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從雲還在心裏打著腹案,如何有理有據把樓雲要提的事情徹底拒絕,幾案邊的樓雲,
卻不緊不慢在手中把玩著鴛鴦荷池銅鏡,突然開口。
“秦大人在明州,也應該聽說過在本官泉州治下的銅鏡案吧”
秦從雲一怔,萬萬沒料到他突然提起了泉州城的事情。
他雖然不及樓雲,在官場中卻也是個精明有為的能人,馬上反應了過來,拱手道:
“是,大人,泉州番坊裏的三佛齊巨商斜力刺,他越級向福建路提刑官衙告狀的事,下官早已有所耳聞。”
他的心思不過轉了幾轉,便在談笑間,想通了樓雲的意圖:
他確實如王世強所言是故意引他過船。
但王世強沒料到的是,這位樓大人更想從他嘴裏得到的消息,卻不是陳家進入東海,而是那件銅鏡案。
此案早就傳遍了朝野上下。
這血案的苦主是泉州蕃坊的蕃商,所以由泉州市舶司和泉州州府共同管轄,他秦從雲要說不知道,實在也不可能。
而且這血案和那唐坊女主季氏也有關。
他表麵上拱手,欣然說著,道:
“蕃商斜力刺狀告泉州人氏趙秉謙見-色-起意,殺人奪財。他的狀紙上寫著,趙秉謙不僅在泉州近海搶奪他價值三百萬貫的船上貨物,強占他的愛-妾,殺死殺傷他手下船頭,火手及二百四十餘名船丁。他還以一箱從趙府側門前攔下來的銅鏡為證,證明當時要運進趙府的四十七車貨物都是他在泉州買下,運船轉賣到南洋的財物。”
樓雲緩緩點頭,目視於他,問道:
“以秦大人所見,福建提刑官以趙秉謙原籍並不在泉州為由,所以不歸福建路管轄,把此案駁迴,斜力刺又把此案越級向京城大理寺提告的事,有何看法”
他頓了頓,也不繞圈子,直言笑問,
“秦大人在明州理通判事,素有青天神斷之譽。以大人所見,此案憑那一箱銅鏡的證物,能不能定罪”
秦從雲早就在心裏盤算好了答案,心中暗罵樓雲:
那斜力刺不過是個小國番商,敢把大宋有爵位的趙氏宗親一路告到大理寺,連官家都被驚動,太後都在宮中懸念,他不就是被你這泉州市舶司的提舉監官暗中指使的
現在還敢在他麵前故作不知
秦從雲當然隻會在心裏唾罵著樓雲,麵上卻還是專業地擺出一副官場老油條的深思神色,皺眉道:
“下官雖然也兼掌明州城的刑獄官司,但此事重在物證,又發生在泉州,下官未親見證物銅鏡,所以並不清楚其中的關竅,所以不敢出言判斷真假”
那血案的銅鏡證物,他當然看過,而且還反複看過無數次,所以知道這事和海外唐坊脫不了關係。
樓雲必定也知道,所以在此時才會向他提到這案子。
但他難道蠢得會被樓雲套話
“喔”
樓雲微微點頭,卻又追問,
“本官倒是聽說秦大人受劉大人所召,已經在臨安大理寺見過這箱銅鏡了”
他沒料到被他直接揭穿,不由得一怔神,連忙笑著否認。
“大理寺丞劉大人等人都是二十餘年斷案理事的老大人了,劉大人雖然是下官的座師,召了下官在大理寺協辦此案,下官卻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他頓了頓,看到樓雲含笑直視的眼,知道他已經查得一清二楚,他也不得不含糊承認,“下官雖然看過幾眼這些鏡子,哪裏又能知道它們的來曆”
他知道再被問下便要被他套出話來,故意訝異反問,
“大人看來對這案子萬分關切,想必是官家在召大人奏對時,曾經有過提點了”
他也萬分想從樓雲嘴裏套話,想打聽出官家對這樁案子的意思。如果能得到官家的旨意,就能給左右為難的座師劉老大人在這案子上遞個消息,解個圍。
否則,他何必明知樓雲難纏,還是與之虛與委蛇
但要他透露銅鏡證物的內情,卻是休想。
他就算掌管明州刑事,確實見多識廣,誰又能規定通判就能一眼看出證物的來曆
更何況是一箱子滿滿的銅鏡
正想到這裏,樓雲手中的鴛鴦荷池鏡突然一鬆,那枚銅鏡砸到了地板上,發出一聲脆響
“大人,這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雲駭極而唿,搶上去一把把鏡子救在手中。
隻見那鴛鴦荷池鏡由青銅鑄成,鏡背中心一枚六菱形鏡鈕,四麵圍繞著白色貝殼鑲嵌而成的精致小劃船,船上還有妙曼的漁女背影,可謂是巧奪天工。
雖然按鏡背上印上的鑄刻時間,距離本朝已經有五百餘年的曆史,其色澤仍然明亮。
“古物”
樓雲故物驚訝,“秦大人難道不知,陳綱首分明說這些古鏡都是贗品怎麽會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雲手一碰到那古鏡,就已經心裏後悔,知道是中了他的圈套。
此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他隻能把鏡放迴到了桌上,苦笑道:
“下官沒有別的嗜好,隻是對金石之學有些癡心,連帶著對這些古鏡也有幾份鑒賞的經驗。”
座師大理寺丞劉大人不僅和他一樣癡迷金石學,喜歡收集古代的銅器和石碑,而且他的親事,也是劉大人牽線保媒為他說下的。
他娶的妻室雖然不是富室高官之女,嶽母也與王家有親,但他的嶽父大人卻是明州士林文人裏研究金石學的大儒。
就連他的夫人,因為家學淵源,也對古器頗有幾份鑒賞的能耐。
新婚半年,他與夫人正是夫唱婦隨,伉儷情深,而他因為時常得到嶽父大人指點,對金石學的造詣當然是更上層樓。
正是因為如此,劉老大人看到這血案裏的銅鏡時,才把他召去看鏡詢問。
他此時已經恍然大悟,這一趟出使,陳洪早早就在船上公廳擺上了古鏡,說是福建八珍齋的古物仿製品,供他們隨意賞玩。
他雖然警覺,卻沒料到是為了遠在京城的那件案子。
他隻以為陳洪是借著有樓雲撐腰而炫耀福建貨品,為了和江浙海商爭奪東海生意。
等他在賞玩時,發現仿製品裏有價值昂貴的真古物後,也以為是陳洪想留到最後,賄賂使團上下的禮物。
他還準備等到最後翻臉,就算難舍這古玩也必須斷絕拒絕。
如此,也好在樓雲麵前奚落福建海商膽大妄為,遠不及江浙海商世家的子弟們送起禮來有講究,知分寸。
卻不緊不慢在手中把玩著鴛鴦荷池銅鏡,突然開口。
“秦大人在明州,也應該聽說過在本官泉州治下的銅鏡案吧”
秦從雲一怔,萬萬沒料到他突然提起了泉州城的事情。
他雖然不及樓雲,在官場中卻也是個精明有為的能人,馬上反應了過來,拱手道:
“是,大人,泉州番坊裏的三佛齊巨商斜力刺,他越級向福建路提刑官衙告狀的事,下官早已有所耳聞。”
他的心思不過轉了幾轉,便在談笑間,想通了樓雲的意圖:
他確實如王世強所言是故意引他過船。
但王世強沒料到的是,這位樓大人更想從他嘴裏得到的消息,卻不是陳家進入東海,而是那件銅鏡案。
此案早就傳遍了朝野上下。
這血案的苦主是泉州蕃坊的蕃商,所以由泉州市舶司和泉州州府共同管轄,他秦從雲要說不知道,實在也不可能。
而且這血案和那唐坊女主季氏也有關。
他表麵上拱手,欣然說著,道:
“蕃商斜力刺狀告泉州人氏趙秉謙見-色-起意,殺人奪財。他的狀紙上寫著,趙秉謙不僅在泉州近海搶奪他價值三百萬貫的船上貨物,強占他的愛-妾,殺死殺傷他手下船頭,火手及二百四十餘名船丁。他還以一箱從趙府側門前攔下來的銅鏡為證,證明當時要運進趙府的四十七車貨物都是他在泉州買下,運船轉賣到南洋的財物。”
樓雲緩緩點頭,目視於他,問道:
“以秦大人所見,福建提刑官以趙秉謙原籍並不在泉州為由,所以不歸福建路管轄,把此案駁迴,斜力刺又把此案越級向京城大理寺提告的事,有何看法”
他頓了頓,也不繞圈子,直言笑問,
“秦大人在明州理通判事,素有青天神斷之譽。以大人所見,此案憑那一箱銅鏡的證物,能不能定罪”
秦從雲早就在心裏盤算好了答案,心中暗罵樓雲:
那斜力刺不過是個小國番商,敢把大宋有爵位的趙氏宗親一路告到大理寺,連官家都被驚動,太後都在宮中懸念,他不就是被你這泉州市舶司的提舉監官暗中指使的
現在還敢在他麵前故作不知
秦從雲當然隻會在心裏唾罵著樓雲,麵上卻還是專業地擺出一副官場老油條的深思神色,皺眉道:
“下官雖然也兼掌明州城的刑獄官司,但此事重在物證,又發生在泉州,下官未親見證物銅鏡,所以並不清楚其中的關竅,所以不敢出言判斷真假”
那血案的銅鏡證物,他當然看過,而且還反複看過無數次,所以知道這事和海外唐坊脫不了關係。
樓雲必定也知道,所以在此時才會向他提到這案子。
但他難道蠢得會被樓雲套話
“喔”
樓雲微微點頭,卻又追問,
“本官倒是聽說秦大人受劉大人所召,已經在臨安大理寺見過這箱銅鏡了”
他沒料到被他直接揭穿,不由得一怔神,連忙笑著否認。
“大理寺丞劉大人等人都是二十餘年斷案理事的老大人了,劉大人雖然是下官的座師,召了下官在大理寺協辦此案,下官卻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他頓了頓,看到樓雲含笑直視的眼,知道他已經查得一清二楚,他也不得不含糊承認,“下官雖然看過幾眼這些鏡子,哪裏又能知道它們的來曆”
他知道再被問下便要被他套出話來,故意訝異反問,
“大人看來對這案子萬分關切,想必是官家在召大人奏對時,曾經有過提點了”
他也萬分想從樓雲嘴裏套話,想打聽出官家對這樁案子的意思。如果能得到官家的旨意,就能給左右為難的座師劉老大人在這案子上遞個消息,解個圍。
否則,他何必明知樓雲難纏,還是與之虛與委蛇
但要他透露銅鏡證物的內情,卻是休想。
他就算掌管明州刑事,確實見多識廣,誰又能規定通判就能一眼看出證物的來曆
更何況是一箱子滿滿的銅鏡
正想到這裏,樓雲手中的鴛鴦荷池鏡突然一鬆,那枚銅鏡砸到了地板上,發出一聲脆響
“大人,這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雲駭極而唿,搶上去一把把鏡子救在手中。
隻見那鴛鴦荷池鏡由青銅鑄成,鏡背中心一枚六菱形鏡鈕,四麵圍繞著白色貝殼鑲嵌而成的精致小劃船,船上還有妙曼的漁女背影,可謂是巧奪天工。
雖然按鏡背上印上的鑄刻時間,距離本朝已經有五百餘年的曆史,其色澤仍然明亮。
“古物”
樓雲故物驚訝,“秦大人難道不知,陳綱首分明說這些古鏡都是贗品怎麽會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雲手一碰到那古鏡,就已經心裏後悔,知道是中了他的圈套。
此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他隻能把鏡放迴到了桌上,苦笑道:
“下官沒有別的嗜好,隻是對金石之學有些癡心,連帶著對這些古鏡也有幾份鑒賞的經驗。”
座師大理寺丞劉大人不僅和他一樣癡迷金石學,喜歡收集古代的銅器和石碑,而且他的親事,也是劉大人牽線保媒為他說下的。
他娶的妻室雖然不是富室高官之女,嶽母也與王家有親,但他的嶽父大人卻是明州士林文人裏研究金石學的大儒。
就連他的夫人,因為家學淵源,也對古器頗有幾份鑒賞的能耐。
新婚半年,他與夫人正是夫唱婦隨,伉儷情深,而他因為時常得到嶽父大人指點,對金石學的造詣當然是更上層樓。
正是因為如此,劉老大人看到這血案裏的銅鏡時,才把他召去看鏡詢問。
他此時已經恍然大悟,這一趟出使,陳洪早早就在船上公廳擺上了古鏡,說是福建八珍齋的古物仿製品,供他們隨意賞玩。
他雖然警覺,卻沒料到是為了遠在京城的那件案子。
他隻以為陳洪是借著有樓雲撐腰而炫耀福建貨品,為了和江浙海商爭奪東海生意。
等他在賞玩時,發現仿製品裏有價值昂貴的真古物後,也以為是陳洪想留到最後,賄賂使團上下的禮物。
他還準備等到最後翻臉,就算難舍這古玩也必須斷絕拒絕。
如此,也好在樓雲麵前奚落福建海商膽大妄為,遠不及江浙海商世家的子弟們送起禮來有講究,知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