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土世界,無奇不有。


    天地中央,有個曾用一劍劈出天河瀑布的讀書人,人間最得意。


    東海崖畔,有個不願飛升枯坐山巔的無名道人,隻願清風拂麵。


    西方淨土,有個喜歡請人喝雞湯、給人說故事的老和尚,豢養有九條天龍。


    蠻荒南疆,有個目盲畫師,驅使與山嶽等高的金甲傀儡,搬動十萬大山,鋪就一幅錦繡圖畫。


    一個生長在北方的貧寒少年,當他有一天看到頭頂竟有成千上萬的禦劍仙人,如通蝗群過境。


    他就想去親眼去看一看,說書先生所說的那位讀書人,東海的滔天大潮、西方的黃沙萬裏和南荒的巍峨大山。


    於是,終有一日,少年挎起木劍,開始南下。


    (這裏的四方,僅是中土版圖“正氣天下”的四方。而正氣天下則隻是四座“天下”之一。)


    簡介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斷江,摧城,開天!


    【總綱】: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人與鬼神精怪、妖物異族、魑魅魍魎等共處。


    【修行概況】:修行之人,一律稱為練氣士,養煉合一,先引氣(如挖掘溝渠、運河)、再養氣(體內的竅穴、丹田,就如同關隘城池)、後煉氣(煉氣如煉丹)。


    先開竅,後結丹,結丹如通畫龍點睛,真正開始登堂入室。


    不同的修士,結丹景象也不一樣,位於丹田的“丹室”,因人而異,大體上不脫離五行:可能是荷葉搖曳生姿的蓮池、氣蒸雲夢澤的大水之地、海上生明月的畫麵、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境、大雪滿關隘、幽幽龍潭、閻羅殿、十八層地獄、農田莊稼地、花鳥園圃、金鑾殿、祖祠、書齋、雷池、雲霞仙境等等。


    因此修士結丹之前,大多鑽研一個獨到法門,被稱為“捷徑”,類似佛門的十六觀想、或是儒家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打腹稿”、道教坐忘冥想的“逍遙遊”,大致都是觀想天地間、某種與自己心靈最契合的奇異景象。丹室的景象來源,大體上分三種,可以是實地探險觀察而來,也可以是諸子百家書籍的文字記載,甚至是某種別開生麵的“自立門戶”。


    一旦孕育出被譽為本命元神的元嬰,便可出竅神遊天地,汲取日精月華,餐霞飲露。元嬰分陽神陰神兩類,其中儒家多陽神,因為儒家練氣士所煉之氣,是至陽至剛的浩然正氣。而兵家多陰神,因為元嬰本源,是戰場魂魄凝聚而成的古代英靈。


    【仙俠世界的存在基石】:


    主要是三點,一:靈魂、魂魄的人死不滅,這即是魑魅魍魎的存在基礎。


    二:“人上有神”:神祗的確存在,人卻見不到。這也是新書“神道體係”的基礎。


    然後在人與神(或者說天人)之間,有了個過渡階段的“仙”,即修行之人,就是被凡夫俗子視為“長生之人”的練氣士。


    三:人的意誌,或者說道家所謂的精氣神,這些虛幻的存在能夠發揮出“具象化、凝為實體”的作用。這也是人能夠修行成仙、問道長生的基礎,否則就是空中閣樓。


    還有兩點,並非基石,卻極為關鍵,第一點是1+1不等於2,(即我們當下所處的“真實世界”,相對新書仙俠世界而言,是一個很“低端”“簡陋”“單薄”的世界。)在我看來,真實世界的先秦戰國時期,還算是“末法時代”,如今已經是徹底的“無法時代”,獨尊儒術,和如今的“獨尊數術”,是兩大罪魁禍首,尤其後者,直接限製住了人的思維,扼殺了萌芽,當然,後期靈氣衰竭也是原因。(這些可以成為仙俠新書的一個大彩蛋,例如主角最後化身那位“騎青牛西行”的老子,化身孔子在內各方聖人等等。甚至可以說成我們所處世界,隻是主角打造的一處“洞天福地”而已。)


    第二點則是新書的世界足夠廣大和深遠(廣大是橫向麵積,深遠是立體空間),並且大而有序,雜而不亂。


    這一點的必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我本身就一直希望創造一個宏大的、具有史詩氣質的嶄新世界,再就是這個世界必須經得起那些大神通修士的“破壞”,這種“不會經常出現、但隻要出現定然危害巨大”的破壞,分兩種,一種是物質上對世俗王朝的城池建築的毀壞、以及對凡人生命的大數量摧毀,第二種更重要,是修士這類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是他們的破壞,會帶給“山下的世界”和尋常百姓的精神世界,帶來不可磨滅以及極其持久的衝擊。所以新書世界的架構必須宏大,甚至比之前那個“初版設定”還要擴大許多,這才能勉強達到一種“搖擺的、相對穩定的秩序”,使得新書裏的仙俠世界變得可信度較高。


    【個體的氣數和王朝邦國的氣運】+【世俗王朝文武兩根支柱的儒家、兵家】+【諸子百家中的各種從龍派係】+【完整的神道體係】


    這四者加在一起,也是凡人能夠對抗、製衡練氣士的重要原因。


    附1,儒家經義,是要君子經常自省,感到良心不安,直至自己成為完人聖人。而佛教是讓人感到心安,哪怕深陷苦難,不可自拔,也能夠寄希望於來生來世。道教最無情,此“無情”是天道無情,心如止水,追求“死心”,所以需要恬淡寡欲,“不近人情”。


    附2,“草木成精,尤為不易”,天生無竅穴。百年的妖怪,千年的草木精。


    附3:世俗王朝的皇帝君王,擁有極大的刑賞權力。但是善人受罪、惡人享福的現象隨處可見,宗教若是需要香火和信徒,那麽就必然要迴答這類人人關心的切身問題。


    【來世說】,或者現實世界就有彼岸,即是樂土。


    許多新興宗教,流派複雜,品類不齊,不下數千種,“時生時滅”,曇花一現。


    皇帝,隻敢以“天子”自居。


    【主角所在中土世界的大致背景】:


    三教百家,九大王朝,十大正道宗門,十大魔教旁門,三山五湖四海等等。


    儒家或者說儒教,是四座天下之一、“正氣天下”的廟堂正統,把持了大半世俗王朝的權柄,以扶龍術或屠龍術、輔佐(操控)各朝君主,幫助帝王凝聚以及鎮壓一國氣運。世間九大王朝,有五個皇帝的帝師,都是儒教聖人,其餘有國師三人(兩位道士,一位僧人),還有一人是霸氣無雙的女子武神。


    在這座“正氣天下”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儒教,擁有八大學宮和七十二座學院,遍布天下。儒士能夠與天地共鳴,從而孕育“充沛心胸”的那股浩然正氣,便可如皇帝君王那般口含天憲,定人生死,避退鬼神。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還有一個三十六小洞天,則並非道教獨有,而是被各大勢力瓜分殆盡),和七十二福地,祖庭分人間祖庭和玄都祖庭(後者位於另一座“青冥天下”之中,屬於天上天),人間的道教祖庭有三個,分別是道德宗、龍虎山和丹霞山。洞天福地中處處皆有號稱陸地神仙的真人真君坐鎮,叩指問長生,一語可成讖,有鬼神莫測之神通。


    佛門有這個天下有一八零八座淨土佛國。


    有僧人畫地為牢,以求立地成佛;有僧人乞遊千萬裏,隻為落下心中那朵蓮花;有僧人講法,天女散花,頑石點頭;有年輕僧人被譽為肉身菩薩,吃之得長生。


    除此之外,還有諸子百家,例如一直在與儒家爭奪扶龍地位的兵家,勢力就極其龐大。兵家修士,成就大家境界者,無一不是戰場萬人敵,尤其是在沙場遺址、古戰場這些地方,戰力尤其強大,幾乎無敵,這與僧人在淨土佛國、道士在洞天福地得到法術加持,是一個道理。


    陰陽家:分兩種,一種是攀附真龍的附龍係成員,多在欽天監任職,觀察天象、占星占卜、製定曆書等等。還有一種散落在民間,散播各種歌謠讖緯,號稱與朝廷的言官“共掌天下清議”,很大程度能夠決定某位朝廷官員的口碑走勢。


    劍修:曾經劍道修士在正氣天下無比昌盛,幾乎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的大好形勢,壓製得其餘諸子百家全部抬不起頭,但是不知為何,千年以降,劍道修士的境界成就越來越沒有起色,很少出現超一流實力的劍仙。(這涉及到一個大內幕,因為以蠻荒南疆某地作為入口(突破口)的“荒涼天下”,在兩座天下的交界邊境上,有一道屹立萬年的城牆,如今仍有十數萬人(曆史上稱為刑徒、流徙之人)占據此地,為正氣天下抵禦荒涼天下裏數萬妖族的入侵。而這些人,十之八九都是殺力巨大的劍道修士,所以占據了天地間將近八分的劍道氣運,隨著近千年以來,荒涼天下開始逐漸結束群雄紛爭的亂戰格局,於是對那道被命名為“劍氣”的城牆衝擊越來越大,這使得十多萬劍修無形中攫取了更多劍道氣運,這才使得中土劍道修士,日漸式微,給人一種日薄西山的錯覺。)


    附:隨著曆史變遷,除了學宮書院依舊完全掌握在儒教手中,一部分最早的洞天福地、淨土佛國,已經被其它勢力所占據掌控。


    所以圍繞這些靈氣充沛的“仙家府邸”,自然而然就有了各種矛盾衝突,也分出了正道旁門、正道魔門等等。


    【仙俠世界的市井氣】


    市井巷弄之間,人鬼精怪和平共處,尋常百姓家,會有那偷偷煽動枕頭風、讓人夫妻不睦的頑劣小妖。有以金銀銅錢作為食物的吃錢鬼。有結伴為鄰、居住在一排槐宅(千年以上的老槐樹)裏的精怪妖魅。


    有渡口的青蛇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看著那些癡心女子,為貧寒書生送行,從無好的結局,所以它覺得讀書郎最是負心人。


    有一次都沒有嚐試跳龍門的鯉魚精,住在黃河龍門底,看過了無數同類的慘烈失敗。


    有最喜歡聽佛法梵音、晨鍾暮鼓的黃雀精,最後愛上了一位天真可愛的小沙彌。


    深山古寺,有一位喜好勾引清秀書生、卻手段蹩腳的年幼狐仙,珍藏著一本書名叫《才子佳人》的秘籍。


    有一個“隻要你打不死貧僧、貧僧就要勸你犯下屠刀”、且天生就是金剛不壞之身的奇怪和尚,最後原來是一位仰慕佛法的萬年精怪。


    東海之濱有一株高達千丈的報春花,花不開,則春不至。西北有一棵辭秋梧桐樹,葉不落,則秋不辭。


    有些落魄至極的劍道修士,會在各種市井行業開業大吉的時候被雇傭,身穿彩衣拖曳長幅,在空中禦劍飛行,贏得大街上的喝彩聲。


    富貴人家飼養的花鳥魚蟲,千奇百怪,有無須水源就能在空中自由遊曳的龍須鯉,有說話與人無異、而且擅長溜須拍馬的蓮舌鸚鵡,有自行形成流轉不定的山水畫卷的巨大湖石……


    【仙俠世界的世俗氣息】


    世上有專門替人傳遞家書、書信的劍術幫派,專門以飛劍傳遞。


    許多無法精通所有領域的一些大宗門,會聘請一些專門人才(例如精於堪輿的陰陽家、打理財務的數算家等等)來簽訂契約,幫忙處理幫派事務。


    勢力龐大的墨家,以及擁有許多修士匠人的幫派,會不斷跟王朝官府打交道,以各種方式索要、換取那些靈氣相對充沛的山清水秀之地,然後打造開發成一塊山水形勝且利於修行的“偽福地”,例如各種雲海島嶼、空中閣樓和海市蜃樓等等,然後就會有大量修士甚至是人間權貴一擲千金,入駐其中,或修行或養老。


    【仙俠世界的神仙氣】


    搬山倒海,萬劍歸宗,捉鬼拿妖,請神鎮魔,無所不能。


    【四座天下】:


    中土神州的“正氣”天下,也叫“浩然”天下。


    四方佛陀坐鎮的蓮花天下,幾乎人人皆是僧侶信徒。這座天下的存在,能夠鎮壓那座不斷抬升的“陰間冥府”,後者也被稱為第五座天下,幽冥天下。


    道教祖師坐鎮的三清天下,也叫“青溟天下”,人人都是信道之人,是為了抵禦“化外天魔”的滲透入侵,後者也是修士身陷魔障、根骨俱壞的根源。


    億萬妖族占據的大荒天下,幾乎沒有人類的存在,元氣稀薄,所以一直覬覦中土世界的豐富資源、充沛靈氣。隻是因為有那一堵綿延千萬裏的“劍氣長城”所阻隔,一直無法越過邊境。


    三洲五湖四海:三座神洲,五座巨湖,四片海洋,除了五湖位於中土版圖,其餘並不位於正氣天下。


    【洞天福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占據多數;朝廷占據二三,封禪,敕封正神坐鎮;餘下五分之一,半數被數座一流門派共同占領,半數荒廢,淪為遺址、秘境,殘留陣法,然後其中一部分又僥幸成為“三十六小洞天”。


    附:山下、尤其是洞天福地之外的山下,對修士而言,皆是汙穢之地,這是一條修行的鐵律。山上人,是仙字,即在山上成仙,其實已經道破天機。


    下山之後,如逆水行舟。穢氣、煞氣、陰氣,如大軍叩關,連綿不絕。根基不穩,便如通城池低矮,兵力稀少,瞬間告破,守城失敗,修行,不進反退。


    到了陸地神仙境界,才能全然無視。在結丹?境界,能夠開始汲取其中元氣。相互砥礪,水貨相融,龍虎之爭,——入世下山的必要性,必經之路。許多大宗大派在山上(洞窟、‘池塘’等,)(山腳)便構建有“俗世人間”,與外門雜役的家族,聚集雜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來大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念化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念化滄海並收藏劍來大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