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二裏處,因為已經離駐馬寺很近,野獸們都已經多年沒有在山嶺附近出沒了。


    等在迎客鬆下的姬墨十分有耐心,所以她隻是打出了一聲表示她已經安全的唿哨,讓他們再等半柱香。


    她並沒有直接發暗號和他們會合。


    她全身都濕透了,就算姬墨和庫丁都是她的心腹,她也從不會太過大意。


    她需要換裝。


    她在一顆大樹底下仰頭,密葉橫生的大樹上有一座小樹屋。如那“樓大”所言,她就算不是生蕃女子,她也在寺外有自己的秘密居處。


    隻不過,這樹屋不是她會情郎的地點,而且是她當年做寺奴時,季辰虎幫她搭起的。


    當時,她是為了藏著時常來看她的九歲孩子季辰虎。


    大半月未來,緊閉門窗的小小樹屋裏隻落了三四點的碎葉。


    月光斜照,屋中除了卷起的草席和薄布被,角落裏還放著一隻避蟲香藤紡織的小衣箱。


    她打開箱,從中取出了按季節變動放進去的幹衣服、帶帽披風,用十支鐵箭重新裝滿了腰後的貼身箭袋。


    她換好了淨襪布鞋,收拾利索。這才爬下樹去與姬墨和庫丁們會合。


    “大娘子,陳家船上寫信來了。”


    她披著一領暗青山水繡紋宋綢披風,用風帽遮住了臉龐。她在姬墨和六名庫丁們的護送中向駐馬寺疾步而行。


    聽到這裏。她不由腳步一頓,詫異看向了姬墨,反問道:


    “誰的信”


    在陳家的船上。有她通過泉州分棧點安排的一個小船丁。


    他當然不會是唐坊坊丁,卻是陳家船廠裏的小夥計。為了他二十年才能賺到的酬勞,他會在恰當的時候,把她的第二封信交到陳文昌手中。


    但這些日子,這小夥計在樓雲船上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所以她也料不到陳家還有信會主動送過來。


    “大娘子,是文昌公子親筆寫了信。”


    姬墨從守備亭接到信後,就急於想送給她。此時他從懷中取出鴿信筒。麵上卻有些尷尬之色,卻也有些為她歡喜的樣子。


    這就更讓她有些奇怪。


    她把信筒蓋旋開。她還沒取出紙卷。信筒裏麵卻直接掉出來一條手編花繩。


    姬墨早有準備,伸手便在半空中接了過來,笑著呈到她手裏,


    她仔細一看。不由得也有些失措意外。


    那是一條不過三四寸長的彩色細腕繩。


    深紫色繩結點綴成一串荔枝果,夾帶著三朵白色荔枝花。這顯然不可能是男子所編所戴。但荔枝花串最底端卻還吊著一個更小的長方形平安繡袋。


    白底起紫色海浪的繡袋子裏,鼓鼓的不知塞的是什麽。


    她卻細心發現,繡袋兩麵似乎各繡著兩個字:


    模糊看去,似乎一麵是“媽祖”,一麵卻是“文昌”。


    這是泉州港常見的出海護符。


    陳文昌送這物什給她


    正疑惑間,有庫丁笑嘻嘻打開了螢石粉的照明袋,讓她細看。


    她隻有把花串子提起來,才能看清確認繡袋兩麵的細字。姬墨性子沉穩。含笑沒有出聲。周圍那六個年輕庫丁卻沒這麽貼心,個個都擠眼弄眼地互相遞著眼色。


    她雖然完全不明白這繩花是什麽意思,但現在被這些毛頭小子們圍著看好戲。她也不禁臉上發燒。


    她隻能故作平靜,笑道:


    “看起來,像是條戴舊的繩花”


    隻要細看,就能看出這腕帶花繩顯然是有些顏色消退。


    說罷,她迅速抽出紙卷來,信裏麵的內容卻讓她吃了一驚。


    陳文昌在信裏寫了三件事。


    一件事。是他到高麗時,特意去了私學裏一趟。想去見見季辰龍。但因為季辰龍遊學離開了京城,所以他沒有遇上。


    但季辰龍的文章他看過了。


    陳文昌覺得很慚愧,季辰龍在寫高麗北部邊境屯田的策論時,比較了閩南山區、琉球島山區以及唐坊附近的耕種經驗。季家二郎對福建武夷山的了解比他陳文昌還詳細。


    所以他沒有什麽可以教季辰龍的。


    第二件,他也隻是說。他的書院同儕裏,確實有在琉球島上開荒的族人。如果唐坊需要,他可以引見。而泉南書院本就開在了蕃坊附近,他三年前就在蕃坊買了一個小院子作起居休息的私宅。平常隻有一個乳娘幫他去打理,並沒有別人。


    最後,他想在蕃坊開一家蒙童小書院,所以成家後他打算再把隔壁兩間院子買下來。


    她看到最後,心知肚明間也不由得有了一絲歡喜。


    陳文昌在蕃坊養了外室的流言,她當然是不會忘在腦後的。


    他這番解釋倒也讓她願意相信。


    “大娘子。”


    姬墨何嚐不為她歡喜。


    自從四明王氏悔婚後,她身邊的人雖然都不敢說些什麽叫她難過。但心裏時時為她的親事著急是不免的。


    偏偏陳文昌的流言傳得真假不明。


    現在雖然要趕著去駐馬寺,他仍然還是瞪了六個偷笑的庫丁一眼,讓他們站遠了些。


    他悄悄地說著,道:


    “大娘子,何必太為二郎和三郎的事情憂心”


    他心裏有不好說出來的話。


    他並不明白女坊主為什麽一定要支持臨安城的韓參政fu。得罪了國使。、


    然而,就算三郎今日得了坊主之位,隻要田莊在季氏貨棧手上,三年後二郎未必不能卷土重來。兩個弟弟長大了。她也該為自己想想了。


    從信上看,陳文昌像是個謙和可靠的人。


    “我明白的。”


    她當然不會如此輕易向陳家許親,卻也知道他的好意。點點頭,


    “我上迴在信裏問候了他家的父母兄嫂。他也應該知道,我在坊裏少不了會聽說,他家母親與嫂子相處並不太好。”


    她歎笑著。


    她雖然不能說出近十年來苦心經營,支持韓參政fu所謂北伐計劃的原因。但在姬墨麵前,她並不隱瞞她對這門親事的隱憂,


    “王世強畢竟也是願意和我分宅單過的。我其實也怕進了他們陳家大宅。不習慣他們的日子。”


    因為和兩個弟弟都要費心相處,她並不覺得大宅裏的日子會過不下去。


    但陳文昌在信裏說起蕃坊裏的小私宅。又提到成家後要買隔壁院子辦蒙學。也許等他進唐坊求親時,她也能與他商量商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好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鄒並收藏宋朝好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