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伊斯不明白。


    “飛石引仙,最好是在平地,架子才紮得穩。”


    “喂,這,這不合仁道吧……”伊斯這次真嚇壞了,這家夥真打算要在這景寺之內當場虐人啊!這以後讓景僧們如何處之?


    張小敬沒理睬他,走出告解室,開始在院子裏勘察地形,時不時舉起兩根指頭丈量一下,或者用腳踏一踏泥土,看看鬆軟程度,像是個最敬業的營造匠。


    過不多時,伊斯撩著袍子,跌跌撞撞從殿裏跑出來:“張都尉!別架了!招了,招了!”他情急之下,連雅詞都不說了,直接大白話。


    “哦?他都說了?”


    “對,都說了!”


    這個囚犯招供的契機,還得歸功於伊斯。張小敬離開以後,伊斯左想不對,右想心慌,於是鑽到告解室的另外一側,像是平日裏給信士們做告解一樣,苦口婆心地勸說起刺客來。


    不知是伊斯的言語裏確實存在感召的力量,還是張小敬之前造出來的氣氛太過恐怖,囚犯終於放棄了抵抗。伊斯趕緊跑過來攔張小敬。


    從刑訊角度來說,一軟一硬,一打一拉,確實可以讓人更快開口。


    快到告解室時,伊斯拽住張小敬:“他答應會知無不言,但你們得赦免他的罪狀。這個人已答應皈依我主,從此靜心修行,不出寺門一步。”


    “這個你去跟靖安司丞去談,我隻負責問話。”張小敬甩開他的手。這個執事未免越俎代庖,幹涉起朝廷的事情來了。


    囚犯仍舊被綁在告解室內,不過木門敞開,讓他能看到光亮。檀棋坐在對麵主問,張小敬則在旁邊一直盯著他的表情,一是施加無形的壓力,二是觀察刺客的細致動作,若有半分假話,立刻就會被覺察。


    刺客緩緩開了口,自稱他是守捉郎。這個名字,讓張小敬不期然地皺起粗眉。


    “守捉”一詞,本指大唐邊境的屯兵小城。這些小城不在地理要衝,規模都非常小,朝廷基本不怎麽過問。它們平時自治,戰時自保,久而久之,每一座守捉城,都變成一片唐律和帝澤都觸及不到的法外之地,魚龍混雜。


    從開元年間開始,大唐府兵日漸廢弛,折衝府幾無上番之兵。在這時,一個叫守捉郎的組織悄然出現,專門為各地官府、節度使以及豪商提供雇傭兵服務。它的成員成分十分複雜,有逃亡的罪犯、退役的老戍兵、流徙邊地的農夫子女,還有大量來曆不明的西域胡人。這些成員隻有一個共同點,皆出身於各地的守捉城。


    守捉郎的兵員精悍,辦事利落,十幾年光景,便成為大唐疆域內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


    這兩個刺客,居然來自守捉郎,事情更加蹊蹺了。


    張小敬跟守捉郎打過幾次交道,他們歸根到底是生意人,行事低調謹慎。他們的主要業務對象是大唐,怎麽會勾結突厥人,為害長安?不想活了?


    他轉念一想,很有可能,守捉郎隻是接了個刺殺的委托,並不知道被刺殺者背後的事情。於是他悄悄告訴檀棋,朝這個方向問。


    果然,檀棋再問下去,刺客承認並不認識這個普遮長老。他隻是接到命令,潛伏在波斯寺裏,隨時盯著長老的動靜。一旦接到信號,就立刻出手殺人,然後撤離。


    張小敬追問是什麽人發的信號,刺客說沒有人,用的是波斯寺裏一棵槐樹頂上的老鴰巢。什麽時候老鴰巢消失了,便意味著可以動手了。


    這樣一來,兩邊不用見麵,也就降低了泄密的可能。這是很常見的做法,隻是可憐了那一窩老鴰。


    “那麽你的命令,是誰發放的?”張小敬又問。這個刺客不知道委托人的虛實,一定知道他的上級。


    刺客不吭聲了,這觸及他們最大的忌諱。這些守捉郎,都有家小生活在守捉城裏。自己若是身死,組織會照顧撫恤;若是背叛,家中親人可就不知什麽下場了。


    張小敬冷聲道:“你既然已開口交代,就已經背叛了守捉郎,還不如全交代了,也許朝廷還能優待一二。”刺客聽出張小敬的威脅意味,露出絕望神情,懇求地看向檀棋和伊斯。


    伊斯看著不忍,開口道:“他既有心向主,不宜逼迫太……”張小敬突然手指門口,一聲怒喝:


    “滾!”


    這突如其來的霹靂,讓屋子裏所有人都一哆嗦。伊斯張口結舌,簡直不敢相信。自他來到長安,可從來沒人對他這麽聲色俱厲。


    張小敬大罵道:“你以為你是刑部尚書還是大理寺卿?在這裏兀自聒噪,指手畫腳!”


    “在下隻是……”


    “你們這個波斯寺窩藏要犯,為害長安;你阻撓靖安司辦案,幾令刺客逃脫。光憑這兩條罪名,就足夠把你寺連根拔起!你還覺得自己有功?”


    “可是……”


    “滾出去!”


    伊斯被罵得麵如死灰,半晌才鼓起勇氣,畫一十字道:“我乃是上帝之仆,隻以神眷為顧念。”然後深鞠一躬,轉身離開,腳步踉踉蹌蹌,似乎深受打擊。


    檀棋望著他的背影離開,輕輕歎了一聲。她有點同情這個自戀天真的景僧,可事態嚴重,由不得菩薩心腸,隻好金剛怒目了。


    見張小敬對伊斯發泄了這麽一通,那刺客也有點被嚇到了。張小敬一拍桌子:“我告訴你,你們殺的這人,乃是突厥的右殺,他替一夥兇徒籌劃,要在今晚毀掉整個長安城。你們接的委托,正是替那些兇徒滅口。”


    刺客瞳孔為之猛然收縮。他不知道右殺是什麽身份,也不太能搞清楚這之間的複雜關係,可他知道整個長安城被毀是什麽結果。


    “守捉郎為虎作倀,對抗朝廷。屆時別說你們的組織,就連邊地所有的守捉城,都要全數肅清。”


    刺客沉默不語,可他的眉角在微微抖動。“肅清”隻有兩個字,卻意味著十幾萬守捉婦孺流離失所,淪為賤奴。大唐朝廷,幹得出來這種事。


    “說出你的上級,這是在挽救你們守捉郎自己。”張小敬發出了最後一擊。


    刺客終於徹底崩潰了,他捂住臉,囁嚅著說出了一個地址:“平……平康坊。我們的落腳處和委托,都是在裏麵的劉記書肆交接。”


    平康坊?


    張小敬先一愣,再一想,覺得再合理不過了。


    平康坊裏,可不光有青樓,還有範陽、河東、平盧、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隴右、劍南、嶺南五府十位節度使的留後院。


    這十個留後院,負責十位節度使在京城的諸項事務,大到錢糧調遣、官員走動、奏章呈遞,小到家眷出遊、禮品采買,都歸其負責。它還有個不能宣之於口的工作,就是擔任各地駐京城的情報驛,既搜集地方情報匯總給朝廷,同時也是節度使在京城的耳目。


    突厥狼衛襲擊京城這件事,最早就是朔方留後院發現,然後報予朝廷,靖安司接手那是之後的事情了。


    節度使是守捉郎的大客戶,一般由留後院出麵發出委托。守捉郎把落腳地點設在平康坊裏,溝通起來自然再方便不過了。


    看來今日,注定要二入平康坊啊。


    張小敬一邊想著,一邊活動了一下指頭。左手小指頭處的傷口,又隱隱作痛起來。他正要動身,忽然聽見外頭一個旅賁軍士兵驚慌地跑過來。檀棋認出他正是被派去光德坊靖安司的人,忙攔住他問怎麽迴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十二時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伯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伯庸並收藏長安十二時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