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
明顯年輕的男子聲音在殿中響了起來。
她緩緩把腰伸直些,繼續低著頭,按著中使教的禮節輕聲迴答道:
“小臣謝陛下。”
“雖然是海外歸來,卻和別的夷部不同。聽說你是隨宋僧長大的可懂得佛理”
殿上仍然沒見著謝道清的影子,季青辰卻感覺出眼前這位宋朝皇帝在後宮似乎很放鬆。
他開門見山地和她扯著閑話,這當然是難得的皇恩。
她知道些佛理的事,應該是謝道清告訴他的。
“小臣不敢說知佛理,卻自知是與佛有緣,才讓臣得到宋地高僧的教養。這也是陛下的威德所在。”
聽到她最後的馬屁,官家淡笑了起來。
他又仔細問了宋僧在海外的事情,聽聞十二名老僧都已經故去,自然也有些嗟歎。
倒是空明出身的山西金閣寺,這位官家比她季青辰還清楚。
金閣寺在北宋時,算得上是天下佛宗。
他推算著年紀,知道空明其實是靖康之變後出生的宋人了。
更是惋惜這十二位逃國的老僧。
她自然也要陪著說上幾句佛經,除了在空明身邊的耳濡目染,她也早有準備。
她打聽過:
宮中有佛寺、道觀不下七八座。
官家在每日起床洗漱後,都會由一女尼一女道引路,到宮中佛、道兩觀燒香,然後再去垂拱殿上朝聽政。
而從高宗起,臨安城四代官家都把他們在宮外的潛邸王府捐出,建了道觀。
當朝官家捐的嘉王府就在城南清波門附近。如今喚作佑聖觀。
所以,她低著頭,順著年輕官家的興頭,接了幾句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這類的佛門傳說,當然少不了要拍馬屁。
樓雲深知她討好人的巧嘴,倒也不擔心她失言。隻是含笑聽著。
她在官家麵前說起。唐代一位西行、一位東渡的高僧,他們能有如此德行,自然是盛世名君的治下才能有的百世善果。
就像如今。有空明這樣不忘故國的高僧,就有當朝官家這樣的聖君。
樓雲忍不住微笑,在官家的假謙遜中,他附合著季青辰的馬屁。
季青辰進宮前是早有思慮的。說這些話不僅是為了討好皇帝。
接著,她把別在衣領上的飛天佛釵取了下來。
女官從她手上接過這釵形的袈裟扣。呈到了官家手上。
因為看到了那佛釵背後印著東大寺的殘餘漢字佛印,官家也吃了一驚。
東大寺正是鑒真東去扶桑後所建,史書裏已有記載。
所以這飛天佛釵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曆史了。
她隻是要讓官家更加確信她的身份。
“看著像是唐時的工藝,樓卿。你以為如何”
官家明顯不認為這精巧的袈裟扣佛器是扶桑所治,仔細在手上看了,又遞給了樓雲。
樓雲早見過她抱著嫁妝箱子擦銀器的樣子。所以迴到大宋後,他就開始收集金銀佛器。
他本來是想。隨時準備給她一個驚喜。
現在正巧有官家問起,他當然就侃侃而談。
他從唐時的佛器一直說到五代十國的各地佛宗。
這三四百年來,從北方的龍門、雲崗石窟的佛像雕工,他延伸說到了吳越的寺院風格,他嚴肅認真地指點著這袈裟扣。
他鑒定出這佛器上,飛天女的眉目是北魏工藝,但折疊的機關卻應該是南方工藝。
季青辰還是頭一迴聽到他說了這許多的學究話,微帶驚色。
上麵的官家自然含笑點頭,露出“我家養的翰林學士果然很有內涵,沒有白花銀子”的滿意神色。
樓雲維持著學究臉,暗中瞥到殿中的女官們也紛紛傾耳細聽。
樓雲自然不是要引起她們的讚歎,他才不會傻到在宮中和官家搶風頭。
但他在西南夷山裏身經百戰的經驗告訴他,追求女子時,討好巴結是下下之策。
他的上策從來都是展示出自己英俊帥氣,展示出自己狩獵天天有獵物的強壯,展示出他出寨做交易時,迴迴占便宜的聰明。
這些才是讓女子們產生愛慕之心的根本。
更加上他和女子打交道時體貼溫和,不時說上幾句逗趣的笑話,讓她們見著他就開心。
如此一來,西南山寨裏喜歡他樓雲的蠻夷女子簡直是前仆後繼。
在大宋也是一樣。
隻有樓大、樓春那些笨蛋小子,才以為天天和女子口花花,巴結討好就是泡妞密技了。
那是用來哄樓鈴那樣不懂事小姑娘的,不是用來追老婆的。
樓雲對季青辰眼中露出的吃驚神色,表示很滿意。
眼前季二郎和金國人有牽扯的情況下,他根本不用擔心陳、季兩家馬上成親。
他前陣子有些焦慮的心情已經穩定下來。
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吸引季青辰的注意力。
他才不要聽樓春他們的勸,偷偷摸摸,尋著機會去接近她。他更不需要頂著破壞人家訂親關係的名頭去討好季青辰。
他光明正大去求親,而他隻要足夠好,他就不怕季青辰不喜歡他。
沒錯,他本來就比陳文昌強上一百倍
沒錯,季青辰隻要眼睛不瞎,就應該選他
季青辰雖然聽不到樓雲傲氣到天上去的呐喊心聲,卻感覺出樓雲對佛器了解得如此之多,這絕不是他在扶桑時就學會的。
然而,此時她無暇去多想這些。
官家聽說這是空明留給她的嫁妝後,笑著把這佛釵迴賜給了她。
他還答應了,如果時機合適,允許她去山西金閣寺把空明的舍利安葬。
如此寬厚體恤,幾乎叫她想不起。眼前這一位是五年前逼退了親生父母,登基為帝的人物。
光宗太上皇與皇太後,都已經在退位三年後病逝了。
她在這位官家麵前,可不敢掉以輕心。
“你宋話的口音連朕也聽不出來是哪一地的。朕每日在這殿中見兩位要外任的外朝官,怎麽耳朵今日居然不靈了”
季青辰聽得心中微凜,正要開口來解說自己的口音,然而這位官家卻又不像是在懷疑。反倒岔開了話題。笑道:
“樓卿,看來是朕有些倦了。”
說話間,他站了起來。
季青辰知道。北麵垂拱殿裏的中秋宴,是去準備的時候了。
明顯年輕的男子聲音在殿中響了起來。
她緩緩把腰伸直些,繼續低著頭,按著中使教的禮節輕聲迴答道:
“小臣謝陛下。”
“雖然是海外歸來,卻和別的夷部不同。聽說你是隨宋僧長大的可懂得佛理”
殿上仍然沒見著謝道清的影子,季青辰卻感覺出眼前這位宋朝皇帝在後宮似乎很放鬆。
他開門見山地和她扯著閑話,這當然是難得的皇恩。
她知道些佛理的事,應該是謝道清告訴他的。
“小臣不敢說知佛理,卻自知是與佛有緣,才讓臣得到宋地高僧的教養。這也是陛下的威德所在。”
聽到她最後的馬屁,官家淡笑了起來。
他又仔細問了宋僧在海外的事情,聽聞十二名老僧都已經故去,自然也有些嗟歎。
倒是空明出身的山西金閣寺,這位官家比她季青辰還清楚。
金閣寺在北宋時,算得上是天下佛宗。
他推算著年紀,知道空明其實是靖康之變後出生的宋人了。
更是惋惜這十二位逃國的老僧。
她自然也要陪著說上幾句佛經,除了在空明身邊的耳濡目染,她也早有準備。
她打聽過:
宮中有佛寺、道觀不下七八座。
官家在每日起床洗漱後,都會由一女尼一女道引路,到宮中佛、道兩觀燒香,然後再去垂拱殿上朝聽政。
而從高宗起,臨安城四代官家都把他們在宮外的潛邸王府捐出,建了道觀。
當朝官家捐的嘉王府就在城南清波門附近。如今喚作佑聖觀。
所以,她低著頭,順著年輕官家的興頭,接了幾句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這類的佛門傳說,當然少不了要拍馬屁。
樓雲深知她討好人的巧嘴,倒也不擔心她失言。隻是含笑聽著。
她在官家麵前說起。唐代一位西行、一位東渡的高僧,他們能有如此德行,自然是盛世名君的治下才能有的百世善果。
就像如今。有空明這樣不忘故國的高僧,就有當朝官家這樣的聖君。
樓雲忍不住微笑,在官家的假謙遜中,他附合著季青辰的馬屁。
季青辰進宮前是早有思慮的。說這些話不僅是為了討好皇帝。
接著,她把別在衣領上的飛天佛釵取了下來。
女官從她手上接過這釵形的袈裟扣。呈到了官家手上。
因為看到了那佛釵背後印著東大寺的殘餘漢字佛印,官家也吃了一驚。
東大寺正是鑒真東去扶桑後所建,史書裏已有記載。
所以這飛天佛釵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曆史了。
她隻是要讓官家更加確信她的身份。
“看著像是唐時的工藝,樓卿。你以為如何”
官家明顯不認為這精巧的袈裟扣佛器是扶桑所治,仔細在手上看了,又遞給了樓雲。
樓雲早見過她抱著嫁妝箱子擦銀器的樣子。所以迴到大宋後,他就開始收集金銀佛器。
他本來是想。隨時準備給她一個驚喜。
現在正巧有官家問起,他當然就侃侃而談。
他從唐時的佛器一直說到五代十國的各地佛宗。
這三四百年來,從北方的龍門、雲崗石窟的佛像雕工,他延伸說到了吳越的寺院風格,他嚴肅認真地指點著這袈裟扣。
他鑒定出這佛器上,飛天女的眉目是北魏工藝,但折疊的機關卻應該是南方工藝。
季青辰還是頭一迴聽到他說了這許多的學究話,微帶驚色。
上麵的官家自然含笑點頭,露出“我家養的翰林學士果然很有內涵,沒有白花銀子”的滿意神色。
樓雲維持著學究臉,暗中瞥到殿中的女官們也紛紛傾耳細聽。
樓雲自然不是要引起她們的讚歎,他才不會傻到在宮中和官家搶風頭。
但他在西南夷山裏身經百戰的經驗告訴他,追求女子時,討好巴結是下下之策。
他的上策從來都是展示出自己英俊帥氣,展示出自己狩獵天天有獵物的強壯,展示出他出寨做交易時,迴迴占便宜的聰明。
這些才是讓女子們產生愛慕之心的根本。
更加上他和女子打交道時體貼溫和,不時說上幾句逗趣的笑話,讓她們見著他就開心。
如此一來,西南山寨裏喜歡他樓雲的蠻夷女子簡直是前仆後繼。
在大宋也是一樣。
隻有樓大、樓春那些笨蛋小子,才以為天天和女子口花花,巴結討好就是泡妞密技了。
那是用來哄樓鈴那樣不懂事小姑娘的,不是用來追老婆的。
樓雲對季青辰眼中露出的吃驚神色,表示很滿意。
眼前季二郎和金國人有牽扯的情況下,他根本不用擔心陳、季兩家馬上成親。
他前陣子有些焦慮的心情已經穩定下來。
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吸引季青辰的注意力。
他才不要聽樓春他們的勸,偷偷摸摸,尋著機會去接近她。他更不需要頂著破壞人家訂親關係的名頭去討好季青辰。
他光明正大去求親,而他隻要足夠好,他就不怕季青辰不喜歡他。
沒錯,他本來就比陳文昌強上一百倍
沒錯,季青辰隻要眼睛不瞎,就應該選他
季青辰雖然聽不到樓雲傲氣到天上去的呐喊心聲,卻感覺出樓雲對佛器了解得如此之多,這絕不是他在扶桑時就學會的。
然而,此時她無暇去多想這些。
官家聽說這是空明留給她的嫁妝後,笑著把這佛釵迴賜給了她。
他還答應了,如果時機合適,允許她去山西金閣寺把空明的舍利安葬。
如此寬厚體恤,幾乎叫她想不起。眼前這一位是五年前逼退了親生父母,登基為帝的人物。
光宗太上皇與皇太後,都已經在退位三年後病逝了。
她在這位官家麵前,可不敢掉以輕心。
“你宋話的口音連朕也聽不出來是哪一地的。朕每日在這殿中見兩位要外任的外朝官,怎麽耳朵今日居然不靈了”
季青辰聽得心中微凜,正要開口來解說自己的口音,然而這位官家卻又不像是在懷疑。反倒岔開了話題。笑道:
“樓卿,看來是朕有些倦了。”
說話間,他站了起來。
季青辰知道。北麵垂拱殿裏的中秋宴,是去準備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