頭,看著冰麵說,“不過,我敢肯定,這與長生天無關,應該是釣魚的過程中,某環節出了問題。”


    說完他跳到冰麵上,東張四望地看幾下,又抬頭看看天空的太陽,最後直接趴在冰麵上,用手扒開冰麵上薄薄的積雪,眼睛貼著冰麵往河裏看。


    透過晶瑩的冰層,依稀可以看見有河水在緩緩流動,甚至還看見有魚瞬間遊走的影子……


    兩三分鍾後,張天昭從冰麵上爬起來,他一邊拍掉身上的積雪,一邊若無其事地說:“兩位兄長,你們說說,這次出征,兵部為什麽沒有任命誰是我們的主官?我們都是連長,該誰聽誰指揮?”


    “行啦行啦,別廢那話,你要解決這個問題,主官歸你,我們聽你的。”


    “就是,都火燒屁股啦,還什麽誰聽誰指揮。就像剛才天福說的,這個麻煩你解決了,主官歸你,我們聽你指揮!”


    看過冰層後,張天昭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知識都是無價的,怎麽能夠隨隨便便就浪費呢,總得收迴點利息吧。這個利息是什麽?是這次遠征軍的指揮權。


    這次遠征,張立典和兵部,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竟然忘記了任命遠征軍的指揮官。而張天昭,最想拿到這個權力。他剛才那番話,就是表明這個意思。


    “這可是你們說的,可不是我強迫你們讓出來的,”於是,張天昭笑容滿麵地張天福、張天仁說,“去叫士兵們把行軍帳篷搭在冰窟窿上,然後再釣魚就可以了。”


    “為什麽?”倆人不解,幾乎異口同聲問道,“這麽做真可以釣上魚來?”


    “為什麽?是因為現在的冰層薄了,外麵太陽又亮,魚可以在水中看見冰層上的人影,那麽多人在冰上走來走去,嚇都嚇跑它了,它怎麽會上當吃魚餌?”


    ……


    半小時後,遠征軍繼續向西前進。


    這一次,張天昭帶著炮兵連,在一連、二連的近乎崇拜的眼神中,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麵。


    原因無它,隻是張天昭提出的解決辦法,讓原來釣不上魚的近衛軍,不到十分鍾,平均每個人釣上了十多斤魚,足夠一天的食用。


    感受到土兵們崇拜的目光,張天昭得意非常,坦然受之。


    可他心裏卻想:我才不會告訴你,我這個辦法,是從一部記錄阿拉斯加土著人生活的記錄片中學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23崛起北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水滿楓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水滿楓林並收藏1623崛起北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