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北上赴任
第二天的下午。
哐當一聲,一碗剩下一半的蓮子羹跌落在地,精細的瓷片碎成無數塊。
“什麽!!?”
江寧劉府之中,小腹已明顯隆起的青子一臉震驚,仿佛無法相信眼前自家婆婆帶來的消息。
作為劉家長房的嫡長媳,青子雖是東瀛人,光憑劉繼業的身份在家地位也是很高的;文慧嫻淑的她平日也得到家母的喜愛,此刻懷了身孕更是得到無比周到的看護。此刻見她情緒激動,一直跟在旁邊的年長侍女急忙上前勸阻道:“可別傷了胎氣!”
###########################
江寧花牌樓第三十四標軍營中,劉繼業將全體軍官召集了過來,會議廳不夠大就直接臨時使用了總部大門外的一塊空地。
無數軍靴站在凍得僵硬的土地上,聽到標統親自公布的陸軍部調令都是異常驚訝。
好好的,陸軍部怎麽忽然就將標統調任了?
低級軍官或許隻是納悶這一點,但是稍稍能接觸到一些上層消息的軍官卻知道像邊疆考察這類的任務,基本上都是直接指派陸軍部內的參謀進行,可從未聽說過事先沒有打過招唿就直接征調一名部隊主官!
這一破天荒的舉動,讓不少軍官下意識地就覺得標統大人必然牽扯進了某個大人物的謀劃中。
隻有參與了文學社,並成為執行委的軍官們表情有些平淡,他們在一個多小時前便已在暗中召開的會議中知道了這一消息,並當場通過了數個對文學社至關重要的決議。此刻驚訝之心已經淡去,內心中都在思考離開了劉繼業後,第三十四標的革命運動該如何繼續發展下去。
張孝準站在劉繼業身後的位置,聽著身前好友再次從口中說出由自己擔任第三十四標標統的事情,心中頗為激動。
本來自從林述慶事件後,兩個同學兼好友之間是有了些心結和隔閡,但在第二天一大早,從劉繼業口中親耳得知其調離前‘力薦’由自己擔任標統,並經過了二人的一番長談後,一點點的隔閡和不滿就慢慢消散了。劉繼業能夠全力推薦自己、並先一步通知自己,讓張孝準很是感動。此後召集的文學社執行委會議中,大家度過一開始對這一消息的震驚後,也並不反對由張孝準接任標統兼代理文學社社長;畢竟於情於理身為副標統兼副社長的張孝準都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當然,劉繼業在離開之前,也在執行委的會議中通過了一些修正,給予執行委員更多的權力以避免文學社在他離開後落入他人之手。
雖然劉繼業無法確定考察邊疆的任務結束後自己能否返迴第三十四標,屆時自己與張孝準又該如何相處,但他一手創立的、如今已蒸蒸日上,整合了第三十四標大部分力量的文學社是絕不願意放棄的。
一年後如果調不迴來,就一定想盡辦法疏通關係,無論如何也要將第三十四標掌控住;這是自己立業的根基,投入了全部心血的事業……劉繼業知道自己若是重新建立一個‘文學社’出來,已是幾乎不可能,他已將所有的資源和人脈注入文學社中。讓他從頭來起,在人才儲備方麵就根本來不及了;像王光照這樣的心腹可是他花費了數年時間才慢慢培養起來的人才。
“……本標統三日後離職前往陸軍部接受調派,接任者、第三十四標標統為張孝準!”
張孝準上前半步與劉繼業平身,向著在場的軍官敬禮,同時接過劉繼業遞上來的鐵皮揚聲器,開始他的發言。
“本人蒙劉標統推薦、陸軍部器重,繼任第三十四標標統,自覺責任重大……”
劉繼業淡淡地看著張孝準神采飛揚,誌得意滿地大聲發言,心中知道自己的這個老同學雖然性格有些書生氣,平日有些大大咧咧,性格很急,卻並非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之輩,但是能夠接掌一標大權,從副標統成為正式標統依然非常看重和興奮。
對此劉繼業很是理解,換誰都會如此。
視線稍稍偏移,看到了台下最前排第一營管帶王光照,他留在第三十四標的絕對心腹。
對於張孝準接任,劉繼業雖為此做了準備,卻並不是很擔憂;第三十四標經過一年多努力和調整,除了讓他的威信深入每一個人,上上下下都已充斥著他的人馬;兩個關鍵角色第一營管帶王光照和執法官方振武更是對他言聽計從。
在體係已成的第三十四標,長期擔任輔佐角色的張孝準缺乏改變局勢的手腕和威;且不說按照張孝準的性格不會,就算他意外地真想大展手腳,在諸多牽製和幹涉之下也無法動搖劉繼業的根本地位。
況且有文學社的執行委在,張孝準雖然代理社長但是投票權依然隻是一張,不具備完全控製文學社的可能。在軍隊的控製權方麵,劉繼業並不擔心,而至於第三十四標是否有可能在自己走後衰退,劉繼業也不認為有眾多一起參與了訓練計劃製定的軍官、以及執法嚴苛的方振武所在的第三十四標會離開自己就分崩離析。
劉繼業一年多所建立的影響力使他就算離職也保持著對局勢的一定掌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與後世袁世凱掌控北洋的手段很是相似。
當然,由於時間、地位、手段的不同,目前劉繼業還遠遠做不到像袁世凱那般就算隱居也依然能將北洋軍牢牢掌控在手心中的本事。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點,劉繼業才會盡力在走之前將局勢向對自己最有利的方麵去安排;對情況的各種算計已經深入劉繼業的思維習慣中,無數經驗讓他無法不小心麵對每一個事情,爭取對大部分事情事先做好準備。
張孝準略顯尖銳的聲音通過鐵皮桶擴大後傳到在場百餘名軍官的耳中,一旁劉繼業的心思卻已經飄到了別處,思考著到了北京後的打算……
劉繼業相信,從各種跡象看,此次調令的背後必然有北洋高層的介入,有可能是段祺瑞、馮國璋,甚至有可能是袁世凱……隻是劉繼業還不明白區區自己,為何會引來北洋巨頭的注意力;在不明白這一點之前,一切假設和分析都缺乏必要的信息基礎。
耳邊張孝準的聲音顯得如此遙遠,劉繼業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對局勢的判斷和準備中,馬靴輕輕地在地麵上拍打。
當然,在去陸軍部報道前,還需要去拜訪徐紹楨等人,以便穩固關係,為將來自己重迴第九鎮做好事先準備。
如此思考著大勢和未來,劉繼業卻下意識地忽視了在家待產的青子。
對權力的渴望,對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追求,已經深刻改變了他。
########################
十天後……
一大早天方露白,劉繼業便已穿戴整齊的站在大門口。小腹微微隆起的青子靠在門闌處,將收拾好的包裹送給自家夫君,一臉溫柔地望著他的高大背影。
前些天劉繼業拜訪完了徐紹楨,得到其隱晦地承諾將在第九鎮為自己保留一個位置,因此心情還算不錯,不過此刻分別在即的時候,臉色難免黯淡下來。
將一切準備妥當,劉繼業這才迴過身來,深情的望著自家愛妻,輕輕抱住。
“不過是一個月而已,我已習慣了,沒事的。你在外多加小心,注意身體!”
感受到妻子對自己的的安慰,愛慕和堅強,讓劉繼業心底生出了弄弄的不舍感。
繁忙的軍務讓劉繼業一個月平均迴家次數不過三次,常常是晚上到,睡了一覺後天一亮便又走了;與青子的交流次數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很難不讓劉繼業心存愧疚,尤其是此刻又要分別一年,還將錯過青子分娩這一重要時刻。
隻是盡管如此,每次歸家,躺在她的懷抱中,感受到的永遠都隻有溫柔、體貼和關愛,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這份無私的溫柔,偶爾的調皮,是唯一能讓劉繼業忘卻自己的野心、忘記一切、完完全全用心在乎眼前的。
在劉繼業不斷地成長的同時,當初那個活潑、有些傲嬌的少女也已變成了溫柔體貼的少婦……此刻更是懷上了劉繼業的骨肉。
“胎兒重要,你更重要……千萬不要為我擔心,安安靜靜地等我迴來。”
“嗯……”
輕輕地答應。
父親劉壽昌與劉母一同站在大門處,方才已經與長子劉繼業囑咐了許多,讓其多注意北京的政局。劉母則是依依不舍地拉著長子左叮右囑,一想到分別一年又是到蒙古那種苦寒危險的地方,眼淚便忍不住落下;此刻雙眼紅腫,拿著手帕輕輕擦拭著。
告別了親人,劉繼業離開江寧前往上海,身邊還帶上了包括劉德在內的四名心腹親衛。
一行人先從江寧坐船前往上海,然後從上海搭乘郵輪北上天津,最後從天津坐火車抵達北京。
在一陣汽笛的轟鳴聲中,劉繼業於1906年11月19日這一天踏上北京月台,此刻距離其離鄉已過去了六天了。
第二天的下午。
哐當一聲,一碗剩下一半的蓮子羹跌落在地,精細的瓷片碎成無數塊。
“什麽!!?”
江寧劉府之中,小腹已明顯隆起的青子一臉震驚,仿佛無法相信眼前自家婆婆帶來的消息。
作為劉家長房的嫡長媳,青子雖是東瀛人,光憑劉繼業的身份在家地位也是很高的;文慧嫻淑的她平日也得到家母的喜愛,此刻懷了身孕更是得到無比周到的看護。此刻見她情緒激動,一直跟在旁邊的年長侍女急忙上前勸阻道:“可別傷了胎氣!”
###########################
江寧花牌樓第三十四標軍營中,劉繼業將全體軍官召集了過來,會議廳不夠大就直接臨時使用了總部大門外的一塊空地。
無數軍靴站在凍得僵硬的土地上,聽到標統親自公布的陸軍部調令都是異常驚訝。
好好的,陸軍部怎麽忽然就將標統調任了?
低級軍官或許隻是納悶這一點,但是稍稍能接觸到一些上層消息的軍官卻知道像邊疆考察這類的任務,基本上都是直接指派陸軍部內的參謀進行,可從未聽說過事先沒有打過招唿就直接征調一名部隊主官!
這一破天荒的舉動,讓不少軍官下意識地就覺得標統大人必然牽扯進了某個大人物的謀劃中。
隻有參與了文學社,並成為執行委的軍官們表情有些平淡,他們在一個多小時前便已在暗中召開的會議中知道了這一消息,並當場通過了數個對文學社至關重要的決議。此刻驚訝之心已經淡去,內心中都在思考離開了劉繼業後,第三十四標的革命運動該如何繼續發展下去。
張孝準站在劉繼業身後的位置,聽著身前好友再次從口中說出由自己擔任第三十四標標統的事情,心中頗為激動。
本來自從林述慶事件後,兩個同學兼好友之間是有了些心結和隔閡,但在第二天一大早,從劉繼業口中親耳得知其調離前‘力薦’由自己擔任標統,並經過了二人的一番長談後,一點點的隔閡和不滿就慢慢消散了。劉繼業能夠全力推薦自己、並先一步通知自己,讓張孝準很是感動。此後召集的文學社執行委會議中,大家度過一開始對這一消息的震驚後,也並不反對由張孝準接任標統兼代理文學社社長;畢竟於情於理身為副標統兼副社長的張孝準都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當然,劉繼業在離開之前,也在執行委的會議中通過了一些修正,給予執行委員更多的權力以避免文學社在他離開後落入他人之手。
雖然劉繼業無法確定考察邊疆的任務結束後自己能否返迴第三十四標,屆時自己與張孝準又該如何相處,但他一手創立的、如今已蒸蒸日上,整合了第三十四標大部分力量的文學社是絕不願意放棄的。
一年後如果調不迴來,就一定想盡辦法疏通關係,無論如何也要將第三十四標掌控住;這是自己立業的根基,投入了全部心血的事業……劉繼業知道自己若是重新建立一個‘文學社’出來,已是幾乎不可能,他已將所有的資源和人脈注入文學社中。讓他從頭來起,在人才儲備方麵就根本來不及了;像王光照這樣的心腹可是他花費了數年時間才慢慢培養起來的人才。
“……本標統三日後離職前往陸軍部接受調派,接任者、第三十四標標統為張孝準!”
張孝準上前半步與劉繼業平身,向著在場的軍官敬禮,同時接過劉繼業遞上來的鐵皮揚聲器,開始他的發言。
“本人蒙劉標統推薦、陸軍部器重,繼任第三十四標標統,自覺責任重大……”
劉繼業淡淡地看著張孝準神采飛揚,誌得意滿地大聲發言,心中知道自己的這個老同學雖然性格有些書生氣,平日有些大大咧咧,性格很急,卻並非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之輩,但是能夠接掌一標大權,從副標統成為正式標統依然非常看重和興奮。
對此劉繼業很是理解,換誰都會如此。
視線稍稍偏移,看到了台下最前排第一營管帶王光照,他留在第三十四標的絕對心腹。
對於張孝準接任,劉繼業雖為此做了準備,卻並不是很擔憂;第三十四標經過一年多努力和調整,除了讓他的威信深入每一個人,上上下下都已充斥著他的人馬;兩個關鍵角色第一營管帶王光照和執法官方振武更是對他言聽計從。
在體係已成的第三十四標,長期擔任輔佐角色的張孝準缺乏改變局勢的手腕和威;且不說按照張孝準的性格不會,就算他意外地真想大展手腳,在諸多牽製和幹涉之下也無法動搖劉繼業的根本地位。
況且有文學社的執行委在,張孝準雖然代理社長但是投票權依然隻是一張,不具備完全控製文學社的可能。在軍隊的控製權方麵,劉繼業並不擔心,而至於第三十四標是否有可能在自己走後衰退,劉繼業也不認為有眾多一起參與了訓練計劃製定的軍官、以及執法嚴苛的方振武所在的第三十四標會離開自己就分崩離析。
劉繼業一年多所建立的影響力使他就算離職也保持著對局勢的一定掌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與後世袁世凱掌控北洋的手段很是相似。
當然,由於時間、地位、手段的不同,目前劉繼業還遠遠做不到像袁世凱那般就算隱居也依然能將北洋軍牢牢掌控在手心中的本事。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點,劉繼業才會盡力在走之前將局勢向對自己最有利的方麵去安排;對情況的各種算計已經深入劉繼業的思維習慣中,無數經驗讓他無法不小心麵對每一個事情,爭取對大部分事情事先做好準備。
張孝準略顯尖銳的聲音通過鐵皮桶擴大後傳到在場百餘名軍官的耳中,一旁劉繼業的心思卻已經飄到了別處,思考著到了北京後的打算……
劉繼業相信,從各種跡象看,此次調令的背後必然有北洋高層的介入,有可能是段祺瑞、馮國璋,甚至有可能是袁世凱……隻是劉繼業還不明白區區自己,為何會引來北洋巨頭的注意力;在不明白這一點之前,一切假設和分析都缺乏必要的信息基礎。
耳邊張孝準的聲音顯得如此遙遠,劉繼業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對局勢的判斷和準備中,馬靴輕輕地在地麵上拍打。
當然,在去陸軍部報道前,還需要去拜訪徐紹楨等人,以便穩固關係,為將來自己重迴第九鎮做好事先準備。
如此思考著大勢和未來,劉繼業卻下意識地忽視了在家待產的青子。
對權力的渴望,對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追求,已經深刻改變了他。
########################
十天後……
一大早天方露白,劉繼業便已穿戴整齊的站在大門口。小腹微微隆起的青子靠在門闌處,將收拾好的包裹送給自家夫君,一臉溫柔地望著他的高大背影。
前些天劉繼業拜訪完了徐紹楨,得到其隱晦地承諾將在第九鎮為自己保留一個位置,因此心情還算不錯,不過此刻分別在即的時候,臉色難免黯淡下來。
將一切準備妥當,劉繼業這才迴過身來,深情的望著自家愛妻,輕輕抱住。
“不過是一個月而已,我已習慣了,沒事的。你在外多加小心,注意身體!”
感受到妻子對自己的的安慰,愛慕和堅強,讓劉繼業心底生出了弄弄的不舍感。
繁忙的軍務讓劉繼業一個月平均迴家次數不過三次,常常是晚上到,睡了一覺後天一亮便又走了;與青子的交流次數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很難不讓劉繼業心存愧疚,尤其是此刻又要分別一年,還將錯過青子分娩這一重要時刻。
隻是盡管如此,每次歸家,躺在她的懷抱中,感受到的永遠都隻有溫柔、體貼和關愛,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這份無私的溫柔,偶爾的調皮,是唯一能讓劉繼業忘卻自己的野心、忘記一切、完完全全用心在乎眼前的。
在劉繼業不斷地成長的同時,當初那個活潑、有些傲嬌的少女也已變成了溫柔體貼的少婦……此刻更是懷上了劉繼業的骨肉。
“胎兒重要,你更重要……千萬不要為我擔心,安安靜靜地等我迴來。”
“嗯……”
輕輕地答應。
父親劉壽昌與劉母一同站在大門處,方才已經與長子劉繼業囑咐了許多,讓其多注意北京的政局。劉母則是依依不舍地拉著長子左叮右囑,一想到分別一年又是到蒙古那種苦寒危險的地方,眼淚便忍不住落下;此刻雙眼紅腫,拿著手帕輕輕擦拭著。
告別了親人,劉繼業離開江寧前往上海,身邊還帶上了包括劉德在內的四名心腹親衛。
一行人先從江寧坐船前往上海,然後從上海搭乘郵輪北上天津,最後從天津坐火車抵達北京。
在一陣汽笛的轟鳴聲中,劉繼業於1906年11月19日這一天踏上北京月台,此刻距離其離鄉已過去了六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