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注意西南夷的外族蕃商,是因為王世強提出的馬政。


    要從長江上遊運馬到江北邊境,上遊的馬源就要充足。而她聽說過,上遊的好馬大半來自西南夷各族的邊境蕃商。


    當時在媽祖正殿裏,那些西南夷蕃商們說起馬政時,都覺得長江水流兇險,運馬難以成功。


    她忍不住在簾後提了一句:


    如果王世強按照和她商量過的計劃,在上遊沿岸安排水力吊裝機,是可以把馬從上遊順利運到下遊去。


    但現在的困難是,韓參政fu遠在臨安城,江浙海商又和西南夷各族的蕃商沒有來往。


    王世強買不到好馬。


    樓雲如果能和王世強聯手,她二話不說,冒著風險也要和陳家訂親,住到泉州蕃坊裏去。


    畢竟她見過陳文昌,確實對他有好感。


    但樓雲如果非要和韓參政fu作對,坐等著蒙古南下,她就寧可在台灣開荒。


    隨時準備再逃遠一些。


    突然間,她迴想起了月光樹林裏遇上的家將樓大,也許這樓大也在蕃商大會上見過她


    去年那場蕃商大會後,因為她在會上提了一句水力吊裝機,結果就被樓雲的人跟蹤。


    不是樓府的家將、小廝,就應該是市舶司的稅丁。


    雖然她利用和順昌縣主幾位宗女們一起逛首飾鋪子的機會,在路上甩開了跟蹤。


    但半年前,泉州分棧點的夥計傳迴消息,樓雲在出使前。和泉州城的順昌縣主訂親了。


    她當時就後悔了。


    她不應該站在順昌縣主身邊的。


    那天在蕃商大會上,順昌縣主和好幾位宗女,是和她一樣戴著圍紗帽。


    她們混在阿拉伯女眷裏看寶石。


    按宋製,泉州城宗室人口近萬,包括了五服之外的族親。甚至還有姻親也算。


    他們是集中居住在宗室坊。


    而縣主的封號很常見。


    當時和她站在一起的,就有十幾個縣主,四個郡夫人,甚至還有一個國夫人。這還僅是當天來參加蕃商大會的宗室們的十分之一不到。


    他們這些宗室,平常都是靠市舶司的商稅,按爵位提供米帛過日子。


    除了是當朝趙官家的近支宗室。其他的談不上多少富貴。


    甚至空明大師都和她說起過,他在北地五台山時,聽得師父迴憶前朝宋微宗年代,那時宗室裏賣女成婚的事時常可見。


    汴梁城就曾經有一戶張姓大富人家,家裏娶了三十幾位縣主。


    在簾後時。她提起了水力吊裝機,不僅驚動了堂內的樓雲,簾內的宗女們似乎也有和她說話的意思。


    所以,她馬上就決定離開。


    她混在宗女們之間,跟著順昌縣主她們到了宗室坊。她還跟著她們,逛了一家宗室們時常光顧的首飾鋪子。


    她進了鋪子,才算是徹底甩開了跟蹤的人。


    那家首飾鋪子有唐坊的股,還有一個唐坊的管事。


    但她沒想到樓雲會正巧和順昌縣主訂親。


    隻要他們一成親。不知什麽時候順昌縣主把這件事一提,樓雲就會對那首飾鋪子起疑。


    唐坊在那鋪子裏參了股,被發現倒也罷了。


    但分棧點在泉州貸出去的款子。還有和不少蕃商的關係,都會被樓雲查出來。


    甚至那幾天她在泉州的酒樓,暗中和斜力刺見麵,商議那銅鏡案的事情,他都會知道。


    要命的還有,她在給空明大師的信裏。免不了寫了不少對當朝趙官家的各種評價。


    身在萬裏之外的異國,對著空明大師這樣的方外人。她需要對大宋皇帝很客氣嗎


    空明大師也經常批評宋徽宗。


    隻要拿到信,樓雲能拿到足夠的把柄。


    要麽她就永遠呆在台灣。要麽她就老實向樓雲示好,做出讓他滿意的選擇。


    比如,馬上嫁到泉州,嫁給陳文昌。


    “依我看,你是看中那陳家小子沒錯。但你未必看中了陳家。”


    她微微意外,沒料到阿池說到了她的心事。


    阿池卻沉默凝視了她一會兒,才道:


    “我聽說那陳家家主沒有嫡子。”按扶桑的習慣,庶子身份低賤,如果母親身份不高庶子就等同於奴隸。


    和嫡子是雲泥之別。


    就算是大宋,他也知道庶子除非考上科舉,身份地位也無法和嫡子相比。


    泉州陳家的家主隻有一個不出色的庶子。


    否則他何必帶著侄兒來求親


    “陳文昌萬一成了陳家家主,他和國使的關係看來又分外密切。你嫁給他,將來一個不好,也就和嫁給王世強做平妻沒什麽兩樣了。”


    “”


    她何嚐不知道他說得有理,這也是她對陳文昌有好感,卻對這門親事半點也不著急的原因。


    “我知道你讓樓雲進坊保媒的原因”


    阿池看著她,這一次倒也沒有不耐的意思,


    “他們宋人是要把你娶進家裏。你是怕將來陳家翻臉不認人時,按他們宋人的規矩,你連陳家的門都邁不出去。”


    她便也明白,他向宋商打聽了大宋的婚製。


    按宋律,成婚的女子不經丈夫允許而離家,拘押兩年。合法的離婚手續隻有男方休棄女方,更常見的是女方的父母兄弟嫌棄女婿,娘家出麵把女子帶迴家安排另嫁。


    沒有妻子自己作主的餘地。


    按宋製,就算是男方犯了大罪之惡,妻子自己出頭要求離婚的,最後都要受罰。


    陳家是泉州城的百年大族。她雖然有自保的手段,事到臨頭足以與陳文昌協商。但除非她徹底離開泉州。她就得小心應對。


    如果有坊民跟著她一起內遷,少不了也有季氏一族,她與陳家交惡也太容易連累族親。


    他們再要和本地人聯姻就難了。


    有了樓雲出麵保媒就不一樣。


    保媒除了有宋官的臉麵,更重要市舶司監官樓雲知道她是海外歸來的夷女,是蕃人。


    按宋律。蕃坊裏的婚姻民俗用的是蕃法。如果當事人本籍是阿拉伯人,就用阿拉伯法,是三佛齊人就用三佛齊法,不會要求用宋法。


    而她是唐坊人,用的就是唐坊坊規。


    唐坊的坊規是她自己定的。


    “樓雲就算猜到你的打算,他畢竟是偏向陳家。他現在沒有單為了你上岸保媒的理由。我不管你用什麽法子拉攏他但你也得為三郎想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好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鄒並收藏宋朝好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