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結黨立社(下)
補習班上課的地點定在指揮部內一座新裝修好的會議室內,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各兩次,上課時間從晚上八點至九點共一個小時。第三十四標全體士官及軍官除非有要緊軍務可以提前申請不來之外,所有人都必須參加。
一標共計九十八名軍官與高級士官讓課堂的空間略顯狹小,所以當劉繼業懷揣著準備好的教材步入課堂內時,隻聽見一陣凳子、桌子移動的聲音,而起立敬禮的軍官們一個兩個都撞在一起,東歪西倒,姿勢別扭。
劉繼業強忍住笑意,走到講台上讓眾人坐下,這才微笑道:“看來這個下節課得換一個屋子了。文參謀,請下次找一間能裝下大家的課堂來。”
“遵命!”一個文質彬彬的軍官迅速起立,他便是二等參謀兼書記官文奇。
“今天諸君就先將就著吧。”
輕咳一聲,見自己已獲得所有人的注意力,劉繼業迴頭在黑板上開始用粉筆連續寫了好幾行字,寫完拿起教鞭敲打其上,朗聲道:“一軍之本在其官,軍官與士官乃軍隊之架構,若架構不穩則軍事廢,軍事廢則國難存。”
“不同以往,現代軍事所需之軍官需要掌握眾多技藝學識方能指揮部隊,而諸君皆為本標骨幹,隻有諸君掌握了現代軍事之要點,本標統才能不負國家、百姓之期望。”
“簡單概括,現代軍官必須掌握戰術、軍製、兵器、後勤、築城、衛生等學目,以及通熟軍中操典、軍法、勤務,並將以上諸科運用於實踐當中。”
“本標統知道在座諸君多有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或是學成於江南陸軍學堂,都是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新時代軍官。然而當今時間瞬息萬變,軍事也是在不斷演化,很多戰術、兵器方一出爐便已過時。因此本標統辦這個補習班,就是希望諸君能夠不停學習、充實自己,跟上時代腳步。”
劉繼業說到這裏頓了頓,巡視一番,見不少人並未上心,在腦中立即修改了用詞,細細琢磨了一番,然後忽然拋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我,一個步兵隊的接敵正麵應為多少?”
如此基礎的問題讓許多有過標準教育的軍官都舉起了手,劉繼業隨意挑選一人,此人剛準備迴答,卻聽見劉繼業道:“以後課堂上發言前,先報自己的職務和名稱!”
“……第二隊隊官曹彰,一個步兵隊的接敵正麵應為八十米!”
“很好,很標準的答案!”劉繼業揮手讓曹彰坐下,接著又問道:“一個步兵隊有戰兵百五十人,平均下來最前線有槍五十杆,誰知道當今製式步槍漢陽造平均射速是多少?”
“第六隊隊官吳泉,一分鍾五十發。”第六隊隊官吳泉迴答道。
“這是漢陽廠商沒有算入裝填彈藥的速度;就本標射擊訓練的結果看,實際上漢陽造的射速在一分鍾二十三發左右。那麽請問吳隊官,以此算來,一個步兵隊的正麵火力為多少?”
吳泉心算一下,很快給出了答案:“一分鍾1150發子彈。”
“沒錯!正是由於陸軍部估算當前世界列強的步兵隊正麵火力為一分鍾一千多發子彈,所以將我們新軍的步兵隊接敵正麵定為八十米。如此可以保證火力集中的同時不至於因為過於密集的陣型遭致重大傷亡……”劉繼業說到這裏,話鋒一轉:“然而,當前世界列強的步兵隊正麵火力真的隻有一千多嗎?”
“在座有人聽說過馬克沁機槍嗎?也叫賽電快槍。”
這次有大約半數的人舉手。
“誰能告訴我馬克沁機槍的射速?”
隻有張孝準一人站起來迴答道:“標副張孝準,馬克沁機槍射速為每分鍾600發。”
“一分鍾六百發,也就是說一個步兵隊隻要有兩挺這樣的機槍,四個機槍兵使用,其正麵火力便能翻倍!!!”劉繼業不給眾人喘息機會,走到第一排的跟前喝道:“日俄戰爭中俄軍一個步兵隊已經裝備了四挺這樣的機槍,所以列強步兵隊的真實正麵火力如今已經達到了每分鍾四千發的速度!若是我們戰鬥時依然保持80米的接敵正麵,諸君有考慮過後果嗎!?”
課堂內一時鴉雀無聲,幾個軍官聯想到緊密的隊列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攻擊,臉都白了些。
劉繼業給大家時間細細思考,完了才繼續道:“日俄戰爭初期,日軍便是按照每個步兵隊80米正麵接敵衝鋒的操典行動,在俄軍機槍麵前屍橫遍野,到了戰爭中期才改為130米,白白冤死了數千數萬士兵的性命。”
“而如今,在總結戰後之經驗教訓後,日軍步兵隊的接敵正麵,已經提升到150米了!諸君,這就是時代的改變!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隻能被時代所淘汰!我不希望這樣的教訓諸君是從戰場上無數士兵的犧牲所獲取的!今天諸君能多掌握一些知識、多跟進時代的變化,未來將少死很多條人命,更可能完成任務。”
劉繼業一番開場算是鎮住了軍官們,原本心不在焉的人這下也開始細心聽講起來,而那些沒有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舊軍出身的軍官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本來這些軍官們對劉繼業賞罰分明,嚴守軍紀在佩服之餘,更多的是畏懼。再加上身為標統,劉繼業並不常與他們相處,自然有著生疏。但是在上課的時候,聽著劉繼業用平常的語調和態度說話,還不時開開玩笑、引得課堂大笑的時候,原本嚴肅刻板的形象就變得豐富多樣起來……無形之中,軍官們對劉繼業的心態也從畏懼而逐漸轉變為敬畏。
“軍人不可不知時政,日俄戰爭可謂當今世界之分水嶺,從今往後世界格局將大為不同!今天第一節課,我們先從當今世界格局開始講起,諸君請翻開《強~國~軍》第三頁……”
於是劉繼業就自己書中對日俄戰爭後世界局勢的判斷,英俄矛盾、德法矛盾、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列強在東亞的勢力範圍及實力、以及彼此的矛盾與分歧都一一解釋,讓不少從未接觸過大局的人大開眼見;原來英國和法國居然有千年的仇恨,原來英國王室是德國人等等等等。
在講述世界局勢的時候,劉繼業不忘隱晦地提出了民族國家之所以強大的觀點,以及工業化的重要性等等。不過第一節課、後麵還有大把機會,劉繼業並不心急。
當然,也有軍官對劉繼業所講的知識並不感興趣,而劉繼業已托坐在最後一排的王光照和第一排的張孝準幫忙暗中記下課堂中各軍官的表現,以待未來考察之用。若是上課的軍官們知道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關係到未來前程,再覺得無趣也要裝作興致勃勃出來。
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很快就過去了,大多數軍官還是很喜歡這個補習課,比想象當中枯燥無味要好上不少,而且主講的劉繼業說話生動、喜歡結合實際的例子,讓人不覺得無趣反而被吸引。此外,課堂中間劉繼業提出讓大家按照座位分成小組,就世界局勢的小組討論也非常新穎和有意思。
一節課下來,眾人都聽得、學得津津有味,對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標統劉繼業覺得親近了不少。
“最後,請諸君四天後再次上課前,先將此書好好通讀一遍,請著重複習關於日俄戰爭‘科技應用’這一欄。”劉繼業說得口幹舌燥,聲音也有些沙啞。
“起立,敬禮!”在張孝準的喝令下,全體軍官一致起立敬禮,又有不少人歪歪扭扭擠成一團,劉繼業這次沒有忍住笑了出來。
################################################
一個月後……
上海,一座空曠的教科室內,一個瘦小少年正與另外一人輪番傳遞一本小冊子,兩人看得津津有味,沒有注意到門口多出了一人。
“王言君!你躲在這裏幹什麽?”
兩個少年嚇了一大跳,急忙將小冊子藏至身後,待看清門口之人時,這才鬆了口氣,那個名叫王言君的瘦小少年埋怨道:“嚇死我們了!快過來,有好東西!”
新來的少年走到他們跟前,邊走邊嘟囔道:“何事需要藏匿……”
王言君笑嘻嘻地從背後重新拿出那本小冊子來,略有破損的冊子上《救*》三個字清晰可見,他笑道:“就昨天剛剛借到手的冊子,看得我是酣暢淋漓啊!還記得去年的革命軍不?此書遠勝之啊!!”
新來的少年頓時來了興趣,急忙擠上前,翻開第一頁卻見‘今世之世界,革命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果是革命之書!”少年一邊翻閱頭幾頁,王言君一邊在旁笑道:“最近市麵上也有不少*,但多隻得革命軍之皮毛而無精髓,唯有此書雖觀點異於革命軍,但論據之合理、感情之充沛,都足以與之相媲美呢!”
說到這裏,王言君得意地笑道:“尤其是關於當今社會之主要矛盾、以及社會潛在之剝削關係和矛盾,細細想來卻有深意!令人欽佩作者啊!”
少年拿起書翻了翻,看到作者署名為‘憤怒青年’後,想起了前些陣子友人從東京帶迴來的宣傳革命的冊子中,就有此筆名的文章。
翻到冊子中關於農業社會轉變至工業化社會中,所帶來的新矛盾、以及這些矛盾的解決方式時,少年頓時被迷住了,對書中所倡導的‘國家主義’頓覺高大上起來……
“確實不錯!”
“沒錯吧!胡洪騂!”
補習班上課的地點定在指揮部內一座新裝修好的會議室內,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各兩次,上課時間從晚上八點至九點共一個小時。第三十四標全體士官及軍官除非有要緊軍務可以提前申請不來之外,所有人都必須參加。
一標共計九十八名軍官與高級士官讓課堂的空間略顯狹小,所以當劉繼業懷揣著準備好的教材步入課堂內時,隻聽見一陣凳子、桌子移動的聲音,而起立敬禮的軍官們一個兩個都撞在一起,東歪西倒,姿勢別扭。
劉繼業強忍住笑意,走到講台上讓眾人坐下,這才微笑道:“看來這個下節課得換一個屋子了。文參謀,請下次找一間能裝下大家的課堂來。”
“遵命!”一個文質彬彬的軍官迅速起立,他便是二等參謀兼書記官文奇。
“今天諸君就先將就著吧。”
輕咳一聲,見自己已獲得所有人的注意力,劉繼業迴頭在黑板上開始用粉筆連續寫了好幾行字,寫完拿起教鞭敲打其上,朗聲道:“一軍之本在其官,軍官與士官乃軍隊之架構,若架構不穩則軍事廢,軍事廢則國難存。”
“不同以往,現代軍事所需之軍官需要掌握眾多技藝學識方能指揮部隊,而諸君皆為本標骨幹,隻有諸君掌握了現代軍事之要點,本標統才能不負國家、百姓之期望。”
“簡單概括,現代軍官必須掌握戰術、軍製、兵器、後勤、築城、衛生等學目,以及通熟軍中操典、軍法、勤務,並將以上諸科運用於實踐當中。”
“本標統知道在座諸君多有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或是學成於江南陸軍學堂,都是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新時代軍官。然而當今時間瞬息萬變,軍事也是在不斷演化,很多戰術、兵器方一出爐便已過時。因此本標統辦這個補習班,就是希望諸君能夠不停學習、充實自己,跟上時代腳步。”
劉繼業說到這裏頓了頓,巡視一番,見不少人並未上心,在腦中立即修改了用詞,細細琢磨了一番,然後忽然拋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我,一個步兵隊的接敵正麵應為多少?”
如此基礎的問題讓許多有過標準教育的軍官都舉起了手,劉繼業隨意挑選一人,此人剛準備迴答,卻聽見劉繼業道:“以後課堂上發言前,先報自己的職務和名稱!”
“……第二隊隊官曹彰,一個步兵隊的接敵正麵應為八十米!”
“很好,很標準的答案!”劉繼業揮手讓曹彰坐下,接著又問道:“一個步兵隊有戰兵百五十人,平均下來最前線有槍五十杆,誰知道當今製式步槍漢陽造平均射速是多少?”
“第六隊隊官吳泉,一分鍾五十發。”第六隊隊官吳泉迴答道。
“這是漢陽廠商沒有算入裝填彈藥的速度;就本標射擊訓練的結果看,實際上漢陽造的射速在一分鍾二十三發左右。那麽請問吳隊官,以此算來,一個步兵隊的正麵火力為多少?”
吳泉心算一下,很快給出了答案:“一分鍾1150發子彈。”
“沒錯!正是由於陸軍部估算當前世界列強的步兵隊正麵火力為一分鍾一千多發子彈,所以將我們新軍的步兵隊接敵正麵定為八十米。如此可以保證火力集中的同時不至於因為過於密集的陣型遭致重大傷亡……”劉繼業說到這裏,話鋒一轉:“然而,當前世界列強的步兵隊正麵火力真的隻有一千多嗎?”
“在座有人聽說過馬克沁機槍嗎?也叫賽電快槍。”
這次有大約半數的人舉手。
“誰能告訴我馬克沁機槍的射速?”
隻有張孝準一人站起來迴答道:“標副張孝準,馬克沁機槍射速為每分鍾600發。”
“一分鍾六百發,也就是說一個步兵隊隻要有兩挺這樣的機槍,四個機槍兵使用,其正麵火力便能翻倍!!!”劉繼業不給眾人喘息機會,走到第一排的跟前喝道:“日俄戰爭中俄軍一個步兵隊已經裝備了四挺這樣的機槍,所以列強步兵隊的真實正麵火力如今已經達到了每分鍾四千發的速度!若是我們戰鬥時依然保持80米的接敵正麵,諸君有考慮過後果嗎!?”
課堂內一時鴉雀無聲,幾個軍官聯想到緊密的隊列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攻擊,臉都白了些。
劉繼業給大家時間細細思考,完了才繼續道:“日俄戰爭初期,日軍便是按照每個步兵隊80米正麵接敵衝鋒的操典行動,在俄軍機槍麵前屍橫遍野,到了戰爭中期才改為130米,白白冤死了數千數萬士兵的性命。”
“而如今,在總結戰後之經驗教訓後,日軍步兵隊的接敵正麵,已經提升到150米了!諸君,這就是時代的改變!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隻能被時代所淘汰!我不希望這樣的教訓諸君是從戰場上無數士兵的犧牲所獲取的!今天諸君能多掌握一些知識、多跟進時代的變化,未來將少死很多條人命,更可能完成任務。”
劉繼業一番開場算是鎮住了軍官們,原本心不在焉的人這下也開始細心聽講起來,而那些沒有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舊軍出身的軍官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本來這些軍官們對劉繼業賞罰分明,嚴守軍紀在佩服之餘,更多的是畏懼。再加上身為標統,劉繼業並不常與他們相處,自然有著生疏。但是在上課的時候,聽著劉繼業用平常的語調和態度說話,還不時開開玩笑、引得課堂大笑的時候,原本嚴肅刻板的形象就變得豐富多樣起來……無形之中,軍官們對劉繼業的心態也從畏懼而逐漸轉變為敬畏。
“軍人不可不知時政,日俄戰爭可謂當今世界之分水嶺,從今往後世界格局將大為不同!今天第一節課,我們先從當今世界格局開始講起,諸君請翻開《強~國~軍》第三頁……”
於是劉繼業就自己書中對日俄戰爭後世界局勢的判斷,英俄矛盾、德法矛盾、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列強在東亞的勢力範圍及實力、以及彼此的矛盾與分歧都一一解釋,讓不少從未接觸過大局的人大開眼見;原來英國和法國居然有千年的仇恨,原來英國王室是德國人等等等等。
在講述世界局勢的時候,劉繼業不忘隱晦地提出了民族國家之所以強大的觀點,以及工業化的重要性等等。不過第一節課、後麵還有大把機會,劉繼業並不心急。
當然,也有軍官對劉繼業所講的知識並不感興趣,而劉繼業已托坐在最後一排的王光照和第一排的張孝準幫忙暗中記下課堂中各軍官的表現,以待未來考察之用。若是上課的軍官們知道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關係到未來前程,再覺得無趣也要裝作興致勃勃出來。
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很快就過去了,大多數軍官還是很喜歡這個補習課,比想象當中枯燥無味要好上不少,而且主講的劉繼業說話生動、喜歡結合實際的例子,讓人不覺得無趣反而被吸引。此外,課堂中間劉繼業提出讓大家按照座位分成小組,就世界局勢的小組討論也非常新穎和有意思。
一節課下來,眾人都聽得、學得津津有味,對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標統劉繼業覺得親近了不少。
“最後,請諸君四天後再次上課前,先將此書好好通讀一遍,請著重複習關於日俄戰爭‘科技應用’這一欄。”劉繼業說得口幹舌燥,聲音也有些沙啞。
“起立,敬禮!”在張孝準的喝令下,全體軍官一致起立敬禮,又有不少人歪歪扭扭擠成一團,劉繼業這次沒有忍住笑了出來。
################################################
一個月後……
上海,一座空曠的教科室內,一個瘦小少年正與另外一人輪番傳遞一本小冊子,兩人看得津津有味,沒有注意到門口多出了一人。
“王言君!你躲在這裏幹什麽?”
兩個少年嚇了一大跳,急忙將小冊子藏至身後,待看清門口之人時,這才鬆了口氣,那個名叫王言君的瘦小少年埋怨道:“嚇死我們了!快過來,有好東西!”
新來的少年走到他們跟前,邊走邊嘟囔道:“何事需要藏匿……”
王言君笑嘻嘻地從背後重新拿出那本小冊子來,略有破損的冊子上《救*》三個字清晰可見,他笑道:“就昨天剛剛借到手的冊子,看得我是酣暢淋漓啊!還記得去年的革命軍不?此書遠勝之啊!!”
新來的少年頓時來了興趣,急忙擠上前,翻開第一頁卻見‘今世之世界,革命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果是革命之書!”少年一邊翻閱頭幾頁,王言君一邊在旁笑道:“最近市麵上也有不少*,但多隻得革命軍之皮毛而無精髓,唯有此書雖觀點異於革命軍,但論據之合理、感情之充沛,都足以與之相媲美呢!”
說到這裏,王言君得意地笑道:“尤其是關於當今社會之主要矛盾、以及社會潛在之剝削關係和矛盾,細細想來卻有深意!令人欽佩作者啊!”
少年拿起書翻了翻,看到作者署名為‘憤怒青年’後,想起了前些陣子友人從東京帶迴來的宣傳革命的冊子中,就有此筆名的文章。
翻到冊子中關於農業社會轉變至工業化社會中,所帶來的新矛盾、以及這些矛盾的解決方式時,少年頓時被迷住了,對書中所倡導的‘國家主義’頓覺高大上起來……
“確實不錯!”
“沒錯吧!胡洪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