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跟他親媽、親弟弟都翻臉了。[1]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這年,立國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亞述滅亡,隻剩下猶太王國苟延殘喘。但,亞述滅以色列是見怪不怪的外族入侵,鄭國卻是地地道道的禍起蕭牆。春秋史以母子兄弟的窩裏鬥來開篇,雖然要算碰巧,卻也意味深長。


    先看人物關係。


    本案的男一號,當然是鄭莊公。莊公是鄭國第三任國君,鄭武公的嫡長子,名叫寤生。武公的正妻是申國的公主,史稱武薑。武,是丈夫的諡號;薑,則是娘家的姓。申國據說是伯夷之後,姓薑;鄭國則是厲王之後,姓姬。武公娶武薑,不過姬薑兩族長期通婚之一例。


    武薑給武公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見的,就是這哥倆;翻臉不認人的,則是寤生和武薑母子。


    奇怪!親媽親兄弟,血濃於水,怎麽就水火不容呢?


    正史的說法是因為武薑不喜歡老大。不喜歡的原因也很怪異,據說是因為老大出生時兩條腿先出來,著實把武薑嚇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著生”。


    倒著出生的寤生,從小就不受疼愛。後來有了弟弟,老媽的一片愛心便全部給了段,甚至多次在床上吹耳邊風,要武公立段為太子。隻不過,未遂。後來武公去世,寤生接班,武薑又為段討封地。這時武薑已是老夫人,相當於後世的太後,自然得逞。叔段如願得到了京邑,從此人稱“京城大叔”。大,就是太,也讀太。京城大叔,就是“住在京邑的鄭君之頭號弟弟”。


    叔段得到京邑之後,便開始擴軍備戰,圖謀不軌,《左傳》稱之為“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完,就是高築牆;聚,就是廣積糧;甲是甲胄,兵是兵器;卒是步兵,乘是車兵。總之,叔段建立了“反政府武裝力量”,武薑則在鄭都充當臥底和線人,兩人合謀要奪取莊公的君位。


    魯隱公元年,叔段自認為羽翼豐滿,計劃偷襲鄭都,武薑也做好了開門接應的準備。莊公得到消息,派大夫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伐京。京人聞訊,立即宣布與叔段劃清界限。叔段無力抵抗,隻好狼狽逃竄到鄢。莊公當然不會讓他在鄢安家落戶,便揮戈東進。五月二十三日,叔段再次逃亡。隻不過這迴他逃到了衛國的共(讀如恭),從此叫共叔段。


    鄭國公族墓地內,包括18座春秋時期鄭國貴族陪葬車馬坑,坑中車輛大小各異,裝飾豪華,做工甚為考究,足見鄭當時車馬軍備實力之強盛。


    叔段逃到共以後,鄭莊公把武薑遷到了城潁(今河南臨潁縣西北),宣布母子二人恩斷情絕,不到黃泉不再相見。


    春秋編號第一大案,大體如此。


    但,此案可疑。


    鄭國的受封之地,原本在今陝西省華縣,後來遷到今河南省鄭州市和新鄭市之間,靠近現在的新鄭市。因為是新的鄭都,所以叫新鄭。鄭莊公的鄭,就在這裏。那麽,它跟叔段受封的京、避難的鄢,又是什麽關係?


    二者之間。


    請看地圖。


    京,在今河南省滎陽市,位於新鄭西北;鄢,在今河南省鄢陵縣,位於新鄭東南。京、鄭、鄢,剛好連成一條直線。也就是說,叔段從京逃到鄢,要路過新鄭。這種逃亡路線,豈不怪異?難道段的本意,是要去投案自首?或者莊公的戰車開過來時,段是像賊一樣夜行晝伏一路狂奔的?


    何況鄢與京相距甚遠,中間還隔著新鄭,不大可能是段的地盤,也沒聽說他在那裏有什麽盟友。他的勢力範圍主要在鄭國的西北部,最遠到廩延。廩延在今河南省淇縣和滑縣南,延津北,跟鄢可謂南轅北轍,跟共反倒近。共,在今河南省輝縣,而且當時是衛國的地盤。事實上叔段到了共就平安無事,莊公也沒派人去捉拿或暗殺,反倒自我檢討說“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於四方”。[2]


    因此,段的逃亡應該是由京而廩延,再到共。甚至逃到廩延說不定就安全了,為什麽要往鄢跑呢?


    實線箭頭為段的逃亡路線:京→鄢(路過新鄭)→共(衛國勢力範圍)。虛線箭頭為合理的逃亡路線:京→廩延(鄭國勢力範圍)→共(衛國勢力範圍)。


    這就隻有叔段自己知道了,曆史上沒有任何解釋。


    更難解的,是鄭莊公。


    我們知道,鄭莊公是春秋最早的雄主,之後才輪到齊桓和晉文。他即位時,作為西周最後一個封國,鄭立國不過半個世紀。然而在他掌權的四十三年間,鄭卻崛起為中原第一大國。這樣一位雄霸天下的政治家,為什麽會讓叔段肆意妄為長達二十二年之久?難道他對段的狼子野心,事先竟毫無察覺,也沒有任何人提醒和勸阻?[3]


    當然有。


    [總注]本卷所據史實及部分觀點,請參看《左傳》、《國語》、《史記》、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讚《先秦史》、童書業《春秋史》。


    [1]本節與下節事見《左傳·隱公元年》。


    [2]語見《左傳·隱公十一年》。


    [3]鄭立國,是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莊公即位,是在公元前743年(周平王二十八年);克段,是在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去世,是在公元前701年(周桓王十九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