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對於市場的大多數決策是正確的。然而,他也有弱點,他對於大勢的判斷不夠準確。
自從王福靜下心來,認真向楊廣學習以後,他便一直等待,等待著楊廣犯下錯誤。同時,對於楊廣的每一個決定他都堅決擁護,因為他知道“若讓其亡,先讓其狂”,隻有當楊廣盲目自大時,他才會犯下錯誤。很多曾經成功人士之所以會失敗都是敗在了自大上,曾經的成功以及他人的擁護,讓這些人妄自尊大,他們逐漸迷失了雙眼,認為自己如神一樣的不會犯錯,他們看不見危險的存在,可事實上,危險正在慢慢逼近。
果然,不久楊廣在有關公司市場發展上的一個漏洞讓王福看見了希望。
而這個漏洞就是楊廣推行的公司市場部的改革。
杜德宇利用自己父親的關係網將大德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大,很多地方的國營企業都成為了大德公司的客戶。雖然軟件行業整體逐年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大德公司卻完全沒有受到行業走勢的影響,甚至“反其道而行”,盈利逐年攀升,儼然成為了該行業的佼佼者。此時,楊廣似乎有些興奮地過了頭,他貌似看見了大德公司可以成為行業老大的希望,為了能夠讓大德公司在各個地區都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客戶,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業績能夠更上一層樓,楊廣決定,冒險對大德公司進行改革,拓寬渠道,也就是前麵我們所知道的銷售部改革。
在改革的問題上,起初杜德宇是反對的,他不認為中國的軟件市場還有多少潛力。然而後來,杜德宇同意了,不過他的目標並不在軟件市場上,他真正的目的在於互聯網思維。
其實早在2011年,杜德宇就已經有了互聯網思維,隻不過那時的他還沒有真正地悟出互聯網思維的具體概念,因為那個時候“互聯網思維”還沒有被提出來,而杜德宇隻是在腦中有這樣一個雛形。杜德宇認為那些傳統行業若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讓自己蝶變,而要蝶變就必須要利用互聯網來完成,因為互聯網可以幫助外向型企業更快速地轉成內向型,可以讓企業通過與客戶的互動而更正確地了解需求。雖然在2011年如同大數據、互聯網思維、o2o這樣的概念還沒有出現,但是杜德宇超前的思維意識已經讓他發現了一些端倪,所以最後,他同意了楊廣所提出來的市場部改革,其意是想通過市場部的擴增幫助大德公司和更多的中小企業建立關係網,等待時機成熟時,就利用互聯網的優越性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轉型。雖然,當時杜德宇並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那些中小企業,但是直覺告訴他有必要這麽一試。
杜德宇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他並沒有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計劃,他在不確定自己計劃是否正確之前是不會與任何人討論計劃的可行性的,這是他的性格所決定的。
因此,杜德宇先是同意了楊廣在華北地區搞試點,他要為自己的計劃披上一個拓展業務的外衣,然後再慢慢滲透。
不過,讓杜德宇沒有想到的是,華北地區的改革竟然如此順利,改革後的華北接連接到了好幾個大生意,而他原本的計劃卻沒有一絲進展,因為2011年前後,互聯網思維的概念還沒有出現,杜德宇的思維太超前了。這讓杜德宇也有些轉變了態度,他開始懷疑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否有一些誤差,是否楊廣有關市場拓展的思維才是正確的,所以,後來他有意順著楊廣的思路,繼續在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實行改革,以拓展大德公司的業務。
如果在繁榮時期,這樣的改革也許會對開拓市場有利。然而,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長期沒有散去,中國終於難以獨善其身,經濟增長明顯不如過去。同時,地方債務顯現,以及各地對產能過剩的調節導致很多省份的經濟發展乏力。
這對於大德公司的業務也受到了影響,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實行改革後,並沒有如華北地區出現那麽明顯的效果,甚至業務的開展也沒有任何進展。而且,在華東和華南實行改革之後,華北地區由於公司注意力的轉移也沒有了改革之初那麽好的業績。
同時,由於公司銷售部實行改革之後需要引進大量的銷售人員,這就需要銷售部的人員擴編。不僅僅是銷售部,由於銷售部人員的增多,就需要更多的實施人員,售後人員,甚至財務部、人事部都不得不為此而增加員工,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人手來配合各個新建的分公司。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開銷。
可以說由於銷售部的改革造成了大量的人員臃腫,而人員的臃腫又造成了企業成本的增加。可是,業務方麵卻沒有什麽進展。這樣一頭是支出的增多,而另一頭卻沒有收入的增長。
王福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在楊廣提出對市場部進行改革的時候,他期初並沒有讚成,不過後來,他在杜德宇的麵前表麵裝作反對,暗中卻在幫助楊廣推進改革。因為他知道機會來了,楊廣這次犯了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王福隻是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公司業績下滑。
果然,到了2012年的8月,大德公司盈利連續6個月下滑,杜德宇終於坐不住了,在開半年營銷會的時候,他質問著楊廣。此時的楊廣也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不過,已經成立的分公司應該如何處理,這時的他難以抉擇,畢竟那些公司都剛剛成立的,不能說撤就撤。
與此同時,楊廣當初為了拿下山東的魯南集團而犯下的錯誤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當初,楊廣為了拿下魯南集團這個大代理商做出了不合理的讓利,表麵上看,這次讓利隻是讓大德公司在山東的利潤少一些,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讓利卻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大德公司沒有考慮到其他地區代理商的感受。很多時候,雖然屬於同一個產品的代理商,但是代理商之間也會有競爭,如果給一個代理商的讓利太大,就會導致代理商之間競爭的不公平。大多數企業為了避免這樣問題的出現都會實行地方保護政策,也就是代理商隻能把產品賣給自己所代理的區域,而不能賣給其他的地區。但是大德公司因為銷售部改革的速度太快,地方保護的政策還沒有來得及跟上,因此這就造成了其他代理商的憤憤不平,他們紛紛質問總公司為什麽給魯南集團如此大的讓利?這是否有失市場公平?
杜德宇並不是做市場的,所以他對這些市場上的問題並不了解,可是楊廣作為一個銷售部經理卻沒有考慮周全實在是不應該。
雖然王福看出來了其中的漏洞,可是他樂得楊廣犯下這樣的錯誤,這也是為什麽當初他要竭盡全力幫助楊廣拿下魯南集團這個代理商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虧損加上代理商們的不滿讓此時的楊廣騎虎難下。與此同時,早已放棄“互聯網思維”計劃的杜德宇也因為改革所造成的問題實在太多,而想要放棄銷售部的改革計劃。
可是,該如何放棄呢?畢竟各個分公司都是剛剛建立起來的,若要放棄就必須要完全否定當初推行的所有改革,而若要完全否定改革就必須否定推行改革的人,可是楊廣所有的計劃都是有自己同意和授權的,如果單純地讓楊廣做替罪羊容易讓別人議論自己是否有些“卸磨殺驢”,此時,杜德宇也進退失據。
其實,若要終止改革計劃就必須換掉銷售部的經理,而要換掉銷售部經理就必須在此次改革之外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即使這個理由是一個很小的點,在這個時候,它也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這個點正是王福所找到的。
自從王福靜下心來,認真向楊廣學習以後,他便一直等待,等待著楊廣犯下錯誤。同時,對於楊廣的每一個決定他都堅決擁護,因為他知道“若讓其亡,先讓其狂”,隻有當楊廣盲目自大時,他才會犯下錯誤。很多曾經成功人士之所以會失敗都是敗在了自大上,曾經的成功以及他人的擁護,讓這些人妄自尊大,他們逐漸迷失了雙眼,認為自己如神一樣的不會犯錯,他們看不見危險的存在,可事實上,危險正在慢慢逼近。
果然,不久楊廣在有關公司市場發展上的一個漏洞讓王福看見了希望。
而這個漏洞就是楊廣推行的公司市場部的改革。
杜德宇利用自己父親的關係網將大德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大,很多地方的國營企業都成為了大德公司的客戶。雖然軟件行業整體逐年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大德公司卻完全沒有受到行業走勢的影響,甚至“反其道而行”,盈利逐年攀升,儼然成為了該行業的佼佼者。此時,楊廣似乎有些興奮地過了頭,他貌似看見了大德公司可以成為行業老大的希望,為了能夠讓大德公司在各個地區都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客戶,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業績能夠更上一層樓,楊廣決定,冒險對大德公司進行改革,拓寬渠道,也就是前麵我們所知道的銷售部改革。
在改革的問題上,起初杜德宇是反對的,他不認為中國的軟件市場還有多少潛力。然而後來,杜德宇同意了,不過他的目標並不在軟件市場上,他真正的目的在於互聯網思維。
其實早在2011年,杜德宇就已經有了互聯網思維,隻不過那時的他還沒有真正地悟出互聯網思維的具體概念,因為那個時候“互聯網思維”還沒有被提出來,而杜德宇隻是在腦中有這樣一個雛形。杜德宇認為那些傳統行業若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讓自己蝶變,而要蝶變就必須要利用互聯網來完成,因為互聯網可以幫助外向型企業更快速地轉成內向型,可以讓企業通過與客戶的互動而更正確地了解需求。雖然在2011年如同大數據、互聯網思維、o2o這樣的概念還沒有出現,但是杜德宇超前的思維意識已經讓他發現了一些端倪,所以最後,他同意了楊廣所提出來的市場部改革,其意是想通過市場部的擴增幫助大德公司和更多的中小企業建立關係網,等待時機成熟時,就利用互聯網的優越性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轉型。雖然,當時杜德宇並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那些中小企業,但是直覺告訴他有必要這麽一試。
杜德宇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他並沒有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計劃,他在不確定自己計劃是否正確之前是不會與任何人討論計劃的可行性的,這是他的性格所決定的。
因此,杜德宇先是同意了楊廣在華北地區搞試點,他要為自己的計劃披上一個拓展業務的外衣,然後再慢慢滲透。
不過,讓杜德宇沒有想到的是,華北地區的改革竟然如此順利,改革後的華北接連接到了好幾個大生意,而他原本的計劃卻沒有一絲進展,因為2011年前後,互聯網思維的概念還沒有出現,杜德宇的思維太超前了。這讓杜德宇也有些轉變了態度,他開始懷疑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否有一些誤差,是否楊廣有關市場拓展的思維才是正確的,所以,後來他有意順著楊廣的思路,繼續在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實行改革,以拓展大德公司的業務。
如果在繁榮時期,這樣的改革也許會對開拓市場有利。然而,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長期沒有散去,中國終於難以獨善其身,經濟增長明顯不如過去。同時,地方債務顯現,以及各地對產能過剩的調節導致很多省份的經濟發展乏力。
這對於大德公司的業務也受到了影響,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實行改革後,並沒有如華北地區出現那麽明顯的效果,甚至業務的開展也沒有任何進展。而且,在華東和華南實行改革之後,華北地區由於公司注意力的轉移也沒有了改革之初那麽好的業績。
同時,由於公司銷售部實行改革之後需要引進大量的銷售人員,這就需要銷售部的人員擴編。不僅僅是銷售部,由於銷售部人員的增多,就需要更多的實施人員,售後人員,甚至財務部、人事部都不得不為此而增加員工,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人手來配合各個新建的分公司。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開銷。
可以說由於銷售部的改革造成了大量的人員臃腫,而人員的臃腫又造成了企業成本的增加。可是,業務方麵卻沒有什麽進展。這樣一頭是支出的增多,而另一頭卻沒有收入的增長。
王福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在楊廣提出對市場部進行改革的時候,他期初並沒有讚成,不過後來,他在杜德宇的麵前表麵裝作反對,暗中卻在幫助楊廣推進改革。因為他知道機會來了,楊廣這次犯了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王福隻是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公司業績下滑。
果然,到了2012年的8月,大德公司盈利連續6個月下滑,杜德宇終於坐不住了,在開半年營銷會的時候,他質問著楊廣。此時的楊廣也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不過,已經成立的分公司應該如何處理,這時的他難以抉擇,畢竟那些公司都剛剛成立的,不能說撤就撤。
與此同時,楊廣當初為了拿下山東的魯南集團而犯下的錯誤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當初,楊廣為了拿下魯南集團這個大代理商做出了不合理的讓利,表麵上看,這次讓利隻是讓大德公司在山東的利潤少一些,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讓利卻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大德公司沒有考慮到其他地區代理商的感受。很多時候,雖然屬於同一個產品的代理商,但是代理商之間也會有競爭,如果給一個代理商的讓利太大,就會導致代理商之間競爭的不公平。大多數企業為了避免這樣問題的出現都會實行地方保護政策,也就是代理商隻能把產品賣給自己所代理的區域,而不能賣給其他的地區。但是大德公司因為銷售部改革的速度太快,地方保護的政策還沒有來得及跟上,因此這就造成了其他代理商的憤憤不平,他們紛紛質問總公司為什麽給魯南集團如此大的讓利?這是否有失市場公平?
杜德宇並不是做市場的,所以他對這些市場上的問題並不了解,可是楊廣作為一個銷售部經理卻沒有考慮周全實在是不應該。
雖然王福看出來了其中的漏洞,可是他樂得楊廣犯下這樣的錯誤,這也是為什麽當初他要竭盡全力幫助楊廣拿下魯南集團這個代理商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虧損加上代理商們的不滿讓此時的楊廣騎虎難下。與此同時,早已放棄“互聯網思維”計劃的杜德宇也因為改革所造成的問題實在太多,而想要放棄銷售部的改革計劃。
可是,該如何放棄呢?畢竟各個分公司都是剛剛建立起來的,若要放棄就必須要完全否定當初推行的所有改革,而若要完全否定改革就必須否定推行改革的人,可是楊廣所有的計劃都是有自己同意和授權的,如果單純地讓楊廣做替罪羊容易讓別人議論自己是否有些“卸磨殺驢”,此時,杜德宇也進退失據。
其實,若要終止改革計劃就必須換掉銷售部的經理,而要換掉銷售部經理就必須在此次改革之外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即使這個理由是一個很小的點,在這個時候,它也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這個點正是王福所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