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以此種方法來鼓勵用戶不斷地進行有創意,能吸引眼球的評論,進而增強互動性。
這樣的設計也的確增添了《二次元》的互動性,因為有很多網友為了那個小小的“評”字而開始編輯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段子,來吸引他人的點讚,就這樣,評論區也成為了網友們爭奪的戰場,很多網友都把寫出更好的評論當做成是一種目標。
為了讓“評論小達人”的評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二次元》特意在評論區中設計了一個按鈕,即隻看評論小達人的評論,該按鈕一出,更是激發了人們的評論熱情。人人都在為成為“評論小達人”而“奮鬥”著。
如今,社交漸漸地成為了《二次元》的一個重要屬性,如何繼續保持社交的熱度成為了創夢四海上上下下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夏總,如果想要持久保持《二次元》的社交火爆度,那麽,就必須要扶持一些《二次元》自己的明星。”一個名為劉興的高管說道。
至從受到了王雨辰的提醒以後,讓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的策略就在不斷地實施當中,在這段期間,創夢四海不斷地引入高級人才,包括人力資源、漫畫it、產品設計,社交運營等多方麵的專業人士被聘請到了創夢四海中來,這些人被分派到了專業的位置,做著重要的工作,有的甚至直接被聘為該部門的第一主管。
而劉興就是這段時間被引進的高級人才之一,他最初在飯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後來又去到了新浪微博,並且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可以說,他對社交的理解相當專業。
為了招募這位頂尖的社交運營人才,夏暮晨不惜花費重金,從新浪微博把他挖了過來,而這一切,在夏暮晨的眼中是值得的,他相信,人才永遠比錢更重要。
“扶持《二次元》自己的明星?”夏暮晨對劉興的話並不是很理解。
“是的。這一點很重要,所謂《二次元》自己的明星,就如同微博中的大v一樣,讓他們可以因為在《二次元》中發表內容而成為名人。比如微博中的‘迴憶專用小馬甲’、‘思想聚焦’、‘小野妹子學吐槽’、“王尼瑪”等等,都是因為微博而火起來的個人自媒體。由於他們成為了微博中的名人,所以他們才願意持續地生產內容。事實上,在微博的世界裏,有很多人為了能在微博裏成名,而去不斷地創造著內容,這些內容在幫助他們出名的同時,也為微博本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好內容,進而讓人們願意每一天刷一刷微博,看一看內容。《二次元》同樣也是如此,唯有持續的內容才能讓更多的用戶留在《二次元》中。”劉興解釋道。
“現在,《二次元》中的很多用戶都喜歡生產內容啊,在內容的產生方麵我們應該不必太擔心吧,畢竟,《二次元》的口號是全民漫畫,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製作屬於個人的漫畫,而不是扶持那些寡頭的明星自媒體。”夏暮晨說道。
“不是的,夏總。”劉興搖頭說道:“的確,目前《二次元》的用戶中有很多人都喜歡創作屬於個人的漫畫,但是,這隻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他們之所以熱衷於製作內容,是因為人們對《二次元》的新鮮感還沒有散去,有製作漫畫的動力。這就如同校內網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每一個人都願意發表狀態,上傳照片,寫一些日誌什麽的。可是,一旦這種新鮮感一過,人們的惰性便會占據上風,社交界麵中個人的作品越來越少,轉發他人的變得越來越多。在這個時候,唯有該社交平台的名人才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因為他們有著大量的關注度,粉絲們的支持使得他們有動力去繼續提供內容。微博中的大v,微信的公共訂閱號都是社交平台中可以持續提供內容的保證。因為有了他們,社交平台才會依然有內容產生。”
劉興接著說道:“我在運營社交平台的時候曾經對人類的心理進行過調研,尤其是對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有過很深入的研究。在中國,人們更崇尚保守和低調,而不太主張張揚,這樣的民族性格也體現在了網絡社交上,越成熟的人越不願意在社交平台中發表個人的觀點,越習慣於保持沉默。我們的社交不同於國外的社交,歐美國家的人都比較奔放,每一個人都極其喜歡表現自我,中國人卻恰好相反。因此,在中國的社交平台中,喜歡發表個人觀點的人往往屬於那些並不成熟的年輕人。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一批年輕人長大了,成熟了以後,所使用的那個社交平台便會漸漸地走向沒落,因為不再有人為其提供持續的內容。這時,新興的年輕人又會去到另一個新的屬於他們的社交平台中活躍,如此往複,就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社交平台的興衰,如果長此以往,便不會有任何一家社交平台可以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所以,為了保持持久的內容創作,每一個社交平台都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也就是創造出屬於本社交平台中自己的明星,從而實現多方受益的目的。平台本身因為可以持續地產生內容而依然吸引人,平台明星因為有大量的粉絲追捧而願意繼續創作更多的內容,而粉絲們則因為可以始終有內容欣賞而願意繼續留下來。在一些情況下,網紅就是如此產生的。其實說白了,網紅的出現就是一些平台的造星計劃,在任何一個領域裏,明星都是該領域可以持續受到關注的保證,如果沒有那些明星,很多領域便很難持續被人關注。夏總,您可以想想看,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對某個領域的熱情是不是從該領域的某位明星開始的呢,比如說足球領域的貝克漢姆和羅納爾多,籃球領域的喬丹和科比,網球領域的納達爾和費德勒,創業領域的馬雲和比爾蓋茨。在很多時候,吸引我們最初欲望的往往都是該領域中最耀眼的那個明星,而不是其他。”
這樣的設計也的確增添了《二次元》的互動性,因為有很多網友為了那個小小的“評”字而開始編輯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段子,來吸引他人的點讚,就這樣,評論區也成為了網友們爭奪的戰場,很多網友都把寫出更好的評論當做成是一種目標。
為了讓“評論小達人”的評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二次元》特意在評論區中設計了一個按鈕,即隻看評論小達人的評論,該按鈕一出,更是激發了人們的評論熱情。人人都在為成為“評論小達人”而“奮鬥”著。
如今,社交漸漸地成為了《二次元》的一個重要屬性,如何繼續保持社交的熱度成為了創夢四海上上下下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夏總,如果想要持久保持《二次元》的社交火爆度,那麽,就必須要扶持一些《二次元》自己的明星。”一個名為劉興的高管說道。
至從受到了王雨辰的提醒以後,讓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的策略就在不斷地實施當中,在這段期間,創夢四海不斷地引入高級人才,包括人力資源、漫畫it、產品設計,社交運營等多方麵的專業人士被聘請到了創夢四海中來,這些人被分派到了專業的位置,做著重要的工作,有的甚至直接被聘為該部門的第一主管。
而劉興就是這段時間被引進的高級人才之一,他最初在飯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後來又去到了新浪微博,並且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可以說,他對社交的理解相當專業。
為了招募這位頂尖的社交運營人才,夏暮晨不惜花費重金,從新浪微博把他挖了過來,而這一切,在夏暮晨的眼中是值得的,他相信,人才永遠比錢更重要。
“扶持《二次元》自己的明星?”夏暮晨對劉興的話並不是很理解。
“是的。這一點很重要,所謂《二次元》自己的明星,就如同微博中的大v一樣,讓他們可以因為在《二次元》中發表內容而成為名人。比如微博中的‘迴憶專用小馬甲’、‘思想聚焦’、‘小野妹子學吐槽’、“王尼瑪”等等,都是因為微博而火起來的個人自媒體。由於他們成為了微博中的名人,所以他們才願意持續地生產內容。事實上,在微博的世界裏,有很多人為了能在微博裏成名,而去不斷地創造著內容,這些內容在幫助他們出名的同時,也為微博本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好內容,進而讓人們願意每一天刷一刷微博,看一看內容。《二次元》同樣也是如此,唯有持續的內容才能讓更多的用戶留在《二次元》中。”劉興解釋道。
“現在,《二次元》中的很多用戶都喜歡生產內容啊,在內容的產生方麵我們應該不必太擔心吧,畢竟,《二次元》的口號是全民漫畫,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製作屬於個人的漫畫,而不是扶持那些寡頭的明星自媒體。”夏暮晨說道。
“不是的,夏總。”劉興搖頭說道:“的確,目前《二次元》的用戶中有很多人都喜歡創作屬於個人的漫畫,但是,這隻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他們之所以熱衷於製作內容,是因為人們對《二次元》的新鮮感還沒有散去,有製作漫畫的動力。這就如同校內網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每一個人都願意發表狀態,上傳照片,寫一些日誌什麽的。可是,一旦這種新鮮感一過,人們的惰性便會占據上風,社交界麵中個人的作品越來越少,轉發他人的變得越來越多。在這個時候,唯有該社交平台的名人才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因為他們有著大量的關注度,粉絲們的支持使得他們有動力去繼續提供內容。微博中的大v,微信的公共訂閱號都是社交平台中可以持續提供內容的保證。因為有了他們,社交平台才會依然有內容產生。”
劉興接著說道:“我在運營社交平台的時候曾經對人類的心理進行過調研,尤其是對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有過很深入的研究。在中國,人們更崇尚保守和低調,而不太主張張揚,這樣的民族性格也體現在了網絡社交上,越成熟的人越不願意在社交平台中發表個人的觀點,越習慣於保持沉默。我們的社交不同於國外的社交,歐美國家的人都比較奔放,每一個人都極其喜歡表現自我,中國人卻恰好相反。因此,在中國的社交平台中,喜歡發表個人觀點的人往往屬於那些並不成熟的年輕人。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一批年輕人長大了,成熟了以後,所使用的那個社交平台便會漸漸地走向沒落,因為不再有人為其提供持續的內容。這時,新興的年輕人又會去到另一個新的屬於他們的社交平台中活躍,如此往複,就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社交平台的興衰,如果長此以往,便不會有任何一家社交平台可以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所以,為了保持持久的內容創作,每一個社交平台都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也就是創造出屬於本社交平台中自己的明星,從而實現多方受益的目的。平台本身因為可以持續地產生內容而依然吸引人,平台明星因為有大量的粉絲追捧而願意繼續創作更多的內容,而粉絲們則因為可以始終有內容欣賞而願意繼續留下來。在一些情況下,網紅就是如此產生的。其實說白了,網紅的出現就是一些平台的造星計劃,在任何一個領域裏,明星都是該領域可以持續受到關注的保證,如果沒有那些明星,很多領域便很難持續被人關注。夏總,您可以想想看,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對某個領域的熱情是不是從該領域的某位明星開始的呢,比如說足球領域的貝克漢姆和羅納爾多,籃球領域的喬丹和科比,網球領域的納達爾和費德勒,創業領域的馬雲和比爾蓋茨。在很多時候,吸引我們最初欲望的往往都是該領域中最耀眼的那個明星,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