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見他總算恢複了常態,便正色道:
“按理,我現在既不是你妻室,更沒有和你訂親,根本不需要向你說明什麽。但此事你心裏存疑,將來說出去對我沒有半點好處,我就向你說個清楚。”
她接著迴憶。
“我那天也是太蠢,別人不讓我看,我就偏要去看。僧官走後沒多久,我出門一看,村子裏一個人也沒有。我心裏更奇怪,就沿著村處的溪水走了一會兒。結果,我半夜到了那林子邊上,看到”
語聲微微一頓,她還記得那天夜裏清亮的月光,但她當然不會去詳細描繪她到底看到了什麽,隻是隱諱道:
“你在普陀寺遇上的僧人說的並沒有錯。”
他的臉色發沉,卻畢竟沒有再發怒。
他明白看到不等於參加,而且他現在也沒資格質問。
“我當時就嚇得不行,馬上就逃迴村子裏。第二天天亮也不和那僧官說,就逃了迴寺裏。空明大師以為我受了委屈,就叫我不要為了貪幾個辛苦錢再去收糧,讓我跟著他的親傳弟子抄佛經。我平常就還是去施主寮裏,侍候寄居的女施主。”
說到這裏,她想來想,又道:“
你也知道,我在佛寺裏做寺奴,本來就是為了侍候來寄居奉佛的扶桑官家小姐、夫人們。她們信佛的太多了,經常是住上十天半個月不迴家”
“我知道你在她們身上賺了錢”
他並不想聽這些他已經知道的事。
他是生意人出身,清楚她走私糧食也是要大本錢的,而她以前就告訴過他,她帶了兩個弟弟在到了此地後,賺到的第一筆錢,是背下了空明大師珍藏的詩集。
她背下來,然後默寫抄錄,把書麵做舊,偽裝成從大宋來泊來的古詩集。她把這詩集賣給了寺裏這些扶桑貴族女性。
因為扶桑貴族在這時代,正是以精通漢字、漢詩作為身份標誌的。
而當時的漢書,從宋國泊來,可以賣到五兩砂金一本。
“賣書雖然賺錢,但我能背的並不多。而且我在寺裏做生意叫空明大師知道了,他也說我貪心太重,六根不淨”
她背的當然不是空明的詩集,而是她從小學到初中,學到的所有古詩和古文。
偶爾,她才能偷空抄到空明自己的藏書。
他的藏書也隻有二十九本,都是從五台山逃出來時攜帶的,而且這些書籍是宋國禁止賣出國外的類別,所以連他的親傳弟子都不能碰。
她偶爾瞟到,也隻知道那些書應該是蘇東坡、王安石之類的作品全集。
因為全集裏包括了大量他們為官時呈給官家的奏折原文,對大宋的官製、地理、糧食、用兵都有涉及,所以這些書按大宋海禁條例不能賣出國外。
“我缺錢,所以我還是跟著僧官去收糧了”
她並不曾在他麵前隱瞞過出身,就像他也沒有隱瞞過身為庶子在家被嫡母所逼的事。
“白天村子裏一切正常,我在村子裏時,隻要是入夜後就絕不敢出門。後來因為僧官們嫌棄收糧拿的辛苦錢太少,他們在村子的父母也想少交些稅多賺些糧錢,想商量著偷賣糧食。我又正好認識了黃七哥,他是船丁,按習慣可以免費在海船上帶一些貨,我就和他搭夥,一起做起了走私生意”
她仔細說到這裏,交待前了前因後果,才算是說到了王世強問的正題,
“我是走私糧食,又不是僧官征稅,當然是提前收糧才能保證糧源。我做了走私後反倒再沒有在祭日去過村子裏。”
說到這裏,她看著他道:
“開坊後不做走私了,我也就認識了你,你可記得我曾經在二月初一和七月初一這兩天去過山裏”
他聽著,沉默了許久,慢慢地終歸是在廊道上坐了下來。
她此時也明白,他三年前突然毀婚,這件事僅是原因之一。
她聽他說起過家裏的事情,海商家裏的庶小姐,也有出嫁後喪夫後再婚的,所以大宋的禮法並不太嚴厲,但這樣的祭日亂,她是個現代人靈魂都完全無法接受。
她本來認為,扶桑人就是這般如同禽-獸。
“那時,我以為駐馬寺是一座淫-寺”
他喃喃自語,
“就算你沒有參加,扶桑信奉小乘佛教,寺外沒有度碟的野和尚和婦人,女尼同-居生子的比比皆是。寺裏的僧官為了保住官品,雖然不會染指女色,但他們從商人手裏買小男孩做侍兒和寺奴,他們幹的那些事情,我也聽聞過一些。你們朝夕相處,他們那些年輕管事僧,有不少也是精通漢學,對你另眼相看的。所以他們才能被你說動,把寺糧外賣的生意包給了你”
她靜靜聽著,知道他此地此刻並不是求複合,隻是在說明當時毀婚的心情。
說到這裏,他微閉著雙眼,深吸了一口氣,終於平緩了臉色。
他抬眼看她,若無其聲地苦笑著,道:
“更何況唐坊裏的女子也不像大宋,不論家貧、家富個個都出來做工,你最寵愛的許七姑娘,如今家中何等富庶她既然與你弟弟訂了親,卻仍然時時出門捕漁,不禁絕與外男的交往”
“所以你以為我將來也是如此”
她淡淡迴望,看出他眼中的悔色。
她沒有把這悔色太當真,所以,她也並沒有去解釋許七娘子許淑卿生長環境與他人有截然有異。
他並不是不知道。
此女小時候沉默寡言,不知是聾啞還是自閉兒,讓她這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不知道要怎麽管教。她隻盼著此女天天出門,天天和坊中娘子、街坊兄弟們相伴談笑才好;
她更沒解釋唐坊女子出來做工的原因。
在她看來,就這和她前世裏初中離家,打工支持哥哥上大學一樣。
天經地義。
盡管她日後明白了父母的重男輕女,但這也不能改變前世那一年她離開家鄉時,單純大膽地想要看看外麵的世界的好奇心情。
她那時,僅是單純地想要離開破爛的山中學校,不再羨慕在縣高中裏讀書的哥哥,她是如此相信媽媽的話:
“你們是親兄妹,親兄妹互相不幫助,誰還會幫你們”
海風吹過小院的中間,吹散了迴憶。
“因為你一直就不放心我,所以你提前就移情別戀”
她抬了眼,看向王世強,與他一樣也若無其事地笑著,
“所以你那年迴大宋,看到樓小姐在普陀寺裏進香,你就一改以前從不進寺院的習慣,以開光之名在那寺裏住了二十二天,希望能再看到她一次”
“按理,我現在既不是你妻室,更沒有和你訂親,根本不需要向你說明什麽。但此事你心裏存疑,將來說出去對我沒有半點好處,我就向你說個清楚。”
她接著迴憶。
“我那天也是太蠢,別人不讓我看,我就偏要去看。僧官走後沒多久,我出門一看,村子裏一個人也沒有。我心裏更奇怪,就沿著村處的溪水走了一會兒。結果,我半夜到了那林子邊上,看到”
語聲微微一頓,她還記得那天夜裏清亮的月光,但她當然不會去詳細描繪她到底看到了什麽,隻是隱諱道:
“你在普陀寺遇上的僧人說的並沒有錯。”
他的臉色發沉,卻畢竟沒有再發怒。
他明白看到不等於參加,而且他現在也沒資格質問。
“我當時就嚇得不行,馬上就逃迴村子裏。第二天天亮也不和那僧官說,就逃了迴寺裏。空明大師以為我受了委屈,就叫我不要為了貪幾個辛苦錢再去收糧,讓我跟著他的親傳弟子抄佛經。我平常就還是去施主寮裏,侍候寄居的女施主。”
說到這裏,她想來想,又道:“
你也知道,我在佛寺裏做寺奴,本來就是為了侍候來寄居奉佛的扶桑官家小姐、夫人們。她們信佛的太多了,經常是住上十天半個月不迴家”
“我知道你在她們身上賺了錢”
他並不想聽這些他已經知道的事。
他是生意人出身,清楚她走私糧食也是要大本錢的,而她以前就告訴過他,她帶了兩個弟弟在到了此地後,賺到的第一筆錢,是背下了空明大師珍藏的詩集。
她背下來,然後默寫抄錄,把書麵做舊,偽裝成從大宋來泊來的古詩集。她把這詩集賣給了寺裏這些扶桑貴族女性。
因為扶桑貴族在這時代,正是以精通漢字、漢詩作為身份標誌的。
而當時的漢書,從宋國泊來,可以賣到五兩砂金一本。
“賣書雖然賺錢,但我能背的並不多。而且我在寺裏做生意叫空明大師知道了,他也說我貪心太重,六根不淨”
她背的當然不是空明的詩集,而是她從小學到初中,學到的所有古詩和古文。
偶爾,她才能偷空抄到空明自己的藏書。
他的藏書也隻有二十九本,都是從五台山逃出來時攜帶的,而且這些書籍是宋國禁止賣出國外的類別,所以連他的親傳弟子都不能碰。
她偶爾瞟到,也隻知道那些書應該是蘇東坡、王安石之類的作品全集。
因為全集裏包括了大量他們為官時呈給官家的奏折原文,對大宋的官製、地理、糧食、用兵都有涉及,所以這些書按大宋海禁條例不能賣出國外。
“我缺錢,所以我還是跟著僧官去收糧了”
她並不曾在他麵前隱瞞過出身,就像他也沒有隱瞞過身為庶子在家被嫡母所逼的事。
“白天村子裏一切正常,我在村子裏時,隻要是入夜後就絕不敢出門。後來因為僧官們嫌棄收糧拿的辛苦錢太少,他們在村子的父母也想少交些稅多賺些糧錢,想商量著偷賣糧食。我又正好認識了黃七哥,他是船丁,按習慣可以免費在海船上帶一些貨,我就和他搭夥,一起做起了走私生意”
她仔細說到這裏,交待前了前因後果,才算是說到了王世強問的正題,
“我是走私糧食,又不是僧官征稅,當然是提前收糧才能保證糧源。我做了走私後反倒再沒有在祭日去過村子裏。”
說到這裏,她看著他道:
“開坊後不做走私了,我也就認識了你,你可記得我曾經在二月初一和七月初一這兩天去過山裏”
他聽著,沉默了許久,慢慢地終歸是在廊道上坐了下來。
她此時也明白,他三年前突然毀婚,這件事僅是原因之一。
她聽他說起過家裏的事情,海商家裏的庶小姐,也有出嫁後喪夫後再婚的,所以大宋的禮法並不太嚴厲,但這樣的祭日亂,她是個現代人靈魂都完全無法接受。
她本來認為,扶桑人就是這般如同禽-獸。
“那時,我以為駐馬寺是一座淫-寺”
他喃喃自語,
“就算你沒有參加,扶桑信奉小乘佛教,寺外沒有度碟的野和尚和婦人,女尼同-居生子的比比皆是。寺裏的僧官為了保住官品,雖然不會染指女色,但他們從商人手裏買小男孩做侍兒和寺奴,他們幹的那些事情,我也聽聞過一些。你們朝夕相處,他們那些年輕管事僧,有不少也是精通漢學,對你另眼相看的。所以他們才能被你說動,把寺糧外賣的生意包給了你”
她靜靜聽著,知道他此地此刻並不是求複合,隻是在說明當時毀婚的心情。
說到這裏,他微閉著雙眼,深吸了一口氣,終於平緩了臉色。
他抬眼看她,若無其聲地苦笑著,道:
“更何況唐坊裏的女子也不像大宋,不論家貧、家富個個都出來做工,你最寵愛的許七姑娘,如今家中何等富庶她既然與你弟弟訂了親,卻仍然時時出門捕漁,不禁絕與外男的交往”
“所以你以為我將來也是如此”
她淡淡迴望,看出他眼中的悔色。
她沒有把這悔色太當真,所以,她也並沒有去解釋許七娘子許淑卿生長環境與他人有截然有異。
他並不是不知道。
此女小時候沉默寡言,不知是聾啞還是自閉兒,讓她這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不知道要怎麽管教。她隻盼著此女天天出門,天天和坊中娘子、街坊兄弟們相伴談笑才好;
她更沒解釋唐坊女子出來做工的原因。
在她看來,就這和她前世裏初中離家,打工支持哥哥上大學一樣。
天經地義。
盡管她日後明白了父母的重男輕女,但這也不能改變前世那一年她離開家鄉時,單純大膽地想要看看外麵的世界的好奇心情。
她那時,僅是單純地想要離開破爛的山中學校,不再羨慕在縣高中裏讀書的哥哥,她是如此相信媽媽的話:
“你們是親兄妹,親兄妹互相不幫助,誰還會幫你們”
海風吹過小院的中間,吹散了迴憶。
“因為你一直就不放心我,所以你提前就移情別戀”
她抬了眼,看向王世強,與他一樣也若無其事地笑著,
“所以你那年迴大宋,看到樓小姐在普陀寺裏進香,你就一改以前從不進寺院的習慣,以開光之名在那寺裏住了二十二天,希望能再看到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