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元十七年。


    從蘄qi入蜀,是奉了南康王韋皋的命令。


    到韋皋晚年時,被賊人(辟)進讒言構陷,就派他管理靈池縣。


    韋皋不久就死了。賊(辟)知道他留下後人,因文昌過去與辟不合,聽到之後就連夜逃離縣城,到了城的東門,賊辟有書信命令,不準各位縣官離開縣城。


    那天晚上陰風四起,等到返迴,走出外城二裏遠看見兩支火炬夾道,百步內為導引。


    起初認為是縣吏迎候,責怪他們不前去迎接。


    高低遠近不齊,要到縣城時才滅,等問縣吏,還不知道有府帖。


    當時文昌念金剛經已五六年了,從沒有虛度的日子。


    確信忠心守誌一定感化,有感化就一定有報應。


    先前走過的道路的左右,都是經書所保祐的結果。


    後來(辟)叛逆的行為逐漸敗露,下詔以袁滋為節度使。


    文昌的堂弟年少從軍,知道要壞事,害怕被牽連,就


    和監軍定計,用蠟丸在布帛上將此事密告於袁。


    事情接著就暴露了,結果都被抓獲。


    賊(辟)認為文昌知道他們的計謀。


    文昌念經夜久,不覺困乏而睡。


    門窗都是關好的,忽然聽到開門而進來再三說不怕的,好象有東西投到桌案上,叭叭有聲音。


    當他驚起之際,聲音就在耳邊。


    看左右的人,官吏、仆人都在睡覺,拿著火四下尋找,起初什麽也沒看見,走向門口,門已開了。


    文昌受到讀這個經書十多萬遍的恩惠。


    正應當有這一些明顯的征兆啊。


    【原文】唐貞元十七年,自蘄入蜀,應南康王韋皋辟命。洎韋之暮年,為賊辟,(“辟”原作“嬖”,據《酉陽雜俎》續七改,)讒構,遂攝尉靈池縣。韋尋卒,賊辟知留後,文昌舊與辟不合,聞之連夜離縣。至城東門,辟尋有帖,不令諸縣官離縣,其夕陰風,及返,出郭二裏,見火兩炬夾道,百步為導。初意縣吏迎候,怪其不前,高下遠近不差,欲及縣郭方滅。及問縣吏,尚未知府帖也。時文昌念金剛經已五六年,數無虛日,信乎誌誠必感,有感必應。向之道左右,乃經所著跡也。後辟逆節漸露,詔以袁滋為節度使。文昌從弟少從軍,知左營事,懼及禍,與監軍定計,以蠟丸帛書通謀於袁。事旋發,悉為魚肉,賊謂文昌知其謀於一時。文昌念經夜久,不覺困寐,門戶悉閉。忽聞開戶而入言“不畏”者再三,若物投案,暴然有聲。驚起之際,音尤在耳,顧視左右,吏仆皆睡。俾燭樺四索,初無所見,向之門扃,已開辟矣。文昌受持此經十餘萬遍,征應孔著。(出《酉陽雜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藏刀並收藏中國古代神鬼誌怪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