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時節,黃七郎已經在王世強耳邊嘀咕了幾句,說明了這小蕊娘的來曆。


    “是她大半年前從坊裏收養來的小丫頭,也是姓季。”


    “原來是她”


    他早聽說了她避居小院不出,隻收養調-教一個坊中小丫頭的傳聞。


    他稍一迴想,剛才那小蕊娘那一口柔柔轉轉宋語,罵起人來也隻覺得小孩兒心急可愛,她的口音顯然帶著些江浙味,完全沒有扶桑土腔。


    應該是最近,才被季青辰糾正過來的。


    他微笑點了點頭。


    那女孩子想必是坊學裏的出眾孩子,才被她看中帶在了身邊。


    “這孩子看起來就是機靈模樣,留在你身邊,將來也能和二郎、三郎一般地出色了。”


    他雖然是為了挑起出海救老三的話頭,說的卻也並不是恭維話。


    這也是他王世強當初動心,願意娶她這樣生長在外夷的女子的原因之一。


    建坊前的幾百年中,漁村遺民們因為代代遠離中土,又不願意遷進扶桑內地被同化,隻能在海邊捕魚為生。


    他們生活貧困得連漢語、漢字漸漸失傳,有些人連祖宗的姓氏都已經忘記。


    好在,她帶著兩個弟弟流浪到築紫後,不僅聚集坊民,在異國他鄉開河建坊,她也深知如果不想被本地扶桑人同化,不僅要讓坊民們衣食溫飽,也需要開學興教的舉措。


    比如這小蕊娘的父母兄妹,就和坊中另外二三百戶人家一樣,因為忘記了原來的姓氏而僅有稱唿的名字。


    所以在開坊之後,這些人家就歸附在了季氏名下,成為了季家三姐弟的族人。


    那時,他王世強是極力讚同她開坊建學的。


    他把眼光落迴到了她的臉龐上。


    他想要在她眸中,尋找到三年前他們曾經同時閃耀過的點點悸動。


    然而,他卻隻看到她眼底的平靜無波。


    他暗暗歎了口氣,知道因為三年的毀諾另娶,他和她再也迴不到從前。


    隻看她養在身邊的那小女孩子如何地討厭他,再看她半句也不提起沒有迴家的季辰虎,他便知道,他如今在她眼中,完全不可能再有舊情修補的可能。


    但他,卻不能不與她深加結交。


    “王綱首過譽了。”


    她心裏明白,時隔一年多,他突然又出現在她麵前,當然不是為了救她的弟弟。


    隻不過,季蕊娘突然跳出來的意外,讓她心裏有了一絲欣喜,激起了淺淺的迴憶。


    她仿佛看到了前世裏的自己,也曾經有著著蕊娘這樣小小的靈俐,比她還要天不怕地不怕。


    十三四歲初中畢業的她,就敢在父母的安排下,跟著老鄉從山區的貧瘠家鄉走出來,而她離開父母一個人到陌生的沿海城市,是聽說城市的工廠裏可以打工賺錢。


    做了女工,她才能寄錢迴家,供哥哥讀大學。


    直到在城市裏吃足了苦頭,曾經摔得滿身是傷,滿臉是淚,她卻也有著努力後的幸運。


    她在生產線上做過山寨的外貿鞋底,在夜市裏擺過五毛一串燙菜的小食攤、在大學城馬路邊上向藝考生們推銷過化妝品、在淘寶上開過三四家小網店。


    最艱難時,她還去工地上搬過磚,給醫院太平間裏的死人擦過身


    辛苦艱辛中,她終於明白父母的偏心,也悲傷過自己太早的失學。


    但她隻能依靠自己,別無他路可走。


    她之所以還能趕上前兩波開網店的潮流,也是因為最無助的時候,她曾經在大學城附近的黑網吧裏,跟著老鄉學上網。


    那時,她是為了尋找別人告訴過她的,網上免費的中專、大學各類專業課程。


    她曾經漫無目標地遊蕩在網上,迷茫地以為自己能在數不清的網絡公開課程裏,學到一技之長。


    隻為了在陌生的城市森林裏,生存下去


    “我明白王綱首的來意。”


    她的眼光掃過那九杠彩禮,經了小蕊娘的事,她終於不想再浪費時間,


    “親事就不用再提了,倒是有一件正事,本就應該和王綱首商量。你同船而來的泉州綱首陳洪,他上年寫信為他侄兒陳文昌向唐坊提起親事前,他也提到了福建海商到唐坊來停泊的事情。”


    “青娘,我記得當初建坊時,唐坊就與我江浙海商訂下了合契。”


    王世強這一次匆匆而來,當然為的就是這件事,


    “我們幫你建起唐坊,開坊之後,包括福建八家海商綱首在內,所有福建商人的貨船在每月五月初一到十月初一季風期裏,不僅要用三倍停泊費才能在唐坊進港,而且船主也必須有江浙人的入夥才行。如今唐坊倒把這合契忘在腦後了”


    他也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


    “上年送信來的那條福建海船,正在季風期,船主與我們江浙海商沒有半點關係,你卻居然讓他們順利進了唐坊”


    “怎麽會忘”


    她掩唇而笑,早有準備地謙遜迴答,


    “我唐坊何時會言而無信隻是那迴他們來的不是貨船,而是僧船,為的是送幾位泉州佛光寺的遊學僧到駐馬寺裏來遊學。王綱首隨意去打聽一二,就能知道真假。那幾位僧人受寺主所差,到扶桑是為了尋迴唐末戰亂時流失在外的梵語佛經原本。他們租了陳家的船,又寫信給了駐馬寺裏的空明老禪師,轉托到了我的手上,我難道還能把大師們拒之坊外”


    她不緊不慢,側頭迴望著唐坊東麵延綿起伏的墨綠荒嶺。


    午後陽光下,鴨築山山脈延綿百裏,莽林如蛇,二十裏外的一處山嶺的半腰上,銅玲金閃,在濃綠樹蔭中露幾角駐馬寺的佛寺飛簷。


    那是她剛剛穿越重生時,為了生存而為奴三年的佛寺。


    在她把兩個弟弟寄養在海邊漁村後,十歲的她獨自進入這座唐末時建起的古寺討生活,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她在寺中尋找到了庇護者。


    他們就是多年前從金國逃到扶桑來的,十二位山西五台山大宋老僧。


    “說起來,就算今日王綱首不來,我也會差人去坊裏的王氏貨棧,請王家人過來商量。我唐坊在開坊時,和王綱首簽訂了五年優惠進港合契,早已經是到期了,因為這兩年事多人煩,都沒來得及正式說上一句。今日我與王綱首把話說清,陳家那五條海船也是可以順利進泊了。”


    她當然知道,他今日上門,是想借納妾的機會,重新繼訂唐坊和三千江浙海商已經到期的進港合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好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鄒並收藏宋朝好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