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見時機差不多成熟了,挽著單氏的胳膊,笑嘻嘻的說:“二伯娘,你迴去跟二伯好好說說,讓他答應了吧,兩個哥哥在家不也沒啥事兒嘛,原本也要去鎮上做工,不如守家在地多好。書迷樓”
單氏原本想要拒絕,畢竟家裏的爺們老早就說了,不讓孩子來這邊做事兒,可徐苗的一句“守家在地”,讓她頓時動了心,誰不想孩子離自己近一些,那李郎中家的大小子去鎮上,後來不也是迴來了。
徐苗見單氏思索,心裏明白這事兒是有門的,拉著單氏的胳膊,來迴的搖晃好幾下,趁熱打鐵的又說,“哎呀二伯娘,你迴去跟二伯說說,肯定沒事兒,守家在地哦。”
“你啊?!”單氏無語,伸手輕點她的額頭,這事兒算是應了下來。
當天下午,就有手快的媳婦兒做出了一個兜子的成品,十分簡單的那種,徐苗瞅著成品,心裏別提多開心了,雖然隻是簡易的,可至少能做出來了,再等兩天,她們熟悉熟悉之後,想必雙肩包就可以了……
當天晚上吃過晚飯,徐苗安頓好家裏的幾個小的,便去了工廠這邊。覃五爺信上說了,晚上那四個人會來,她作為主家自然得過來看上一看。
把打更住的屋子燒上火之後,徐苗從屋子裏出來,天剛擦黑,時辰剛好,小妮子來到庫房,看著庫房裏一箱一箱的貨,嘴角微微上揚。
用火折子點燃了蠟燭,拿著筆紙把工廠的廠規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到犯錯扣錢,小到每日做活兒之前要洗手等等。
寫了滿滿一大張紅紙,可上麵的字還真是有夠醜。毛筆字到底不是她所擅長的,小妮子看著上麵的字,無奈的搖搖頭,等幹了之後疊好,打算拿迴家讓三郎重新謄抄一份。
“屬下泉東/泉南/泉西/泉北,見過徐姑娘。”
徐苗正想著迴家之後的事情,四個低沉的聲音傳來,著實嚇了她一個激靈,扭頭看著地上單膝跪地的四個人,小妮子不禁心裏暗暗後怕。
我了個乖乖?!
這幫人屬耗子的啊,走路都沒有音兒?!
直到這一刻,徐苗才終於見識到了啥叫真功夫,以前從電視上看那些武俠片,什麽飛簷走壁、什麽內力深厚,好家夥,這四個人哪兒冒出來的?啥前兒開的門?
納悶歸納悶,徐苗倒也算是能hold住場子,吸了口氣,說:
“都起來吧,無需多禮。”待四個人都站起來之後,徐苗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他們四個,中等個兒,黝黑的皮膚,除了名字相似之外,長得都不一樣,應該是師兄弟的關係。
“侯爺既然能把你們四個放在這邊,想必你們都是有過人之處的,這個工廠的南麵,有一個屋子,屋子裏隻有簡單的被褥,缺的東西這幾天我會給你們補上,吃飯的話你們自己做,沒問題吧。”
“這……”
四個大老爺們一聽這話,都紛紛麵露了難色。徐苗瞅著他們的樣子,不禁無語至極,不都說江湖兒女不拘小節,這些人闖蕩江湖難道都餓著肚子?!
“不會做?”試探的問出口之後,見四個真的就點頭,徐苗頓時無力扶額。啥玩意兒啊,電視上都是騙人的啊。不死心的皺眉繼續問道,“你們闖蕩江湖都吃啥,在荒郊野外的時候,難道不自己做?”
泉東聽到這話,主動上前、抱拳行禮,說:“迴徐姑娘的話,您說的荒郊野外,那也是打些野兔、野雞烤著吃,這做飯……真的就……”
得!
徐苗心裏保留的幻想,徹底的被澆滅了,歎了口氣點點頭,說:“也罷,那你們四個每天就等著送飯吧,以後這工廠的一切安危,我就都交給你們了。”
“相信你們也不會讓我失望,雖然你們的身契在我這裏,不過每個月我還是會給你們工錢。不是很多,一個月每人就二錢銀子,當然,以後作坊好了會給你們再漲工錢,四季的衣服各兩身,還有別的要求嗎?”
徐苗對他們並不是很了解,這四個人是怎麽去的侯府,她也不知道,雖然他們四個的身契在自己手裏,可她還真不想做周扒皮,這銀子該給還是要給。
哥四個聽到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沒有意見的搖搖頭,表示同意。徐苗見狀,也點點頭,把那張紅紙收起來,然後站起身,說:
“沒什麽事兒我就迴去了,那屋子剛剛已經給你們燒了火,誰管上半夜、誰管下半夜那是你們自己的問題,庫房這個地方,你們要多多上心,任何火種都不要有,明白了嗎?”
“是!”
……
一連七天過去,工廠這邊一切正常,徐苗姐弟四人的夥食,也從原來的六個人早飯,變成了十個人早飯。三郎跟小五每天上學之前,都會拿著食盒來工廠這邊,給那四個人送完飯之後再去上學。
自打有了這四個人,徐苗他們這些人也是安心不少,不然庫房那麽多東西,真要是丟點兒啥,都是挺大個事情呢,尤其是這原料,都是從南方那邊運送過來的。
工廠做工的媳婦兒們,接受能力都很強,如今已經開始著手做冬月出貨的雙肩包了,一天工作四個時辰(一個時辰是現代的兩個小時),上午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
這一次出貨的包,都是那種繁瑣的雙肩包,而且麻繩也是選用的最細、最挺的,然後包的銜接處縫出位置,隻要把麻繩穿進去即可,這樣不僅效率高,而且從裏麵也看不到麻繩。
這個主意還是春旺媳婦跟徐芽一起研究出來的,所以說這東西都是在不斷改良、進步中實現的。徐苗基本上每天也都過來看上一眼,隻等這三十來個媳婦兒都上手之後,好在招人。
冬月趕出四百個包,最起碼還得再招上來七十個人,雙肩包繁瑣,基本上一天半才出一個,這還是得有專門剪麻繩的人才行。
徐亮已經同意家裏的兩個小子過來幫忙,就連徐芙都過來上工,深秋、初冬的時候,農活兒都沒有,大家都是貓冬,所以這人還算不是很愁。
徐芙帶著村裏幾個沒有定親的姑娘,幾個小丫頭一起剪麻繩,每人每天給三個銅板,若是想做兜子的話也可以,都是按件計費的。
每天巳時,徐苗都會來庫房這邊對賬,其實就是看下那些媳婦兒的進度,還有原料的消耗,栓子記賬、柱子出貨,單氏如今已經去了工廠內,庫房這邊全部交給了兩個兒子。
“苗姐兒,這兩天明顯做的多起來了,昨天晚上就有六個成品了。”柱子說完,指著一旁木箱裏放置整齊的雙肩包。
徐苗隨手拿了一個,裏、外的那麽端詳,粉底兒、白碎花的雙肩包,很適合女孩子背,肩帶裏麵塞了棉花,所以摸著柔軟、挺實。封口處是一排盤扣,精致、漂亮。
栓子放下手裏的算盤,瞅著徐苗,說:“苗姐兒,就這個玩意兒,我聽我娘說要賣好多錢,是嗎?”
“嗯!”徐苗沒有否認的點頭,然後又拿起一個端詳著說,“這玩意在咱們眼裏自然不算啥,可要是賣到府城、京城就不一樣了呢。”
“喲,賣那麽老遠啊,還賣京城去啊。”柱子驚唿出聲,別看他們是裏正的兒子,平日裏去鎮上的機會很多,可在他們眼裏,縣裏、府城那就是最遠的,京城基本上都不能想。
“隻有京城那邊的人,才能出得起這錢啊,要是咱們普通人家,誰能狠得下心買這個?”徐苗邊說,邊搖晃手裏的包。
一旁的栓子聽了,也是讚同的點頭,“對了苗姐兒,那個泉東他們四個,白天咋不出來呢,他們白天都幹啥啊。”
“他們……應該睡覺吧,咱晚上這邊得靠他們守夜。”徐苗輕聲的迴答著,要說那哥四個還真不錯,早上吃一頓,中午不用管,基本上人家也是睡覺,晚上多送一些飯菜,這樣半夜他們自己熱熱就行。
哥仨正聊著呢,李鍾從外麵走了進來,柱子眼尖,打招唿說:“喲!李鍾,你咋來了?”
徐苗一聽李鍾,趕忙扭頭,見真是李鍾,微蹙著眉頭問:“李鍾哥,咋了?家裏有事兒?”
“苗兒,先迴去吧,你大姑帶著倆孩子來了,還有你大伯娘。”
徐苗一聽李鍾這話,頓時點點頭,把手裏的兩個包交給柱子,跟李鍾一起快步出了庫房。柱子把包再次放迴原位,歎了口氣,說:
“這來可不是好來。”
栓子聞言點點頭,道:“嗯,我去跟咱娘說說,要是那邊不忙,讓咱娘也過去看看。”
“嗯,那你快去。”柱子催著兄弟,他們對徐苗家的情況,可是比誰都門清兒。原本家裏就走的近,再加上跟徐家老宅那都是多少年的鄰居。
就那個徐淩,雖然不經常迴小八家子,可也沒少聽到關於她的事情,每年入冬、臘月,徐家老宅送的東西,那可稱得上是大張旗鼓。
單氏就曾經說過,徐淩不是一般人,這平日不迴來的人,一迴來竟然去了豆腐坊,有句話咋說的來著?對,來者不善!
本書首發於看書網
單氏原本想要拒絕,畢竟家裏的爺們老早就說了,不讓孩子來這邊做事兒,可徐苗的一句“守家在地”,讓她頓時動了心,誰不想孩子離自己近一些,那李郎中家的大小子去鎮上,後來不也是迴來了。
徐苗見單氏思索,心裏明白這事兒是有門的,拉著單氏的胳膊,來迴的搖晃好幾下,趁熱打鐵的又說,“哎呀二伯娘,你迴去跟二伯說說,肯定沒事兒,守家在地哦。”
“你啊?!”單氏無語,伸手輕點她的額頭,這事兒算是應了下來。
當天下午,就有手快的媳婦兒做出了一個兜子的成品,十分簡單的那種,徐苗瞅著成品,心裏別提多開心了,雖然隻是簡易的,可至少能做出來了,再等兩天,她們熟悉熟悉之後,想必雙肩包就可以了……
當天晚上吃過晚飯,徐苗安頓好家裏的幾個小的,便去了工廠這邊。覃五爺信上說了,晚上那四個人會來,她作為主家自然得過來看上一看。
把打更住的屋子燒上火之後,徐苗從屋子裏出來,天剛擦黑,時辰剛好,小妮子來到庫房,看著庫房裏一箱一箱的貨,嘴角微微上揚。
用火折子點燃了蠟燭,拿著筆紙把工廠的廠規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到犯錯扣錢,小到每日做活兒之前要洗手等等。
寫了滿滿一大張紅紙,可上麵的字還真是有夠醜。毛筆字到底不是她所擅長的,小妮子看著上麵的字,無奈的搖搖頭,等幹了之後疊好,打算拿迴家讓三郎重新謄抄一份。
“屬下泉東/泉南/泉西/泉北,見過徐姑娘。”
徐苗正想著迴家之後的事情,四個低沉的聲音傳來,著實嚇了她一個激靈,扭頭看著地上單膝跪地的四個人,小妮子不禁心裏暗暗後怕。
我了個乖乖?!
這幫人屬耗子的啊,走路都沒有音兒?!
直到這一刻,徐苗才終於見識到了啥叫真功夫,以前從電視上看那些武俠片,什麽飛簷走壁、什麽內力深厚,好家夥,這四個人哪兒冒出來的?啥前兒開的門?
納悶歸納悶,徐苗倒也算是能hold住場子,吸了口氣,說:
“都起來吧,無需多禮。”待四個人都站起來之後,徐苗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他們四個,中等個兒,黝黑的皮膚,除了名字相似之外,長得都不一樣,應該是師兄弟的關係。
“侯爺既然能把你們四個放在這邊,想必你們都是有過人之處的,這個工廠的南麵,有一個屋子,屋子裏隻有簡單的被褥,缺的東西這幾天我會給你們補上,吃飯的話你們自己做,沒問題吧。”
“這……”
四個大老爺們一聽這話,都紛紛麵露了難色。徐苗瞅著他們的樣子,不禁無語至極,不都說江湖兒女不拘小節,這些人闖蕩江湖難道都餓著肚子?!
“不會做?”試探的問出口之後,見四個真的就點頭,徐苗頓時無力扶額。啥玩意兒啊,電視上都是騙人的啊。不死心的皺眉繼續問道,“你們闖蕩江湖都吃啥,在荒郊野外的時候,難道不自己做?”
泉東聽到這話,主動上前、抱拳行禮,說:“迴徐姑娘的話,您說的荒郊野外,那也是打些野兔、野雞烤著吃,這做飯……真的就……”
得!
徐苗心裏保留的幻想,徹底的被澆滅了,歎了口氣點點頭,說:“也罷,那你們四個每天就等著送飯吧,以後這工廠的一切安危,我就都交給你們了。”
“相信你們也不會讓我失望,雖然你們的身契在我這裏,不過每個月我還是會給你們工錢。不是很多,一個月每人就二錢銀子,當然,以後作坊好了會給你們再漲工錢,四季的衣服各兩身,還有別的要求嗎?”
徐苗對他們並不是很了解,這四個人是怎麽去的侯府,她也不知道,雖然他們四個的身契在自己手裏,可她還真不想做周扒皮,這銀子該給還是要給。
哥四個聽到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沒有意見的搖搖頭,表示同意。徐苗見狀,也點點頭,把那張紅紙收起來,然後站起身,說:
“沒什麽事兒我就迴去了,那屋子剛剛已經給你們燒了火,誰管上半夜、誰管下半夜那是你們自己的問題,庫房這個地方,你們要多多上心,任何火種都不要有,明白了嗎?”
“是!”
……
一連七天過去,工廠這邊一切正常,徐苗姐弟四人的夥食,也從原來的六個人早飯,變成了十個人早飯。三郎跟小五每天上學之前,都會拿著食盒來工廠這邊,給那四個人送完飯之後再去上學。
自打有了這四個人,徐苗他們這些人也是安心不少,不然庫房那麽多東西,真要是丟點兒啥,都是挺大個事情呢,尤其是這原料,都是從南方那邊運送過來的。
工廠做工的媳婦兒們,接受能力都很強,如今已經開始著手做冬月出貨的雙肩包了,一天工作四個時辰(一個時辰是現代的兩個小時),上午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
這一次出貨的包,都是那種繁瑣的雙肩包,而且麻繩也是選用的最細、最挺的,然後包的銜接處縫出位置,隻要把麻繩穿進去即可,這樣不僅效率高,而且從裏麵也看不到麻繩。
這個主意還是春旺媳婦跟徐芽一起研究出來的,所以說這東西都是在不斷改良、進步中實現的。徐苗基本上每天也都過來看上一眼,隻等這三十來個媳婦兒都上手之後,好在招人。
冬月趕出四百個包,最起碼還得再招上來七十個人,雙肩包繁瑣,基本上一天半才出一個,這還是得有專門剪麻繩的人才行。
徐亮已經同意家裏的兩個小子過來幫忙,就連徐芙都過來上工,深秋、初冬的時候,農活兒都沒有,大家都是貓冬,所以這人還算不是很愁。
徐芙帶著村裏幾個沒有定親的姑娘,幾個小丫頭一起剪麻繩,每人每天給三個銅板,若是想做兜子的話也可以,都是按件計費的。
每天巳時,徐苗都會來庫房這邊對賬,其實就是看下那些媳婦兒的進度,還有原料的消耗,栓子記賬、柱子出貨,單氏如今已經去了工廠內,庫房這邊全部交給了兩個兒子。
“苗姐兒,這兩天明顯做的多起來了,昨天晚上就有六個成品了。”柱子說完,指著一旁木箱裏放置整齊的雙肩包。
徐苗隨手拿了一個,裏、外的那麽端詳,粉底兒、白碎花的雙肩包,很適合女孩子背,肩帶裏麵塞了棉花,所以摸著柔軟、挺實。封口處是一排盤扣,精致、漂亮。
栓子放下手裏的算盤,瞅著徐苗,說:“苗姐兒,就這個玩意兒,我聽我娘說要賣好多錢,是嗎?”
“嗯!”徐苗沒有否認的點頭,然後又拿起一個端詳著說,“這玩意在咱們眼裏自然不算啥,可要是賣到府城、京城就不一樣了呢。”
“喲,賣那麽老遠啊,還賣京城去啊。”柱子驚唿出聲,別看他們是裏正的兒子,平日裏去鎮上的機會很多,可在他們眼裏,縣裏、府城那就是最遠的,京城基本上都不能想。
“隻有京城那邊的人,才能出得起這錢啊,要是咱們普通人家,誰能狠得下心買這個?”徐苗邊說,邊搖晃手裏的包。
一旁的栓子聽了,也是讚同的點頭,“對了苗姐兒,那個泉東他們四個,白天咋不出來呢,他們白天都幹啥啊。”
“他們……應該睡覺吧,咱晚上這邊得靠他們守夜。”徐苗輕聲的迴答著,要說那哥四個還真不錯,早上吃一頓,中午不用管,基本上人家也是睡覺,晚上多送一些飯菜,這樣半夜他們自己熱熱就行。
哥仨正聊著呢,李鍾從外麵走了進來,柱子眼尖,打招唿說:“喲!李鍾,你咋來了?”
徐苗一聽李鍾,趕忙扭頭,見真是李鍾,微蹙著眉頭問:“李鍾哥,咋了?家裏有事兒?”
“苗兒,先迴去吧,你大姑帶著倆孩子來了,還有你大伯娘。”
徐苗一聽李鍾這話,頓時點點頭,把手裏的兩個包交給柱子,跟李鍾一起快步出了庫房。柱子把包再次放迴原位,歎了口氣,說:
“這來可不是好來。”
栓子聞言點點頭,道:“嗯,我去跟咱娘說說,要是那邊不忙,讓咱娘也過去看看。”
“嗯,那你快去。”柱子催著兄弟,他們對徐苗家的情況,可是比誰都門清兒。原本家裏就走的近,再加上跟徐家老宅那都是多少年的鄰居。
就那個徐淩,雖然不經常迴小八家子,可也沒少聽到關於她的事情,每年入冬、臘月,徐家老宅送的東西,那可稱得上是大張旗鼓。
單氏就曾經說過,徐淩不是一般人,這平日不迴來的人,一迴來竟然去了豆腐坊,有句話咋說的來著?對,來者不善!
本書首發於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