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怎麽做才是科學的股權分配方法呢?”夏暮晨好奇地問道。


    “首先,要有一個核心的股東;國家也好,公司也罷,任何一個人類所組成的社群必須要有一個老大,國家的叫做首腦,公司的叫做董事長,也就是核心股東,也可以稱為老大,這個人所占的股權必須是最多的,他要能夠說得算,在其他人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他可以拿定主意。如果不這麽設置,每一個人都可以說得算,那麽這就等於誰都說得不算,這樣看上去的確挺民主的,但是辦事效率卻相當低。有些時候,公司在製定許多決策時需要的不是正確的方向,而是快速的反應,所以,這個核心股東相當重要。”


    “這一點我也同意。”李峰點了點頭,說道:“其實我們公司現在就存在這樣的現象,有一些議題並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同意,但是有時卻又不得不開會討論,雖然合夥人隻有四個人,但卻大大延誤了決策製定的時間,尤其是當表決結果出現兩票反對,兩票支持的情況時。”


    “是的。”張曉鵬接著說道:“貴公司現在的合夥人還少,而且彼此的默契程度還很高,所以對核心股東的作用的感覺還不是很深,如果未來貴公司招入了更多的合夥人,尤其是引進了資本投資之後,這個核心股東的作用可就相當重要了,因為他代表的是創始團隊的利益,代表的是公司的健康發展。如果你們不能在現在就確立這位股東的核心地位,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很有可能無法與資本的力量進行抗衡;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隻有創業團隊是最懂得這個公司的人,任何一個資本追求的僅僅隻是短期的利益,他們要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資本升值,而你們要的是公司的長遠發展,二者很多時候是矛盾的。”


    聽見了張曉鵬的話,四個人略有所思,雖然他們不能預見公司的未來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但是,直覺告訴他們張曉鵬的話是正確的。


    “其次,要科學的評估每個合夥人在各個階段的不同作用,根據每個人的作用去分配股權。”張曉鵬接著他未完的話題,說道:“任何一個合夥人對於公司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合夥人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打個比方,如果有一個人在你們公司發展的某一個節點上提供了一項非常必要的資源,雖然此人提供的這個資源相當重要,如果沒有他,你們公司很有可能無法順利地完成這個項目。但是,他對你們公司的價值僅僅隻是短期的,而非長久的。這個時候給予他的迴報最好是項目分成,如果非要給股權的話,那麽也應該僅僅隻是一小部分的股權,因為他提供的隻是短期效益,對公司的長遠發展用處並不大。一家公司對於每個核心成員應該分配多少的股權要有一個綜合、科學的評估方法,評估其長期價值和階段價值,根據他所能帶來的綜合價值來分配股權,而非其他。”


    張曉鵬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其他四人,他們略有所思,顯然,四個人都在思考著本人對於公司的價值,從而重新評估個人的作用。


    “再次。”張曉鵬接著說道:“你們需要有一套股東進入和退出的機製。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退出的機製,我想大家已經對它的重要性有了一次深刻的體會了吧。貴公司就是因為沒有製定這個退出機製所以在這次的李天成事件上吃了大虧,本來你們可以提前製定,如果股東沒有服務到一定的期限,比如說三年,或者股東在創業時期轉投到對手的公司,那麽他必須無償地交出自己的股權。這樣的退出機製在限製每一個股東的同時也對公司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對,對,如果我們早就製定了一套這樣的製度也不至於有今天。”鄧子涵點頭說道。


    “再來說一說這個股東進入的製度吧,我看過貴公司股權變動文件,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薑琦宇應該是後加入到創夢四海的吧?”張曉鵬看著薑琦宇問道。


    “是的。”薑琦宇點了點頭。


    “在當時,薑琦宇的加入稀釋了其他股東的股權。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當時是怎麽討論的,也不知道你們那時是否有過爭執,但是我要說的是,這種進入機製是相當不可取的,也許你們那時還剛剛創業,彼此之間對於個人利益的維護意識還沒有那麽強,但是,當你們的公司越做越大,利益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們將會本能地開始維護個人的利益,也就是說,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很有可能相當反感自己的股權被稀釋,進而會強烈反對一個難得人才的加入,這對於公司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另外…”張曉鵬接著說道:“任何一個人才,在未與團隊成員一起工作之前都不可能確定其確實能夠適應這支團隊的做事風格,或者一些人才隻是浪得虛名,實際能力並不是很強,如果在他們剛剛加入公司的時候就分給其股權,那麽這對公司的發展是相當危險的,因為股權是一次性給出的,但是人才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卻是分階段完成的,如果他沒有按時完成他的承諾,那麽分出去的那部分股權也不可能再要迴來了。”


    “那應該怎麽解決這些問題呢?”夏暮晨好奇地問道,他心裏清楚,張曉鵬所描述的第一種現象不用等到未來,現在,甚至在薑琦宇加入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每個人因為不想稀釋自己的股權所以拒絕有用人才的加入。


    “很簡單,為未來可能加入到公司的人才先預留一部分股權,由某一個人代持。這樣,有合適人才加入的時候就不用稀釋大家的股權了。”張曉鵬停了停,接著說道:“另外,在外部招募人才的時候,最好實行先‘戀愛’,再‘結婚’的政策,也就說先與此人共同工作一段時間,確定過了磨合期之後再進一步地合作;而分配給人才股權時,決不能在最開始就一次性給齊,而是應該分階段的兌現,你們可以承諾給予一定的期權,這樣可以避免人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帶著股權辭職的現象。”


    “看來股權的分配真是一項技術工作呀。”薑琦宇感慨地說道。


    “是啊,不知有多少家創業公司,有好的創意,完善的團隊,充足的資金,不錯的市場,然而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健全的股權架構,導致股東之間產生摩擦,公司無法健康運行下去,最終走向了失敗。”張曉鵬接著說道:“所以,最後一條,你們還應該有一個股東之間的激勵機製。”


    “股東之間的激勵機製?”夏暮晨不解地問道。


    “是的,其實很多公司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認為一個股東剛開始分到多少股權,最終就應該還是擁有多少股權,這種死板的思想其實不利於股東的激勵,我強烈建議,貴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股東激勵辦法,比如,預留一部分股權專門分配給未來會給公司帶來最大利益的合夥人,哪個合夥人的工作做得最好,哪個合夥人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價值,那麽這部分股權就分配給哪個合夥人。我見過的一家公司就有類似的激勵辦法,某位創始人剛開始的股權其實並不多,不過經曆多年的努力後,他的股權份額越來越多,因為所有人都認可他對公司的貢獻,他在後期給公司帶來的價值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


    “明白了,張律師,看來我們公司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呀。”夏暮晨肯定地說道。


    “所以,我的建議是利用這次機會,將貴公司的各項規章製度重新完善,尤其是股權架構這一塊兒,一定要好好地設計一下。”


    “好,那我們這些天就著手這件事。”夏暮晨點頭同意道。


    “好。”其他三人也隨聲附和道,很顯然,他們之中有一些人似乎不太情願。


    當天,夏暮晨、李峰、鄧子涵、薑琦宇四人就股權架構這一問題進行了一次初步的討論,雖然,每一個人對張曉鵬的建議都相當認可,但是他們還是有一些顧慮,尤其是鄧子涵和薑琦宇,兩個人支支吾吾,似乎有一些難言之隱。不過,最終四個人都同意邀請張律師對公司的股權架構進行重新設定。


    於是,第二天,夏暮晨再一次找到了張小鵬進一步商談此事。


    “昨天你說的那些話對他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家都同意由你來對我們的公司章程進行重新修改。”夏暮晨說道。


    “好,那我今天開始就著手此事。”


    “不過,他們似乎還有一些猶豫,好像有一些顧慮還沒有說出口。”


    “哈哈,這是肯定的,我想,他們是害怕自己的股權份額下降吧。”


    “哦,原來是這樣啊。”經過張曉鵬的提醒,夏暮晨才恍然大悟。“那我迴去就告訴他們,他們的股權不發生任何變化,所有的改變都從李天成的那25.3%裏動。”


    “嗯,我想這樣他們能更安心一些吧;不過,你也不用太著急公布,明天上午我會拿出一份關於股權架構的設計方案,上麵會詳細地描繪不同人員應該得到股權份額的合理區間,到時候他們會根據這個架構來評估自己的股權份額,那時,你再公布這一消息,我想,他們會對你更有感激之情的。”


    “好,全聽你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創業謎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曉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曉樹並收藏創業謎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