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池並沒有和她再多說,甚至把她身邊的小女寺奴也帶迴去了。
就因為他這樣小氣,她差了姬墨去打聽唐坊消息。在她走迴鬆風居的那一刻,她果然聽說:
後山兩條山道解禁了。
她可以迴唐坊了。
然而更讓她吃驚的,卻是駐馬寺裏四麵激動的哄叫聲突然響起。
那是十七座客居裏避難的平氏族人們發出的呐喊聲,帶著絕處逢生的嘶啞。
“大娘子,我再去打聽”
她搖了搖頭,轉眼看向了鬆風居的院子裏。
樓雲仍是一身雪袍寬袖,腰下拖劍,他正站在鬆風居前階高高的廊道上。
他皺著眉,聽著謝國運比手劃腳的說話。
她很難見到謝國運如此震驚的模樣。
樓雲這些日子來,也很少有這樣嚴肅的表情。
“傳話下去,讓秦莊頭和勞嫂子他們不用來接我了。我們今晚就迴去。”
反正她又不是和樓雲說親事,實在也沒必要再呆在一個屋簷下了。
傳到陳家叔侄耳朵裏,並不是好事。
“是平氏嫡子找到了”
她上前,停在了廊道下,仰頭問道。
樓雲垂眼向她看了過來,隻是一瞬間的對視,她看出了他眼中的謝意,還有無奈。
謝意。是因為她派了兩名庫丁,送迴了樓鈴和樓葉。
他眼裏的無奈,卻是在提醒她,他要告訴他的消息,會讓她更失望。
“是小國主找到了。”
謝國運雙掌一擊。笑得詭秘無比,
“那位小國主在海戰裏,被平清盛的夫人抱著跳海自沉。現在被救迴來了。他脖子上還拴著他們扶桑人的國主之印。”
“”
在她的無語中,樓雲在階上點了頭,道:
“有小國主在,九州、四國的封國更不會願意投降了。”
東、西日本各有一位國主。隻怕就如同中原魏晉之後的南北朝一樣,從此互相攻戰不斷。
在這樣的局麵下,三郎要混水摸魚搶地盤,憑著唐坊內庫和田莊糧食,就足夠了。
他不會願意跟著她迴大宋。
“師妹季坊主。蝦夷人那邊的消息”
謝國運明顯就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興奮模樣。
他不敢叫她師妹,卻急不可待跑下了三級前階,湊過來要打聽蝦夷人的消息。
她正是一肚子不如意的時候,恨不得一腳踹飛了他。
突然間,樓雲的寬大袖袍垂了下來,光滑柔細的絹麵輕輕撫過了她的頭頂,啪地一聲蓋在了謝國運的臉上。
她仰頭之間,正看到他冷著臉吩咐謝國運。道:
“去通知陳家,讓他們不用上山了,我們今天就下山。”
她和謝國運的同時疑惑間。他淡淡道:
“準備迴朝。”
說話間,他已經轉身向屋裏走去了,謝國運在階下目瞪口呆地嚷了一句,道:
“這個時候,你還這樣急著迴去”
然而又丟給她一句,“一定是臨安城裏有消息來了。他那小書童剛才已經上山了。”
謝國運追著樓雲去了。她站在廊下也來不及為這突然的消息發呆,慢慢向自己的屋子走去。拐一個角。果然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大娘子。”
季洪低著頭站在廊板的後階下,茂盛的七月樹影裏。他的馬麵鬼臉雖然仍然嚇人。但等了十天消息的季青辰居然也看得分外親切。
廊板上的隔屋子裏麵都是空的,不論是樓府家將還是唐坊坊丁都在外麵辦事。
她便召了他過來,在拐角處,低問道:
“二郎迴來了嗎”
她皺著眉,看著季洪,“都已經十天了,怎麽完全沒有消息他在高麗忙什麽”
“似乎是開京裏有變亂。”
季洪的聲音很小,臉色也明顯不好。季青辰一時無語,卻也並不是不相信。
現在的高麗王,本來就是十幾年前由掌軍大將所立。
再加上,地方上由各姓大族掌權,高麗王其實就是一個空架子。甚至朝政都要由掌軍大將決定。被稱為軍帳幕政。
所以高麗王對大宋儒學和科舉製十分感興趣,他才會在官學之外,允許本國的儒者在開京城郊建立的十二徒私學。
這也就是二郎讀書的地方。
“既然亂了,難道反倒要留在那裏怎麽還不趕緊迴來”
她幾乎忍不住要說,實在不行的時候,直接去開京城的王氏貨棧避難。四明王氏在高
麗有上百年的人脈關係,那邊主持生意的王氏族人經常和唐坊打交道。
“你見到二郎了沒有”
她本沒有讓季洪去接季辰龍,但從高麗港到唐坊隻有三天海路,從開京城也可以坐船到港口。
這十來天都沒有消息,季洪必定是忍不住直接去高麗的。
“沒見到。隻是在港口唐坊的分棧點得了二郎的口信。就迴來稟告大娘子了。二郎說是被私學裏的同窗相邀,所以沒有及時離開。現在也不用擔心他。他最多兩個月就迴來。”
季青辰聽到被同窗要相邀,倒是放下心來。
季辰龍讀的是私學,不是官學,所以同窗都是下級貧窮貴族出身,根本與高麗王扯不上關係。
“大娘子還請放心,二郎既是說無事,應該過幾日就迴來了。”
季洪顯然和她想的是一樣,“就算是有宮變。一則可能是高麗王的王位不穩,二則可能是軍中嘩變,讓掌軍大將換了人。畢竟與私學裏無關。”
“宮變”
季青辰聽他直言說出這兩個字,卻是想起了樓雲在高麗王宮住了好幾個月,怎麽他一走就出了這樣的事
“我記得。現在王氏貨棧在高麗的族人,是王則棟王老綱首的親弟弟”
她迴想著,季洪連忙點頭,她繼續道:“他平常與二郎交情極好。二郎事前不可能得不到半點消息。”
季洪知道她說得有理,她便也無奈笑了起來,道:
“不知道他留在開京幹什麽。我們再等幾天吧。”
季洪深知。現在她和陳家要訂親的當口上,季辰龍居然不迴來實在是不應該。
但聽她這樣說,自然是沒有責怪的意思。
到現在,他心裏才敢鬆了口氣,這也是他一定要趕迴來親自稟告的原因。
“聽說大娘子要去泉州城”
聽他問起。她也點了點頭道:
“無論議親成不成,先遷我名下一百戶的匠戶去泉州,看看情況。”
扶桑如此之亂,季洪當然不會反對,連忙道:
“小人現在無事,願意送大娘子過去。”
他這是代季辰龍示好的意思,她自然不能拒絕。
反正季洪辦事幹練,宋話和高麗話都說得好。確實是個助力。
“我還要帶一百戶北坊坊民走,以前曾經和二郎提起過。你既然要跟我去,現在也不用
在我這裏了。迴坊去和李家姐妹們商量商量這件事吧。”
季洪聽她說起李家姐妹,頓時猜出她有把全坊遷迴去的意思。他心裏雖然並不讚同,但扶桑內亂一起,唐坊裏根本是老三季辰虎說了算。
與其如此,不如遷走。
隻是二郎不在此地,他並不敢作主
“大娘子。北坊遷一百戶,南坊”
“同樣一百戶。我要帶汪媽媽一家走。”
季洪頓時再沒有疑問,汪婆子一家如果能離開實在是少了個大麻煩。更何況反正隻是一百戶,將來遷迴來也不是不行。
而且,這十天扶桑兵船開近,雖然被大宋船隊嚇走,但坊民已經是人心惶惶了。
大娘子隻要召開坊民大會,公然說一聲走,隻怕一大半都願意。
季辰虎是不是坊主,都不是要緊事了。
季洪雖然懷疑大娘子早有預謀,但扶桑內亂這樣的消息,也隻有坊主才弄得清,所以她隱而不說也是正常,他便施禮要離開。
她又喚住,道:
“你迴坊,讓李先生去查查,王綱首這幾天是不是從臨安城得到了什麽消息。”
季洪不明所以,卻想起了剛才和他幾乎是同時進寺的小書童駿墨。
還有這十天住到了南坊大屋,被季辰虎一天一宴地隆重款待,卻一直沒見過人影的國使。
“大娘子,國使大人是不是在駐馬寺”
季青辰笑而不答。
他自然就意會了。
“你迴坊去,如果查到臨安城確實有消息給王綱首,也不用問他,就以我的名義去問問黃綱首。”
她無法了解樓雲的計劃,不知道他匆匆迴朝的原因,但她能輕易把握住王世強的動向。
“如果王綱首從高麗也得到了消息,也要打聽清楚。”
季洪一聽她說起高麗,就知道她是覺得這一迴高麗的變亂事出有因。
也許和國使一行人出使高麗國有關。
“我聽說,高麗國裏現在的掌軍大將鄭將軍,他娶的是金國貴女,與金國關係頗深。”
她沉吟著,眼睛看向季洪,“上迴你替二郎帶迴來給我的土物,不就是金國貴族的騎裝”
季洪當然記得那兩套足足繡了半斤金錢的豔紅金國女服。因為金國是宗主國,所以金服
和宋服在高麗開京城都十分流行。
“是,小人會仔細的。”
既然是與季辰龍的安危有關,他更爽快地應了,會意離開。
鬆風居裏,謝家小廝們的腳步聲在更遠一些的屋子廊板上走動。
雖然隔著層層的隔間和紙門,她走上後階,遠遠也能聽到樓雲模糊的說話聲。q
就因為他這樣小氣,她差了姬墨去打聽唐坊消息。在她走迴鬆風居的那一刻,她果然聽說:
後山兩條山道解禁了。
她可以迴唐坊了。
然而更讓她吃驚的,卻是駐馬寺裏四麵激動的哄叫聲突然響起。
那是十七座客居裏避難的平氏族人們發出的呐喊聲,帶著絕處逢生的嘶啞。
“大娘子,我再去打聽”
她搖了搖頭,轉眼看向了鬆風居的院子裏。
樓雲仍是一身雪袍寬袖,腰下拖劍,他正站在鬆風居前階高高的廊道上。
他皺著眉,聽著謝國運比手劃腳的說話。
她很難見到謝國運如此震驚的模樣。
樓雲這些日子來,也很少有這樣嚴肅的表情。
“傳話下去,讓秦莊頭和勞嫂子他們不用來接我了。我們今晚就迴去。”
反正她又不是和樓雲說親事,實在也沒必要再呆在一個屋簷下了。
傳到陳家叔侄耳朵裏,並不是好事。
“是平氏嫡子找到了”
她上前,停在了廊道下,仰頭問道。
樓雲垂眼向她看了過來,隻是一瞬間的對視,她看出了他眼中的謝意,還有無奈。
謝意。是因為她派了兩名庫丁,送迴了樓鈴和樓葉。
他眼裏的無奈,卻是在提醒她,他要告訴他的消息,會讓她更失望。
“是小國主找到了。”
謝國運雙掌一擊。笑得詭秘無比,
“那位小國主在海戰裏,被平清盛的夫人抱著跳海自沉。現在被救迴來了。他脖子上還拴著他們扶桑人的國主之印。”
“”
在她的無語中,樓雲在階上點了頭,道:
“有小國主在,九州、四國的封國更不會願意投降了。”
東、西日本各有一位國主。隻怕就如同中原魏晉之後的南北朝一樣,從此互相攻戰不斷。
在這樣的局麵下,三郎要混水摸魚搶地盤,憑著唐坊內庫和田莊糧食,就足夠了。
他不會願意跟著她迴大宋。
“師妹季坊主。蝦夷人那邊的消息”
謝國運明顯就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興奮模樣。
他不敢叫她師妹,卻急不可待跑下了三級前階,湊過來要打聽蝦夷人的消息。
她正是一肚子不如意的時候,恨不得一腳踹飛了他。
突然間,樓雲的寬大袖袍垂了下來,光滑柔細的絹麵輕輕撫過了她的頭頂,啪地一聲蓋在了謝國運的臉上。
她仰頭之間,正看到他冷著臉吩咐謝國運。道:
“去通知陳家,讓他們不用上山了,我們今天就下山。”
她和謝國運的同時疑惑間。他淡淡道:
“準備迴朝。”
說話間,他已經轉身向屋裏走去了,謝國運在階下目瞪口呆地嚷了一句,道:
“這個時候,你還這樣急著迴去”
然而又丟給她一句,“一定是臨安城裏有消息來了。他那小書童剛才已經上山了。”
謝國運追著樓雲去了。她站在廊下也來不及為這突然的消息發呆,慢慢向自己的屋子走去。拐一個角。果然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大娘子。”
季洪低著頭站在廊板的後階下,茂盛的七月樹影裏。他的馬麵鬼臉雖然仍然嚇人。但等了十天消息的季青辰居然也看得分外親切。
廊板上的隔屋子裏麵都是空的,不論是樓府家將還是唐坊坊丁都在外麵辦事。
她便召了他過來,在拐角處,低問道:
“二郎迴來了嗎”
她皺著眉,看著季洪,“都已經十天了,怎麽完全沒有消息他在高麗忙什麽”
“似乎是開京裏有變亂。”
季洪的聲音很小,臉色也明顯不好。季青辰一時無語,卻也並不是不相信。
現在的高麗王,本來就是十幾年前由掌軍大將所立。
再加上,地方上由各姓大族掌權,高麗王其實就是一個空架子。甚至朝政都要由掌軍大將決定。被稱為軍帳幕政。
所以高麗王對大宋儒學和科舉製十分感興趣,他才會在官學之外,允許本國的儒者在開京城郊建立的十二徒私學。
這也就是二郎讀書的地方。
“既然亂了,難道反倒要留在那裏怎麽還不趕緊迴來”
她幾乎忍不住要說,實在不行的時候,直接去開京城的王氏貨棧避難。四明王氏在高
麗有上百年的人脈關係,那邊主持生意的王氏族人經常和唐坊打交道。
“你見到二郎了沒有”
她本沒有讓季洪去接季辰龍,但從高麗港到唐坊隻有三天海路,從開京城也可以坐船到港口。
這十來天都沒有消息,季洪必定是忍不住直接去高麗的。
“沒見到。隻是在港口唐坊的分棧點得了二郎的口信。就迴來稟告大娘子了。二郎說是被私學裏的同窗相邀,所以沒有及時離開。現在也不用擔心他。他最多兩個月就迴來。”
季青辰聽到被同窗要相邀,倒是放下心來。
季辰龍讀的是私學,不是官學,所以同窗都是下級貧窮貴族出身,根本與高麗王扯不上關係。
“大娘子還請放心,二郎既是說無事,應該過幾日就迴來了。”
季洪顯然和她想的是一樣,“就算是有宮變。一則可能是高麗王的王位不穩,二則可能是軍中嘩變,讓掌軍大將換了人。畢竟與私學裏無關。”
“宮變”
季青辰聽他直言說出這兩個字,卻是想起了樓雲在高麗王宮住了好幾個月,怎麽他一走就出了這樣的事
“我記得。現在王氏貨棧在高麗的族人,是王則棟王老綱首的親弟弟”
她迴想著,季洪連忙點頭,她繼續道:“他平常與二郎交情極好。二郎事前不可能得不到半點消息。”
季洪知道她說得有理,她便也無奈笑了起來,道:
“不知道他留在開京幹什麽。我們再等幾天吧。”
季洪深知。現在她和陳家要訂親的當口上,季辰龍居然不迴來實在是不應該。
但聽她這樣說,自然是沒有責怪的意思。
到現在,他心裏才敢鬆了口氣,這也是他一定要趕迴來親自稟告的原因。
“聽說大娘子要去泉州城”
聽他問起。她也點了點頭道:
“無論議親成不成,先遷我名下一百戶的匠戶去泉州,看看情況。”
扶桑如此之亂,季洪當然不會反對,連忙道:
“小人現在無事,願意送大娘子過去。”
他這是代季辰龍示好的意思,她自然不能拒絕。
反正季洪辦事幹練,宋話和高麗話都說得好。確實是個助力。
“我還要帶一百戶北坊坊民走,以前曾經和二郎提起過。你既然要跟我去,現在也不用
在我這裏了。迴坊去和李家姐妹們商量商量這件事吧。”
季洪聽她說起李家姐妹,頓時猜出她有把全坊遷迴去的意思。他心裏雖然並不讚同,但扶桑內亂一起,唐坊裏根本是老三季辰虎說了算。
與其如此,不如遷走。
隻是二郎不在此地,他並不敢作主
“大娘子。北坊遷一百戶,南坊”
“同樣一百戶。我要帶汪媽媽一家走。”
季洪頓時再沒有疑問,汪婆子一家如果能離開實在是少了個大麻煩。更何況反正隻是一百戶,將來遷迴來也不是不行。
而且,這十天扶桑兵船開近,雖然被大宋船隊嚇走,但坊民已經是人心惶惶了。
大娘子隻要召開坊民大會,公然說一聲走,隻怕一大半都願意。
季辰虎是不是坊主,都不是要緊事了。
季洪雖然懷疑大娘子早有預謀,但扶桑內亂這樣的消息,也隻有坊主才弄得清,所以她隱而不說也是正常,他便施禮要離開。
她又喚住,道:
“你迴坊,讓李先生去查查,王綱首這幾天是不是從臨安城得到了什麽消息。”
季洪不明所以,卻想起了剛才和他幾乎是同時進寺的小書童駿墨。
還有這十天住到了南坊大屋,被季辰虎一天一宴地隆重款待,卻一直沒見過人影的國使。
“大娘子,國使大人是不是在駐馬寺”
季青辰笑而不答。
他自然就意會了。
“你迴坊去,如果查到臨安城確實有消息給王綱首,也不用問他,就以我的名義去問問黃綱首。”
她無法了解樓雲的計劃,不知道他匆匆迴朝的原因,但她能輕易把握住王世強的動向。
“如果王綱首從高麗也得到了消息,也要打聽清楚。”
季洪一聽她說起高麗,就知道她是覺得這一迴高麗的變亂事出有因。
也許和國使一行人出使高麗國有關。
“我聽說,高麗國裏現在的掌軍大將鄭將軍,他娶的是金國貴女,與金國關係頗深。”
她沉吟著,眼睛看向季洪,“上迴你替二郎帶迴來給我的土物,不就是金國貴族的騎裝”
季洪當然記得那兩套足足繡了半斤金錢的豔紅金國女服。因為金國是宗主國,所以金服
和宋服在高麗開京城都十分流行。
“是,小人會仔細的。”
既然是與季辰龍的安危有關,他更爽快地應了,會意離開。
鬆風居裏,謝家小廝們的腳步聲在更遠一些的屋子廊板上走動。
雖然隔著層層的隔間和紙門,她走上後階,遠遠也能聽到樓雲模糊的說話聲。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