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天色,王宵獵道:“開軍校,最難的是什麽?一是要有教書的人,二是要有教材。兩年之前起意建軍校的時候,這些我們都沒有。這兩年中,軍隊中的整編、演練,還有戰爭中,各級將領都注意選拔合適的人才。到了今天,終於能把軍校真正開起來。教材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古今中外的各種兵書和陣圖。盡心收集,勉強可以用吧。還有一個,就是實際中的戰爭。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戰爭中總結戰爭。把這些經驗,收集起來,教給學員。”
停頓了一會,王宵獵才道:“這兩種教之間,有一個以什麽為主的問題。這裏我強調一下,以我們戰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主,兵書、陣圖為輔,不要搞錯了。有一些人,可能覺得兵書、陣圖都是長時間流傳下來,必然更有價值。它們價值如何,我不評價。但對於我們,作為軍隊,最重要的任務是勝利,而不是熟讀兵書。以我們的經驗為主,最貼近實戰。”
見許多人出現驚愕的表情,王宵獵不以為意。這個時候,王宵獵不必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按自己的意圖安排下去即可。這就是身份的作用。別人不理解,沒有關係,照辦就可以了。
王宵獵又道:“守開封府的時候,宗留守曾經授嶽飛陣圖。嶽飛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句話很對。我一直在考慮,運用之妙,這個妙到底要怎麽教。教會了這個,而不是隻教你們兵法,一些軍事常識,才能真正批量培養出優秀的將領來。”
這才是軍校最重要的作用。進了軍校,是要真正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軍官的,而不是隻學習一些軍事知識。學了知識,更要懂得合理運用,才算是合格。
說到這裏,王宵獵斟酌了一會。才道:“我們中國把學習分為小學和大學。小學是啟蒙,一般指孩童。其實不隻是孩童,也有很多人好大年紀了才啟蒙。小學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讀和背,並不要求你理解是什麽意思。很多啟蒙教材,意義也說不清楚。”
“但是大學就不同了。有一本書叫《大學》,記的是聖人之言,先賢之論。我們不管,我們今天講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所認為的大學,跟小學是不同的。不能隻是讀,隻是背,隻是把學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而應該著重於用。”
說到這裏,王宵獵指著身後的薑敏道:“有人天生聰慧,看一遍就記住,過目不忘。像我身後的這位薑敏,隻有十六歲年紀。他出身農家,十五歲才入學。隻用三個月,把先生要教兩年的書本,背得滾瓜爛熟,讓先生教無可教。最後沒有辦法了,一上學,就讓他到外麵站著,把時間混完。到了軍校,用不到半年的時間,把學的教材、陣圖,又背得爛熟。那個時候軍校怎麽教,還沒個章程。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到鎮撫使司做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聽到這裏,身後的薑敏有些不好意思。這些日子,薑敏一直待在汪若海手下,做些雜事。由於還沒有正式的掌書記,也做些有關工作。
王宵獵道:“像這樣,算不算是學成了?當然不是的。隻是學會書本,背熟了,離著能夠熟練運用還相差很遠。要我說,這就是小學的學法,不是大人之學。”
“大人應該怎麽學?這個問題,有許多迴答。學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方法。在軍校裏麵,我認為,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修正理論的不足。用修正後的理論再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修正。這個過程沒有終止,要一直進行下去。”
“為什麽?有人會說,一直在修正的理論,說明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理論,為什麽要學習呢?為什麽不學習絕對正確的理論呢?我要說,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理論。所有理論都有其局限性,正確隻是暫時的。學習這些理論,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要學習。但是,理論不是絕對正確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要一直進行修正。除非這個問題對我們已經不重要了,也就不需要學習了。”
這關係到一個根本的哲學問題。世界是不是可知的?有沒有絕對真理?對這個問題的迴答,涉及到許多內容。比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樣說對不對?比如歐洲哲學的理性世界,會不會真正存在?因為涉及的問題太多,不必詳細地說了。
王宵獵道:“什麽是世界的真實?我們常說天道。天之道,無所不包。換句話說,天道最起碼包含絕對的真理。人能不能認識天道?我說實話,人不是天,天才知道的事情,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總是局部的,不完全的。從這個局部世界總結出來的理論,與現實不相符,是正常的。隨著我們認識的擴展、增加,以前的理論不正確很正常。總結出理論,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理論不正確,提出更完善的理論。再次實踐,再次發現不正確,對理論再次進行修正。不斷地循環。”
在這個實踐到理論,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實踐中的不斷循環中,可以發現,是永遠發現不了真正正確的理論的。那麽人類能不能發現真正正確的理論,或者說發現真理呢?還有一條規律,就是量變引發質變。量變的過程中,發現不了真理。但是,量變到了一定程度,會引發質變,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個理想主義者,應該知道自己的理想永遠實現不了。但不能因為理想實現不了,就放棄了理想。理想像一顆星星,指引著人們前行。或許你永遠觸摸不到那顆星星,但有星星指引,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直到走到路的盡頭,發現你的目標不是星星。這是星光之路,理想之路。不斷地走下去,不是為了到星星那裏,而是量變引發質變。
王宵獵道:“我認為小學,就是讀、背一些知識。背得再熟,你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麽來的,有什麽用處。或者知道從哪裏來,有什麽用,還是別人告訴你的。所謂大學,必須有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和修正理論。提出新的理論,進行新的實踐。沒有實踐,說的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當不得真的。”
人類社會是不是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鋼鐵同誌依照歐洲的經驗,提出的五段論。這裏麵的關鍵,是歐洲的經驗,總結的是歐洲的曆史。除了歐洲,應該是不適用的。把這認為是真理,就犯了大錯。
王宵獵道:“所以軍校中的學習,應該按此進行。進軍校三個月,是小學。你們學一些軍隊中的常識,學會做一個兵。三個月後,便是大學。根據教材,根據先生教的內容,結合實踐。一邊學,一邊進行實際的演練。學會了教的知識不算合格,會打仗,能把知識實際應用,才算合格。”
看眾人的樣子有些茫然,王宵獵沒有多說。不但是他們,很多人都不理解王宵獵這麽說。有什麽關係呢?會有人把王宵獵的話記下來,一遍一遍地講,直到成為人們的常識。
教員的文章,有很多哲學內容。哲學內容並不複雜,實際上哲學問題都很簡單。但是簡單的問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想明白。大部分的實際錯誤,是人們背離了哲學規律。
這些問題其實不需要長篇大論。禪宗有當頭棒喝,有頓悟,大致是這個意思。
停頓了一會,王宵獵才道:“這兩種教之間,有一個以什麽為主的問題。這裏我強調一下,以我們戰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主,兵書、陣圖為輔,不要搞錯了。有一些人,可能覺得兵書、陣圖都是長時間流傳下來,必然更有價值。它們價值如何,我不評價。但對於我們,作為軍隊,最重要的任務是勝利,而不是熟讀兵書。以我們的經驗為主,最貼近實戰。”
見許多人出現驚愕的表情,王宵獵不以為意。這個時候,王宵獵不必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按自己的意圖安排下去即可。這就是身份的作用。別人不理解,沒有關係,照辦就可以了。
王宵獵又道:“守開封府的時候,宗留守曾經授嶽飛陣圖。嶽飛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句話很對。我一直在考慮,運用之妙,這個妙到底要怎麽教。教會了這個,而不是隻教你們兵法,一些軍事常識,才能真正批量培養出優秀的將領來。”
這才是軍校最重要的作用。進了軍校,是要真正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軍官的,而不是隻學習一些軍事知識。學了知識,更要懂得合理運用,才算是合格。
說到這裏,王宵獵斟酌了一會。才道:“我們中國把學習分為小學和大學。小學是啟蒙,一般指孩童。其實不隻是孩童,也有很多人好大年紀了才啟蒙。小學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讀和背,並不要求你理解是什麽意思。很多啟蒙教材,意義也說不清楚。”
“但是大學就不同了。有一本書叫《大學》,記的是聖人之言,先賢之論。我們不管,我們今天講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所認為的大學,跟小學是不同的。不能隻是讀,隻是背,隻是把學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而應該著重於用。”
說到這裏,王宵獵指著身後的薑敏道:“有人天生聰慧,看一遍就記住,過目不忘。像我身後的這位薑敏,隻有十六歲年紀。他出身農家,十五歲才入學。隻用三個月,把先生要教兩年的書本,背得滾瓜爛熟,讓先生教無可教。最後沒有辦法了,一上學,就讓他到外麵站著,把時間混完。到了軍校,用不到半年的時間,把學的教材、陣圖,又背得爛熟。那個時候軍校怎麽教,還沒個章程。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到鎮撫使司做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聽到這裏,身後的薑敏有些不好意思。這些日子,薑敏一直待在汪若海手下,做些雜事。由於還沒有正式的掌書記,也做些有關工作。
王宵獵道:“像這樣,算不算是學成了?當然不是的。隻是學會書本,背熟了,離著能夠熟練運用還相差很遠。要我說,這就是小學的學法,不是大人之學。”
“大人應該怎麽學?這個問題,有許多迴答。學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方法。在軍校裏麵,我認為,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修正理論的不足。用修正後的理論再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修正。這個過程沒有終止,要一直進行下去。”
“為什麽?有人會說,一直在修正的理論,說明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理論,為什麽要學習呢?為什麽不學習絕對正確的理論呢?我要說,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理論。所有理論都有其局限性,正確隻是暫時的。學習這些理論,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要學習。但是,理論不是絕對正確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要一直進行修正。除非這個問題對我們已經不重要了,也就不需要學習了。”
這關係到一個根本的哲學問題。世界是不是可知的?有沒有絕對真理?對這個問題的迴答,涉及到許多內容。比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樣說對不對?比如歐洲哲學的理性世界,會不會真正存在?因為涉及的問題太多,不必詳細地說了。
王宵獵道:“什麽是世界的真實?我們常說天道。天之道,無所不包。換句話說,天道最起碼包含絕對的真理。人能不能認識天道?我說實話,人不是天,天才知道的事情,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總是局部的,不完全的。從這個局部世界總結出來的理論,與現實不相符,是正常的。隨著我們認識的擴展、增加,以前的理論不正確很正常。總結出理論,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理論不正確,提出更完善的理論。再次實踐,再次發現不正確,對理論再次進行修正。不斷地循環。”
在這個實踐到理論,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實踐中的不斷循環中,可以發現,是永遠發現不了真正正確的理論的。那麽人類能不能發現真正正確的理論,或者說發現真理呢?還有一條規律,就是量變引發質變。量變的過程中,發現不了真理。但是,量變到了一定程度,會引發質變,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個理想主義者,應該知道自己的理想永遠實現不了。但不能因為理想實現不了,就放棄了理想。理想像一顆星星,指引著人們前行。或許你永遠觸摸不到那顆星星,但有星星指引,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直到走到路的盡頭,發現你的目標不是星星。這是星光之路,理想之路。不斷地走下去,不是為了到星星那裏,而是量變引發質變。
王宵獵道:“我認為小學,就是讀、背一些知識。背得再熟,你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麽來的,有什麽用處。或者知道從哪裏來,有什麽用,還是別人告訴你的。所謂大學,必須有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和修正理論。提出新的理論,進行新的實踐。沒有實踐,說的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當不得真的。”
人類社會是不是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鋼鐵同誌依照歐洲的經驗,提出的五段論。這裏麵的關鍵,是歐洲的經驗,總結的是歐洲的曆史。除了歐洲,應該是不適用的。把這認為是真理,就犯了大錯。
王宵獵道:“所以軍校中的學習,應該按此進行。進軍校三個月,是小學。你們學一些軍隊中的常識,學會做一個兵。三個月後,便是大學。根據教材,根據先生教的內容,結合實踐。一邊學,一邊進行實際的演練。學會了教的知識不算合格,會打仗,能把知識實際應用,才算合格。”
看眾人的樣子有些茫然,王宵獵沒有多說。不但是他們,很多人都不理解王宵獵這麽說。有什麽關係呢?會有人把王宵獵的話記下來,一遍一遍地講,直到成為人們的常識。
教員的文章,有很多哲學內容。哲學內容並不複雜,實際上哲學問題都很簡單。但是簡單的問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想明白。大部分的實際錯誤,是人們背離了哲學規律。
這些問題其實不需要長篇大論。禪宗有當頭棒喝,有頓悟,大致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