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會袁(中)
長江巡閱使的位置。
堂而皇之地控製兩省之地。
如果接受,一方麵劉繼業將獲得名正言順幹預浙江事務的名義,甚至直接罷免陳其美換上比如蔣方震當都督都是袁世凱樂得其成的事情。
另一方麵,也意味著劉繼業至少在表麵上加入了袁世凱的戰車,與同盟會‘聯合抗袁’的主張將不再為黃興等人所信。
反過來講,這個無疑也是袁世凱的一次試探。若劉繼業不能表露出與同盟會決裂的態度,袁世凱如何能夠信得過?但是說到底,政治這東西在互相都有所需、互相都有所求的時候,更多時候比拚的就是談判的功力了。
現在袁世凱開出了他的價碼,一個他相信劉繼業不會拒絕的價碼。
劉繼業又怎會輕易遂人意。
“安徽需並入長江巡閱使的管轄範圍內。”
袁世凱沒想到劉繼業會討價還價,不過想起此人精幹又實際的性格,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如果劉繼業當場立即全盤接受,他袁世凱反而要疑神疑鬼了。現在既然展開了談判,就意味著長江巡閱使是其所覬覦的。
隻要自己手中有對方想要的牌,袁世凱就好打了。
“兩省已足,若加上安徽的話、則三省之地未免過於矚目,其餘地方之都督也會因此難以安撫……”袁世凱快速進入狀態,開始與劉繼業就每款每項談判起來。
“非是此理,若長江巡閱使一職隻能管轄兩省,我寧願取安徽。畢竟兩江共為一體,安徽與江蘇之聯係遠多過浙江。”劉繼業看了一眼窗外的景色:“況且如果大總統覺得地方都督會因此而產生非議,則完全可將此職務退後半年再行頒布……比如半年。”
劉繼業看向袁世凱,見他眉頭緊鎖,臉上並無讚同之意。
接下來二人就來來往往許多迴。雖然在大方向上已經達成了一致,但是具體的許多細節卻有分歧,需要慢慢一個個理過。
在與劉繼業談判的過程中,袁世凱望著眼前極為年輕的男子,忽然產生了一種荒謬的錯覺。五年前、對方還是一個需要巴結自己的中級軍官,雖然年輕有為,但是在當時的朝廷中一抓也是一大把。
然而短短五年時間,對方卻已經成了能夠與自己平等談判的對象了。
自己二十六歲的時候又在幹什麽?做出了怎樣的成就?
真是不知道此子未來將攀升到何等高度啊?不說別的,單單年紀這一方麵,劉繼業就已經完敗當今中國政壇的絕大部分敵人和潛在對手了:袁世凱已經五十出頭、黃興和孫文皆四十餘歲、各省大部分都督和實權人物,包括宋教仁等多在三十左右,年輕如劉繼業是一個沒有。
難道,自己其實真正的大敵是這個人?
這個想法在袁世凱的腦海中隻是一閃而過,卻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管劉繼業未來威脅多麽巨大、潛力多麽深厚,但當前袁世凱的敵人終歸還是同盟會。隻有解決了同盟會,袁世凱才能騰出手來解決包括劉繼業在內的地方實力派。
慢慢地,袁世凱的雙目眯成了一條縫。
“督察長江三省巡閱使。”劉繼業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已在大部分內容上與袁世凱達成了一致。他並未察覺袁世凱態度上細微的變化,而是用總結性地預言說道:“作為迴報,大總統可以在徐州駐紮不超過一個混成協的兵力,江蘇省的鹽稅之三分之二將交付中央……”
鹽稅本來大部就是要收歸中央財政的,劉繼業隻是做了個順水人情而已。這點袁世凱也明白,因此劉繼業真正實質性的條件是允許北洋軍在徐州駐軍。
這點確實頗有吸引力。隻要好好將徐州經營妥當,他袁世凱將不怕劉繼業的江蘇軍沿津浦鐵路北上威脅北京。不過單單隻有這一點還不足以讓劉繼業完全控製安徽。
談判進入尾聲,大家早就卸下麵具,各方麵都變得*裸起來。
“安徽之民政長官需由中央政府任命。”袁世凱開出了他最關鍵的條件。隻有如此,他袁世凱才能在劉繼業擔任長江三省巡閱使的同時對安徽進行分化拉攏參沙子,才不擔心劉繼業將安徽經營地鐵桶一般成為第二個同盟會。
劉繼業沉思起來,對其中的利弊仔細地思考了半天。
“……可以……但各項實施時間都必須提前議定好,但凡有變化必須提前通知對方……”
“比如,蘇北之鹽稅可於下個月開始上繳中央財政、安徽之民政長官任免必須等到今年十二月底國會大選之後。”
袁世凱同樣認真地思考劉繼業的提議,良久後方才輕輕點頭道:“可以,不過徐州之駐軍交接當在兩個月內完成。”
“最終長江巡閱使之任命時間,可以定在國會大選前半個月。”
“還有一點……”袁世凱補充了一句:“當今民國創立,海內正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此時各省再保持大量兵力就與理不通了。江蘇應當起到模範效果。”
劉繼業麵露難色,仔細考慮半響後艱難地說道:“國家大局,江蘇將全力響應配合。根據具體情形而定……預計從今年年底開始,我江蘇……正式裁軍,將現有的五萬五千人裁減至最終二萬八千人,節省財政開支。”
袁世凱聽後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
隻要沒有軍隊,還不是任自己擺布?
“江蘇既然裁軍積極,中央也必有所表示……將給予江蘇兩個鎮加一個混成協的編製,為國家軍隊一部分,軍餉也可從淮北鹽稅中取出部分來。”既然劉繼業裁軍力度頗大,將近半數,袁世凱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最終,兩人還是達成了合作協議。
那邊劉繼業才與同盟會的黃興、宋教仁、孫文和趙聲先後見了麵,應承下一起牽製袁世凱的協議,這邊卻又和袁世凱達成了共同對付同盟會的意思,並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後獲得了總攬‘江蘇、浙江軍政權力’的長江巡閱使職務。所謂政治,大體就是如此沒有節操。
長江巡閱使的位置。
堂而皇之地控製兩省之地。
如果接受,一方麵劉繼業將獲得名正言順幹預浙江事務的名義,甚至直接罷免陳其美換上比如蔣方震當都督都是袁世凱樂得其成的事情。
另一方麵,也意味著劉繼業至少在表麵上加入了袁世凱的戰車,與同盟會‘聯合抗袁’的主張將不再為黃興等人所信。
反過來講,這個無疑也是袁世凱的一次試探。若劉繼業不能表露出與同盟會決裂的態度,袁世凱如何能夠信得過?但是說到底,政治這東西在互相都有所需、互相都有所求的時候,更多時候比拚的就是談判的功力了。
現在袁世凱開出了他的價碼,一個他相信劉繼業不會拒絕的價碼。
劉繼業又怎會輕易遂人意。
“安徽需並入長江巡閱使的管轄範圍內。”
袁世凱沒想到劉繼業會討價還價,不過想起此人精幹又實際的性格,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如果劉繼業當場立即全盤接受,他袁世凱反而要疑神疑鬼了。現在既然展開了談判,就意味著長江巡閱使是其所覬覦的。
隻要自己手中有對方想要的牌,袁世凱就好打了。
“兩省已足,若加上安徽的話、則三省之地未免過於矚目,其餘地方之都督也會因此難以安撫……”袁世凱快速進入狀態,開始與劉繼業就每款每項談判起來。
“非是此理,若長江巡閱使一職隻能管轄兩省,我寧願取安徽。畢竟兩江共為一體,安徽與江蘇之聯係遠多過浙江。”劉繼業看了一眼窗外的景色:“況且如果大總統覺得地方都督會因此而產生非議,則完全可將此職務退後半年再行頒布……比如半年。”
劉繼業看向袁世凱,見他眉頭緊鎖,臉上並無讚同之意。
接下來二人就來來往往許多迴。雖然在大方向上已經達成了一致,但是具體的許多細節卻有分歧,需要慢慢一個個理過。
在與劉繼業談判的過程中,袁世凱望著眼前極為年輕的男子,忽然產生了一種荒謬的錯覺。五年前、對方還是一個需要巴結自己的中級軍官,雖然年輕有為,但是在當時的朝廷中一抓也是一大把。
然而短短五年時間,對方卻已經成了能夠與自己平等談判的對象了。
自己二十六歲的時候又在幹什麽?做出了怎樣的成就?
真是不知道此子未來將攀升到何等高度啊?不說別的,單單年紀這一方麵,劉繼業就已經完敗當今中國政壇的絕大部分敵人和潛在對手了:袁世凱已經五十出頭、黃興和孫文皆四十餘歲、各省大部分都督和實權人物,包括宋教仁等多在三十左右,年輕如劉繼業是一個沒有。
難道,自己其實真正的大敵是這個人?
這個想法在袁世凱的腦海中隻是一閃而過,卻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管劉繼業未來威脅多麽巨大、潛力多麽深厚,但當前袁世凱的敵人終歸還是同盟會。隻有解決了同盟會,袁世凱才能騰出手來解決包括劉繼業在內的地方實力派。
慢慢地,袁世凱的雙目眯成了一條縫。
“督察長江三省巡閱使。”劉繼業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已在大部分內容上與袁世凱達成了一致。他並未察覺袁世凱態度上細微的變化,而是用總結性地預言說道:“作為迴報,大總統可以在徐州駐紮不超過一個混成協的兵力,江蘇省的鹽稅之三分之二將交付中央……”
鹽稅本來大部就是要收歸中央財政的,劉繼業隻是做了個順水人情而已。這點袁世凱也明白,因此劉繼業真正實質性的條件是允許北洋軍在徐州駐軍。
這點確實頗有吸引力。隻要好好將徐州經營妥當,他袁世凱將不怕劉繼業的江蘇軍沿津浦鐵路北上威脅北京。不過單單隻有這一點還不足以讓劉繼業完全控製安徽。
談判進入尾聲,大家早就卸下麵具,各方麵都變得*裸起來。
“安徽之民政長官需由中央政府任命。”袁世凱開出了他最關鍵的條件。隻有如此,他袁世凱才能在劉繼業擔任長江三省巡閱使的同時對安徽進行分化拉攏參沙子,才不擔心劉繼業將安徽經營地鐵桶一般成為第二個同盟會。
劉繼業沉思起來,對其中的利弊仔細地思考了半天。
“……可以……但各項實施時間都必須提前議定好,但凡有變化必須提前通知對方……”
“比如,蘇北之鹽稅可於下個月開始上繳中央財政、安徽之民政長官任免必須等到今年十二月底國會大選之後。”
袁世凱同樣認真地思考劉繼業的提議,良久後方才輕輕點頭道:“可以,不過徐州之駐軍交接當在兩個月內完成。”
“最終長江巡閱使之任命時間,可以定在國會大選前半個月。”
“還有一點……”袁世凱補充了一句:“當今民國創立,海內正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此時各省再保持大量兵力就與理不通了。江蘇應當起到模範效果。”
劉繼業麵露難色,仔細考慮半響後艱難地說道:“國家大局,江蘇將全力響應配合。根據具體情形而定……預計從今年年底開始,我江蘇……正式裁軍,將現有的五萬五千人裁減至最終二萬八千人,節省財政開支。”
袁世凱聽後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
隻要沒有軍隊,還不是任自己擺布?
“江蘇既然裁軍積極,中央也必有所表示……將給予江蘇兩個鎮加一個混成協的編製,為國家軍隊一部分,軍餉也可從淮北鹽稅中取出部分來。”既然劉繼業裁軍力度頗大,將近半數,袁世凱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最終,兩人還是達成了合作協議。
那邊劉繼業才與同盟會的黃興、宋教仁、孫文和趙聲先後見了麵,應承下一起牽製袁世凱的協議,這邊卻又和袁世凱達成了共同對付同盟會的意思,並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後獲得了總攬‘江蘇、浙江軍政權力’的長江巡閱使職務。所謂政治,大體就是如此沒有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