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北方築城
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 作者:孤舟牧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陣光芒亮起,土地廟中五色流轉,彩光熠熠。
胡二和兩隻黑熊趕著成群的牛羊跨過光芒,出現在土地廟。
五鬼收拾了一下痕跡,在光芒消失的一瞬間也跨了進來。
嶽川清點了一下,一百多頭牛,八百多隻羊。
從赤貧到養殖大戶。
不過想到上輩子那些家裏幾千頭牛,幾萬隻羊,卻還說自己窮人的牧民,嶽川收起了心中的嘚瑟。
窮!
很窮!
但是嶽川不得不感歎,搶劫來錢是真他娘的快。
自己辛辛苦苦種地,拿糧食和杜仲膠鞋墊去黑風鎮換取牛羊,費了老鼻子勁,牛羊還不到五十。
現在啥也沒幹,輕輕鬆鬆破千。
這種掙快錢的感覺,比賭博、炒股還讓人上癮。
不過嶽川也明白,這是初入市場,閉著眼都能撈錢,躺著都能發財。
但是,隨著匈奴人警惕提升,突襲越來越難。
沒有一定的團隊規模、組織配合、硬件設備等,大概率是送人頭,連一點水花都炸不起來。
不過嶽川沒有在意這些。
隻要不斷提升趙無恤的力量就行了。
這是贏家通吃的行業,這個贏家必須是、也隻能是趙無恤。
隨著時間推移,中山國百姓大發橫財的消息不脛而走,“狼居胥”的傳說更是插了翅膀一樣。
中原各國可以不重視《馬政》,不重視騎兵,但是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中山國的蠻夷發財。
看到對頭掙錢,真比自己虧了錢還難受。
怎麽辦呢?跟風唄!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晉國。
趙氏戎狄庶子自立門戶,收攏一群中山國狄人北擊匈奴的消息傳得很快。
一來,這是趙氏宣傳的結果。
二來,這是韓氏大力宣傳的結果——比趙氏更賣力的宣傳。
菜人鋪的餘波還未平息,民間不斷有人用這件事攻擊韓氏。
這種時候,必須得拿另一件更吸睛的事情轉移人們注意力。
比如,一群人正在街上看熱鬧,突然傳出消息,後院的雞窩塌了,人群一哄而散,沒了觀眾,吵架的人自己也就散了,全都去關心雞窩裏的雞有沒有受傷,明天還能不能下蛋。
隨後,智氏、魏氏、韓氏等也都拜訪趙簡子,向其請教經驗。
趙簡子也不藏私,直接說明了趙無恤的情況,家族從未對其投注什麽資源,一切都是自學。
而自學的內容就是《論語》。
就像高考狀元傳授學習經驗,家長們恨不得連狀元穿什麽顏色的衣服,用什麽顏色的筆,一頓飯吃幾個饅頭都學過來。
於是,晉國各大家族都找出落灰蕩土的《論語》,開始認真學習,然後抽調家族精銳子弟,為其組建騎兵隊伍,北上曆練。
有的家族派出去的是趙無恤這種不受重視的庶出子。
不指望他們找到狼居胥山,獲得號令天下的神兵,隻能算是為庶子們找個謀生的門路,算是一筆風險投資。
也有家族派出自己的嫡子,將北擊匈奴當成對嫡子的考驗——一切,都用實力說話。
中山國、晉國之後,就是代國了。
代國也是燕趙之地上的國家,雖然不大,但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
嶽川上輩子的曆史中,趙簡子臨死時讓趙無恤登山眺望。
穿著孝服的趙無恤依言而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代國,他頓時明白了父親的渴望。
之後,趙無恤諸多謀劃,更是獻祭了一枚姐姐,終於滅掉代國,將其化作趙氏的代郡。
也正是掌握了代郡,趙國獲得了養馬之地,為之後的“胡服騎射”奠定了基礎,長期壓著老秦人摩擦。
這輩子曆史發生改變。
代國接觸到了《論語》,將《馬政》奉若經典,馬鐙、馬鞍全都安排上,一個小國,愣是拉出上千人的騎兵隊伍。
然後是西方的老秦人。
秦國向東擴張,迎頭撞上如日中天的晉國,被胖揍幾頓之後,封鎖邊境,靠崤(xiáo)山、函穀關這兩座高地塔保護,埋頭發育。
既然東邊幹不動,那就往西唄。
於是,老秦人開始幹犬戎,一代又一代幹西戎。
國君帶頭衝鋒,老子死了兒子繼續衝,兒子死了孫子繼續殺。
時至今日,已經幹了上百年,滅掉的犬戎部落不計其數。
因為長期跟戎人幹架,秦國對騎兵不算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華夏諸國中最早接觸騎兵、運用騎兵戰鬥的。
隻是此時的騎兵沒有馬鐙和馬鞍,全靠騎兵用屁股和雙腿固定身形,穩定性極差。
別說鑿穿敵方陣營了,戰馬衝鋒時不被顛下來就不錯了。
也正因此,《馬政》獲益最大的並不是東方各國,而是秦國。
北方各國集體北上打匈奴的時候,秦國埋頭向西討伐西戎各部落。
戎人都被打蒙了。
以往冬天的時候,秦人是不幹架的,今年怎麽了?
戎人是分散的部落,注意,是部落,部落聯盟都稱不上。
而此時的秦國,經過百裏奚數十年耕耘,確立了縣製、軍功授爵製。
百裏奚對秦國,就像管仲對齊國一樣,都是霸業的奠基者。
縣製就是秦始皇那個“郡縣製”的雛形,軍功授爵製被商鞅變法進一步強化,為老秦人注入了驍勇善戰的鐵血。
秦國和西戎部落本就不是同級別對手,現在秦國又獲得了馬鐙、馬鞍,騎兵科技幾乎點滿。
打不過秦人,戎人隻能發揮老傳統——跑。
他們想像以前那樣,等秦人走了再迴來。
可是戎人驚恐的發現,自己打不過就算了,還跑不過。
秦人的騎術比自己更精湛,一路奔襲,自己這邊不斷有人墜馬,但是秦人就像綁在馬背上似的,一個墜馬的都沒有。
戎人差點舉報秦國開掛。
從西到東,北方邊境各國家都在嚐試性發展騎兵,主動出擊。
嚐到甜頭後,繼續增加投資,擴編騎兵,繼續出擊。
起步時都是十幾人的小隊,後麵慢慢增加到幾十、幾百。
剛開始,馬匹不夠用,前麵的人騎馬跑,後麵的民夫、隨從用腳奔。
反正也不用他們戰鬥,就是給騎兵老爺喂馬、做飯幹雜活的。
後麵繳獲了匈奴人的馬匹,民夫也被獲準騎馬。
哪怕沒學過騎術的農民,借助馬鐙和馬鞍,很快就掌握了騎術。
不求人馬合一,隻要能穩坐馬背,不顛下來就行——反正匈奴人也就這水平。
後知後覺的匈奴人集體北竄。
原本這沒什麽,打不過就跑嘛,誰還傻不拉幾的站在那等死?
但是小道消息說,匈奴人這是去狼居胥山,開啟寶藏,尋找屠龍刀去了,想要借助屠龍刀的力量反敗為勝。
諸國一想,還真是!
要不然匈奴跑那麽快幹什麽?而且跑得那麽統一,方向都一致。
不說了,追!
正不知道狼居胥山在哪,跟著匈奴人就是。
人間清醒的趙無恤呢,壓根就沒有尋找狼居胥山的意思。
他按著東郭先生給的地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築城點。
築城點一片荒蕪。
但是趙無恤對這裏情有獨鍾。
因為東郭先生說過,這裏是宇宙的起點,帝國的中心。
胡二和兩隻黑熊趕著成群的牛羊跨過光芒,出現在土地廟。
五鬼收拾了一下痕跡,在光芒消失的一瞬間也跨了進來。
嶽川清點了一下,一百多頭牛,八百多隻羊。
從赤貧到養殖大戶。
不過想到上輩子那些家裏幾千頭牛,幾萬隻羊,卻還說自己窮人的牧民,嶽川收起了心中的嘚瑟。
窮!
很窮!
但是嶽川不得不感歎,搶劫來錢是真他娘的快。
自己辛辛苦苦種地,拿糧食和杜仲膠鞋墊去黑風鎮換取牛羊,費了老鼻子勁,牛羊還不到五十。
現在啥也沒幹,輕輕鬆鬆破千。
這種掙快錢的感覺,比賭博、炒股還讓人上癮。
不過嶽川也明白,這是初入市場,閉著眼都能撈錢,躺著都能發財。
但是,隨著匈奴人警惕提升,突襲越來越難。
沒有一定的團隊規模、組織配合、硬件設備等,大概率是送人頭,連一點水花都炸不起來。
不過嶽川沒有在意這些。
隻要不斷提升趙無恤的力量就行了。
這是贏家通吃的行業,這個贏家必須是、也隻能是趙無恤。
隨著時間推移,中山國百姓大發橫財的消息不脛而走,“狼居胥”的傳說更是插了翅膀一樣。
中原各國可以不重視《馬政》,不重視騎兵,但是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中山國的蠻夷發財。
看到對頭掙錢,真比自己虧了錢還難受。
怎麽辦呢?跟風唄!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晉國。
趙氏戎狄庶子自立門戶,收攏一群中山國狄人北擊匈奴的消息傳得很快。
一來,這是趙氏宣傳的結果。
二來,這是韓氏大力宣傳的結果——比趙氏更賣力的宣傳。
菜人鋪的餘波還未平息,民間不斷有人用這件事攻擊韓氏。
這種時候,必須得拿另一件更吸睛的事情轉移人們注意力。
比如,一群人正在街上看熱鬧,突然傳出消息,後院的雞窩塌了,人群一哄而散,沒了觀眾,吵架的人自己也就散了,全都去關心雞窩裏的雞有沒有受傷,明天還能不能下蛋。
隨後,智氏、魏氏、韓氏等也都拜訪趙簡子,向其請教經驗。
趙簡子也不藏私,直接說明了趙無恤的情況,家族從未對其投注什麽資源,一切都是自學。
而自學的內容就是《論語》。
就像高考狀元傳授學習經驗,家長們恨不得連狀元穿什麽顏色的衣服,用什麽顏色的筆,一頓飯吃幾個饅頭都學過來。
於是,晉國各大家族都找出落灰蕩土的《論語》,開始認真學習,然後抽調家族精銳子弟,為其組建騎兵隊伍,北上曆練。
有的家族派出去的是趙無恤這種不受重視的庶出子。
不指望他們找到狼居胥山,獲得號令天下的神兵,隻能算是為庶子們找個謀生的門路,算是一筆風險投資。
也有家族派出自己的嫡子,將北擊匈奴當成對嫡子的考驗——一切,都用實力說話。
中山國、晉國之後,就是代國了。
代國也是燕趙之地上的國家,雖然不大,但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
嶽川上輩子的曆史中,趙簡子臨死時讓趙無恤登山眺望。
穿著孝服的趙無恤依言而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代國,他頓時明白了父親的渴望。
之後,趙無恤諸多謀劃,更是獻祭了一枚姐姐,終於滅掉代國,將其化作趙氏的代郡。
也正是掌握了代郡,趙國獲得了養馬之地,為之後的“胡服騎射”奠定了基礎,長期壓著老秦人摩擦。
這輩子曆史發生改變。
代國接觸到了《論語》,將《馬政》奉若經典,馬鐙、馬鞍全都安排上,一個小國,愣是拉出上千人的騎兵隊伍。
然後是西方的老秦人。
秦國向東擴張,迎頭撞上如日中天的晉國,被胖揍幾頓之後,封鎖邊境,靠崤(xiáo)山、函穀關這兩座高地塔保護,埋頭發育。
既然東邊幹不動,那就往西唄。
於是,老秦人開始幹犬戎,一代又一代幹西戎。
國君帶頭衝鋒,老子死了兒子繼續衝,兒子死了孫子繼續殺。
時至今日,已經幹了上百年,滅掉的犬戎部落不計其數。
因為長期跟戎人幹架,秦國對騎兵不算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華夏諸國中最早接觸騎兵、運用騎兵戰鬥的。
隻是此時的騎兵沒有馬鐙和馬鞍,全靠騎兵用屁股和雙腿固定身形,穩定性極差。
別說鑿穿敵方陣營了,戰馬衝鋒時不被顛下來就不錯了。
也正因此,《馬政》獲益最大的並不是東方各國,而是秦國。
北方各國集體北上打匈奴的時候,秦國埋頭向西討伐西戎各部落。
戎人都被打蒙了。
以往冬天的時候,秦人是不幹架的,今年怎麽了?
戎人是分散的部落,注意,是部落,部落聯盟都稱不上。
而此時的秦國,經過百裏奚數十年耕耘,確立了縣製、軍功授爵製。
百裏奚對秦國,就像管仲對齊國一樣,都是霸業的奠基者。
縣製就是秦始皇那個“郡縣製”的雛形,軍功授爵製被商鞅變法進一步強化,為老秦人注入了驍勇善戰的鐵血。
秦國和西戎部落本就不是同級別對手,現在秦國又獲得了馬鐙、馬鞍,騎兵科技幾乎點滿。
打不過秦人,戎人隻能發揮老傳統——跑。
他們想像以前那樣,等秦人走了再迴來。
可是戎人驚恐的發現,自己打不過就算了,還跑不過。
秦人的騎術比自己更精湛,一路奔襲,自己這邊不斷有人墜馬,但是秦人就像綁在馬背上似的,一個墜馬的都沒有。
戎人差點舉報秦國開掛。
從西到東,北方邊境各國家都在嚐試性發展騎兵,主動出擊。
嚐到甜頭後,繼續增加投資,擴編騎兵,繼續出擊。
起步時都是十幾人的小隊,後麵慢慢增加到幾十、幾百。
剛開始,馬匹不夠用,前麵的人騎馬跑,後麵的民夫、隨從用腳奔。
反正也不用他們戰鬥,就是給騎兵老爺喂馬、做飯幹雜活的。
後麵繳獲了匈奴人的馬匹,民夫也被獲準騎馬。
哪怕沒學過騎術的農民,借助馬鐙和馬鞍,很快就掌握了騎術。
不求人馬合一,隻要能穩坐馬背,不顛下來就行——反正匈奴人也就這水平。
後知後覺的匈奴人集體北竄。
原本這沒什麽,打不過就跑嘛,誰還傻不拉幾的站在那等死?
但是小道消息說,匈奴人這是去狼居胥山,開啟寶藏,尋找屠龍刀去了,想要借助屠龍刀的力量反敗為勝。
諸國一想,還真是!
要不然匈奴跑那麽快幹什麽?而且跑得那麽統一,方向都一致。
不說了,追!
正不知道狼居胥山在哪,跟著匈奴人就是。
人間清醒的趙無恤呢,壓根就沒有尋找狼居胥山的意思。
他按著東郭先生給的地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築城點。
築城點一片荒蕪。
但是趙無恤對這裏情有獨鍾。
因為東郭先生說過,這裏是宇宙的起點,帝國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