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蘇寧(上)
“文鹿你演說的實在太好了,當時在場就有許多學生聽完就去報名參軍,我們文學社社員的士氣也因此大振啊!”馬車內,張孝準依然亢奮地看著劉繼業。
方才劉繼業在火車站前對著近千前來歡迎的文學社員及為數更多的圍觀群眾發表了長達十五分鍾的演講,圍攻百姓從一開始的默然,到被感動,再到激勵,最後到為之感染而沸騰!
圍觀人數一開始在三千多人,後來陸續走掉了一半,但是當劉繼業講到中場時,圍觀人數逐漸增多,尤以年輕人為主。待演講結束時,圍觀人數已經達到了五千多人,將整個火車站前麵的廣場都塞得水泄不通。
當劉繼業試圖從木台上下來時,更有一些激動的年輕人大喊著口號想衝上來,卻被維持秩序的士兵給攔住了。
由於場麵發生了小規模混亂,劉繼業的行程也因此被打亂,在火車站前等了足足二十分鍾才等到場地被清開,得以登上馬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話雖如此,閏農你沒有發現麽?反應最為激烈、最為感動的,多是穿著新式服飾的學生、其他年輕人次之、打扮新潮的又次、再後麵是極少部分中年人,而老者到最後在人群中幾乎都找不到。”
劉繼業看向張孝準,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這說明什麽?說明民族主義主張主要受眾是年輕學生、而信奉民族主義又是我們文學社的國家主義基礎……”
“文鹿是說……”張孝準猶豫了一下:“我們文學社應當開始吸收學生?”
“沒錯!”劉繼業打了個響指:“一如當初日本的你我,這個世界上最熱血、最激情、最衝動的莫過少年,而心懷國家、堅信理想主義的又以學生居多。如此一來,熱血的理想主義少年,願意為國家之未來而犧牲奮鬥者,正是符合我文學社、我國家主義的棟梁!”
張孝準讚同地點了點頭,從軍服的胸口拿出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然後便開始低頭記起筆記。
看著張孝準認真的樣子,劉繼業忽然一陣感歎道:“這次江寧之役你勞苦功高,若無你、百裏、允亮無數同誌齊心協力,今日江寧恐怕還是滿清韃虜的天下。”
“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分散的……隻有團結起來,才能集中力量辦成大事。”張孝準記完了筆記,將筆記本重新放迴口袋中。
“目前在真正推翻滿清前,我們文學社的重點還是國家主義革命的第一階段,著重點依然是以軍事為主。因此這段期間裏閏農你這個軍政總長責任重大啊!除了你,我還真不知誰人能勝任這個位置。”
張孝準謙虛地搖頭道:“百裏也完全能勝任。”
劉繼業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第十八協的杜淮川還是沒有消息?”
“鎮江距離江寧不遠,一個小時前陶駿保剛派人來傳信,說那杜淮川在得知上海也光複後已經動搖,不過他們內部正在討論中……似乎第三十五標支持加入我江蘇軍政府、而第三十六標則打算自立……倒是無人願意為滿清殉葬。”
“現在隻要他們保持中立即可……”劉繼業對第十八協的態度有些失望,不過也明白事實不能十全十美,本來的方案中,第十八協響應革命的可能性就是參半,也沒有什麽好意外的。
馬車終於停下。
步入已經被改為江蘇軍政府的前兩江總督府內,劉繼業顧不得感歎時過境遷,自己曾無數次踏足的衙門變成了自己的指揮場所。他來到臨時改建為參謀部的正堂,直接俯身觀看堂內正中央一張大桌子上的巨大蘇南地圖。
隻見這張第十七協參謀花了半年時間繪製的地圖上已經用小旗子在各處要點標記;其中江蘇革命軍的標紅、中立部隊的標藍、敵軍則標黑。
地圖上看,江寧標注了三個紅色,分別是第三十三標、第三十四標和第四十五標。
“部隊擴編情況如何?”
張孝準作為統籌軍政的人,對具體數字實在有些記不住,因此就看了看地圖旁邊的一名參謀,對方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介紹道:“江寧光複四天時間裏,我部將俘虜仔細甄別……其中八旗兵與江防營部由於抵抗甚為激烈,而且大部分因為各種因素不合格……我們主要從投降的五千六百名巡防營士兵中篩選,最後挑出來二千三百人符合體能、文化和政治要求。”
劉繼業深知亂世之中立業基礎就是武力,因此對手中部隊的情況極為熱心。
雖然他麾下部隊極為精銳,論綜合戰力絕不輸於北洋,但是人數嫌少。想要基本控製住江蘇省同時有能力隨時擴張,劉繼業至少要保持三萬人以上的部隊。
劉繼業沒有看向甚為緊張的參謀,自言自語道:“兩千三百名俘虜……招募怎樣?征召退役兵員呢?”
“四天來應召的預備役有一千六百人,都是隨時能夠上戰場的兵士,後麵陸續應當還會有人趕來。至於招募人數……”參謀低頭翻看了一下記錄然後道:“四天來應募超過萬人,但實際符合標準的卻隻有三千一百人。”
“也就是說……”劉繼業抬起頭看向那名參謀:“現在符合條件的預備兵在七千人左右?”
“是的。”
劉繼業扶著下巴開始思考,周圍工作的人員眼見此都放慢了手中活,生怕發出響聲擾亂社長的思緒。
“閏農啊……”劉繼業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張孝準:“我們是要預計擴兵到四萬人的……我覺得現在可以先將第十七協擴充成江蘇革命軍第一鎮,盡早形成戰鬥力,然後再依次整編擴充其餘的部隊,如何?”
“也即是說原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將各接受大半俘虜、半數新募、半數老兵總共四千人,分別擴編成江蘇革命軍步兵第一協及步兵第二協,分別下轄第一標至第四標。”
“這樣的話,我們革命軍一個鎮下設兩協、協下設兩標,每標戰兵在一千四百人左右,全鎮九千二百人。剩下的三千五百人則以第四十五標為基礎,擴編成江蘇革命軍第一混成協,兵力四千八百人。”
張孝準想了想,覺得可行,點頭表示同意:“九千人編製的鎮不錯,戰術和移動都能夠更靈活一些……不過既然方案中我們將要出擊北伐,我覺得應該以第一鎮進軍至淮河流域擋住可能南侵的清軍,然後第一混成協則可西進安徽,並且必要時作為機動部隊。”
“同意……”劉繼業讚成張孝準的看法。
“第一混成協協統就讓百裏擔任,而第一鎮統製我屬意讓老三十四標的人擔任……”
張孝準很善解人意地問道:“最有資曆的應當是允亮(王光照)和文泰(關啟平),不過文鹿是擔心兩人之間誰當了統製另一邊都會不舒服?”
劉繼業的臉色略沉下來,顯然也是對此有些苦惱:“確實如此。沈同午在社內的資曆太淺,兩人未必會給麵子。而本來展羽(丁鴻飛)是不錯的人選,不過他更適合參謀角色,野戰官長並非其所長……第一鎮是要拉到江北的……就算我們與袁世凱有協議,但為確保意外第一鎮必須要隨時能打硬仗!這對統製官的要求尤其大!”
“統製官人選確實要慎重。”張孝準也發現這事情有點苦惱。
“文泰衝勁十足,不過怕是不善防守戰。允亮各方麵不錯,若真是要在二人間選擇,我覺得還是以允亮為統製比較合適。”
“二十六歲的統製官麽?”劉繼業自問了一下……
張孝準盯著桌麵上的幾個紅色旗子,一個思路在腦海中慢慢成形:“如果……文鹿,假設,不設第一鎮,而改以編製兩個混成協?”
在劉繼業注視的目光下,張孝準的思路愈發清晰,語速也越來越快:“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各擴充為江蘇革命軍第一混成協和第二混成協,這樣允亮和文泰也就不會有高下之分了。如此的話,可以以第一混成協和第三混成協北上,文泰留在江寧隨時準備西進安徽。我相信百裏與允亮應該是能夠配合的很好的。”
這確實是好辦法。
既可以避免兩人爭權,也可以避免第一鎮兵力太重後使某人的地位過度上升。以後還可以以各混成協為基礎擴張成鎮。
劉繼業笑了出來:“還是閏農你有本事……等百裏從募兵處迴來後,再與他商量一下,聽聽打算。”
說罷,劉繼業手指了指地圖上江寧的位置,又指向揚州……
“我們先按計劃擴軍,按照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的方法,擴充的部隊就以原各營幫帶、各隊隊副、各哨哨副、各棚副目來擔任新部隊的正長官……名號也得都改成江蘇革命軍!”
“是。”
劉繼業看了看張孝準,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光複江寧隻是開始,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啊!這些天閏農你務必要扛起責任!十日內,我要看到三個混成協編整完成,形成戰鬥力。十三天內,我要第一混成協與第三混成協出兵揚州,先把張勳的殘部給我打掉!!”
說到這裏,劉繼業狠狠敲向地圖上揚州位置的一麵黑旗。
暫時製定了江蘇革命軍下一步的計劃,劉繼業隨即問道:“京城、武昌、廣東那邊有什麽動靜麽?”
“文鹿你演說的實在太好了,當時在場就有許多學生聽完就去報名參軍,我們文學社社員的士氣也因此大振啊!”馬車內,張孝準依然亢奮地看著劉繼業。
方才劉繼業在火車站前對著近千前來歡迎的文學社員及為數更多的圍觀群眾發表了長達十五分鍾的演講,圍攻百姓從一開始的默然,到被感動,再到激勵,最後到為之感染而沸騰!
圍觀人數一開始在三千多人,後來陸續走掉了一半,但是當劉繼業講到中場時,圍觀人數逐漸增多,尤以年輕人為主。待演講結束時,圍觀人數已經達到了五千多人,將整個火車站前麵的廣場都塞得水泄不通。
當劉繼業試圖從木台上下來時,更有一些激動的年輕人大喊著口號想衝上來,卻被維持秩序的士兵給攔住了。
由於場麵發生了小規模混亂,劉繼業的行程也因此被打亂,在火車站前等了足足二十分鍾才等到場地被清開,得以登上馬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話雖如此,閏農你沒有發現麽?反應最為激烈、最為感動的,多是穿著新式服飾的學生、其他年輕人次之、打扮新潮的又次、再後麵是極少部分中年人,而老者到最後在人群中幾乎都找不到。”
劉繼業看向張孝準,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這說明什麽?說明民族主義主張主要受眾是年輕學生、而信奉民族主義又是我們文學社的國家主義基礎……”
“文鹿是說……”張孝準猶豫了一下:“我們文學社應當開始吸收學生?”
“沒錯!”劉繼業打了個響指:“一如當初日本的你我,這個世界上最熱血、最激情、最衝動的莫過少年,而心懷國家、堅信理想主義的又以學生居多。如此一來,熱血的理想主義少年,願意為國家之未來而犧牲奮鬥者,正是符合我文學社、我國家主義的棟梁!”
張孝準讚同地點了點頭,從軍服的胸口拿出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然後便開始低頭記起筆記。
看著張孝準認真的樣子,劉繼業忽然一陣感歎道:“這次江寧之役你勞苦功高,若無你、百裏、允亮無數同誌齊心協力,今日江寧恐怕還是滿清韃虜的天下。”
“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分散的……隻有團結起來,才能集中力量辦成大事。”張孝準記完了筆記,將筆記本重新放迴口袋中。
“目前在真正推翻滿清前,我們文學社的重點還是國家主義革命的第一階段,著重點依然是以軍事為主。因此這段期間裏閏農你這個軍政總長責任重大啊!除了你,我還真不知誰人能勝任這個位置。”
張孝準謙虛地搖頭道:“百裏也完全能勝任。”
劉繼業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第十八協的杜淮川還是沒有消息?”
“鎮江距離江寧不遠,一個小時前陶駿保剛派人來傳信,說那杜淮川在得知上海也光複後已經動搖,不過他們內部正在討論中……似乎第三十五標支持加入我江蘇軍政府、而第三十六標則打算自立……倒是無人願意為滿清殉葬。”
“現在隻要他們保持中立即可……”劉繼業對第十八協的態度有些失望,不過也明白事實不能十全十美,本來的方案中,第十八協響應革命的可能性就是參半,也沒有什麽好意外的。
馬車終於停下。
步入已經被改為江蘇軍政府的前兩江總督府內,劉繼業顧不得感歎時過境遷,自己曾無數次踏足的衙門變成了自己的指揮場所。他來到臨時改建為參謀部的正堂,直接俯身觀看堂內正中央一張大桌子上的巨大蘇南地圖。
隻見這張第十七協參謀花了半年時間繪製的地圖上已經用小旗子在各處要點標記;其中江蘇革命軍的標紅、中立部隊的標藍、敵軍則標黑。
地圖上看,江寧標注了三個紅色,分別是第三十三標、第三十四標和第四十五標。
“部隊擴編情況如何?”
張孝準作為統籌軍政的人,對具體數字實在有些記不住,因此就看了看地圖旁邊的一名參謀,對方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介紹道:“江寧光複四天時間裏,我部將俘虜仔細甄別……其中八旗兵與江防營部由於抵抗甚為激烈,而且大部分因為各種因素不合格……我們主要從投降的五千六百名巡防營士兵中篩選,最後挑出來二千三百人符合體能、文化和政治要求。”
劉繼業深知亂世之中立業基礎就是武力,因此對手中部隊的情況極為熱心。
雖然他麾下部隊極為精銳,論綜合戰力絕不輸於北洋,但是人數嫌少。想要基本控製住江蘇省同時有能力隨時擴張,劉繼業至少要保持三萬人以上的部隊。
劉繼業沒有看向甚為緊張的參謀,自言自語道:“兩千三百名俘虜……招募怎樣?征召退役兵員呢?”
“四天來應召的預備役有一千六百人,都是隨時能夠上戰場的兵士,後麵陸續應當還會有人趕來。至於招募人數……”參謀低頭翻看了一下記錄然後道:“四天來應募超過萬人,但實際符合標準的卻隻有三千一百人。”
“也就是說……”劉繼業抬起頭看向那名參謀:“現在符合條件的預備兵在七千人左右?”
“是的。”
劉繼業扶著下巴開始思考,周圍工作的人員眼見此都放慢了手中活,生怕發出響聲擾亂社長的思緒。
“閏農啊……”劉繼業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張孝準:“我們是要預計擴兵到四萬人的……我覺得現在可以先將第十七協擴充成江蘇革命軍第一鎮,盡早形成戰鬥力,然後再依次整編擴充其餘的部隊,如何?”
“也即是說原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將各接受大半俘虜、半數新募、半數老兵總共四千人,分別擴編成江蘇革命軍步兵第一協及步兵第二協,分別下轄第一標至第四標。”
“這樣的話,我們革命軍一個鎮下設兩協、協下設兩標,每標戰兵在一千四百人左右,全鎮九千二百人。剩下的三千五百人則以第四十五標為基礎,擴編成江蘇革命軍第一混成協,兵力四千八百人。”
張孝準想了想,覺得可行,點頭表示同意:“九千人編製的鎮不錯,戰術和移動都能夠更靈活一些……不過既然方案中我們將要出擊北伐,我覺得應該以第一鎮進軍至淮河流域擋住可能南侵的清軍,然後第一混成協則可西進安徽,並且必要時作為機動部隊。”
“同意……”劉繼業讚成張孝準的看法。
“第一混成協協統就讓百裏擔任,而第一鎮統製我屬意讓老三十四標的人擔任……”
張孝準很善解人意地問道:“最有資曆的應當是允亮(王光照)和文泰(關啟平),不過文鹿是擔心兩人之間誰當了統製另一邊都會不舒服?”
劉繼業的臉色略沉下來,顯然也是對此有些苦惱:“確實如此。沈同午在社內的資曆太淺,兩人未必會給麵子。而本來展羽(丁鴻飛)是不錯的人選,不過他更適合參謀角色,野戰官長並非其所長……第一鎮是要拉到江北的……就算我們與袁世凱有協議,但為確保意外第一鎮必須要隨時能打硬仗!這對統製官的要求尤其大!”
“統製官人選確實要慎重。”張孝準也發現這事情有點苦惱。
“文泰衝勁十足,不過怕是不善防守戰。允亮各方麵不錯,若真是要在二人間選擇,我覺得還是以允亮為統製比較合適。”
“二十六歲的統製官麽?”劉繼業自問了一下……
張孝準盯著桌麵上的幾個紅色旗子,一個思路在腦海中慢慢成形:“如果……文鹿,假設,不設第一鎮,而改以編製兩個混成協?”
在劉繼業注視的目光下,張孝準的思路愈發清晰,語速也越來越快:“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各擴充為江蘇革命軍第一混成協和第二混成協,這樣允亮和文泰也就不會有高下之分了。如此的話,可以以第一混成協和第三混成協北上,文泰留在江寧隨時準備西進安徽。我相信百裏與允亮應該是能夠配合的很好的。”
這確實是好辦法。
既可以避免兩人爭權,也可以避免第一鎮兵力太重後使某人的地位過度上升。以後還可以以各混成協為基礎擴張成鎮。
劉繼業笑了出來:“還是閏農你有本事……等百裏從募兵處迴來後,再與他商量一下,聽聽打算。”
說罷,劉繼業手指了指地圖上江寧的位置,又指向揚州……
“我們先按計劃擴軍,按照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的方法,擴充的部隊就以原各營幫帶、各隊隊副、各哨哨副、各棚副目來擔任新部隊的正長官……名號也得都改成江蘇革命軍!”
“是。”
劉繼業看了看張孝準,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光複江寧隻是開始,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啊!這些天閏農你務必要扛起責任!十日內,我要看到三個混成協編整完成,形成戰鬥力。十三天內,我要第一混成協與第三混成協出兵揚州,先把張勳的殘部給我打掉!!”
說到這裏,劉繼業狠狠敲向地圖上揚州位置的一麵黑旗。
暫時製定了江蘇革命軍下一步的計劃,劉繼業隨即問道:“京城、武昌、廣東那邊有什麽動靜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