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硬漢軟蛋(一)
西元1908年9月4日。
一大清早,天還未亮,隻是在天邊勉強能看到一抹黯淡的霞光。
李虎子在起床號響起之前就已醒來。待號聲吹響後,翻身跳下床來,麻利地穿上褲子和軍鞋、扣上軍裝、腰帶、軍帽、披風,斜挎水壺,背上子彈袋以及早已打包好,包括幹糧、被褥在內的行軍行囊,隨同軍舍的人魚貫而出。
如成百上千的士兵那般,第三十四標第二營第四隊的一百多士兵來到軍舍外排成整齊的方陣,已是棚目的李虎子拉上他們機槍棚的三名士兵,站在方陣左側邊上。
第四隊隊官,留著大胡子的廖元筆直地站在方陣士兵麵前,一邊看著最後一人從軍舍跑出,一邊看著手中的軍用懷表。
從起床號吹響到全體人員穿戴整齊在外麵集合,總共用了五分鍾二十八秒。
‘啪嗒’收起懷表,廖元粗著嗓子大吼了一聲:“全體都有!!”
‘唰’的一聲,廖元麵前的第四隊士兵就同時立正敬禮。
禮畢,廖元插著腰,用其標誌性的粗嗓子吼道:“你們都知道今天要幹什麽、這可不是普通的演練,是咱們第三十四標和第三十三標的對抗演練!是要分出誰是硬漢、誰是軟蛋的演練!別的俺也不說啥,你們都知道該怎麽做,就是老子要警告你們一句,若是在外人麵前丟了咱們三十四標的臉、丟了俺老廖的臉,迴來就給俺擦一年的馬桶!!聽清楚了沒有!?”
“是!!”
“聽俺口令!”
“向左,轉!齊步,走!”
第四隊從方陣換成三排的行軍隊列,在廖元的帶領下背著行囊朝不遠處的軍械處拿槍去。
大部分士兵在軍械處前報上軍號,便拿到了印有自己的號碼的步槍。而李虎子卻招唿他的手下來到另一個位置,在倉庫口跟看管士官報了另一組軍號後,便被放入其中。
不一會兒,一挺三架重機槍就出現在三人的肩膀上,最後一人則扛著兩箱彈藥盒。
第三十四標重機槍標準配置: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由三人扛,彈藥手則負責攜帶一千發子彈。到了戰場後,後勤部隊會補充彈藥。當然,演習的原因,大家不可能用真彈,彈盒子裏裝的都是標明了顏色的空包彈,就是沒有裝彈頭、隻有火藥,基本上隻能打個響的玩意兒。
兩年前彰德秋操時就是用的同樣的空包彈。
拿完了軍械,第四隊眾人重新集合在操場上,然後以營為單位正式開拔。
江寧城到江寧府句容鎮,直線距離總共將近三十公裏,而實際距離起碼在三十六公裏左右。按照清末新軍的正常行軍速度步兵每小時為十裏、七十裏地加上中途休息時間大概能在八個小時內完成。
為了考驗軍隊的徒步行軍能力,劉繼業並沒有讓他們坐舒適的火車,而是一路沿著土道走過去,而這也是為何徐紹楨和端方會輕易同意演練的原因之一。
出了軍營後,第三十四標一千多人排成五人行軍縱列,營下麵以隊為單位,隊伍拖的老長的。在城區由於走得早,離開軍營時天剛亮不過五點半鍾的時候,城裏大部分人尚未起床,因此路上自然很寂靜,也沒有人來圍觀。
肩膀布墊上扛著重機槍槍架的左腳,口中的熱氣在清晨的微寒下化作霧氣,李虎子的機槍棚走在他們隊裏最前列,僅次於左哨哨長。
在他麵前,莫約三、五步距離便是斜挎指揮刀的廖元。本來隊官都是有馬的,但是第三十四標為了考驗軍官,規定任何人包括標統王光照在內都不得騎馬,弄得廖元也隻好步行。不過他沒有行軍背囊,走起路來自然輕快許多,長長的指揮刀鞘底部的金屬片拖在地上發出‘嘩啦’的聲音。
李虎子身後,扛著重機槍後架,名叫姚新元的機槍副目氣息開始重了起來。
這個姚新元是秀才出身,平常對李虎子這個粗人當棚正目而不是很服氣,兩人關係並不是太好,也會時不時的打嘴仗。
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光槍身就重達23公斤,再加上29公斤重的槍架,加上來過百斤的東西,三人扛起來確實有些吃力,更別說他們背上還背著莫約15公斤重的行軍背囊,還斜背著漢陽造!
有點吃力地走著,也就是李虎子以前當苦力扛慣了麻袋才能習慣,像姚新元那樣,就算是進軍隊快三年了,但是之前底子不行、正攤上這個苦差事就有些吃不消了。
步伐穩健地走著,李虎子看著前麵隊官廖元的背影,開始懷疑之所以對方會讓他來當這個棚目就是看中他能扛東西。
半個多小時後,李虎子所在的第四隊便離開了江寧城門,朝著正東方向前進著。
離城不久後,整個部隊走在第一列的第一營方向忽然傳來了一陣聲響,慢慢擴大,很快這聲響就越來越大,歌聲清晰地傳入李虎子的耳中。
不需要廖元發話,與全體官兵一樣,第四隊也唱起了第三十四標軍歌……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
家可破,國須保!
身可殺,誌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
舍身殺敵誓不饒!
舍身殺敵誓不饒!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
血正沸,氣正豪!
仇不報,恨不消!
群策、群力、團結牢!
拚將頭顱為國拋!
拚將頭顱為國拋!’
一邊唱著由前標統劉繼業作曲作詞的,名為‘抗敵歌’的歌曲,第三十四標的隊伍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向。一千多人齊高唱洶湧澎湃的愛國歌曲,身處其中,李虎子也莫名地變得壯懷激烈起來,熱血一燃,仿佛渾身都是力氣!
在雄壯澎湃的軍歌當中,在一麵紅黑相間的軍旗之下,第三十四標朝著句容進發。
一場演練,在不少第三十四標官兵心中,卻已有了戰鬥的氣氛。
第十七協的一等參謀郭明書走在隊列當中,也被這股愛國的熱血氣氛所感染,多聽了幾遍後下意識地便開始跟著唱了起來!
“血正沸,氣正豪!仇不報,恨不消!群策、群力、團結牢!拚將頭顱為國拋!”
他隻覺得這首軍歌說不出的好,說不出的棒,與之相比,陸軍部和北洋的什麽《行軍歌》都弱爆了。
“允亮,等結束後,能否將此歌譜給我一份?”郭明書向一旁的王光照如此要求。
王光照聽後笑了笑,將對方拉近了在其耳邊道:“這首歌是如今的劉協統當初在第三十四標任標統的時候寫的,錫胤迴到協裏麵後找協統要就可以了。”
“當真!?”郭明書很驚訝,沒有想到在第十七協裏麵沒有太多存在感的,整天往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跑的協統居然還有這等才氣。
“聽劉協統說,這是當初他在日俄戰爭中,看到國破家亡、日俄列強在我中國領土上任意逞兇暴的場景,憤而不平做下的詞曲。”
“是麽……”郭明書覺得這理由有些道理,隻是從歌詞中卻品到了一點不同的味道,比如這‘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一詞,就有些犯了忌諱、不過現在民智漸開,朝廷又推行立憲新政,對這類新式言論管得也不嚴了。
地方上一堆士紳階級的立憲黨人舉著‘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旗號要求速開國會,清廷一點辦法也無。
而‘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既可以指列強入侵,難道就不能指當今之滿洲政府麽?尤其是那報仇,有心人自然能品出其他滋味出來。
至於‘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一詞,更有暗指‘剃發易服’的嫌疑……對漢族而言,漢服如今隻能在戲子和道士身上見到,這不正是文化被焚焦麽!
不過對於同是漢人,由接受了多年新式教育的郭明書而言,這首歌無論怎樣解讀都符合其味道!
除了文才之外,在治軍方麵,郭明書在來到第三十四標後也對劉繼業佩服起來。
作為負責帶領八名參謀考核第三十四標的人,郭明書在演練前五天就進駐了第三十四標營地,全麵觀察他們規劃、準備、籌備演練事項,製定出行軍路線、紮營地點、各項工作的時間表、以及第二天正式演練時的進攻、防守和遭遇戰的戰術方案。
第三十四標上下大量認真的工作和周密的準備,讓郭明書發現今天早上5點鍾開始準備開拔時,一切都井井有條。每個軍官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責任,而士兵們也如上了發條的機械那般,跟著每一項指令行動。
從五點鍾起床號響起,到五點半離開軍營,半個小時內一切都安排妥當沒有出現絲毫延誤,完全照著時間表進行……第三十四標能達到這樣的程度,現任標統王光照出色是肯定的,但是前任標統劉繼業依然功不可沒……
自己果然是太小窺天下英雄了……
郭明書一邊在心中決定糾正錯誤,一邊看到王光照拿出了時間表,於是出聲問道:“接下來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
王光照不需看手中的紙便直接迴答道:“五點半出發,六點鍾第一營出城,預計走到早上八點半走了十公裏後,停下來休息半個小時、吃上早飯。然後九點繼續上路,再走十八公裏,在下午一點的時候停下來休息一個小時……預計在下午四點半抵達演練地點,開始安營結寨。”
西元1908年9月4日。
一大清早,天還未亮,隻是在天邊勉強能看到一抹黯淡的霞光。
李虎子在起床號響起之前就已醒來。待號聲吹響後,翻身跳下床來,麻利地穿上褲子和軍鞋、扣上軍裝、腰帶、軍帽、披風,斜挎水壺,背上子彈袋以及早已打包好,包括幹糧、被褥在內的行軍行囊,隨同軍舍的人魚貫而出。
如成百上千的士兵那般,第三十四標第二營第四隊的一百多士兵來到軍舍外排成整齊的方陣,已是棚目的李虎子拉上他們機槍棚的三名士兵,站在方陣左側邊上。
第四隊隊官,留著大胡子的廖元筆直地站在方陣士兵麵前,一邊看著最後一人從軍舍跑出,一邊看著手中的軍用懷表。
從起床號吹響到全體人員穿戴整齊在外麵集合,總共用了五分鍾二十八秒。
‘啪嗒’收起懷表,廖元粗著嗓子大吼了一聲:“全體都有!!”
‘唰’的一聲,廖元麵前的第四隊士兵就同時立正敬禮。
禮畢,廖元插著腰,用其標誌性的粗嗓子吼道:“你們都知道今天要幹什麽、這可不是普通的演練,是咱們第三十四標和第三十三標的對抗演練!是要分出誰是硬漢、誰是軟蛋的演練!別的俺也不說啥,你們都知道該怎麽做,就是老子要警告你們一句,若是在外人麵前丟了咱們三十四標的臉、丟了俺老廖的臉,迴來就給俺擦一年的馬桶!!聽清楚了沒有!?”
“是!!”
“聽俺口令!”
“向左,轉!齊步,走!”
第四隊從方陣換成三排的行軍隊列,在廖元的帶領下背著行囊朝不遠處的軍械處拿槍去。
大部分士兵在軍械處前報上軍號,便拿到了印有自己的號碼的步槍。而李虎子卻招唿他的手下來到另一個位置,在倉庫口跟看管士官報了另一組軍號後,便被放入其中。
不一會兒,一挺三架重機槍就出現在三人的肩膀上,最後一人則扛著兩箱彈藥盒。
第三十四標重機槍標準配置: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由三人扛,彈藥手則負責攜帶一千發子彈。到了戰場後,後勤部隊會補充彈藥。當然,演習的原因,大家不可能用真彈,彈盒子裏裝的都是標明了顏色的空包彈,就是沒有裝彈頭、隻有火藥,基本上隻能打個響的玩意兒。
兩年前彰德秋操時就是用的同樣的空包彈。
拿完了軍械,第四隊眾人重新集合在操場上,然後以營為單位正式開拔。
江寧城到江寧府句容鎮,直線距離總共將近三十公裏,而實際距離起碼在三十六公裏左右。按照清末新軍的正常行軍速度步兵每小時為十裏、七十裏地加上中途休息時間大概能在八個小時內完成。
為了考驗軍隊的徒步行軍能力,劉繼業並沒有讓他們坐舒適的火車,而是一路沿著土道走過去,而這也是為何徐紹楨和端方會輕易同意演練的原因之一。
出了軍營後,第三十四標一千多人排成五人行軍縱列,營下麵以隊為單位,隊伍拖的老長的。在城區由於走得早,離開軍營時天剛亮不過五點半鍾的時候,城裏大部分人尚未起床,因此路上自然很寂靜,也沒有人來圍觀。
肩膀布墊上扛著重機槍槍架的左腳,口中的熱氣在清晨的微寒下化作霧氣,李虎子的機槍棚走在他們隊裏最前列,僅次於左哨哨長。
在他麵前,莫約三、五步距離便是斜挎指揮刀的廖元。本來隊官都是有馬的,但是第三十四標為了考驗軍官,規定任何人包括標統王光照在內都不得騎馬,弄得廖元也隻好步行。不過他沒有行軍背囊,走起路來自然輕快許多,長長的指揮刀鞘底部的金屬片拖在地上發出‘嘩啦’的聲音。
李虎子身後,扛著重機槍後架,名叫姚新元的機槍副目氣息開始重了起來。
這個姚新元是秀才出身,平常對李虎子這個粗人當棚正目而不是很服氣,兩人關係並不是太好,也會時不時的打嘴仗。
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光槍身就重達23公斤,再加上29公斤重的槍架,加上來過百斤的東西,三人扛起來確實有些吃力,更別說他們背上還背著莫約15公斤重的行軍背囊,還斜背著漢陽造!
有點吃力地走著,也就是李虎子以前當苦力扛慣了麻袋才能習慣,像姚新元那樣,就算是進軍隊快三年了,但是之前底子不行、正攤上這個苦差事就有些吃不消了。
步伐穩健地走著,李虎子看著前麵隊官廖元的背影,開始懷疑之所以對方會讓他來當這個棚目就是看中他能扛東西。
半個多小時後,李虎子所在的第四隊便離開了江寧城門,朝著正東方向前進著。
離城不久後,整個部隊走在第一列的第一營方向忽然傳來了一陣聲響,慢慢擴大,很快這聲響就越來越大,歌聲清晰地傳入李虎子的耳中。
不需要廖元發話,與全體官兵一樣,第四隊也唱起了第三十四標軍歌……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
家可破,國須保!
身可殺,誌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
舍身殺敵誓不饒!
舍身殺敵誓不饒!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
血正沸,氣正豪!
仇不報,恨不消!
群策、群力、團結牢!
拚將頭顱為國拋!
拚將頭顱為國拋!’
一邊唱著由前標統劉繼業作曲作詞的,名為‘抗敵歌’的歌曲,第三十四標的隊伍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向。一千多人齊高唱洶湧澎湃的愛國歌曲,身處其中,李虎子也莫名地變得壯懷激烈起來,熱血一燃,仿佛渾身都是力氣!
在雄壯澎湃的軍歌當中,在一麵紅黑相間的軍旗之下,第三十四標朝著句容進發。
一場演練,在不少第三十四標官兵心中,卻已有了戰鬥的氣氛。
第十七協的一等參謀郭明書走在隊列當中,也被這股愛國的熱血氣氛所感染,多聽了幾遍後下意識地便開始跟著唱了起來!
“血正沸,氣正豪!仇不報,恨不消!群策、群力、團結牢!拚將頭顱為國拋!”
他隻覺得這首軍歌說不出的好,說不出的棒,與之相比,陸軍部和北洋的什麽《行軍歌》都弱爆了。
“允亮,等結束後,能否將此歌譜給我一份?”郭明書向一旁的王光照如此要求。
王光照聽後笑了笑,將對方拉近了在其耳邊道:“這首歌是如今的劉協統當初在第三十四標任標統的時候寫的,錫胤迴到協裏麵後找協統要就可以了。”
“當真!?”郭明書很驚訝,沒有想到在第十七協裏麵沒有太多存在感的,整天往第三十三標和第三十四標跑的協統居然還有這等才氣。
“聽劉協統說,這是當初他在日俄戰爭中,看到國破家亡、日俄列強在我中國領土上任意逞兇暴的場景,憤而不平做下的詞曲。”
“是麽……”郭明書覺得這理由有些道理,隻是從歌詞中卻品到了一點不同的味道,比如這‘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一詞,就有些犯了忌諱、不過現在民智漸開,朝廷又推行立憲新政,對這類新式言論管得也不嚴了。
地方上一堆士紳階級的立憲黨人舉著‘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旗號要求速開國會,清廷一點辦法也無。
而‘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既可以指列強入侵,難道就不能指當今之滿洲政府麽?尤其是那報仇,有心人自然能品出其他滋味出來。
至於‘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一詞,更有暗指‘剃發易服’的嫌疑……對漢族而言,漢服如今隻能在戲子和道士身上見到,這不正是文化被焚焦麽!
不過對於同是漢人,由接受了多年新式教育的郭明書而言,這首歌無論怎樣解讀都符合其味道!
除了文才之外,在治軍方麵,郭明書在來到第三十四標後也對劉繼業佩服起來。
作為負責帶領八名參謀考核第三十四標的人,郭明書在演練前五天就進駐了第三十四標營地,全麵觀察他們規劃、準備、籌備演練事項,製定出行軍路線、紮營地點、各項工作的時間表、以及第二天正式演練時的進攻、防守和遭遇戰的戰術方案。
第三十四標上下大量認真的工作和周密的準備,讓郭明書發現今天早上5點鍾開始準備開拔時,一切都井井有條。每個軍官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責任,而士兵們也如上了發條的機械那般,跟著每一項指令行動。
從五點鍾起床號響起,到五點半離開軍營,半個小時內一切都安排妥當沒有出現絲毫延誤,完全照著時間表進行……第三十四標能達到這樣的程度,現任標統王光照出色是肯定的,但是前任標統劉繼業依然功不可沒……
自己果然是太小窺天下英雄了……
郭明書一邊在心中決定糾正錯誤,一邊看到王光照拿出了時間表,於是出聲問道:“接下來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
王光照不需看手中的紙便直接迴答道:“五點半出發,六點鍾第一營出城,預計走到早上八點半走了十公裏後,停下來休息半個小時、吃上早飯。然後九點繼續上路,再走十八公裏,在下午一點的時候停下來休息一個小時……預計在下午四點半抵達演練地點,開始安營結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