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祖宗成法,在仁宗年間,為了市舶司的商稅年年足額呈進國庫,官家就下旨嚴查港口地方官員奪占番商財貨的惡習。為了鼓勵海外番商進宋交易,朝廷是允許番商越級告狀的。”
樓雲一邊說著,一邊接過他手上的銅鏡,微笑著,
“趙爵爺與本官也是泉州城的舊識,聽說他被大理寺召到京城,心中不由關切。隻不過,本官因為這一迴出使的事情重大,不能多作打聽,一直想找機會向秦大人請教一二。”
“大人客氣”
秦從雲勉強迴笑著,心裏卻在大罵:
趙秉謙和你算是個屁的舊識
誰不知道,因為有趙氏宗室在泉州海麵勾結海賊,防礙了泉州港的生意,使得商稅年年減少,官家才在四年前親點了你樓雲去泉州市舶司做監官。
你現在就是要拿趙秉謙開刀了。
要不是因為此案,讓你在泉州士林裏聲譽日漲,陳家那書呆子怎麽會願意提著一條小命,跟著你到東海來提親
他活膩了嗎
也是因為此案,因為你不知天高地厚敢和宗室來作對,就算你在官家麵前一力反對韓參政的北伐,堅持主和,江浙士林那些主戰派對你居然還是頗為青眼。
否則,這次的正使之位怎麽輪得到你
秦從雲如此想著,萬分懊悔著沒有聽王世強下船前的警告。
他就應該呆在王家的船上裝暈船,不應該為了這些古玩和畫卷而移步到樓雲船上來,這樣被他捉住機會來查問這銅鏡案的內情,豈不叫他更加得意
秦從雲更是暗恨樓雲,雖然不知究裏,但分明是此人故意把王世強逼下船。
海船不是他的通判官衙,船中內外那些船丁們閑極無聊時除了賭錢,就是比女人還要嘴碎,所以什麽事情都隱瞞不住。
不論他躲到哪裏,樓雲身邊的那駿墨簡直是瘟神附體地纏著他。
船隊畢竟是王世強的地盤,他要是在,以他的手段自然容易為他找個借口,嚴控船中上下眼目,就連晚上宴請扶桑使者的管弦國宴也可以推托。
王世強忌憚樓雲,樓雲何必不知道王世強精明過人
否則何必在他下船後,才請他過船來賞畫。
秦從雲正在心裏悔得捶兄頓足,卻聽得樓雲笑問道:
“秦大人,聽說大人這一迴進京城麵聖,出任副使之職時,那箱銅鏡也正好從泉州運進了大理寺。想必大人一定是去見過那箱證物了,可能給本官說一說真假”
秦從雲尷尬地看了一眼那古鏡,自忖麵皮的厚度不夠,麵對上官的追問,隻能道:
“就算不是為了這樁案子,大人難道不知這八珍齋銅鏡的真假之爭”
他轉眼就拿定了主意,與其逃避,不如從樓雲嘴裏交換到一些官家對此案的意向,也好給大理寺的座師賣個人情,
劉老大人可也是江浙籍的朝官。
四年前的殿試,劉老大人本有意點他秦從雲為第三名探花,偏偏因為這混帳樓雲在殿上奏對時巴結討好,得了官家的青眼,才把他秦從雲擠到了第四。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官聽說,趙爵爺在官家麵前哭訴,說他府裏的古鏡隻是江浙海商從海外買迴來的山寨品,並不是斜力刺在泉州八珍齋買的真品。他自陳絕不敢私下豢養海賊,在海路上殺人劫財,更不可能奪那番商的愛妾。”
他瞟了一眼放下的珠簾,壓低聲音道:
“大人可知,官家已經差宮裏的中貴人,暗中來明州查問真假銅鏡的區別了
樓雲眸光一閃,終於聽到了他需要的消息。
中貴人當然就是官家身邊的親信宦官,正好和他心中的疑惑互相印證。
官家不可能無緣無故,在他出使前把他召到觀潮樓,突然提起了東海唐坊。
這銅鏡是不是唐坊所產,關係著宗室的重罪是否成立。
就他所知,半年前,官家有八成就是因為這樁血案與唐坊有關,唐坊又與江浙海商有關,才在最後決定國使人選時,棄了秦從雲,而選了他樓雲。
這銅鏡案發生得恰是時候。
一切都按他樓雲的計劃發展。
這一次借銅鏡案,他已經警懾受官家指命聚居在泉州城的趙氏宗室,讓他們暫時不敢再勾結海盜胡作非為,以便全麵整頓泉州水師。
也正是借著銅鏡案,讓官家對江浙籍士人出身的秦從雲產生了疑忌,他才得到了出訪高麗的正使職務。
更重要的是,他取得正使之位,來到這東海之上,是為了徹底斬斷王世強的一隻得力臂膀,斬斷韓參政府北伐計劃的財源之一
唐坊。
王世強是個難得的人才,但他畢竟不是科舉正統出身,心思偏邪。
在他樓雲看來,他為那些朝中的主戰派獻上的北伐大計,有四成是為了國運,有六成卻是為了太後外戚邀功奪權。
他們分明知道倉促行事隻會功敗垂成,卻不惜風險,寧可讓大宋元氣大傷,也要準備北伐。
至於那位唐坊女主,就算她與王世強確實有情,他當初也不是為了國事,而是為了族妹的懇求離間了他們的那一段姻緣。
但現在木已成舟,她與其戀著舊情做王世強的平妻,還不如嫁給陳家二房的次子做正妻。
如此一來,他也算是還給了她一個夫君。
他心中電轉,麵上卻仍然不動聲色道:
“秦大人,還請勸說王綱首一句,舍妹鸞佩雖然蒲薄之姿,有失君家門楣。但成婚之後,
她卻是上敬公婆,下護子女,平常謹守婦德,夫唱婦隨,並無失德之處。王綱首何必因為一名夷女而壞了結發夫妻的情份”
秦從雲沒料到他突然說起這些家務事。
這些話他平常也勸說過王世強,哪裏有放著明州樓氏的賢美正妻不知愛重,反倒與那海外夷女藕斷絲連的道理
就算是韓參政府中,未必也沒有提醒王世強打理好家宅名聲的意思。
朝廷每過幾年,就會為鄉野大賢單獨舉行大選試,引他們不經科舉入朝為官。
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豈有大賢而家宅不寧
就算有韓參政出麵舉薦他王世強參加大選試,但大選試至少有三重試官,哪一重的試官會和樓家沒有關係
隻有和樓夫人夫妻和諧,他將來參加大選試時,才好不被試官們交相問難,順利出仕,在官家麵前行走。
但王世強的性格他更清楚。
樓雲一邊說著,一邊接過他手上的銅鏡,微笑著,
“趙爵爺與本官也是泉州城的舊識,聽說他被大理寺召到京城,心中不由關切。隻不過,本官因為這一迴出使的事情重大,不能多作打聽,一直想找機會向秦大人請教一二。”
“大人客氣”
秦從雲勉強迴笑著,心裏卻在大罵:
趙秉謙和你算是個屁的舊識
誰不知道,因為有趙氏宗室在泉州海麵勾結海賊,防礙了泉州港的生意,使得商稅年年減少,官家才在四年前親點了你樓雲去泉州市舶司做監官。
你現在就是要拿趙秉謙開刀了。
要不是因為此案,讓你在泉州士林裏聲譽日漲,陳家那書呆子怎麽會願意提著一條小命,跟著你到東海來提親
他活膩了嗎
也是因為此案,因為你不知天高地厚敢和宗室來作對,就算你在官家麵前一力反對韓參政的北伐,堅持主和,江浙士林那些主戰派對你居然還是頗為青眼。
否則,這次的正使之位怎麽輪得到你
秦從雲如此想著,萬分懊悔著沒有聽王世強下船前的警告。
他就應該呆在王家的船上裝暈船,不應該為了這些古玩和畫卷而移步到樓雲船上來,這樣被他捉住機會來查問這銅鏡案的內情,豈不叫他更加得意
秦從雲更是暗恨樓雲,雖然不知究裏,但分明是此人故意把王世強逼下船。
海船不是他的通判官衙,船中內外那些船丁們閑極無聊時除了賭錢,就是比女人還要嘴碎,所以什麽事情都隱瞞不住。
不論他躲到哪裏,樓雲身邊的那駿墨簡直是瘟神附體地纏著他。
船隊畢竟是王世強的地盤,他要是在,以他的手段自然容易為他找個借口,嚴控船中上下眼目,就連晚上宴請扶桑使者的管弦國宴也可以推托。
王世強忌憚樓雲,樓雲何必不知道王世強精明過人
否則何必在他下船後,才請他過船來賞畫。
秦從雲正在心裏悔得捶兄頓足,卻聽得樓雲笑問道:
“秦大人,聽說大人這一迴進京城麵聖,出任副使之職時,那箱銅鏡也正好從泉州運進了大理寺。想必大人一定是去見過那箱證物了,可能給本官說一說真假”
秦從雲尷尬地看了一眼那古鏡,自忖麵皮的厚度不夠,麵對上官的追問,隻能道:
“就算不是為了這樁案子,大人難道不知這八珍齋銅鏡的真假之爭”
他轉眼就拿定了主意,與其逃避,不如從樓雲嘴裏交換到一些官家對此案的意向,也好給大理寺的座師賣個人情,
劉老大人可也是江浙籍的朝官。
四年前的殿試,劉老大人本有意點他秦從雲為第三名探花,偏偏因為這混帳樓雲在殿上奏對時巴結討好,得了官家的青眼,才把他秦從雲擠到了第四。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官聽說,趙爵爺在官家麵前哭訴,說他府裏的古鏡隻是江浙海商從海外買迴來的山寨品,並不是斜力刺在泉州八珍齋買的真品。他自陳絕不敢私下豢養海賊,在海路上殺人劫財,更不可能奪那番商的愛妾。”
他瞟了一眼放下的珠簾,壓低聲音道:
“大人可知,官家已經差宮裏的中貴人,暗中來明州查問真假銅鏡的區別了
樓雲眸光一閃,終於聽到了他需要的消息。
中貴人當然就是官家身邊的親信宦官,正好和他心中的疑惑互相印證。
官家不可能無緣無故,在他出使前把他召到觀潮樓,突然提起了東海唐坊。
這銅鏡是不是唐坊所產,關係著宗室的重罪是否成立。
就他所知,半年前,官家有八成就是因為這樁血案與唐坊有關,唐坊又與江浙海商有關,才在最後決定國使人選時,棄了秦從雲,而選了他樓雲。
這銅鏡案發生得恰是時候。
一切都按他樓雲的計劃發展。
這一次借銅鏡案,他已經警懾受官家指命聚居在泉州城的趙氏宗室,讓他們暫時不敢再勾結海盜胡作非為,以便全麵整頓泉州水師。
也正是借著銅鏡案,讓官家對江浙籍士人出身的秦從雲產生了疑忌,他才得到了出訪高麗的正使職務。
更重要的是,他取得正使之位,來到這東海之上,是為了徹底斬斷王世強的一隻得力臂膀,斬斷韓參政府北伐計劃的財源之一
唐坊。
王世強是個難得的人才,但他畢竟不是科舉正統出身,心思偏邪。
在他樓雲看來,他為那些朝中的主戰派獻上的北伐大計,有四成是為了國運,有六成卻是為了太後外戚邀功奪權。
他們分明知道倉促行事隻會功敗垂成,卻不惜風險,寧可讓大宋元氣大傷,也要準備北伐。
至於那位唐坊女主,就算她與王世強確實有情,他當初也不是為了國事,而是為了族妹的懇求離間了他們的那一段姻緣。
但現在木已成舟,她與其戀著舊情做王世強的平妻,還不如嫁給陳家二房的次子做正妻。
如此一來,他也算是還給了她一個夫君。
他心中電轉,麵上卻仍然不動聲色道:
“秦大人,還請勸說王綱首一句,舍妹鸞佩雖然蒲薄之姿,有失君家門楣。但成婚之後,
她卻是上敬公婆,下護子女,平常謹守婦德,夫唱婦隨,並無失德之處。王綱首何必因為一名夷女而壞了結發夫妻的情份”
秦從雲沒料到他突然說起這些家務事。
這些話他平常也勸說過王世強,哪裏有放著明州樓氏的賢美正妻不知愛重,反倒與那海外夷女藕斷絲連的道理
就算是韓參政府中,未必也沒有提醒王世強打理好家宅名聲的意思。
朝廷每過幾年,就會為鄉野大賢單獨舉行大選試,引他們不經科舉入朝為官。
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豈有大賢而家宅不寧
就算有韓參政出麵舉薦他王世強參加大選試,但大選試至少有三重試官,哪一重的試官會和樓家沒有關係
隻有和樓夫人夫妻和諧,他將來參加大選試時,才好不被試官們交相問難,順利出仕,在官家麵前行走。
但王世強的性格他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