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學堂中,三十多個小孩,正在背著乘法口訣。
這些小孩小的六歲,大的十歲,全在一個班級中。
雖然全城隻要符合這個年齡的小孩,都可以免費來上學,但是很多家庭,還是沒有讓自己的小孩來學堂。
即使上穀郡比其他地方要繁華,但是普通百姓家中,這些小孩每天也是要幫忙做一點輕鬆的事情。
能來的小孩,家庭情況都算是比較好的。
不僅是課堂上的小孩在學,被趙徽請來的幾個老師也都在學。
雖然在大漢在算學上,已經有九九歌謠,但是卻比不上乘法口訣來的精簡易學。
很多人大字不識幾個,而連算數也隻能掰著手指一個一個數。
乘法口訣,加上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孩,也能很容易學會。
“太守大人真的是太厲害了。”沒上課的幾個老師,坐在院子裏閑聊。
“是啊,學會這些,做個賬房先生絕對沒有問題。”
他們手裏也拿著書本,內容要比小孩正在學的要深奧一些。
不僅這是這些老師在學,太守府中的徐庶石韜,此刻也是抱著一本數學書在看。
他們手中的又比學堂老師的要更加深奧一點,已經出現了幾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
在洛陽的時候,兩人就被趙徽的獨到的見解所折服。
在大漢人的傳統映像中,算學很難。
可是趙徽現在出的這幾本書,將學習算數的難度,下降了好幾個層次,變得簡單容易理解。
那些通過雞鴨、雞蛋數量出的題目,也是讓人映像深刻。做過一遍,就能輕鬆記住。
雖然趙徽沒讀過幾年書,但是小學中學,學的許多知識,還是能記住一部分。
他也不需要全部照搬出來,隻需要將自己的記得的,刊印成書就好。
不過初中化學,初中物理,趙徽現在還沒有整理出來,隻是先將數學給歸納了一下。
記憶比較模糊,趙徽也需要時間慢慢來。
新一期的幽州民報,繼續刊登了上穀郡招兵的消息。
同時也刊登了上穀郡學堂的信息,讓家中有符合年齡的小孩,都把小孩送過來。
通過報紙的宣傳,城內又有一部分家長,將小孩送到學堂。
每天的課程都很少,最多不過半天的時間。
教育興國!
趙徽不奢望,這些小孩能出什麽安邦定國的大才。
隻要他們能在這裏學上幾年,他們至少就會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可能會成為官府中的小吏,也能成為賬房先生,就算還是迴去做農民,他們也不會輕易被別人欺騙。
東西賣便宜了,錢收少了還不知道。
大漢百姓勤勞。
可是很多人,除了日出而作之外,平時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麽,自己能做什麽。
雨天就隻能在家裏打打孩子,再去隔壁串個門聊聊天。
雖然報紙上也刊登了學堂的信息,但是被送到學堂的學生數量,還是沒有達到趙徽的要求。
整個城池,常住人口一共有三十多萬,半年前統計的人口中,符合這個年齡要求的小孩,有一萬多人。
趙徽不奢求這一萬多人小孩全部都來學堂,但是怎麽也該有十分之一。
可是現在,學堂中所有小孩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三百多人。
趙徽之前可是特意拆掉了很多房屋,改造出來的這座學堂,至少能容納兩千學生。
現在卻是兩千多本書剛剛印刷出來的書,放在倉庫中生灰。
他現在的學堂,可是完全免費,不需要這些孩子交一分的錢。
就連給孩子的書,也是免費的,隻是書籍的所有權還是歸屬學堂,在這些孩子念完之後,要將書本還迴來。
雖然完全免費,但是很多百姓的思維都已經固化,他們不知道學堂教的是什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果送去學堂,能學到什麽。
他們會認為,把孩子送去學堂,隻是浪費孩子時間,最多就是認幾個字,到後麵還是要迴來跟著自己的種地。
還不如讓孩子現在就跟著自己,去田裏拔拔草,給自己送個飯。
“元直啊,這個上穀第一學堂的院長,好像是你自己想當的吧。”趙徽看著徐庶道:“現在學堂學生這麽少,你這個院長的難辭其咎啊。”
徐庶自己就是普通出生,非常清楚普通百姓求學的困難。
所以在得知趙徽要建立一所學堂,專門教育小孩的時候,徐庶馬上就自告奮勇,成為這所學堂的院長。
徐庶道:“主公你就放心吧,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保證至少有一千個學生。”
對於這一點,徐庶還是很有信心能夠完成。
完全免費,什麽錢都不用交,就能學到知識。
徐庶相信,隻要他宣傳到位,讓大家都知道上學的好處,肯定會有家長將小孩送來。
就算他們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希望。
現在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
沒有哪個做父母的,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的更好。
趙徽道:“給你半月的時間,你要是做不好,這個院長的位子就讓給廣元吧,我看他也很有興趣。”
有了徐庶和石韜,趙徽真的輕鬆很多。
像這種招募學生的事情,再也不用他自己親力親為。
有徐庶和石韜,趙徽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在半個月內,拉來一千個學生。
徐庶道:“沒問題,我一定會完成。”
半個月時間是緊了一點,但並不是不可能完成。
從趙徽這裏離開之後,徐庶就拉上了石韜,準備一起去街上宣傳。
“不去。”石韜轉過臉,並不想幫助徐庶。
當時他隻是慢了一步,院長的位置就被徐庶給搶了,現在還在生氣中。
徐庶道:“你真不跟我一起去,本來還想讓你做個副院長呢。看來你是不要了。”
石韜道:“走!”
兩人一起到城內,去找那些家中有小孩的家庭,親自跟他們的父母介紹上學的各種好處。
以兩人的口才,而且說的還都是大實話,基本找上哪一家,那一家的父母,都會被兩人說服。
學堂中,三十多個小孩,正在背著乘法口訣。
這些小孩小的六歲,大的十歲,全在一個班級中。
雖然全城隻要符合這個年齡的小孩,都可以免費來上學,但是很多家庭,還是沒有讓自己的小孩來學堂。
即使上穀郡比其他地方要繁華,但是普通百姓家中,這些小孩每天也是要幫忙做一點輕鬆的事情。
能來的小孩,家庭情況都算是比較好的。
不僅是課堂上的小孩在學,被趙徽請來的幾個老師也都在學。
雖然在大漢在算學上,已經有九九歌謠,但是卻比不上乘法口訣來的精簡易學。
很多人大字不識幾個,而連算數也隻能掰著手指一個一個數。
乘法口訣,加上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孩,也能很容易學會。
“太守大人真的是太厲害了。”沒上課的幾個老師,坐在院子裏閑聊。
“是啊,學會這些,做個賬房先生絕對沒有問題。”
他們手裏也拿著書本,內容要比小孩正在學的要深奧一些。
不僅這是這些老師在學,太守府中的徐庶石韜,此刻也是抱著一本數學書在看。
他們手中的又比學堂老師的要更加深奧一點,已經出現了幾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
在洛陽的時候,兩人就被趙徽的獨到的見解所折服。
在大漢人的傳統映像中,算學很難。
可是趙徽現在出的這幾本書,將學習算數的難度,下降了好幾個層次,變得簡單容易理解。
那些通過雞鴨、雞蛋數量出的題目,也是讓人映像深刻。做過一遍,就能輕鬆記住。
雖然趙徽沒讀過幾年書,但是小學中學,學的許多知識,還是能記住一部分。
他也不需要全部照搬出來,隻需要將自己的記得的,刊印成書就好。
不過初中化學,初中物理,趙徽現在還沒有整理出來,隻是先將數學給歸納了一下。
記憶比較模糊,趙徽也需要時間慢慢來。
新一期的幽州民報,繼續刊登了上穀郡招兵的消息。
同時也刊登了上穀郡學堂的信息,讓家中有符合年齡的小孩,都把小孩送過來。
通過報紙的宣傳,城內又有一部分家長,將小孩送到學堂。
每天的課程都很少,最多不過半天的時間。
教育興國!
趙徽不奢望,這些小孩能出什麽安邦定國的大才。
隻要他們能在這裏學上幾年,他們至少就會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可能會成為官府中的小吏,也能成為賬房先生,就算還是迴去做農民,他們也不會輕易被別人欺騙。
東西賣便宜了,錢收少了還不知道。
大漢百姓勤勞。
可是很多人,除了日出而作之外,平時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麽,自己能做什麽。
雨天就隻能在家裏打打孩子,再去隔壁串個門聊聊天。
雖然報紙上也刊登了學堂的信息,但是被送到學堂的學生數量,還是沒有達到趙徽的要求。
整個城池,常住人口一共有三十多萬,半年前統計的人口中,符合這個年齡要求的小孩,有一萬多人。
趙徽不奢求這一萬多人小孩全部都來學堂,但是怎麽也該有十分之一。
可是現在,學堂中所有小孩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三百多人。
趙徽之前可是特意拆掉了很多房屋,改造出來的這座學堂,至少能容納兩千學生。
現在卻是兩千多本書剛剛印刷出來的書,放在倉庫中生灰。
他現在的學堂,可是完全免費,不需要這些孩子交一分的錢。
就連給孩子的書,也是免費的,隻是書籍的所有權還是歸屬學堂,在這些孩子念完之後,要將書本還迴來。
雖然完全免費,但是很多百姓的思維都已經固化,他們不知道學堂教的是什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果送去學堂,能學到什麽。
他們會認為,把孩子送去學堂,隻是浪費孩子時間,最多就是認幾個字,到後麵還是要迴來跟著自己的種地。
還不如讓孩子現在就跟著自己,去田裏拔拔草,給自己送個飯。
“元直啊,這個上穀第一學堂的院長,好像是你自己想當的吧。”趙徽看著徐庶道:“現在學堂學生這麽少,你這個院長的難辭其咎啊。”
徐庶自己就是普通出生,非常清楚普通百姓求學的困難。
所以在得知趙徽要建立一所學堂,專門教育小孩的時候,徐庶馬上就自告奮勇,成為這所學堂的院長。
徐庶道:“主公你就放心吧,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保證至少有一千個學生。”
對於這一點,徐庶還是很有信心能夠完成。
完全免費,什麽錢都不用交,就能學到知識。
徐庶相信,隻要他宣傳到位,讓大家都知道上學的好處,肯定會有家長將小孩送來。
就算他們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希望。
現在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
沒有哪個做父母的,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的更好。
趙徽道:“給你半月的時間,你要是做不好,這個院長的位子就讓給廣元吧,我看他也很有興趣。”
有了徐庶和石韜,趙徽真的輕鬆很多。
像這種招募學生的事情,再也不用他自己親力親為。
有徐庶和石韜,趙徽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在半個月內,拉來一千個學生。
徐庶道:“沒問題,我一定會完成。”
半個月時間是緊了一點,但並不是不可能完成。
從趙徽這裏離開之後,徐庶就拉上了石韜,準備一起去街上宣傳。
“不去。”石韜轉過臉,並不想幫助徐庶。
當時他隻是慢了一步,院長的位置就被徐庶給搶了,現在還在生氣中。
徐庶道:“你真不跟我一起去,本來還想讓你做個副院長呢。看來你是不要了。”
石韜道:“走!”
兩人一起到城內,去找那些家中有小孩的家庭,親自跟他們的父母介紹上學的各種好處。
以兩人的口才,而且說的還都是大實話,基本找上哪一家,那一家的父母,都會被兩人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