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汝能這才恍然大悟,張小敬是在敲山震虎。剛才那麽一鬧,店主必然心中驚駭,趕緊去提醒那些私繪了坊圖的商家——這樣一來,隻消盯住玉真坊的使者,便可知道誰藏有坊圖。有了店家主動帶路,這比一家一家去盤問省事多了。
這種做法看似粗暴,卻最省力氣。姚汝能看向張小敬的眼神都變了,不是積年老吏,可想不出來這招,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您怎麽知道玉真坊有問題?”姚汝能好學地問道。
張小敬麵無表情地迴答:“隨便選的。這西市豪商裏,身家清白的可不太多。”
姚汝能“噝”了一聲:“……萬一猜錯了呢?”
“那整個長安城就會完蛋。”
“……”
姚汝能以為這是張都尉在開玩笑,可對方臉上殊無笑意。
姚汝能是京畿岐州人氏,家中世代都是捕盜之吏,父親、伯父先後死於賊事。後來朝廷垂恩,破格把他拔擢到長安為吏。所以他臨行前發下過誓言,一定要在長安城做個讓惡人聞風喪膽的幹吏,才不辱家門。
張小敬幹了九年不良帥,整個萬年縣都服服帖帖的,這在姚汝能看來,簡直是一個最完美的偶像。他出發之前暗自激勵自己,一定要從這位老前輩身上多學點東西,說不定未來也能當上不良帥甚至縣尉。沒想到這一位張都尉,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姚汝能想象中的捕盜老手,應該正氣凜然,像一把陌刀似的鋒芒四射,賊盜為之束手。可這位張都尉,行事說話都透著一股邪勁,具體哪兒不對說不上來,總之是隱隱帶著來自黑暗麵的不安氣息。他忽然想起李泌臨行前的叮囑:“對此人遠觀即可,不可近交。”不由得心中一凜。
這時張小敬忽然問道:“你做捕吏沒多久吧?”
“啊?對的,三個月零八天。”姚汝能迴答。
“那我問你,做捕吏該當如何行事?”
“自然是疾惡如仇!”
張小敬惋惜地搖了搖頭:“那在這個城裏可活不了太久。”
姚汝能站起身來:“我敬重您是前輩,也欽佩您的手段,可您別打算用這種言辭嚇跑我。我會繼續履行職責協助您,同時上報一切可疑動向,除非您把我殺死。”
麵對這個軸人,張小敬也有些無奈。他比了個隨便你的手勢,什麽都沒說。
不良人們這時已經慢慢聚攏過來,姚汝能交代了幾句,忽然想到一個細節,迴頭問道:“張都尉,倉促之間,人手有限,那些商號平時進出的人那麽多,該怎麽盯梢才好?”
“隻盯胡人。這種事,他們不會信任外族。”張小敬毫不猶豫地迴答。
其實大唐從來不以血統而論,長安城漢胡混雜,非中原出身的文武官員多的是。即使是靖安司的屬員裏,也頗有幾個精通算學、熟知行商的胡吏。不過夷夏之防這種論調,總會有人偶爾在心裏嘀咕。
“涉及胡人,要不要跟西市署報備一下……”姚汝能剛提出點意見,就立刻被張小敬不客氣地打斷:
“我現在需要的是手和腳,不是一張嘴!”
姚汝能不敢耽擱,領命而去。靖安司並沒有自己的不良人,不良人都是從各坊各署就近征調,需要花點時間。
張小敬站在旗幌下,雙手抱臂一動不動,表情凝滯,誰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麽。此時太陽已快行至天頂,時間正像渭水一樣飛快地流逝著。他的獨眼一直望向遠處的望樓。望樓上一片平靜,尚無任何旗幟揮舞。
他等待的另外一個消息,至今還沒有動靜。
與西市一坊之隔的靖安司,此時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忙碌。
所有的書吏都埋首於無數卷帙之間,殿中隻聽見卷軸被展開的唰唰聲。
仆役們一刻不停地從外麵抱來更多卷宗,堆在書吏案前。為了提高效率,他們會提前把卷軸展開,鋪在一個簡易的竹插架上。這樣書吏可以直接瀏覽內容,不必在展卷上浪費時間。
每位書吏都配發了三具插架:一架用來展卷,一架用來瀏覽,一架用來卸卷,保證書吏在任何時候抬眼,都有現成的卷子可以閱讀。
他們必須在兩刻之內,完成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工作。
開元年後,突厥和大唐之間的貿易一直處於停頓狀態,但雙方的需求卻不會因此消失。精明的西域商人早就注意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悄悄地建立起了一條中轉商路。他們從草原收購毛皮牲畜,以西域貨物的名義運入長安,再從長安運出綢帛茶鹽,輾轉運去草原。不少長安的胡賈大商號,都與突厥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李泌調來了近五年來所有進出長安的商隊過所,重點核查羊皮、牛筋、泥鹽、鐵器這四宗貨品的入出量。前兩者是草原特產,後兩者是草原急需,哪幾個商號經手的貨量越大,說明與突厥人的聯係越緊密——對靖安司來說,這意味著曹破延找上其門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是張小敬在臨走前跟李泌定下的辦法。
在往常,這些統計數字,得讓戶部忙上幾天才能有結果。但現在時間比珠玉還寶貴,這些各部調來的案牘高手隻好拚出命去,算籌差點都不夠用了。
李泌雖然沒參與具體事務,但他背著手,一直在書案之間來迴踱步,仿佛一位國子監的老夫子。過了一陣,他掃了一眼殿角水鍾,然後又煩躁地搖了搖頭,轉迴到沙盤前。
“檀棋,你覺得張小敬這個人如何?”李泌忽然問。
檀棋正在把望樓最新的通報擺在沙盤上,聽到李泌發問,不由得厭惡地聳了聳鼻子:“相由心生,我看他就是一個粗陋的登徒子,真不知道公子你為何把前程押在一個死囚身上。”
檀棋是漢胡混血,鼻梁高聳,瞳孔有淡淡的琥珀色。她是李泌的家生婢,母親是小勃律人,從小在李家長大,聰慧有識,所以最得李泌信任,說起話來很隨便。
聽到檀棋的問話,李泌用指頭敲了敲桌麵:“太宗在法場救下李衛公時,曾有一句聖訓:使功不如使過。太宗能用李衛公,我為何不能駕馭此人?”
檀棋撇撇嘴:“他哪裏配和李衛公比。”
“我看他一直在偷看你,你可不要做紅拂啊。”
“……呃。”檀棋麵色一紅,話登時接不下去了,狠狠地剜了他一眼。李泌哈哈大笑,疲勞稍去,忽然又輕輕歎息一聲:“你若知道他的來曆,就不會這麽說了。”
“難道還是羅刹鬼轉世不成?”檀棋撇撇嘴。
李泌道:“那是在開元二十三年,突厥突騎施部的蘇祿可汗作亂,圍攻安西的撥換城。當時在撥換城北三十裏,有一處烽燧堡城,駐軍二百二十人。他們據堡而守,硬生生頂住了突厥大軍九天。等到北庭都護蓋嘉運率軍趕到,城中隻活下來三個人,但大纛始終不倒——張小敬,就是幸存的三人之一。”
檀棋用衣袖掩住嘴唇驚訝,光從這幾句不帶渲染的描述中,都能嗅到一股慘烈的血腥味道。
“張小敬歸國敘功,授勳飛騎尉,在兵部隻要打熬幾年,便能釋褐為官,前途無量。可惜他與上峰起了齟齬,隻得解甲除籍,轉了萬年縣的不良帥,一任就是九年。半年前,他因為殺死自己上司而入獄。”
檀棋倒吸一口涼氣,不良帥的上司,豈不就是萬年縣的縣尉?下殺上,吏殺官,那可是不義之罪,唐律中不得赦宥的十惡之一。
“為什麽他會殺死自己上司?”她問。不過李泌隻是微微搖了一下頭,檀棋知道公子的脾氣,不該說的絕不會說,於是換了一個問題:
“公子你為什麽會選這麽危險的家夥?”
這種做法看似粗暴,卻最省力氣。姚汝能看向張小敬的眼神都變了,不是積年老吏,可想不出來這招,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您怎麽知道玉真坊有問題?”姚汝能好學地問道。
張小敬麵無表情地迴答:“隨便選的。這西市豪商裏,身家清白的可不太多。”
姚汝能“噝”了一聲:“……萬一猜錯了呢?”
“那整個長安城就會完蛋。”
“……”
姚汝能以為這是張都尉在開玩笑,可對方臉上殊無笑意。
姚汝能是京畿岐州人氏,家中世代都是捕盜之吏,父親、伯父先後死於賊事。後來朝廷垂恩,破格把他拔擢到長安為吏。所以他臨行前發下過誓言,一定要在長安城做個讓惡人聞風喪膽的幹吏,才不辱家門。
張小敬幹了九年不良帥,整個萬年縣都服服帖帖的,這在姚汝能看來,簡直是一個最完美的偶像。他出發之前暗自激勵自己,一定要從這位老前輩身上多學點東西,說不定未來也能當上不良帥甚至縣尉。沒想到這一位張都尉,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姚汝能想象中的捕盜老手,應該正氣凜然,像一把陌刀似的鋒芒四射,賊盜為之束手。可這位張都尉,行事說話都透著一股邪勁,具體哪兒不對說不上來,總之是隱隱帶著來自黑暗麵的不安氣息。他忽然想起李泌臨行前的叮囑:“對此人遠觀即可,不可近交。”不由得心中一凜。
這時張小敬忽然問道:“你做捕吏沒多久吧?”
“啊?對的,三個月零八天。”姚汝能迴答。
“那我問你,做捕吏該當如何行事?”
“自然是疾惡如仇!”
張小敬惋惜地搖了搖頭:“那在這個城裏可活不了太久。”
姚汝能站起身來:“我敬重您是前輩,也欽佩您的手段,可您別打算用這種言辭嚇跑我。我會繼續履行職責協助您,同時上報一切可疑動向,除非您把我殺死。”
麵對這個軸人,張小敬也有些無奈。他比了個隨便你的手勢,什麽都沒說。
不良人們這時已經慢慢聚攏過來,姚汝能交代了幾句,忽然想到一個細節,迴頭問道:“張都尉,倉促之間,人手有限,那些商號平時進出的人那麽多,該怎麽盯梢才好?”
“隻盯胡人。這種事,他們不會信任外族。”張小敬毫不猶豫地迴答。
其實大唐從來不以血統而論,長安城漢胡混雜,非中原出身的文武官員多的是。即使是靖安司的屬員裏,也頗有幾個精通算學、熟知行商的胡吏。不過夷夏之防這種論調,總會有人偶爾在心裏嘀咕。
“涉及胡人,要不要跟西市署報備一下……”姚汝能剛提出點意見,就立刻被張小敬不客氣地打斷:
“我現在需要的是手和腳,不是一張嘴!”
姚汝能不敢耽擱,領命而去。靖安司並沒有自己的不良人,不良人都是從各坊各署就近征調,需要花點時間。
張小敬站在旗幌下,雙手抱臂一動不動,表情凝滯,誰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麽。此時太陽已快行至天頂,時間正像渭水一樣飛快地流逝著。他的獨眼一直望向遠處的望樓。望樓上一片平靜,尚無任何旗幟揮舞。
他等待的另外一個消息,至今還沒有動靜。
與西市一坊之隔的靖安司,此時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忙碌。
所有的書吏都埋首於無數卷帙之間,殿中隻聽見卷軸被展開的唰唰聲。
仆役們一刻不停地從外麵抱來更多卷宗,堆在書吏案前。為了提高效率,他們會提前把卷軸展開,鋪在一個簡易的竹插架上。這樣書吏可以直接瀏覽內容,不必在展卷上浪費時間。
每位書吏都配發了三具插架:一架用來展卷,一架用來瀏覽,一架用來卸卷,保證書吏在任何時候抬眼,都有現成的卷子可以閱讀。
他們必須在兩刻之內,完成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工作。
開元年後,突厥和大唐之間的貿易一直處於停頓狀態,但雙方的需求卻不會因此消失。精明的西域商人早就注意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悄悄地建立起了一條中轉商路。他們從草原收購毛皮牲畜,以西域貨物的名義運入長安,再從長安運出綢帛茶鹽,輾轉運去草原。不少長安的胡賈大商號,都與突厥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李泌調來了近五年來所有進出長安的商隊過所,重點核查羊皮、牛筋、泥鹽、鐵器這四宗貨品的入出量。前兩者是草原特產,後兩者是草原急需,哪幾個商號經手的貨量越大,說明與突厥人的聯係越緊密——對靖安司來說,這意味著曹破延找上其門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是張小敬在臨走前跟李泌定下的辦法。
在往常,這些統計數字,得讓戶部忙上幾天才能有結果。但現在時間比珠玉還寶貴,這些各部調來的案牘高手隻好拚出命去,算籌差點都不夠用了。
李泌雖然沒參與具體事務,但他背著手,一直在書案之間來迴踱步,仿佛一位國子監的老夫子。過了一陣,他掃了一眼殿角水鍾,然後又煩躁地搖了搖頭,轉迴到沙盤前。
“檀棋,你覺得張小敬這個人如何?”李泌忽然問。
檀棋正在把望樓最新的通報擺在沙盤上,聽到李泌發問,不由得厭惡地聳了聳鼻子:“相由心生,我看他就是一個粗陋的登徒子,真不知道公子你為何把前程押在一個死囚身上。”
檀棋是漢胡混血,鼻梁高聳,瞳孔有淡淡的琥珀色。她是李泌的家生婢,母親是小勃律人,從小在李家長大,聰慧有識,所以最得李泌信任,說起話來很隨便。
聽到檀棋的問話,李泌用指頭敲了敲桌麵:“太宗在法場救下李衛公時,曾有一句聖訓:使功不如使過。太宗能用李衛公,我為何不能駕馭此人?”
檀棋撇撇嘴:“他哪裏配和李衛公比。”
“我看他一直在偷看你,你可不要做紅拂啊。”
“……呃。”檀棋麵色一紅,話登時接不下去了,狠狠地剜了他一眼。李泌哈哈大笑,疲勞稍去,忽然又輕輕歎息一聲:“你若知道他的來曆,就不會這麽說了。”
“難道還是羅刹鬼轉世不成?”檀棋撇撇嘴。
李泌道:“那是在開元二十三年,突厥突騎施部的蘇祿可汗作亂,圍攻安西的撥換城。當時在撥換城北三十裏,有一處烽燧堡城,駐軍二百二十人。他們據堡而守,硬生生頂住了突厥大軍九天。等到北庭都護蓋嘉運率軍趕到,城中隻活下來三個人,但大纛始終不倒——張小敬,就是幸存的三人之一。”
檀棋用衣袖掩住嘴唇驚訝,光從這幾句不帶渲染的描述中,都能嗅到一股慘烈的血腥味道。
“張小敬歸國敘功,授勳飛騎尉,在兵部隻要打熬幾年,便能釋褐為官,前途無量。可惜他與上峰起了齟齬,隻得解甲除籍,轉了萬年縣的不良帥,一任就是九年。半年前,他因為殺死自己上司而入獄。”
檀棋倒吸一口涼氣,不良帥的上司,豈不就是萬年縣的縣尉?下殺上,吏殺官,那可是不義之罪,唐律中不得赦宥的十惡之一。
“為什麽他會殺死自己上司?”她問。不過李泌隻是微微搖了一下頭,檀棋知道公子的脾氣,不該說的絕不會說,於是換了一個問題:
“公子你為什麽會選這麽危險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