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木匠是附近有名的木匠,靠著一手在附近十裏八村都出色的手藝以及勤儉持家,近些年家道還算殷實。


    宋木匠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剛剛取了個媳婦,小兒子十五六歲,尚未婚娶。


    說起宋木匠家,還有個離奇的故事,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有一年,山村裏連續下了十幾天的大雪,四處白茫茫一片。鄉間房子低矮,在積雪的覆蓋下,從遠處眺望,仿佛整個山村都被掩埋在白雪之下,找不到一絲鮮活氣息。


    宋木匠已經有個把月沒有活計了,雖然在秋季時候儲藏了一些食物,但兩個兒子正是長個的時候,盡管夫婦倆勒緊褲腰帶,盡量剩下些給小孩吃,但眼看過不久也要吃光。


    那個年代,農村手藝人出去幹活,活計沒結束時,吃住一般都在主家,幹完活也不會開口要價,有錢的會給些工錢,沒錢的主家會拿出自家熏的臘肉、筍幹、米、油之類的東西來換勞力。


    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沒有哪個手藝人會因為主家給的東西不好而嫌棄。因為每個家庭過生活,總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理個發,打個石磨之類,也都還是要叫別的手藝人,難保到自家時碰到拮據的時候。


    宋木匠正眉頭不展,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屋外卻走進來一個人,那人家住在山腰,說是急著請宋木匠去編籮筐。


    宋木匠雖然覺得這主家路遠,眼前又下著大雪,心中雖有點糾結,但有活計總比沒有好,於是收拾好東西,跟著那人去了。


    到了主事的家裏,卻見這家到處堆滿了冬筍,主家說編籮筐就是為了好儲藏起這些冬筍,放在地窖裏。


    冬筍在鄉村雖不是稀罕物件,老百姓冬季無甚農活,除了砍柴外,也常上山去挖點冬筍,但充其量挖到了百十來斤已經很了不起,但這主家的冬筍看樣子卻有幾千斤之多。


    宋木匠感到甚是奇怪,但也不好多問,隻得埋頭給主家編起籮筐來。宋木匠手藝甚好,編了三天,就編好了幾十隻籮筐,活也就算幹完了。


    主家給了十斤冬筍,十斤米,十斤油作為工錢,也算是豐厚。宋木匠感謝了之後就下山了。


    宋木匠下山後沒幾天,村裏有人傳來消息,說是山腰那家人的房子倒了,全家人被壓死在大雪下。


    宋木匠大兒子人雖小,但膽子夠大,聽說了這事,又從父親那裏得知這家藏了上千斤山筍,覺得不拿白不拿,心意一定,冒著大雪上山去了。


    上山去摸到那主事家的門,果然是被大雪壓塌了,那家人已經不知道被大雪埋裹在了哪裏。


    宋木匠大兒子用鐵鍬撬了半天,總算把主事家被雪覆蓋儲存冬筍的地方給挖了出來。


    這家人的冬筍被宋木匠編織的籮筐裝了起來,足足有幾十來籮筐之多。宋木匠兒子喜出望外,忙下山叫上自己弟弟,兩人乘著天黑搬了一夜,把所有冬筍都給弄了迴家。


    第二天一早,宋木匠家正美滋滋地準備煮冬筍粥吃,跑進糧倉去拿冬筍,但奇怪的是,進糧倉一看,辛辛苦苦搬迴家的冬筍不知啥時全部變成了貓毛。


    宋木匠大兒子氣急,白白忙活了幾日,竟然弄迴來這些東西,認為必是有妖孽東西在作怪。


    宋木匠大兒子又偷偷摸到山上,打算去查看個究竟。


    來到主事家家裏,沒想到主事家原來藏冬筍的地方卻立著一道墳,而且那墳一看就是舊墳,墳碑都是五六十年前的老碑,上麵的字跡已模糊不堪。


    宋木匠大兒子覺得肯定是這墳內的老鬼在作怪,氣得眉毛胡子豎立,衝著那墳碑拉了泡尿,然後點了一把火,把這墳給燒了,直到裏麵的屍骨也被燒成了灰燼,方才解氣下山。


    宋木匠大兒子有時喝了酒,常把這事掛在嘴邊,引以為傲。


    就在前不久,宋木匠家裏來了個水靈靈的姑娘。


    這姑娘自稱是老家遭了瘟疫,父母親人都死光了,無處可去,四處流浪至此。宋木匠的大兒子見著姑娘長得水靈,看上了眼,起了小心思,同意這姑娘在自家住下。


    這姑娘在宋木匠家住下後,為人和善、幹活勤快,家裏家外收拾得幹幹淨淨,又弄得一手好針線活。


    唯一一個缺點就是這姑娘對家裏的老鼠很好,不允許人打,而且常常給老鼠喂食。


    宋木匠問這是何故,這姑娘說自己年幼時,患有重病,母親聽說老鼠吃百家食,唾液有治病的奇效,於是常常抓到老鼠弄來老鼠唾液喂給她吃,竟然把病治好了,所以老鼠對自己有恩,不忍心傷害。


    宋木匠夫婦見這習慣也不是什麽大毛病,同時架不住兒子喜歡糾纏,就作主讓他們成了親。


    大家都誇宋木匠家有福氣,不花錢撿到個好兒媳。


    話迴頭講。


    眾人趕到宋木匠家時,宋木匠老婆正嚎啕大哭,邊哭邊嚷:這瞎了眼的老天啊,你為什麽不把我收了去,剩下我們幾個婦人可怎麽活喲!宋木匠新娶的兒媳婦則在邊上安慰婆婆。


    宋保長說:你們莫要著急,我這不把村裏的壯勞力都帶來了,這就給你們找去。


    王小牧夾在人群之間,卻聞得一股奇怪的味道味,想必是這宋木匠家兒媳婦喜歡養老鼠,才會整個家發出如此難聞的異味。


    宋保長手一揮,叫大家分成二隊,一隊往宋木匠幹活經過的路上來迴找。一隊去梁村和其它附近村莊打聽,看宋木匠是否又接到其它新活了。約定傍晚時分宋木匠家碰頭。


    王小牧和他主家被分在第一隊。


    王小牧跟著隊伍找了一天,哪裏有宋木匠家幾個男人的蹤影,隻好垂頭喪氣迴到宋木匠家。沒想到另一隊早就迴來了,說是四處打聽鄰村都沒有聽說有誰請宋木匠幹活。


    宋保長眉頭皺得緊緊的,對大家說,那就還有一個地方沒找了,就是貓子嶺。


    眾人一聽貓子嶺,心都緊縮了起來。


    宋保長看出了大家的顧慮,說:怕個球哦,貓子嶺是我們宋村的福地,我們去找人,又不故意去得罪貓仙人,擔心個屁。


    王小牧的主事家說:要麽先派些人上去,留一些人在下麵,有什麽事也好有個接應。宋保長點點頭,采納了他建議。


    王小牧和主事家都被留在了宋木匠家,當著後備接應。


    宋保長帶著七八個壯漢,拿著鑼鼓、鑔上山了。


    正所謂“鑼鼓兩響鑔一聲,閻羅小鬼莫要跟。若得小子開風旗,驅魔辟邪賽眾神”。


    當地人深信鑼鼓、鑔能辟邪,所以但凡是人家有白事,一般都由童男子扛著祭旗在前麵開道,中間行著棺木和送喪的人,後麵跟著打鑼、鑔的人。打鑼的“咚咚”敲兩下,打鑔的“咣”地打一鑔,是一道特別的風俗。


    留在家中的人,有的在安慰宋木匠婆媳兩人,有的無所事事蹲在牆角抽著旱煙。


    王小牧借著暮色,朝遠處的貓子嶺看去,起初看,一點也不像貓,但盯得久了,卻越來越神似,甚至連貓須都栩栩如生,貓眼睛不像一般的家貓一樣睜得溜圓,反而像剛睡醒,眯帶著眼的樣子,仿佛隨時要蹦跳而起。


    看來“吃梁屙宋”的傳說也不全是瞎編。


    王小牧此時想起真君觀裏那妖物說的話來,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主事的看王小牧的樣子,問道:小牧,你覺得冷嗎?


    王小牧趕忙說不會。


    主事的歎了口氣,說:如果這次再找不著,可能真的要去請吳叔公來了。王小牧問吳叔公是誰?


    主事的給王小牧講了附近幾村村民都知道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水怪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臣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臣潘並收藏民國風水怪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