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會袁(上)


    “文鹿,想勞駕請動你來北京,可是費了我一番功夫啊!”袁世凱臉上帶著令人摸不透的笑容,在中南海的總統府內接見了北上‘敘職’的江蘇都督劉繼業。


    中南海就在紫禁城西側,鼇玉橋以南,其前身為西苑,因中海和南海兩座湖池而得名。在前清時,中南海一直是清帝的行宮和宴遊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閣、勤政殿、蕉園、水雲榭、瀛台、豐澤園和靜穀等。


    其中光緒皇帝就曾隱居瀛台,並最終於此撒手人間。


    清帝退位後,由於紫禁城被作為優待條款的一部分而暫時留給了退位清室,袁世凱必須在北京城內找到一座可以容納其辦公同時又不丟臉麵的地方。選來選去,緊鄰紫禁城的中南海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前清皇室的宮宇住宅被臨時改造成辦公場所。待廣州臨時政府正式轉移到北京時,中南海便成了最新的臨時總統府存在。


    袁世凱迎接劉繼業所在的菊香書屋在袁世凱正式辦公地點頤年堂之東,在瀛台之北豐澤園內,康熙年間建造,曾為養蠶之處。雍正年間皇帝在舉行親耕禮之前在此演禮。


    從菊香書屋的一扇扇窗戶望去,穿過景色秀美、花草盛開的豐澤園往西,有荷風蕙露亭、崇雅殿、靜憩軒、懷遠齋和純一齋,荷風蕙露亭北為靜穀,為一座幽靜的小園林。靜穀再北為春耦齋,整個園子都為南海所包圍,風景如畫般美不勝收。


    身處美景之中,劉繼業仿佛沒有聽到袁世凱意有所指的話語,灑然一笑道:“江蘇軍政事務繁忙,況且民國初立、百廢待興,大總統日理萬機,為國操勞……”


    “哈哈哈!”袁世凱手指向劉繼業,捧腹而笑,複又揮手道:“罷了罷了,不與文鹿你逞口舌之快!”


    “津浦鐵路一仗,可是把段芝泉打得灰頭土臉啊!”


    “若屬下不在津浦鐵路上狠狠做出樣子來,威脅中央,清帝如何能如此輕易地退位?大總統如何能夠快速說服朝野和談?”劉繼業淡淡一笑。


    袁世凱眼珠子一轉,嘴角向上扯動:“如此說來,我還得感謝文鹿咯?”


    “都是為了國家的好。”


    劉繼業軟硬的話語都適當的點到了,巧妙地化解了袁世凱開場的‘下馬威’。方才袁世凱開場的試探下,無論劉繼業是強硬頂撞還是服軟抱歉,在後麵的談話中都將為袁世凱所製,被人牽著鼻子走。


    隻有不卑不亢的態度,最終才能讓兩人在談判桌上平等地坐下來。


    這一點袁世凱也明白,隻是對劉繼業與自己從上下從屬關係變成平等合作關係而有些不習慣……甚至不舒服。


    不過老謀深算如袁世凱,隻要劉繼業對其還有重要作用,他也不會因為私人感情而影響政治判斷。同樣,若劉繼業無利用價值了,袁世凱也不會因為兩人的‘私誼’做出什麽照顧或是讓步。


    “聽聞文鹿前些天與黃克強和孫逸仙見過麵,不知道談了些什麽啊?”


    “黃克強與孫逸仙都在我麵前大加讚揚大總統……”劉繼業頓了頓,看到袁世凱臉上露出了輕微不屑的表情,轉而一笑道:“然而,盡管二人多次提出當前中華民國唯有大總統一人可行、黃克強還稱大總統為中華四十年之英雄人物,但以我所察,此二人對大總統還是有很深的戒心。”


    “黃克強還不錯,就是孫逸仙滿嘴放大炮,聽得老子都煩了。”袁世凱不經意間爆出一句粗口,隨即喝了口茶水,有些憤然道:“國事如麻,他們同盟會的議員卻在國會毫不體諒國事之艱苦,總是要挑出亂子來,恨不得我這個北京民國政府明天就垮台了才遂他們心願!表麵上支持我、讚成我,暗地下卻指示同黨使絆子,真是說一套做一套啊!”


    隨口抱怨了兩句,袁世凱最近在國會中被同盟會議員打著‘臨時約法’的名義各種騷擾、各種阻撓給弄得非常火大,卻又一時找不到有效的應對辦法,最近心情一直不是很好。


    再加上他的老朋友、老下屬、被袁世凱寄予厚望的唐紹儀在組成內閣後出人意料地不配合,在好幾次國事決策上並不給袁世凱這位恩主和老朋友麵子,讓袁世凱頗為狼狽甚至下不來台。


    無論袁世凱在清廷官僚中再怎麽新派、再怎麽鼓吹立憲,周圍又有楊度這般謀才無數,但他終歸是個舊式人物。


    將舊官場的權術玩得爐火純青的袁世凱當個一省都督稱職、當內閣總理大臣也不差,甚至有時候自認為若是當上皇帝了也能非常勝任。然而此等舊式人物在成為民國大總統,周邊有那麽個煩人的國會和不聽使喚的內閣總理時,他卻完全不適應了。


    袁世凱不但沒了在清末官場上遊刃有餘的處置,甚至一時找不到解決辦法。唐紹儀如果真逼急了,他袁世凱還能夠直接撕破臉皮解散了了事。但是國會呢?總不能真解散國會吧?


    哪怕袁世凱一直是如此希望做此等快意事情,他的理智卻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是南方必然掀起反旗,全國輿論也將與自己不利,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煩當中。


    因此,袁世凱當前最關注的還是如何解決國會不配合的問題。


    在這點上劉繼業的作用還是有的。


    “張季直與我聊過了,你們那個什麽統一黨很不錯,我也會努力促成梁任甫等良善之人與合作之……如果能夠在接下來的國會大選中壓過南方同盟會,則國事將大有可為啊!”


    袁世凱換上了一幅和善的笑臉,仿佛他與劉繼業之間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任何不愉快的事情。


    劉繼業頜首,表情認真:“屬下也曾與趙伯先說過,當今中國之首要問題、也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統一!隻有南北真正統一了,國家不再內耗了,才有餘地去討論其他東西。因此,什麽民生主義都需要為統一這一高尚目標讓道。也因此我與季直公成立之政黨取名統一黨。”


    “文鹿忠心國事,我是最為了解的。”袁世凱見其表明了態度,心情頓時開朗了一些。


    在當前同盟會與袁世凱的角逐中,無論是從實際實力還是國會選舉看,掌握東南的劉繼業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果說天下勢力總分為百,袁世凱占四十、同盟會占二十五的話,那麽其餘如閻錫山、蔡鍔、許崇智等地方督撫各自不過占三五之數,而劉繼業掌握二省之地和五萬餘大軍,則可獨占十五。


    單獨而言袁世凱不懼怕任何勢力,但是萬一各方聯合起來,他就難以招架了。


    因此分化拉攏成了袁世凱首先要做的事情;在這方麵,他可謂爐火純青手段老道。


    也就在一個月前,山西都督閻錫山忽然宣布在晉南成立一個所謂的‘晉南軍分府’,掌控晉南十餘縣。將原山西軍政總長也是反袁先鋒吳祿貞給踢到了這個位置、調離了山西政治核心後,閻錫山隨即就任命了自己的心腹出任軍政總長的職務,並歡迎北京中央政府派出民政長入晉。


    很明顯,反袁的晉燕聯軍中,閻錫山與吳祿貞發生了較嚴重的權力鬥爭;在3月時北洋軍曾一度攻至太原城下,閻錫山被迫與北洋軍議和並因此促使他與吳祿貞的矛盾激烈化。


    此後在北洋軍坐鎮娘子關的情況下,吳祿貞與閻錫山進行了一係列暗地裏的交鋒。最終袁世凱向更能夠接受的閻錫山伸出了橄欖枝,使得閻錫山在投靠了袁世凱後在爭鬥中占據了上風。而失敗者吳祿貞則被迫被‘放逐’晉南,山西就此被袁世凱基本降伏。


    現如今,在劉繼業與同盟會之間,袁世凱又要采用他拿手的分化拉攏本事。


    “當今國家向文鹿這般忠貞為國之人實在太少了……尤其是浙江都督陳其美,我數次去電邀他入京擔任總長,他卻三番五次推辭不來。這種一心隻有權力和自己地盤的人,最是要不得!”袁世凱恨聲了兩句,意有所指道:“像陳其美這樣的地方都督,應該好好向文鹿學習才是。”


    劉繼業對袁世凱的目的已有洞察,此刻表情凝重道:“隻聽大總統吩咐安排。”


    “我打算成立轄區江蘇和浙江的長江巡閱使,總攬兩省軍政權力……思前想後,以你最為合適。”


    很明顯,浙江目前是同盟會的地盤;劉繼業若是接受了,就等於把浙江從同盟會手中搶奪了過去。如此一來,他與同盟會的關係也不可能會有所好轉,袁世凱‘分化拉攏’的目的也就得到了。


    甚至對於袁世凱而言,最理想的局麵是浙江都督陳其美鋌而走險,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來。這樣劉繼業與同盟會將再無餘地可言。而當袁世凱收拾完了同盟會後,攜全國之力,還需要擔心區區一個長江巡閱使麽?


    袁世凱背後的目的瞞不過同樣在政治上成熟起來的劉繼業。問題是,他會如何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