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如此。”沈斌鵬點了點頭,說道:“這麽看來,從春秋時期,國家就開始與民間爭奪利益了呀。”
“是啊,從管仲之後,中國的當權者就成為了企業與政府的混合體。政府在管理整個國家的同時,也經營著它自己的企業。因此,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相比,中國更像是一個追求利益的大企業。”
“看來這個管仲也沒幹什麽好事,要不然,中國的經濟體製也不可能想今天這樣,國營與私營混合,很難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體製。”
“的確如此,不過,我依然認為管仲這個人相當了不起,因為他對待戰爭的態度是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戰略家所沒有的,而他對經濟規律的把握更是中國曆史上所有的謀略家所不具備的。”馬老板由衷地感歎道。
“怎麽講?”
“他對待戰爭的態度隻有一個——以商止戰。”
“以商止戰?”
“是的,也許你們在一些影視作品裏聽說過什麽以戰止戰,也從儒家的思想中悟出過以仁止戰,但是在我看來,管仲的以商止戰才是最牛的。”
“哦?這個以商止戰是什麽?”被馬老板這麽一吊胃口,夏暮晨有些忍不住地問道。
“想要了解這個以商止戰,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管仲的一個以商止戰的案例吧。”馬老板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在春秋時期,有兩個國家與齊國都是東方的大國,他們分別是魯國和梁國,這兩個國家善於織綈,也就是一種上等的絲織品。於是,管仲懇請齊桓公帶頭穿綈衣,並且還讓他的部下也跟著一起穿。就這樣,穿綈織的衣服成為了齊國上上下下的一種時尚,而綈的價格便開始跟著水漲船高。雖然如此,不過管仲卻不允許本國人生產綈織品,而是一律從魯、梁兩國進口,並且,管仲還召集魯、梁兩國的商人,鼓勵他們織綈,也就是織得越多,就會給越多的錢。這樣一來,魯、梁兩國的民眾受到了利益的鼓勵,紛紛開始從事綈的紡織工作,進而荒廢了農業。結果,一年以後,糧價暴漲,這時,管仲開始下令,關閉與魯、梁兩國的通商關口,不再進口一匹綈布。這下可好,魯、梁兩國的經濟迅速崩潰,難民不斷湧入齊國,而管仲則順勢讓這些難民去開拓齊國的荒地,促進農業生產。從這以後,魯、梁兩國一蹶不振,再也不能與齊國爭霸。從這一點來看,管仲簡直就是商戰的鼻祖,利用一買一賣,一開一合,不費一兵一卒,隻用小小的商業就將兩個東方大國擊潰。”
聽完了這個故事,包括夏暮晨在內的所有人都在心中暗暗地豎起了大拇指,因為就算是把管仲的戰術拿到今天也是相當奏效的。其中,索羅斯在阻擊亞洲貨幣和英鎊時是就是采取了類似的方法,先大量買進,讓某種商品的價格高漲,當價格上漲到了一定程度時,再迅速拋出,帶來市場的恐慌,而被索羅斯所阻擊後的亞洲國家甚至在很多年後都沒有走出困境。
“這個管仲果然不一般,我想,即使他出生在今天也一定是一個出色的商人,甚至在你我之上。”李老板不禁搖了搖頭。
“是啊,我覺得他這個以商止戰比起什麽以戰止戰,以仁止戰牛出太多倍了,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體現。”吳明也不僅感慨道。
“確實如此,管仲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商業唯美的國家,然而這樣的製度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另一個人出現了。”馬老板一邊飲著杯中的茶水,一邊說道。
“這人是誰?”一位客人好奇地問道。
“商鞅變法的商鞅。”馬老板答道。
“怎麽?是因為在他的帶領下,秦國把齊國給吞並了?”這位客人接著問道。
“當然不是,事實上,他們二人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管仲要比商鞅大上三百多歲呢。不過,在三百年後,商鞅卻在秦國開始了另一次的變法,這次的變法與管仲的改革可謂是完全相反,而後來的中國執政者的執政理念則更推崇商鞅變法的思路。”
“看來馬老板又要給我們講一件商鞅的故事了。”沈斌鵬笑了笑,然後正危襟坐,一臉洗耳恭聽的樣子。
“看來沈老板料事如神呀。”馬老板開了句玩笑,然後繼續講道:“在我看來商鞅可謂是命令型計劃經濟的鼻祖,他倡導戰爭,認為戰爭是讓國家強大和穩定的最好辦法,它既是起點,又是終點,並且應該循環往複,永不停止。所以,在他的變法之下,秦國成為了曆史上少有的虎狼之國,滅掉六國,統一天下正是由此開始的。商鞅變法的第一條法令就是要把全國人民都變成農民,所以他提倡‘廢井田,開阡陌’,也就是說,廢除了原有的土地公有製,進而開創了土地私有化的時代,他允許民眾開荒耕地,買賣土地,這大大激發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種糧的熱情高漲,在先秦時期,糧食是社會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商鞅的這一變法讓整個秦國成為了這一戰略物資的生產大國。當然,商鞅也相當仇視商人,因此,他控製糧食的買賣,並將礦山國有化,而且還對商業堅持重稅政策。而對現在人影響深遠的是,他推行了戶籍登記,限製人口流動,他認為人口不能隨意流動了,商業就自然而然被遏製了,而中國的戶口製度便是由此誕生的。”
“我的天呢,原來現代中國各種各樣的製度都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延續的,我說這些東西怎麽這麽難以改革呀,原來都是曆史遺留問題呀。”一為客人感歎道。
“是呀,一個國家的文化就是它的基因,而這個基因並不是一代人兩代人遺傳過來的,而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累積語沉澱。所以,當下社會的很多陋俗陋習很難更改,因為那些都是老祖中留下來的,是中國成百上千年的習慣。”馬老板繼續講道:“商鞅變法的第二條是為了讓秦國上上下下都變成軍人。因此他提出了君爵製度,其中的方法大致是這樣的,收迴貴族的所有爵秩,取消特權,並強調,隻要在戰場上立功,無論貧貴賤富,都可以獲得貴族的爵秩。這種開天辟地的製度,讓秦國上上下下都樂意上場殺敵,每一個秦國的士兵都成為了恐怖的殺人機器,以戰止戰便是由此而誕生的。”
“是啊,從管仲之後,中國的當權者就成為了企業與政府的混合體。政府在管理整個國家的同時,也經營著它自己的企業。因此,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相比,中國更像是一個追求利益的大企業。”
“看來這個管仲也沒幹什麽好事,要不然,中國的經濟體製也不可能想今天這樣,國營與私營混合,很難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體製。”
“的確如此,不過,我依然認為管仲這個人相當了不起,因為他對待戰爭的態度是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戰略家所沒有的,而他對經濟規律的把握更是中國曆史上所有的謀略家所不具備的。”馬老板由衷地感歎道。
“怎麽講?”
“他對待戰爭的態度隻有一個——以商止戰。”
“以商止戰?”
“是的,也許你們在一些影視作品裏聽說過什麽以戰止戰,也從儒家的思想中悟出過以仁止戰,但是在我看來,管仲的以商止戰才是最牛的。”
“哦?這個以商止戰是什麽?”被馬老板這麽一吊胃口,夏暮晨有些忍不住地問道。
“想要了解這個以商止戰,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管仲的一個以商止戰的案例吧。”馬老板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在春秋時期,有兩個國家與齊國都是東方的大國,他們分別是魯國和梁國,這兩個國家善於織綈,也就是一種上等的絲織品。於是,管仲懇請齊桓公帶頭穿綈衣,並且還讓他的部下也跟著一起穿。就這樣,穿綈織的衣服成為了齊國上上下下的一種時尚,而綈的價格便開始跟著水漲船高。雖然如此,不過管仲卻不允許本國人生產綈織品,而是一律從魯、梁兩國進口,並且,管仲還召集魯、梁兩國的商人,鼓勵他們織綈,也就是織得越多,就會給越多的錢。這樣一來,魯、梁兩國的民眾受到了利益的鼓勵,紛紛開始從事綈的紡織工作,進而荒廢了農業。結果,一年以後,糧價暴漲,這時,管仲開始下令,關閉與魯、梁兩國的通商關口,不再進口一匹綈布。這下可好,魯、梁兩國的經濟迅速崩潰,難民不斷湧入齊國,而管仲則順勢讓這些難民去開拓齊國的荒地,促進農業生產。從這以後,魯、梁兩國一蹶不振,再也不能與齊國爭霸。從這一點來看,管仲簡直就是商戰的鼻祖,利用一買一賣,一開一合,不費一兵一卒,隻用小小的商業就將兩個東方大國擊潰。”
聽完了這個故事,包括夏暮晨在內的所有人都在心中暗暗地豎起了大拇指,因為就算是把管仲的戰術拿到今天也是相當奏效的。其中,索羅斯在阻擊亞洲貨幣和英鎊時是就是采取了類似的方法,先大量買進,讓某種商品的價格高漲,當價格上漲到了一定程度時,再迅速拋出,帶來市場的恐慌,而被索羅斯所阻擊後的亞洲國家甚至在很多年後都沒有走出困境。
“這個管仲果然不一般,我想,即使他出生在今天也一定是一個出色的商人,甚至在你我之上。”李老板不禁搖了搖頭。
“是啊,我覺得他這個以商止戰比起什麽以戰止戰,以仁止戰牛出太多倍了,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體現。”吳明也不僅感慨道。
“確實如此,管仲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商業唯美的國家,然而這樣的製度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另一個人出現了。”馬老板一邊飲著杯中的茶水,一邊說道。
“這人是誰?”一位客人好奇地問道。
“商鞅變法的商鞅。”馬老板答道。
“怎麽?是因為在他的帶領下,秦國把齊國給吞並了?”這位客人接著問道。
“當然不是,事實上,他們二人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管仲要比商鞅大上三百多歲呢。不過,在三百年後,商鞅卻在秦國開始了另一次的變法,這次的變法與管仲的改革可謂是完全相反,而後來的中國執政者的執政理念則更推崇商鞅變法的思路。”
“看來馬老板又要給我們講一件商鞅的故事了。”沈斌鵬笑了笑,然後正危襟坐,一臉洗耳恭聽的樣子。
“看來沈老板料事如神呀。”馬老板開了句玩笑,然後繼續講道:“在我看來商鞅可謂是命令型計劃經濟的鼻祖,他倡導戰爭,認為戰爭是讓國家強大和穩定的最好辦法,它既是起點,又是終點,並且應該循環往複,永不停止。所以,在他的變法之下,秦國成為了曆史上少有的虎狼之國,滅掉六國,統一天下正是由此開始的。商鞅變法的第一條法令就是要把全國人民都變成農民,所以他提倡‘廢井田,開阡陌’,也就是說,廢除了原有的土地公有製,進而開創了土地私有化的時代,他允許民眾開荒耕地,買賣土地,這大大激發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種糧的熱情高漲,在先秦時期,糧食是社會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商鞅的這一變法讓整個秦國成為了這一戰略物資的生產大國。當然,商鞅也相當仇視商人,因此,他控製糧食的買賣,並將礦山國有化,而且還對商業堅持重稅政策。而對現在人影響深遠的是,他推行了戶籍登記,限製人口流動,他認為人口不能隨意流動了,商業就自然而然被遏製了,而中國的戶口製度便是由此誕生的。”
“我的天呢,原來現代中國各種各樣的製度都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延續的,我說這些東西怎麽這麽難以改革呀,原來都是曆史遺留問題呀。”一為客人感歎道。
“是呀,一個國家的文化就是它的基因,而這個基因並不是一代人兩代人遺傳過來的,而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累積語沉澱。所以,當下社會的很多陋俗陋習很難更改,因為那些都是老祖中留下來的,是中國成百上千年的習慣。”馬老板繼續講道:“商鞅變法的第二條是為了讓秦國上上下下都變成軍人。因此他提出了君爵製度,其中的方法大致是這樣的,收迴貴族的所有爵秩,取消特權,並強調,隻要在戰場上立功,無論貧貴賤富,都可以獲得貴族的爵秩。這種開天辟地的製度,讓秦國上上下下都樂意上場殺敵,每一個秦國的士兵都成為了恐怖的殺人機器,以戰止戰便是由此而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