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夫人對公子是一往深情”


    左平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勸一句。


    畢竟,這一次王世強能到延和殿為官家講學,固然有皇後的推薦。


    但前提是他能通過朝廷大選試裏的三輪考較,然後才能麵聖。


    他得了官家的青眼,不經科舉得授國子監祭酒並直秘閣講學之位。


    這並不容易。


    明州樓氏的親朋戚友出力良多。


    三輪考較的試官共有八人,都是朝中頗有幾分名氣的儒者,有一半與樓家常有來往。


    早在一兩年前,公子就曾經以樓氏女婿的身份上門拜見,與他們講論過經書了。


    公子固然是有真材實學,又有經商、建坊、開河安民、辦書院的實幹能力,但本朝的大選試根本沒有考題,隻有試官們三輪麵談講經。


    隻要其中有一位考官有心為難,受試者再是學富五車都是通不過的。


    所以渡江近百年來,通過大選試出仕入朝的舉人、同進士還有三四人。


    但王世強這樣的白身卻是絕無僅有,唯他一人。


    王夫人樓鸞佩在其中為丈夫的周旋之力,豈能小看


    “公子,雖然說是門戶有些差別,但公子如今已經是官家座前的升朝官,夫人慧眼識


    得公子這樣的賢才,才會甘願下嫁。”


    左平覺得王世強太多疑了,他是公子母家的左氏出身,有些話還是可以勸一勸,


    “公子,樓大人這迴雖然故意為難公子,不叫公子和東主與季娘子見麵。但他在官家


    麵前其實也是舉薦過公子的。樓家上下都是看重公子的賢能才許了這一門婚姻“


    王世強聽得此話,把茶盞一放,淡笑了起來。


    “樓雲和季家訂親的聘禮單子你沒看到嗎”


    左平當然是看過的,不單是禮單,訂親時從樓府抬到季府的聘禮整整抬了一條街。


    他一進城就親眼看到了。


    “樓府的聘禮不多不少,足足是陳家的三倍。暗裏地,我看樓雲應該是把他在西南一帶的馬場暗股做了聘禮,就是要蓋過陳文昌。免得讓季家覺得少了八珍齋的股份吃了虧。”


    說罷,他站起走了出去。


    外麵堂屋裏還有酒席未完。


    他在去金國前要打探的消息可不少,這樣才能完成官家的托付。


    左平見他提起樓雲的聘禮,不明所以,連忙跟著,聽他冷笑著,


    “樓雲這樣不願意服輸的心性,也難怪他出身夷奴如今能身居高位。但樓家要是不心虛,以樓雲當初受了鸞佩的庇護之恩,我連納三妾,他豈不是應該讓我連生意都做不成,直接流落街頭才對哪裏肯舉薦我出仕為官了。”


    左平聽到這裏,也不禁覺得王世強言之有理。


    樓雲可不是肯平白吃虧的主。


    上迴中秋宴,小韓大人在宮中給季娘子設了陷阱,差點給她訂了個謀逆之罪,季娘子揭出了賣官的事情還以顏色,樓雲仍然不肯罷休。


    王世強走到外間席麵上之前,心思都已經從家事放了迴來,淡然道:


    “他今日就問過我,白道士到京城向官家上書的事情。我豈不知是他與白道士早有來往他現在是借了我的手與大小韓相鬥。你讓家裏的人好好安排。我請了白祖師進京城,總不能讓他白跑一趟”


    “公子放心。”


    王世強迴席之時,龍樹精舍裏,遲氏的素席也頗為精致可看。


    賞佛會的談笑之中,自然就有人說起了如今京城裏名聲最大的道士是白玉蟾。


    “聽說這位祖師奉旨在江西九宮山為官家設了國礁,祈祝大宋國運昌隆,後來到了京城,在麗正門外伏闕上書,官家卻沒有理睬,外麵都傳是有天災。”


    在佛寺裏議論道門,坐席的夫人們倒也沒有什麽人出頭表示不妥。


    少不了有人賣弄在京城裏的消息靈通。


    “聽說白祖師上書並沒有說什麽天災地禍。而是點化了官家,說官家是玉虛清真大帝轉生,要官家跟著他出家做道士去”


    夫人們的驚歎聲中,季青辰笑著旁聽。


    她點頭又搖頭地表示,這事她出京城時還沒有發生,所以她不知道。


    但其中的內情她早就清楚。


    這白玉蟾的上書裏可沒有叫官家當道士,而是痛罵了大小韓賣官誤國。


    官家就算是心裏高興有個人出來惡心一下韓宰相,卻也不能把韓家怎麽樣。


    吳太後身體不好,年紀已經上了八十,眼看著拖不了多久。


    官家還能忍耐幾年。


    總不能叫人說,他逼宮收拾了親生爹娘還不夠,還要收拾太祖母的娘家人


    遲氏年輕已經上了四十,算得上是曆事不少。


    她笑著喚女戲子上來說書,把這些議論打了岔。


    免得在席的夫人們在邊州呆久了,天高皇帝遠地說了什麽不妥當的話,叫文安縣夫人傳到京城裏去。


    “倒是金國那位國主,最近不知寵信了什麽妃子,派了人去金閣寺上香。都說是為了麗妃。但榷場裏的商人都傳著,聽說如今最得寵的是李妃了。”


    說起對麵的敵國,當然就少了顧忌,宮闈秘事隨口就來,


    “都說那李妃不過是奴婢出身的漢女,就因為容貌妖媚又一味地討好主上,半點不知道賢淑奉主。她先是封了夫人,如今宮裏傳了風聲出來,說是國主生辰後要加封昭容了。”


    夫人們對漢女能當上妃子,當然是格外感興趣,紛紛議論了起來。


    其中有和榷場商人關係密切的別駕夫人,隨口說起這李氏雖然是漢女,卻流落在外夷。


    難怪是不知禮義。


    她本來和堂哥訂了親,貪慕權勢才進宮備選。


    結果這事傳了出來,叫國主知道了。


    隔壁王世強的席麵上,當然有本州官員向王世強這位壽節使者說起金國後宮的消息。


    “這李妃是高麗來的戰俘,豈能通曉禮義國主一問,她一女子毫無主見,自然嚇得哭泣。說是進宮前在高麗和堂哥有過婚姻之約,哥哥本來也姓李,但堂兄妹是同姓豈能成婚”


    在座的大半都是經了科舉考上來的官員,說到此處都是同時點頭。


    同姓不婚,當然是正理。


    更何況還是嫡親的堂兄妹


    外夷人不知禮,所以才形同禽獸。r115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好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鄒並收藏宋朝好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