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點了點頭,半閉著雙眼,似乎有些疲倦一般,迴憶著說道:
“那位僧人走遍了扶桑各地的古寺,而後才去了高麗,輾轉到了大宋。他一路上搭的還是我們四明王家的船。我那時也是閑著無事,聽他說了幾件三地的見聞,確實也是見多識廣。我便起了談興,也提起我從十四歲起就在東海上做生意,雖然沒有去過平安京城,但九州島、四國沿岸的扶桑佛寺我也聽說過一二,如此也就聊了起來”
她當然知道,他們四明王家雖然信奉護海觀音,但他畢竟是六歲就進了王氏的族學裏讀書的人,王世強心裏還是更願意相信“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訓誡。
如非必要,他一向是不進寺院的。
住進普院寺裏已經是不尋常了,所以才遇上了一個遊方僧。
“是我見識淺薄,那年我聽到那僧人說起,九州島島邊地有一座駐馬寺。他說此寺雖然是唐末時的中土傳教僧人建立,如今已經是千年古寺,在鴨築山裏卻仍然傳教艱難。”
他的聲音晦澀幽暗,仿似是從不知名的遠古深處傳來,連她這已經習慣了在屋裏熏佛香的人,都不由得聽住了,
“我不由得奇怪,就問起了原因,他卻不肯多言。因為你曾經在那寺裏呆過三年,我自然就有了好奇心,便連連追問。我一連幾天請他在寺裏吃上等的素席,直到說起我未過門的妻室曾經在那寺裏寄居奉佛,他才開了口”
他終於轉過眼,把目光落在了她的麵上。
她感覺到他眼光中的探詢和疑問。
從三年前他在大宋成婚之後,他每一次迴唐坊,每一次見到她時,她都能從他的眼光中發現這樣的質問。
她原本並不明白是為什麽。
“我聽那僧人說起,才知道鴨築山百裏山脈中,有幾百座扶桑村落。他們的土地雖然是駐馬寺的寺產,每年都有僧官去收糧。但因為地處深山,不與外界相通,這些扶桑山民就算是佛法也無法教化,所以這些村子裏有一樁沿承了不知多少年的風俗”
說話間,他無法從她的臉上看出答案後,便轉過了頭,看到了屋。
遠處,是鴨築山蒼綠低圓的連綿山巒,半山腰上,駐馬寺的佛印銅鈴依舊在夕陽下閃爍。
“我這才知道,每年扶桑的春秋日祭,鴨築山方圓百裏的扶桑男女都會聚集在一起,在祭日的三日三夜裏,不分血脈遠近,不論綱常倫理,都在樹林黑暗中隨意交-配”
聽到這裏,她的心猛地一跳,連她自己也聽到了那巨大的卟嗵聲。
王世強顯然也感覺到了,他猛然從廊板上站起,目光兇狠,盯住了她。
“心虛了”
憤恨中,他保持不住高高在上卻仍然風度翩翩的大家儀表。
他仗著長年走海押船訓練出來的一把子力氣,探手就抓住了她的右肩,不顧她的驚怒掙紮,把她拖到了麵前。
他用力之大,幾乎要把她的肩膀給捏碎了。
“你說”
他說話的聲音仿佛是從牙縫裏擠出來。
“說什麽”
她迅速迴過神來,恢複鎮定,掙脫不開後皺著眉,忍痛迴視。
他那並不俊美卻也端正英郎的麵容,因為長久暗藏的憤怒,已經扭曲了起來。
他盯住了她,好在還沒糊塗到大聲咆哮,知道要壓低了聲音,貼在她的耳邊一字一句地問道:
“你說,你是不是”
“你在胡扯什麽”
她沉下了臉,哪裏肯和他如此拉扯,她也沒必要告訴他鴨築山裏的事情。
她見他已經是說不通,毫不客氣按照老三季辰虎以前教過她的手法,左手擺成了手刀形,用力一刀,重重切在了他手腕的軟筋上。
“不知道好好說話嗎”
她壓低聲音叱著,他受了這一手刀,臉上神色一抽,顯然已經是極痛。
然而他居然仍不放手,反倒更用力了些,抓得她左肩痛極。
他畢竟不是文弱書生,她的力氣,也隻是多年前挖河開坊訓練出來的女人力氣,在王世強麵前根本沒辦法施展出來。
開坊這些年,她也隻是跟著坊民們一起,每年生意淡季時聽從三弟季辰虎的安排,每天操練而已。
“你沒聽那和尚說是深山裏的扶桑人才這樣嗎他們是沒開化的蠻夷我可不是”
她心中惱怒,卻隻能忍著痛向他解釋。語氣卻也有些不穩。
“你不是”
他咬牙切齒地盯住了她,仔細看著她的神色變化,一絲異常都不肯放開,
“你不是你急什麽那和尚說祭日是春秋兩祭,不就是開春種地和秋末收糧的日子你以為我不知道駐馬寺的僧官每年都是秋祭去各村裏收糧你以為我不知道,唐坊最開始建坊的錢,就是你走私糧食得來的是你賄賂了駐馬寺裏僧官,賤價從這些扶桑山民手裏收糧”
他終於控製不住,怒聲罵道:
“青娘青娘你說,你是不是一直就沒對我說過實話虧我那些年對你一心一意”
她本來也是心神煩亂,聽到他聲音漸高,頓時知道不好。
她哪裏肯讓他發起怒來,驚動了後院和院外的人
她先是穩住了心神,斷然迴答,道:
“王綱首何出此言,我自問與你相識以來,在這件事上,並沒有騙過你。”
說罷,趁他一時的神色和緩,她立時又是一個手刀砍在了他的右手腕,趁他疼痛時,她毫不遲疑伸手,隔袖抓住了右小手臂上的麻筋,兩個手指用力一扭。
他終於受痛悶哼了一聲,顧不上心中受欺的憤怒,把她推開,各自後退了一步。
“王綱首不知道自己是大家子弟嗎這樣失禮,在唐坊裏都會被人笑話。”
她沒好氣地揉著肩。
她前世可是累得像狗,一次戀愛也沒有談過。
這一世,她十四歲就遇上了王世強,十六歲相戀,早知道他的性子剛硬。
相戀的那些日子,她有時候要是身邊沒有別人,一個人和寺裏來的年輕僧官或是東坊裏年輕宋商多說了幾句,叫他知道了,就要生氣吵架。
她根本不可能背著他亂來。
至於十四歲以前,在駐馬寺裏
“你難道也要說,你不是在祭日裏去收糧”
聽到她剛才的斷然否認,他總算也是冷靜了半分,冷著臉,揉著手臂反問。
她也直視於他,答道:
“那樣的祭日,我確實是參加過”
在他臉色將變之時,她直接了當地說了個清楚明白,
“收糧是個好差事,我十歲那年就因為會寫漢字會算帳,才跟著僧官開始收糧記帳。而且,去收糧的僧官也不是外麵的人,大半也是村裏子的村長子弟,送到寺裏來當寺奴。他們中有聰明的子弟學會了念漢字佛經,就可以當僧人。因為有空明大師托他們照顧我,他們去之前,就叫我呆在屋子裏不要出來”
她語速極快,又字字清晰。
王世強聽著她條理分明的說著駐馬寺裏的事,再想起那年聽聞此事,他震怒之後馬上派了心腹渡海去扶桑,他們繞過唐坊進駐馬寺打聽迴報的內容,和她說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隻是僧官和她一起去村子裏的事,他們探聽不出來。
他們迴報的,是收糧的僧官和寺奴在寺中無聊已久,都會乘機迴村參加祭日。
雖然那時於他已經是急怒攻心,過了三年了,現在細想起來,他那時確實是失了分寸。
他應該親自迴來問她的。
他眼中的憤怒也漸漸消淡了下去。
“我問的是你有沒有去參加過祭日,你明白告訴我吧。”
他畢竟是城府極深的人,早就習慣了事事冷靜盤算。
剛才的急怒是因為他和她在一起時,他也隻有二十歲,因為家事忙於走海並沒有愛慕之人,和她也不過是少年時的初次情愛難以忘記。
過了最怒的那一陣,他的脾氣便軟了下去,拱了拱手以示歉意,又退後了一步,站在廊前,隻是眼睛仍然看著她。
“那位僧人走遍了扶桑各地的古寺,而後才去了高麗,輾轉到了大宋。他一路上搭的還是我們四明王家的船。我那時也是閑著無事,聽他說了幾件三地的見聞,確實也是見多識廣。我便起了談興,也提起我從十四歲起就在東海上做生意,雖然沒有去過平安京城,但九州島、四國沿岸的扶桑佛寺我也聽說過一二,如此也就聊了起來”
她當然知道,他們四明王家雖然信奉護海觀音,但他畢竟是六歲就進了王氏的族學裏讀書的人,王世強心裏還是更願意相信“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訓誡。
如非必要,他一向是不進寺院的。
住進普院寺裏已經是不尋常了,所以才遇上了一個遊方僧。
“是我見識淺薄,那年我聽到那僧人說起,九州島島邊地有一座駐馬寺。他說此寺雖然是唐末時的中土傳教僧人建立,如今已經是千年古寺,在鴨築山裏卻仍然傳教艱難。”
他的聲音晦澀幽暗,仿似是從不知名的遠古深處傳來,連她這已經習慣了在屋裏熏佛香的人,都不由得聽住了,
“我不由得奇怪,就問起了原因,他卻不肯多言。因為你曾經在那寺裏呆過三年,我自然就有了好奇心,便連連追問。我一連幾天請他在寺裏吃上等的素席,直到說起我未過門的妻室曾經在那寺裏寄居奉佛,他才開了口”
他終於轉過眼,把目光落在了她的麵上。
她感覺到他眼光中的探詢和疑問。
從三年前他在大宋成婚之後,他每一次迴唐坊,每一次見到她時,她都能從他的眼光中發現這樣的質問。
她原本並不明白是為什麽。
“我聽那僧人說起,才知道鴨築山百裏山脈中,有幾百座扶桑村落。他們的土地雖然是駐馬寺的寺產,每年都有僧官去收糧。但因為地處深山,不與外界相通,這些扶桑山民就算是佛法也無法教化,所以這些村子裏有一樁沿承了不知多少年的風俗”
說話間,他無法從她的臉上看出答案後,便轉過了頭,看到了屋。
遠處,是鴨築山蒼綠低圓的連綿山巒,半山腰上,駐馬寺的佛印銅鈴依舊在夕陽下閃爍。
“我這才知道,每年扶桑的春秋日祭,鴨築山方圓百裏的扶桑男女都會聚集在一起,在祭日的三日三夜裏,不分血脈遠近,不論綱常倫理,都在樹林黑暗中隨意交-配”
聽到這裏,她的心猛地一跳,連她自己也聽到了那巨大的卟嗵聲。
王世強顯然也感覺到了,他猛然從廊板上站起,目光兇狠,盯住了她。
“心虛了”
憤恨中,他保持不住高高在上卻仍然風度翩翩的大家儀表。
他仗著長年走海押船訓練出來的一把子力氣,探手就抓住了她的右肩,不顧她的驚怒掙紮,把她拖到了麵前。
他用力之大,幾乎要把她的肩膀給捏碎了。
“你說”
他說話的聲音仿佛是從牙縫裏擠出來。
“說什麽”
她迅速迴過神來,恢複鎮定,掙脫不開後皺著眉,忍痛迴視。
他那並不俊美卻也端正英郎的麵容,因為長久暗藏的憤怒,已經扭曲了起來。
他盯住了她,好在還沒糊塗到大聲咆哮,知道要壓低了聲音,貼在她的耳邊一字一句地問道:
“你說,你是不是”
“你在胡扯什麽”
她沉下了臉,哪裏肯和他如此拉扯,她也沒必要告訴他鴨築山裏的事情。
她見他已經是說不通,毫不客氣按照老三季辰虎以前教過她的手法,左手擺成了手刀形,用力一刀,重重切在了他手腕的軟筋上。
“不知道好好說話嗎”
她壓低聲音叱著,他受了這一手刀,臉上神色一抽,顯然已經是極痛。
然而他居然仍不放手,反倒更用力了些,抓得她左肩痛極。
他畢竟不是文弱書生,她的力氣,也隻是多年前挖河開坊訓練出來的女人力氣,在王世強麵前根本沒辦法施展出來。
開坊這些年,她也隻是跟著坊民們一起,每年生意淡季時聽從三弟季辰虎的安排,每天操練而已。
“你沒聽那和尚說是深山裏的扶桑人才這樣嗎他們是沒開化的蠻夷我可不是”
她心中惱怒,卻隻能忍著痛向他解釋。語氣卻也有些不穩。
“你不是”
他咬牙切齒地盯住了她,仔細看著她的神色變化,一絲異常都不肯放開,
“你不是你急什麽那和尚說祭日是春秋兩祭,不就是開春種地和秋末收糧的日子你以為我不知道駐馬寺的僧官每年都是秋祭去各村裏收糧你以為我不知道,唐坊最開始建坊的錢,就是你走私糧食得來的是你賄賂了駐馬寺裏僧官,賤價從這些扶桑山民手裏收糧”
他終於控製不住,怒聲罵道:
“青娘青娘你說,你是不是一直就沒對我說過實話虧我那些年對你一心一意”
她本來也是心神煩亂,聽到他聲音漸高,頓時知道不好。
她哪裏肯讓他發起怒來,驚動了後院和院外的人
她先是穩住了心神,斷然迴答,道:
“王綱首何出此言,我自問與你相識以來,在這件事上,並沒有騙過你。”
說罷,趁他一時的神色和緩,她立時又是一個手刀砍在了他的右手腕,趁他疼痛時,她毫不遲疑伸手,隔袖抓住了右小手臂上的麻筋,兩個手指用力一扭。
他終於受痛悶哼了一聲,顧不上心中受欺的憤怒,把她推開,各自後退了一步。
“王綱首不知道自己是大家子弟嗎這樣失禮,在唐坊裏都會被人笑話。”
她沒好氣地揉著肩。
她前世可是累得像狗,一次戀愛也沒有談過。
這一世,她十四歲就遇上了王世強,十六歲相戀,早知道他的性子剛硬。
相戀的那些日子,她有時候要是身邊沒有別人,一個人和寺裏來的年輕僧官或是東坊裏年輕宋商多說了幾句,叫他知道了,就要生氣吵架。
她根本不可能背著他亂來。
至於十四歲以前,在駐馬寺裏
“你難道也要說,你不是在祭日裏去收糧”
聽到她剛才的斷然否認,他總算也是冷靜了半分,冷著臉,揉著手臂反問。
她也直視於他,答道:
“那樣的祭日,我確實是參加過”
在他臉色將變之時,她直接了當地說了個清楚明白,
“收糧是個好差事,我十歲那年就因為會寫漢字會算帳,才跟著僧官開始收糧記帳。而且,去收糧的僧官也不是外麵的人,大半也是村裏子的村長子弟,送到寺裏來當寺奴。他們中有聰明的子弟學會了念漢字佛經,就可以當僧人。因為有空明大師托他們照顧我,他們去之前,就叫我呆在屋子裏不要出來”
她語速極快,又字字清晰。
王世強聽著她條理分明的說著駐馬寺裏的事,再想起那年聽聞此事,他震怒之後馬上派了心腹渡海去扶桑,他們繞過唐坊進駐馬寺打聽迴報的內容,和她說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隻是僧官和她一起去村子裏的事,他們探聽不出來。
他們迴報的,是收糧的僧官和寺奴在寺中無聊已久,都會乘機迴村參加祭日。
雖然那時於他已經是急怒攻心,過了三年了,現在細想起來,他那時確實是失了分寸。
他應該親自迴來問她的。
他眼中的憤怒也漸漸消淡了下去。
“我問的是你有沒有去參加過祭日,你明白告訴我吧。”
他畢竟是城府極深的人,早就習慣了事事冷靜盤算。
剛才的急怒是因為他和她在一起時,他也隻有二十歲,因為家事忙於走海並沒有愛慕之人,和她也不過是少年時的初次情愛難以忘記。
過了最怒的那一陣,他的脾氣便軟了下去,拱了拱手以示歉意,又退後了一步,站在廊前,隻是眼睛仍然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