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2更到


    元光六年的冬天悄無聲息的過去,時間之輪轉到了元朔元年,劉徹又一次改年號,名為元朔。


    霍去病又大了一歲,十三歲。他個頭也長高了,相當於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半年的軍旅生涯讓霍去病變黑了許多。


    這一年三月,朝中發生一件大喜事,霍去病姨母衛子夫給劉徹生了個大胖小子,劉徹為此事大喜。


    為此,劉徹也從第二次對匈奴失敗戰爭中的陰影走出。


    這也難怪,劉徹都二十九,對於早婚早育的古代來說,這算是晚年得子,衛子夫同時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三月十三號被冊封為皇後,衛氏家族因此此更加顯貴。


    衛子夫得以成為皇後,其中一人功不可沒,主父偃。


    主父偃,臨溜人氏,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又學《易》,《春秋》,諸子等學說。


    年輕的時候,在齊國諸侯王子中交遊,因其性格孤傲,故不得齊國王子喜,遂離開齊國,遊學到趙,燕,中山等國,因其學說得不到眾諸侯喜歡,故不得重用,至窮困潦倒,借債度日。


    元光元年,劉徹頒布招賢令,主父偃西行入關,求見太中大夫衛青,求其引薦,但都不成功。


    故主父偃作書於學說,上書朝廷,結果當日被賜見。


    主父偃學說共九論,其中八論於大漢法律,剩一論為匈奴,論匈奴學說,主父偃大舉例於前朝始皇贏政,漢朝高祖劉邦,議和也,劉徹不喜也。即劉徹便給了主父偃內延郎中之職,從此主父偃侍候武帝,媚上邀寵,一年之內連升,後官拜中大夫。


    主父偃此人乃心窄之人,因曾燕趙兩國不得重用,懷恨在心,某日告發燕趙王的不法之事,燕趙二王被棄於市。


    主父偃早年和衛青關係默契,又順勢上書立衛子夫為後。


    衛子夫立後,劉徹大赦天下,劉徹的高興勁還沒持續一個月,匈奴又一次大舉入侵雁門。


    雁門城破,太守死。匈奴擄掠漢人上千而去,又轉攻代郡。


    一時,北地烽煙又起,邊關告急文書又一次送到武帝劉徹禦案前。劉徹大怒,當日,召集文武大臣會於東宮,廷議!


    這次廷議,劉徹竟然叫上霍去病,他有點吃驚,思慮再三,謂之所然。


    自己好說也是五品武將,再說自己的軍事才華劉徹深知。


    元朔元年,四月初三,戌時(夜晚21點左右)。


    宣室殿,群臣文武分列,劉徹居於主座,劉徹得子後,帝王威嚴比往日更甚。


    他那厲眼掃視文武大臣,問道:“眼下匈奴蠻夷又犯邊關,眾卿可有良策?”


    劉徹話落,場上一時安靜,靜的可以聽見掉在地上針的聲音。


    劉徹見此,大怒道;“爾等就此沉默下去?”


    群臣們聽後,兩腿打顫,冷汗直下。居於首位的是現任丞相平棘侯薛澤,此人是個半白的老頭,他身軀微微發福。


    霍去病對於這人很陌生,好像在丞相的位置上一直到元朔四年,曆史上記載他默默無為。


    果不其然,半天沒吭一聲。這時見武帝大怒,薛老頭隻能硬著頭皮出列,行禮,奏道:“陛下,蠻夷鐵騎快去如風,奔騰如雷,前朝始皇也不得不派大將蒙恬城來抗禦,我朝高祖也曾被圍困於白帝城,從其可見,匈奴不可小視,慎之出兵!”


    劉徹聽後,本來就鐵青的臉更陰沉,劉徹一言未語看著老薛退下,良久才道:“其他大臣呢,汲黯,你身為主爵都尉,怎麽看呢?”


    汲黯老夫子聽到劉徹點名叫他,他心一涼,有點無奈趨上前應詔道:“陛下,老臣覺的薛丞相所言甚是,自盤古開天辟地。”


    劉徹還沒等他說完,就大喝一聲道:“夠了,你給朕閉嘴!”


    劉徹滿身躁氣霍然起身離座,兩眼環視眾臣問道:“爾等也是這樣嗎?”


    這也難怪呢,第二次對匈奴的戰爭以失敗告終,朝中議和派又開始抬頭,主戰派除了衛青,公孫賀封侯之外,其他人死的死,免的免。


    就在眾臣心憂之際,一個豪爽充滿堅定的聲音在大殿響起。


    “陛下,匈奴蠻夷屢屢犯關,擄我漢民,此乃國仇,臣不敢苟同丞相等謬論。依末將愚見,必須痛擊。”一個身披甲胄,手捧著頭盔,滿腮胡須,身材高大的武將出班奏道。


    劉徹聞言,那張冷臉才有點溫色,道;“李息將軍,此言甚合朕意!”


    霍去病看了看那退下叫李息武將,大腦連忙高速的搜索李息的曆史有關資料。


    李息,北地鬱郅人也(今慶城縣人),少年從軍,侍奉漢景帝,元光二年,劉徹拜李息為材官將軍,隨同禦史大夫韓安國,大行王恢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馬邑,期間無重大表現,元朔元年武帝派李息出代郡,才因功被封侯——


    “去病,你說說看看?”劉徹笑盈盈的看著張從雨。


    霍去病大驚,驚的是自己在廷議竟然走神。


    這時,霍去病剛好看見自己舅舅衛青退下。


    霍去病也不知道衛青奏了什麽,劉徹叫了他幾句,他才迴過神。


    霍去病感到有點羞愧,趕忙出列跪下請罪道:“末將剛才在想匈奴,一時失態,請陛下折罪,”


    劉徹趕忙離座,扶霍去病起來道:“你這孩子,朕知道你走神,說說,這匈奴該怎麽打?”說完,劉徹又退迴主座。


    群臣見霍去病如此受寵,心裏都納悶,一個黃口小兒,至於嗎?那一雙雙的眼睛流露出嫉妒不幹的恨意。


    霍去病想了想,才沉吟道:“陛下,末將愚見曆數漢匈奴之戰,漢軍屢屢失敗,原因有三,第一,我軍配合力度不夠,將士心不齊也。第二,我軍過於分兵,這造成我軍每路兵力不足。第三,我軍騎卒欠缺,以車騎,步卒對匈奴鐵騎,故敗!”


    霍去病這番言論後,群臣們看他的目光都很驚疑,這番總結,誰敢說他還是個稚子,此等言論可謂老謀陳國。


    群臣們都暗暗點頭,原來霍去病之所以少年得寵,並非因他是衛青外甥而受寵,其人也有真才實學。


    劉徹聽後,點了點頭,頗為讚同說道:“愛卿說到點子上,朕深感欣慰!”


    霍去病又繼續奏道:“陛下,末將的看法是此次出兵,可分兩路,一路出代郡,另一路出雁門,兩路都得重兵。雁門距代郡不遠,可遙遙唿應,以免匈奴各各擊破,重蹈覆轍。”


    劉徹點點頭道:“去病所言,朕深思之,然也,去病,你看這兵力如何部署才算穩妥?”


    聽到此,霍去病笑了笑,答道:“一路騎卒為主,步卒為輔。另一路兵力至少三萬。”


    漢武帝聽到此,沉思很久,才下令道:“關內侯衛青聽令!”


    衛青趕快出列道:“末將在!”


    “仲卿,領三萬大軍出雁門。”


    “諾!”


    劉徹接著下令道:“郎官李息聽令!”


    “末將在!”


    “你從京城北軍選八千騎卒,二千步卒出代郡。”


    “諾!”


    劉徹想了想,補充道:“你等二人,需相互相應,徐徐北上,穩妥為先。朕一定要匈奴蠻夷知道,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諾!”兩將齊聲應道,才退下——


    霍去病有點傻眼,他也想出征,咋沒自己的份了,霍去病不由奏道:“陛下,建章營騎已成軍半年有餘,終日苦練,臣懇求陛下允許去病隨衛青,李息兩位將軍北上。”


    劉徹聽後,搖搖頭道:“去病啊,你還小,派你上去,豈不讓匈奴笑話我大漢無人,竟然派個童子上陣殺敵,豈不妙栽?”


    “陛下,臣去病雖年紀尚幼,但末將騎射武藝並不比在場的將軍差也,求陛下恩準。”


    霍去病好不甘心,再次懇請道。


    “去病,你有此心,朕深感心慰,然,你練軍半年,朕得視之,方可決斷,待你來年,朕必準你出征。”劉徹淡淡說道。


    霍去病知道再說什麽也不可能改變劉徹的決定,隻能順水推舟道:“陛下,何日視軍,建章營將士好做準備。”


    劉徹想了想,後才答複霍去病,三日後檢閱。


    ps:努力碼字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之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浪地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浪地孩子並收藏漢武之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