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何三七</p>
隻見那賣餛飩的老頭挑著擔子,站在路邊,形貌猥瑣,甚至還有點佝僂,根本不覺得像是武功高強的樣子,反而是一副飽經風霜,為生活四處奔波的苦命老漢的形象。</p>
“老朽何三七,剛才在攤上聽二位說起這南陽縣的種種奇事,願聞其詳。”</p>
原來此人正是隱於市井,走街串巷叫賣餛飩的雁蕩山何三七。此人自幼以賣餛飩為生,學成武功後,仍是挑著副餛飩擔遊行江湖,這副餛飩擔可是他的標記。他雖一身武功,但自甘淡泊,以小本生意過活,武林中人說起來都是好生相敬。天下市巷中賣餛飩的何止千萬,但既賣餛飩而又是武林中人,那自是非何三七不可了。</p>
“見過何前輩,晚輩是華山派關緣。”關緣之前聽嶽不群提起過這位江湖奇人,前世讀原著時也對這位大隱隱於市的餛飩叟頗具好感。</p>
“原來是嶽師兄的弟子,怪不得年紀輕輕如此不凡。”何三七微笑道。</p>
於是關緣將兄弟二人的發現,告訴了何三七。</p>
何三七聽完後,輕撚胡須,“嘿,本來我聽說南陽出了大盜,便打算多停留幾日看看究竟,沒想到還有這等醃臢事情。”</p>
關緣兄弟將自己束手無策的處境告訴了何三七,請教他該如何行事。</p>
“難得你們年紀輕輕就有此俠義心腸,著實可貴。若按照我年輕時的脾氣,定要潛入這幾家之中偷個痛快,這些人為富不仁,不是說遭賊了麽,嘿,我便讓他真的被偷個精光。”何三七道。</p>
“不過,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那些土地還在他們手上,窮人還是過的苦哈哈的。”</p>
“我兄弟二人也是這麽想的,可不能便宜了他們。隻是有南陽知縣已經牽涉其中,很難說河南府裏有沒有哪位官員已經被他們收買,一時間投訴無門,甚是無奈。”</p>
“你們若是信得過老朽,且將證據抄錄一份於我。我聽說近日那湖廣安陸洲的興王王妃要北上迴家探親,會路過河南信陽。興王乃是當今皇上的叔叔,素有賢名,那興王王妃蔣氏更是將門虎女,最是耿直,若是知道有這等事情,定會出手整治。等那時,我們要是能拿出南陽富戶違法的實證,定能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p>
那興王朱佑杬乃是明朝孝宗皇帝朱佑樘的親弟弟。弘治五年,孝宗將武將之女蔣氏禦賜給弟弟朱佑杬當王妃,並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就藩於湖廣安陸州(今hub省鍾祥市),封號興王。他的次子朱厚熜更是了不得,乃是日後的嘉靖皇帝。</p>
關緣二人,對視一眼,關修微微頷首,道“如此就拜托前輩了。”</p>
如此,三人便做了分工。</p>
何三七拿了目前已有的證據抄錄一份,日夜兼程,趕往信陽,看能不能堵住那興王妃蔣氏,狀告南陽知縣汪雲軒和富戶勾結,貪墨田地,逃漏征稅,禍國殃民。</p>
而關修關緣兄弟則繼續在南陽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進一步的實錘證據,最好是能找到他們私下往來,收受賄賂的賬本。</p>
信陽據此處也有個2、300百裏路,何三七估摸著披星戴月的趕路,三日之內,定能有消息傳迴,讓他們耐心等候。</p>
等一切安排就緒,關緣關修迴到了縣衙,也是天黑了。</p>
推門進入關修的房間,卷宗和筆墨還在桌上,隻見在床榻之上,卻是整整齊齊的碼放了五百兩白銀。</p>
原來是這幾日關修搜集材料,日夜查看,早就被有心人看見。他們本來想關修初來乍到,每日便用酒肉腐蝕他,沒想到反而被關修察覺異樣。他們擔心事漏,便送來錢財,意圖堵住關修的嘴。</p>
“這是要拉我們兄弟下水啊!”關修指著床上白銀,不屑笑道。</p>
“未免也太小看我關修了。”</p>
說罷,關修將白銀抱起,拿出門外,就放在門口地上。他環顧了黑乎乎的四周,冷哼一聲,便關上房門。</p>
進屋之後,關緣說道,“看來這南陽縣衙內,也是被富戶們滲透了個徹底。也不是,應該說知縣都已下水,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還有人願意仗義執言,都成幫兇了啊。”</p>
“那汪雲軒簡直是白讀了聖賢書,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去養豬!”</p>
關緣知道,待在這縣衙內,富戶們暫時還不敢對他們怎麽樣,便索性不予理會,早早睡去。</p>
在關緣二人睡的正香之時,南陽城內某處宅院內,幾人正聚在一起。</p>
為首之人正是宮家家主宮於青,“哼,不識好歹,這關修簡直是朽木不可雕也!”</p>
原來是衙門內的探子將關修拒收錢財的事情報了迴來,宮家幾人聚在一起,正要商量對策。</p>
“我看那關修心性堅定,不是個易於之人。”前幾日還和關修一起喝酒,稱兄道弟的呂家呂良長說,“本想著吃吃飯喝喝酒,就能拉攏他成為自己人呢,沒想到弄巧成拙,倒讓他找到了破綻。如今他這樣油鹽不進,可怎麽辦!”</p>
“怎麽辦?!直接辦了他,之前又不是沒幹過。小小一個主簿,還能翻了天去?”宮於青說道。</p>
其餘幾家大戶的主事人,在下麵交頭接耳,正討論著怎麽整治這不識相的關修。</p>
“範師爺,您怎麽看?”有人問向一旁老神在在,閉目養神的中年男子。</p>
此人正是知縣汪雲軒的師爺。知縣不好出麵,便派出了身邊師爺出席代表自己。</p>
“區區關修,不足為慮。”師爺先是給此事定了性。</p>
“之前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如今我等團結一心,還能怕一個主簿。”師爺幾句話穩住了軍心。</p>
“那關修二十多歲,初生之犢不怕虎,確實沒見過什麽大場麵,哪裏曉得世道艱難,江湖險惡啊。”師爺接著說,“既然他敬酒不吃,不如讓他吃點罰酒?”</p>
“宮家主,你意下如何?”</p>
宮於青見問到了自己,便放下狠話,“既然白花花的白銀他不要,那若是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在他眼前晃悠晃悠,就不怕他還嘴硬。”</p>
隻見那賣餛飩的老頭挑著擔子,站在路邊,形貌猥瑣,甚至還有點佝僂,根本不覺得像是武功高強的樣子,反而是一副飽經風霜,為生活四處奔波的苦命老漢的形象。</p>
“老朽何三七,剛才在攤上聽二位說起這南陽縣的種種奇事,願聞其詳。”</p>
原來此人正是隱於市井,走街串巷叫賣餛飩的雁蕩山何三七。此人自幼以賣餛飩為生,學成武功後,仍是挑著副餛飩擔遊行江湖,這副餛飩擔可是他的標記。他雖一身武功,但自甘淡泊,以小本生意過活,武林中人說起來都是好生相敬。天下市巷中賣餛飩的何止千萬,但既賣餛飩而又是武林中人,那自是非何三七不可了。</p>
“見過何前輩,晚輩是華山派關緣。”關緣之前聽嶽不群提起過這位江湖奇人,前世讀原著時也對這位大隱隱於市的餛飩叟頗具好感。</p>
“原來是嶽師兄的弟子,怪不得年紀輕輕如此不凡。”何三七微笑道。</p>
於是關緣將兄弟二人的發現,告訴了何三七。</p>
何三七聽完後,輕撚胡須,“嘿,本來我聽說南陽出了大盜,便打算多停留幾日看看究竟,沒想到還有這等醃臢事情。”</p>
關緣兄弟將自己束手無策的處境告訴了何三七,請教他該如何行事。</p>
“難得你們年紀輕輕就有此俠義心腸,著實可貴。若按照我年輕時的脾氣,定要潛入這幾家之中偷個痛快,這些人為富不仁,不是說遭賊了麽,嘿,我便讓他真的被偷個精光。”何三七道。</p>
“不過,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那些土地還在他們手上,窮人還是過的苦哈哈的。”</p>
“我兄弟二人也是這麽想的,可不能便宜了他們。隻是有南陽知縣已經牽涉其中,很難說河南府裏有沒有哪位官員已經被他們收買,一時間投訴無門,甚是無奈。”</p>
“你們若是信得過老朽,且將證據抄錄一份於我。我聽說近日那湖廣安陸洲的興王王妃要北上迴家探親,會路過河南信陽。興王乃是當今皇上的叔叔,素有賢名,那興王王妃蔣氏更是將門虎女,最是耿直,若是知道有這等事情,定會出手整治。等那時,我們要是能拿出南陽富戶違法的實證,定能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p>
那興王朱佑杬乃是明朝孝宗皇帝朱佑樘的親弟弟。弘治五年,孝宗將武將之女蔣氏禦賜給弟弟朱佑杬當王妃,並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就藩於湖廣安陸州(今hub省鍾祥市),封號興王。他的次子朱厚熜更是了不得,乃是日後的嘉靖皇帝。</p>
關緣二人,對視一眼,關修微微頷首,道“如此就拜托前輩了。”</p>
如此,三人便做了分工。</p>
何三七拿了目前已有的證據抄錄一份,日夜兼程,趕往信陽,看能不能堵住那興王妃蔣氏,狀告南陽知縣汪雲軒和富戶勾結,貪墨田地,逃漏征稅,禍國殃民。</p>
而關修關緣兄弟則繼續在南陽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進一步的實錘證據,最好是能找到他們私下往來,收受賄賂的賬本。</p>
信陽據此處也有個2、300百裏路,何三七估摸著披星戴月的趕路,三日之內,定能有消息傳迴,讓他們耐心等候。</p>
等一切安排就緒,關緣關修迴到了縣衙,也是天黑了。</p>
推門進入關修的房間,卷宗和筆墨還在桌上,隻見在床榻之上,卻是整整齊齊的碼放了五百兩白銀。</p>
原來是這幾日關修搜集材料,日夜查看,早就被有心人看見。他們本來想關修初來乍到,每日便用酒肉腐蝕他,沒想到反而被關修察覺異樣。他們擔心事漏,便送來錢財,意圖堵住關修的嘴。</p>
“這是要拉我們兄弟下水啊!”關修指著床上白銀,不屑笑道。</p>
“未免也太小看我關修了。”</p>
說罷,關修將白銀抱起,拿出門外,就放在門口地上。他環顧了黑乎乎的四周,冷哼一聲,便關上房門。</p>
進屋之後,關緣說道,“看來這南陽縣衙內,也是被富戶們滲透了個徹底。也不是,應該說知縣都已下水,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還有人願意仗義執言,都成幫兇了啊。”</p>
“那汪雲軒簡直是白讀了聖賢書,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去養豬!”</p>
關緣知道,待在這縣衙內,富戶們暫時還不敢對他們怎麽樣,便索性不予理會,早早睡去。</p>
在關緣二人睡的正香之時,南陽城內某處宅院內,幾人正聚在一起。</p>
為首之人正是宮家家主宮於青,“哼,不識好歹,這關修簡直是朽木不可雕也!”</p>
原來是衙門內的探子將關修拒收錢財的事情報了迴來,宮家幾人聚在一起,正要商量對策。</p>
“我看那關修心性堅定,不是個易於之人。”前幾日還和關修一起喝酒,稱兄道弟的呂家呂良長說,“本想著吃吃飯喝喝酒,就能拉攏他成為自己人呢,沒想到弄巧成拙,倒讓他找到了破綻。如今他這樣油鹽不進,可怎麽辦!”</p>
“怎麽辦?!直接辦了他,之前又不是沒幹過。小小一個主簿,還能翻了天去?”宮於青說道。</p>
其餘幾家大戶的主事人,在下麵交頭接耳,正討論著怎麽整治這不識相的關修。</p>
“範師爺,您怎麽看?”有人問向一旁老神在在,閉目養神的中年男子。</p>
此人正是知縣汪雲軒的師爺。知縣不好出麵,便派出了身邊師爺出席代表自己。</p>
“區區關修,不足為慮。”師爺先是給此事定了性。</p>
“之前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如今我等團結一心,還能怕一個主簿。”師爺幾句話穩住了軍心。</p>
“那關修二十多歲,初生之犢不怕虎,確實沒見過什麽大場麵,哪裏曉得世道艱難,江湖險惡啊。”師爺接著說,“既然他敬酒不吃,不如讓他吃點罰酒?”</p>
“宮家主,你意下如何?”</p>
宮於青見問到了自己,便放下狠話,“既然白花花的白銀他不要,那若是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在他眼前晃悠晃悠,就不怕他還嘴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