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要看怎麽抄法,抄的好抄的妙,可以被稱之為化用。♀直接照搬別人為己所用的,那便是真正的抄襲,是醜事。
李芳澤不想抄別人的東西,抄別人東西,丟臉,三觀也過不去。但眼下若不抄,會丟臉丟地更徹底。
李芳澤內心好一陣糾結,麵上的神情也不大好看。
何明德、陳景等人見她這幅模樣,皆幸災樂禍。
最終,李芳澤還是選擇了後者。
她蹙著眉頭緩聲念道:“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此句一出,還有誰能維持臉上的嘲諷的表情?
立意好,見解不凡。
用詞簡單淺顯,但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哪首不是用詞簡單的?
單說白樂天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首詩就是大白話,但它就是能看了一眼的顧況驚豔不已,還成為小學生必學的詩篇之一。
能於淺顯的詞匯中道出真情和道理,才是真本事。
又後世稱的明朝前七子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搞複古運動。
大明讀書也好風雅,喜歡吟詩作詞,隻是雖然極盡模仿,終不如唐宋,反有東施效顰之感。
原本趙翼這首《論詩》說的也是勸當世的人不要一味的仿古,每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才子,作詩還是要順應發展,講究創新。
但眾人又轉念一想,根據此時此景,又覺得李芳澤詩中說的“人才”大概是在說她自個兒。♀
詩雖然,但人究竟還是太狂傲了一些。
同這樣想的還有侯教諭,他看一個學生,首先看其是否謙遜,其後才是才能。
李芳澤此時雖然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華,但畢竟觸犯了他的第一條禁忌。
侯教諭覺得有些遺憾,心道李芳澤才學不錯,可是為人太驕滿,所以離開時留下一段話:“昔日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謙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李芳澤捏了捏袖中的作業紙,歎了口氣也跟著離開,至於身後何明德等人的非議,她實在懶得聽,也不願意去聽。
考科舉能有一個經驗的豐富的老師幫忙,那肯定是要順利一些的,李芳澤好不容易搭上這條線,現在卻斷在了何明德手上,心裏不可謂不憤怒。
氣憤這情緒短時間內是越積越沉重的,所以轉了一條街的李芳澤越發不能釋懷,正好路過陳掌櫃的店鋪,於是進去直接吩咐小二上了一壺酒來。
她今天要借酒消怒!
陳掌櫃一見了她,立刻放下手上的夥計坐到跟前來。
李芳澤悶悶地喊了一聲陳叔。
“賢侄這般模樣,可是在哪受了氣?”
見李芳澤一杯一杯地猛灌酒,又道:“這酒是興火的東西,哪能滅火?”
李芳澤此時心中十分抑鬱,卻也並非隻因為剛才這件事,還因為中秋節將至,思家的情緒也越來越沉。
倒有些禍不單行的感覺。
李芳澤雖然比較女漢子,但畢竟其中還有個“女”字不是?不能和真漢子比。
心中發燥,她狠狠道:“今天我就要一醉方休!”說完把酒當水似的一碗碗地往喉嚨裏灌。
她一邊狂喝一邊把剛才發生的事從頭至尾說與陳掌櫃聽了,隻瞞下了《論詩》是抄襲的。
聽了她的述說,陳掌櫃反而笑了起來。
“賢侄,這個何秀才你倒不必管他,他乃是縣學中的學霸(古時就有“學霸”這詞,隻是意思和現在的不一樣。)隻因他屢考不中,慢慢蹉跎成了生員裏資格最老的,平日裏專愛結朋黨,年輕後生不好惹他。”
陳掌櫃笑嗬嗬捏著胡須,眯縫著的雙眼精光暗閃,又說道:“似他這等心思不純的人,雖是個秀才老爺,老夫也不放在眼底。”
“賢侄啊,我看你平日裏瀟灑恣意,不像是拋不開心思的人,怎生得氣成這般模樣?”
李芳澤被勸了一番,心裏比剛才通透了許多。心想,我本來就沒把那群人當做對手,那些人雖然用手段把我的事搞砸了,但考試的事又不是就沒辦法了。
幸好來的時候就把筆記本裏的所有文獻資料都傳到手機儲存卡裏了,其中就有關於明清八股文的資料。她手機有太陽能充電器,到時候可以看文獻研究八股文,況且她還買了那麽多時文集,就不信自己不能把八股文給吃透了!
想清楚了,她放下酒碗,笑著對陳掌櫃說:“陳叔,多謝您一番勸導,我想通了。”
陳掌櫃道:“你不是那種不通透的人,即便老夫不對你說這些話,你迴去睡一覺,自然就想通了。”
他環顧四周,見周圍有些人瞧著他們二人,便說道:“賢侄,你且跟我到後邊去,我有事說與你聽。”
此時李芳澤已經微醉,不甚穩重地站起身子跟在陳掌櫃身後。
“賢侄,你可走不走得穩?”
李芳澤笑道:“無事,這點路走得過去。”
陳掌櫃不放心,吩咐店中的人弄了醒酒湯送到後院。
二人到了中堂,陳掌櫃等李芳澤喝了醒酒湯方才開始說事。
“你一向頗有運氣,這次又撞上了大運。”
李芳澤不明所以:“什麽大運?”她還覺得自己一直在倒大黴呢,穿越的事是一件,今天的事是一件,又想想自己尚還隱隱作痛的左臂,她哪裏是走運?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陳掌櫃道:“你前次上家塢入宗,李家在外頭的幾個丫頭都沒迴去,你也沒見著。你爹沒給你說幾個妹妹賣給了哪些個有錢的人家,我也忘了跟你說。我且跟你說說你四妹妹,你明年小試,或能沾上她的光了。”
李芳澤皺眉:“這些事我全然不知,陳叔且細細說。”
“你四妹妹原本賣給了縣裏的大糧商章老爺。隻因縣尊老爺死了老婆,身邊沒個伴身的人,前些天去章老爺家赴宴時看上了正在一邊伺候的四姑娘,章老爺就做了個人情把四姑娘送給縣尊老爺了。我這茶館就挨著縣衙,裏頭的事有什麽我不知道的?這些天,四姑娘受寵的很,再過些日子,興許能被抬舉做了姨太太。”
陳掌櫃嘿嘿一笑:“到時你可不成了縣尊老爺的大舅子?你說這運氣大不大?唉,想來著運氣啊,皆是前緣已定呐,尋常人也哪裏有見這麽巧的福分?”
陳掌櫃覺得這事很神奇,忍不住嘮叨起來:“你看你,身上自有福分,還過給了李仲一家子,這部四姑娘托你的福運就要當官家太太了,到時候你這四妹妹正好又能幫襯著你……”
babb……
“小試不糊名,也不謄錄,你作文若是中規中矩,縣尊老爺可以當場定了你做案首。”
聽完了這一堆話,又迴味了一番,李芳澤終於有了自己運氣還不錯的感覺!
當然,前提是她這個四妹妹真的能被抬舉做了姨娘。
李芳澤知道,明朝的科舉並不是絕對公平的,所謂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地方官想治理好當地,必須得到地方士紳地主們的支持,而地方官對這些士紳大地主的迴報就是分一部分名額給他們的子弟,剩下的,才是屬於寒門士子的。
公平嗎?不公平。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拚的是出生,其次才是其努力程度。對於官二代富二代的身份,隨便一個人,敢大聲說自己從不羨慕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實說,李芳澤想要通過公平競爭考上秀才,那實在很玄。
那麽除了這些內定的名額外,與寒門子弟相比起來又如何?
李芳澤記得有篇明朝話本小說裏講一個被嬌慣不好讀書的子弟,說其十四歲才讀完了經書。這十四歲是古代人的算法,按照現在人的算法,這孩子也就十二歲。
而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孩子十多歲一點就能將四書倒背如流。
李芳澤雖覺自己不是一點水平也沒有,怎麽說她也讀了二十幾年的書,還是個大學講師,但憑心而論,將來和她同考的考生一點不容小覷。
他們作為土著,優勢比自己多的太多。
將這兩種情況客觀一分析,她的處境並不樂觀。
但如果能和知縣攀上關係就不一樣了,她倒不是非得案首不可,首先得上了榜。她的節操原本就沒有某些讀書人那麽高尚,如果競爭本就不公平,她又何必矯情非得靠個人能力?當然,這種行事風格並不是針對所有事情的。
陳掌櫃高深莫測地看了李芳澤一眼:“聽說你這個四妹妹不一般,若是別個,這事不一定成,是她,就非成不可了。”
這評價不同尋常,李芳澤頓時十分好奇她這個妹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了!
陳掌櫃是個老人精,怎麽看不出她所想?
“大後日就是中秋節了,你外邊的六個姊妹肯定十四就要迴去的,你那事不就什麽都知道了?”
(
李芳澤不想抄別人的東西,抄別人東西,丟臉,三觀也過不去。但眼下若不抄,會丟臉丟地更徹底。
李芳澤內心好一陣糾結,麵上的神情也不大好看。
何明德、陳景等人見她這幅模樣,皆幸災樂禍。
最終,李芳澤還是選擇了後者。
她蹙著眉頭緩聲念道:“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此句一出,還有誰能維持臉上的嘲諷的表情?
立意好,見解不凡。
用詞簡單淺顯,但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哪首不是用詞簡單的?
單說白樂天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首詩就是大白話,但它就是能看了一眼的顧況驚豔不已,還成為小學生必學的詩篇之一。
能於淺顯的詞匯中道出真情和道理,才是真本事。
又後世稱的明朝前七子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搞複古運動。
大明讀書也好風雅,喜歡吟詩作詞,隻是雖然極盡模仿,終不如唐宋,反有東施效顰之感。
原本趙翼這首《論詩》說的也是勸當世的人不要一味的仿古,每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才子,作詩還是要順應發展,講究創新。
但眾人又轉念一想,根據此時此景,又覺得李芳澤詩中說的“人才”大概是在說她自個兒。♀
詩雖然,但人究竟還是太狂傲了一些。
同這樣想的還有侯教諭,他看一個學生,首先看其是否謙遜,其後才是才能。
李芳澤此時雖然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華,但畢竟觸犯了他的第一條禁忌。
侯教諭覺得有些遺憾,心道李芳澤才學不錯,可是為人太驕滿,所以離開時留下一段話:“昔日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謙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李芳澤捏了捏袖中的作業紙,歎了口氣也跟著離開,至於身後何明德等人的非議,她實在懶得聽,也不願意去聽。
考科舉能有一個經驗的豐富的老師幫忙,那肯定是要順利一些的,李芳澤好不容易搭上這條線,現在卻斷在了何明德手上,心裏不可謂不憤怒。
氣憤這情緒短時間內是越積越沉重的,所以轉了一條街的李芳澤越發不能釋懷,正好路過陳掌櫃的店鋪,於是進去直接吩咐小二上了一壺酒來。
她今天要借酒消怒!
陳掌櫃一見了她,立刻放下手上的夥計坐到跟前來。
李芳澤悶悶地喊了一聲陳叔。
“賢侄這般模樣,可是在哪受了氣?”
見李芳澤一杯一杯地猛灌酒,又道:“這酒是興火的東西,哪能滅火?”
李芳澤此時心中十分抑鬱,卻也並非隻因為剛才這件事,還因為中秋節將至,思家的情緒也越來越沉。
倒有些禍不單行的感覺。
李芳澤雖然比較女漢子,但畢竟其中還有個“女”字不是?不能和真漢子比。
心中發燥,她狠狠道:“今天我就要一醉方休!”說完把酒當水似的一碗碗地往喉嚨裏灌。
她一邊狂喝一邊把剛才發生的事從頭至尾說與陳掌櫃聽了,隻瞞下了《論詩》是抄襲的。
聽了她的述說,陳掌櫃反而笑了起來。
“賢侄,這個何秀才你倒不必管他,他乃是縣學中的學霸(古時就有“學霸”這詞,隻是意思和現在的不一樣。)隻因他屢考不中,慢慢蹉跎成了生員裏資格最老的,平日裏專愛結朋黨,年輕後生不好惹他。”
陳掌櫃笑嗬嗬捏著胡須,眯縫著的雙眼精光暗閃,又說道:“似他這等心思不純的人,雖是個秀才老爺,老夫也不放在眼底。”
“賢侄啊,我看你平日裏瀟灑恣意,不像是拋不開心思的人,怎生得氣成這般模樣?”
李芳澤被勸了一番,心裏比剛才通透了許多。心想,我本來就沒把那群人當做對手,那些人雖然用手段把我的事搞砸了,但考試的事又不是就沒辦法了。
幸好來的時候就把筆記本裏的所有文獻資料都傳到手機儲存卡裏了,其中就有關於明清八股文的資料。她手機有太陽能充電器,到時候可以看文獻研究八股文,況且她還買了那麽多時文集,就不信自己不能把八股文給吃透了!
想清楚了,她放下酒碗,笑著對陳掌櫃說:“陳叔,多謝您一番勸導,我想通了。”
陳掌櫃道:“你不是那種不通透的人,即便老夫不對你說這些話,你迴去睡一覺,自然就想通了。”
他環顧四周,見周圍有些人瞧著他們二人,便說道:“賢侄,你且跟我到後邊去,我有事說與你聽。”
此時李芳澤已經微醉,不甚穩重地站起身子跟在陳掌櫃身後。
“賢侄,你可走不走得穩?”
李芳澤笑道:“無事,這點路走得過去。”
陳掌櫃不放心,吩咐店中的人弄了醒酒湯送到後院。
二人到了中堂,陳掌櫃等李芳澤喝了醒酒湯方才開始說事。
“你一向頗有運氣,這次又撞上了大運。”
李芳澤不明所以:“什麽大運?”她還覺得自己一直在倒大黴呢,穿越的事是一件,今天的事是一件,又想想自己尚還隱隱作痛的左臂,她哪裏是走運?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陳掌櫃道:“你前次上家塢入宗,李家在外頭的幾個丫頭都沒迴去,你也沒見著。你爹沒給你說幾個妹妹賣給了哪些個有錢的人家,我也忘了跟你說。我且跟你說說你四妹妹,你明年小試,或能沾上她的光了。”
李芳澤皺眉:“這些事我全然不知,陳叔且細細說。”
“你四妹妹原本賣給了縣裏的大糧商章老爺。隻因縣尊老爺死了老婆,身邊沒個伴身的人,前些天去章老爺家赴宴時看上了正在一邊伺候的四姑娘,章老爺就做了個人情把四姑娘送給縣尊老爺了。我這茶館就挨著縣衙,裏頭的事有什麽我不知道的?這些天,四姑娘受寵的很,再過些日子,興許能被抬舉做了姨太太。”
陳掌櫃嘿嘿一笑:“到時你可不成了縣尊老爺的大舅子?你說這運氣大不大?唉,想來著運氣啊,皆是前緣已定呐,尋常人也哪裏有見這麽巧的福分?”
陳掌櫃覺得這事很神奇,忍不住嘮叨起來:“你看你,身上自有福分,還過給了李仲一家子,這部四姑娘托你的福運就要當官家太太了,到時候你這四妹妹正好又能幫襯著你……”
babb……
“小試不糊名,也不謄錄,你作文若是中規中矩,縣尊老爺可以當場定了你做案首。”
聽完了這一堆話,又迴味了一番,李芳澤終於有了自己運氣還不錯的感覺!
當然,前提是她這個四妹妹真的能被抬舉做了姨娘。
李芳澤知道,明朝的科舉並不是絕對公平的,所謂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地方官想治理好當地,必須得到地方士紳地主們的支持,而地方官對這些士紳大地主的迴報就是分一部分名額給他們的子弟,剩下的,才是屬於寒門士子的。
公平嗎?不公平。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拚的是出生,其次才是其努力程度。對於官二代富二代的身份,隨便一個人,敢大聲說自己從不羨慕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實說,李芳澤想要通過公平競爭考上秀才,那實在很玄。
那麽除了這些內定的名額外,與寒門子弟相比起來又如何?
李芳澤記得有篇明朝話本小說裏講一個被嬌慣不好讀書的子弟,說其十四歲才讀完了經書。這十四歲是古代人的算法,按照現在人的算法,這孩子也就十二歲。
而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孩子十多歲一點就能將四書倒背如流。
李芳澤雖覺自己不是一點水平也沒有,怎麽說她也讀了二十幾年的書,還是個大學講師,但憑心而論,將來和她同考的考生一點不容小覷。
他們作為土著,優勢比自己多的太多。
將這兩種情況客觀一分析,她的處境並不樂觀。
但如果能和知縣攀上關係就不一樣了,她倒不是非得案首不可,首先得上了榜。她的節操原本就沒有某些讀書人那麽高尚,如果競爭本就不公平,她又何必矯情非得靠個人能力?當然,這種行事風格並不是針對所有事情的。
陳掌櫃高深莫測地看了李芳澤一眼:“聽說你這個四妹妹不一般,若是別個,這事不一定成,是她,就非成不可了。”
這評價不同尋常,李芳澤頓時十分好奇她這個妹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了!
陳掌櫃是個老人精,怎麽看不出她所想?
“大後日就是中秋節了,你外邊的六個姊妹肯定十四就要迴去的,你那事不就什麽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