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澤買了房子後,要忙的事就多了,買辦家具和生活用品什麽的。李芳澤本來想親自動手,好了解下古代的經濟社會。但因為自己獨居心切,自己動手肯定要花許多時間,而且日後她有的時間去研究,於是又拿出三十兩銀子交給陳婆,把這些事都給她去打理。
陳婆接了這活自然高興,她可看出來了,這李小哥兒是個大方的主,還頗有些不知世事,這三十兩銀子,把東西買齊全十分夠了,自己倒是可以謄幾兩出來,且做好了這事,那李小哥兒又少不得給她些腳程。
這些許事做妥當花了四天,又用一天打掃庭院,次日李芳澤請了廚子弄了一桌酒席,慶祝落戶之喜,且單請了陳掌櫃一家和陳婆。
桌上,李芳澤詢問陳掌櫃:“陳叔,我月兌了本籍,想在這裏落戶,不知這些事物要怎麽辦理?”
陳掌櫃沉吟道:“賢侄日後可要考科舉?”
關於科舉考試李芳澤也想過,她對科舉很感興趣,雖然知道科考的大概流程,但怎比得上身臨其境?她這幾天也有過去見識一下科舉考試的想法,隻是沒做好絕對的打算,這時候陳掌櫃問起了倒讓她做了決定。
於是答道:“這是要的。”
陳掌櫃捏這短須道:“既是這般,你月兌了本籍,要獨自落戶,戶籍裏便隻有你一人,卻是不能科舉的。須得找個良家戶口,讓你落了人家的戶,有了三代姓名資料,才有資格。”
李芳澤皺眉,這還真有點麻煩,但這個麻煩又是繞不過去的。
“陳叔,小侄對這裏陌生的很,這些事要做卻也不知道從哪裏做起,一應事情,還請陳叔多多看顧。小侄如今身無他物,隻有些許錢財,以做資費。”
陳掌櫃擺手,笑道:“這倒不需許多錢。♀隻兩處,落戶的人家還有縣衙戶房裏的幾個人打點下就成,不出十五吊。”
有錢好辦事,看來這事也並不十分的難,李芳澤心想,等散席之後少說也要拿出二十兩銀子給陳叔辦事。
想到錢,李芳澤默默算了下賬,這一個星期不到,給陳叔陳婆和買房的錢就用了一百多兩,又加上自己置辦一堆衣裳和鞋襪又用了幾兩,花了總資產的五分之一不止,日後可得省著點花了。
吃完了酒席,李芳澤點燃灶燒熱水,單說學會用灶她就用了花了些時間,當時教她燃灶的陳婆不忘老本行給她推銷丫頭小斯,說什麽君子遠庖廚,這些活就該讓下人去做。等開春了她手上就有貨了的,看在老熟人的麵上給她便宜點雲雲……
李芳澤決絕了,對於人口買接受無能。
事實上洪武年間朱元璋是規定庶民不準養奴仆的,但是人亡政息,等朱元璋死後,有錢人們也顧不上那些老法規了,小斯丫頭養娘成群,官員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水開之後隨便洗了澡,她倒想用浴桶沐浴來著,但是太耗柴水和時間,隻能馬虎湊合點了。
點燃油燈,屋裏光線依舊暗淡,李芳澤在屋裏繞了一圈,終於接受了自己已經在古代定居了的事實,但想到家人朋友和同事,還是忍不住傷心地哭了一場。
第二日,她兩眼紅腫。
陳婆過來的時候便看到李芳澤一副鬱鬱不樂的樣子。這些天她也聽了一些關於李的事跡,隻以為她真是因為家庭陰私傷透了心,想來是昨晚又因為這哭了一晚。於是笑問道:“小官人,你道我昨日看得什麽稀奇事?”
李芳澤雖然心情不大好,但也不好意思不理別人,於是順著問道:“什麽事?”
陳婆侃侃而談:“有個死了丈夫的婦人,聽說有個專超度死人的和尚包送人去往極樂西方,於是婦人請了這和尚。♀隻是這和尚需三錢銀子,那婦人小氣,隻給了兩錢,和尚就把人念到東邊去了!婦人可不依了,和尚隻說錢少了,婦人又補上一錢。和尚這才把人念往西邊!”
說道這,陳婆自己大笑起來:“小官人,你說好笑不好笑?隻為這以前銀子,那死魂東西兩邊跑,怪折騰了!”
李芳澤見陳婆捧著肚子快要笑岔氣了的樣子,捧場地彎了彎嘴角,在糗事百科的轟炸下,她的笑點升級的比較高,這種笑話完全讓她笑不起來。
陳婆今天來不是說閑話扯淡的,是應了李方澤的要求來教方言的,教的是浙江話和江淮官話。
李芳澤想出一些日常用語讓陳婆用浙江話和江淮話分別說出來,然後自己找發音的規律。這兩種語言學起來,江淮話要容易的多,大部分和河北話的發音相同,隻音調有些區別。而浙江話就像成了另一種語言,學起來難度大得多。
除了日常學習,李芳澤也常出門逛街,看到些好玩的有趣的就買下,還樂於與賣東西的人攀談,東拉西扯,談天說地。約莫半個月,浙江話就學的十分順溜了。
李芳澤在書鋪裏買了五部書,足足有六十冊,花了十五兩六錢銀子,算下來平均一冊書也要兩百文,當時那書鋪老板做了這一筆生意,高興地胡子都翹了起來。
要知道,雖然明朝雕版印刷已經很發達了,但讀書人更偏愛抄書,一來印刷書也會有錯,二來抄書有助於加深自己的記憶,且抄書成本比買書低很多。
所以,像李芳澤這樣的買書人,還真是千年等一迴。
而其實李芳澤買的這些書自己也有,如朱熹論語注,她手上有中華書局出版的四書章句,隻不過她這個偽文青就愛古書泛黃的紙張,再者如今身在古代做古人,拿起原滋原味的書籍才像樣子嘛。
自覺學會了浙江話的李芳澤辭退了陳婆,也不再到街上亂逛了。她把屋裏的羅漢床搬到院子裏的大樟樹下,躺在上麵,一手執卷,一首執扇。一盤的小幾上擺放著兩個果盤,一個裝著糕點,一個裝著時令水果。
陳婆一進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逍遙自在的景象,心中好不羨慕。
走到李芳澤跟前大喇喇笑道:“小官人好生自在哩!”
李芳澤因為沉浸於書中沒看到她進來,反被突然響起的聲音嚇了一大跳。
她放下書本,指著跟前的四方矮凳說道:“陳婆,請坐。”
又問:“您老人家今天來是有什麽事?”
陳婆不直接答話,反問道:“小官人近來也不往街上去瞧新鮮了,這些天隻在家中看書?”
“嗯。沒什麽有趣好玩的,隻能看看書打發時間。”
李芳澤自己心裏很清楚,牙婆這樣的人凡事隻為一個利字,先不說牙婆在明清話本小說裏的醜陋形象,就是親自和陳婆接觸的這段時間,對其精明的個性也是非常了解的。她這段時間在街上逛不是白逛的,什麽東西的物價都掌握在心,陳婆貪了自己多少兩采購費,她清清楚楚。
照她看來,陳婆今天到訪一定隻為一個錢字。
陳婆嬉笑道:“好玩的多了去,隻是小官人來了不久,不知道罷了!你遠來是客,今日老身就做一迴東道,讓小官人看看咱們這有趣事!”
李芳澤濃眉一挑,雙眼精光閃閃:“什麽有趣的事?”
陳婆見她這副模樣,知道是上了道,故意神秘兮兮地說:“小官人不必問,問了就無趣了!”說完從懷裏拿出一張請柬遞給她,又道:“小官人隻需等一會兒,老身戌時兩刻再來。”
等陳婆離開了,李芳澤打開請柬,內容是一個叫鍾桃兒的姑娘結婚,請她去觀禮吃喜酒。
李芳澤覺得奇怪,就算寫人結婚也該有男方的姓名,怎麽隻有女方的?再者,結婚也不算是什麽有趣的事吧?雖然對於她這個現代人來說看古人結婚的確是有趣的。
不過多想無益,李芳澤撇下雜念繼續看書,不得不說,錯誤較多,上一冊書看完了找出了十一次錯誤。再拿下一冊的時候,她純粹就是為糾錯了,這樣倒也有點意思。
時間就這樣流逝,到戌時兩刻,也就是約莫七點半時,陳婆準時出現了。
此時李芳澤早以月兌下了家居的道袍換了一身頭型。此時她頭戴莊子巾,穿著灰藍深衣,腰係綴玉絲絛,腳踩千層黑緞布鞋,手執題字折扇,麵帶微笑筆直地站在庭院之中。
陳婆乍見她這副樣子,暗道:“好一個麵如冠玉的公子哥,好一個溫文爾雅的俏書生!”隨即拍手向前恭維道:“哎呀呀,李小官人,老身走南闖北,見過無數公子哥兒,除了當年的唐解元,再沒有比得上你這樣的神采的!”
唐解元?難道是唐伯虎?李芳澤這樣想著,就問了出來。
“可不是麽!還是十幾年前見過的,那時候江南誰人不知唐解元?讀書人都說他學問好,詩也寫的好,行院的姑娘們都想要唐解元的詩來揚名……”
李芳澤心裏非常高興,她幾乎忘了同時代的名人們,吳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心學格竹七日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傳說中的大奸臣嚴嵩;還有未來幾年將要出生的徐文長……哎呀,有時間一定要去拜訪一下,機會難得!
不過拜訪唐伯虎可要抓緊時間了,曆史上他是嘉靖二年去世的,如今是正德十二年,他壽命不長了。
她心裏自己默默地想著,人卻已經跟著陳婆出了門。
(
陳婆接了這活自然高興,她可看出來了,這李小哥兒是個大方的主,還頗有些不知世事,這三十兩銀子,把東西買齊全十分夠了,自己倒是可以謄幾兩出來,且做好了這事,那李小哥兒又少不得給她些腳程。
這些許事做妥當花了四天,又用一天打掃庭院,次日李芳澤請了廚子弄了一桌酒席,慶祝落戶之喜,且單請了陳掌櫃一家和陳婆。
桌上,李芳澤詢問陳掌櫃:“陳叔,我月兌了本籍,想在這裏落戶,不知這些事物要怎麽辦理?”
陳掌櫃沉吟道:“賢侄日後可要考科舉?”
關於科舉考試李芳澤也想過,她對科舉很感興趣,雖然知道科考的大概流程,但怎比得上身臨其境?她這幾天也有過去見識一下科舉考試的想法,隻是沒做好絕對的打算,這時候陳掌櫃問起了倒讓她做了決定。
於是答道:“這是要的。”
陳掌櫃捏這短須道:“既是這般,你月兌了本籍,要獨自落戶,戶籍裏便隻有你一人,卻是不能科舉的。須得找個良家戶口,讓你落了人家的戶,有了三代姓名資料,才有資格。”
李芳澤皺眉,這還真有點麻煩,但這個麻煩又是繞不過去的。
“陳叔,小侄對這裏陌生的很,這些事要做卻也不知道從哪裏做起,一應事情,還請陳叔多多看顧。小侄如今身無他物,隻有些許錢財,以做資費。”
陳掌櫃擺手,笑道:“這倒不需許多錢。♀隻兩處,落戶的人家還有縣衙戶房裏的幾個人打點下就成,不出十五吊。”
有錢好辦事,看來這事也並不十分的難,李芳澤心想,等散席之後少說也要拿出二十兩銀子給陳叔辦事。
想到錢,李芳澤默默算了下賬,這一個星期不到,給陳叔陳婆和買房的錢就用了一百多兩,又加上自己置辦一堆衣裳和鞋襪又用了幾兩,花了總資產的五分之一不止,日後可得省著點花了。
吃完了酒席,李芳澤點燃灶燒熱水,單說學會用灶她就用了花了些時間,當時教她燃灶的陳婆不忘老本行給她推銷丫頭小斯,說什麽君子遠庖廚,這些活就該讓下人去做。等開春了她手上就有貨了的,看在老熟人的麵上給她便宜點雲雲……
李芳澤決絕了,對於人口買接受無能。
事實上洪武年間朱元璋是規定庶民不準養奴仆的,但是人亡政息,等朱元璋死後,有錢人們也顧不上那些老法規了,小斯丫頭養娘成群,官員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水開之後隨便洗了澡,她倒想用浴桶沐浴來著,但是太耗柴水和時間,隻能馬虎湊合點了。
點燃油燈,屋裏光線依舊暗淡,李芳澤在屋裏繞了一圈,終於接受了自己已經在古代定居了的事實,但想到家人朋友和同事,還是忍不住傷心地哭了一場。
第二日,她兩眼紅腫。
陳婆過來的時候便看到李芳澤一副鬱鬱不樂的樣子。這些天她也聽了一些關於李的事跡,隻以為她真是因為家庭陰私傷透了心,想來是昨晚又因為這哭了一晚。於是笑問道:“小官人,你道我昨日看得什麽稀奇事?”
李芳澤雖然心情不大好,但也不好意思不理別人,於是順著問道:“什麽事?”
陳婆侃侃而談:“有個死了丈夫的婦人,聽說有個專超度死人的和尚包送人去往極樂西方,於是婦人請了這和尚。♀隻是這和尚需三錢銀子,那婦人小氣,隻給了兩錢,和尚就把人念到東邊去了!婦人可不依了,和尚隻說錢少了,婦人又補上一錢。和尚這才把人念往西邊!”
說道這,陳婆自己大笑起來:“小官人,你說好笑不好笑?隻為這以前銀子,那死魂東西兩邊跑,怪折騰了!”
李芳澤見陳婆捧著肚子快要笑岔氣了的樣子,捧場地彎了彎嘴角,在糗事百科的轟炸下,她的笑點升級的比較高,這種笑話完全讓她笑不起來。
陳婆今天來不是說閑話扯淡的,是應了李方澤的要求來教方言的,教的是浙江話和江淮官話。
李芳澤想出一些日常用語讓陳婆用浙江話和江淮話分別說出來,然後自己找發音的規律。這兩種語言學起來,江淮話要容易的多,大部分和河北話的發音相同,隻音調有些區別。而浙江話就像成了另一種語言,學起來難度大得多。
除了日常學習,李芳澤也常出門逛街,看到些好玩的有趣的就買下,還樂於與賣東西的人攀談,東拉西扯,談天說地。約莫半個月,浙江話就學的十分順溜了。
李芳澤在書鋪裏買了五部書,足足有六十冊,花了十五兩六錢銀子,算下來平均一冊書也要兩百文,當時那書鋪老板做了這一筆生意,高興地胡子都翹了起來。
要知道,雖然明朝雕版印刷已經很發達了,但讀書人更偏愛抄書,一來印刷書也會有錯,二來抄書有助於加深自己的記憶,且抄書成本比買書低很多。
所以,像李芳澤這樣的買書人,還真是千年等一迴。
而其實李芳澤買的這些書自己也有,如朱熹論語注,她手上有中華書局出版的四書章句,隻不過她這個偽文青就愛古書泛黃的紙張,再者如今身在古代做古人,拿起原滋原味的書籍才像樣子嘛。
自覺學會了浙江話的李芳澤辭退了陳婆,也不再到街上亂逛了。她把屋裏的羅漢床搬到院子裏的大樟樹下,躺在上麵,一手執卷,一首執扇。一盤的小幾上擺放著兩個果盤,一個裝著糕點,一個裝著時令水果。
陳婆一進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逍遙自在的景象,心中好不羨慕。
走到李芳澤跟前大喇喇笑道:“小官人好生自在哩!”
李芳澤因為沉浸於書中沒看到她進來,反被突然響起的聲音嚇了一大跳。
她放下書本,指著跟前的四方矮凳說道:“陳婆,請坐。”
又問:“您老人家今天來是有什麽事?”
陳婆不直接答話,反問道:“小官人近來也不往街上去瞧新鮮了,這些天隻在家中看書?”
“嗯。沒什麽有趣好玩的,隻能看看書打發時間。”
李芳澤自己心裏很清楚,牙婆這樣的人凡事隻為一個利字,先不說牙婆在明清話本小說裏的醜陋形象,就是親自和陳婆接觸的這段時間,對其精明的個性也是非常了解的。她這段時間在街上逛不是白逛的,什麽東西的物價都掌握在心,陳婆貪了自己多少兩采購費,她清清楚楚。
照她看來,陳婆今天到訪一定隻為一個錢字。
陳婆嬉笑道:“好玩的多了去,隻是小官人來了不久,不知道罷了!你遠來是客,今日老身就做一迴東道,讓小官人看看咱們這有趣事!”
李芳澤濃眉一挑,雙眼精光閃閃:“什麽有趣的事?”
陳婆見她這副模樣,知道是上了道,故意神秘兮兮地說:“小官人不必問,問了就無趣了!”說完從懷裏拿出一張請柬遞給她,又道:“小官人隻需等一會兒,老身戌時兩刻再來。”
等陳婆離開了,李芳澤打開請柬,內容是一個叫鍾桃兒的姑娘結婚,請她去觀禮吃喜酒。
李芳澤覺得奇怪,就算寫人結婚也該有男方的姓名,怎麽隻有女方的?再者,結婚也不算是什麽有趣的事吧?雖然對於她這個現代人來說看古人結婚的確是有趣的。
不過多想無益,李芳澤撇下雜念繼續看書,不得不說,錯誤較多,上一冊書看完了找出了十一次錯誤。再拿下一冊的時候,她純粹就是為糾錯了,這樣倒也有點意思。
時間就這樣流逝,到戌時兩刻,也就是約莫七點半時,陳婆準時出現了。
此時李芳澤早以月兌下了家居的道袍換了一身頭型。此時她頭戴莊子巾,穿著灰藍深衣,腰係綴玉絲絛,腳踩千層黑緞布鞋,手執題字折扇,麵帶微笑筆直地站在庭院之中。
陳婆乍見她這副樣子,暗道:“好一個麵如冠玉的公子哥,好一個溫文爾雅的俏書生!”隨即拍手向前恭維道:“哎呀呀,李小官人,老身走南闖北,見過無數公子哥兒,除了當年的唐解元,再沒有比得上你這樣的神采的!”
唐解元?難道是唐伯虎?李芳澤這樣想著,就問了出來。
“可不是麽!還是十幾年前見過的,那時候江南誰人不知唐解元?讀書人都說他學問好,詩也寫的好,行院的姑娘們都想要唐解元的詩來揚名……”
李芳澤心裏非常高興,她幾乎忘了同時代的名人們,吳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心學格竹七日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傳說中的大奸臣嚴嵩;還有未來幾年將要出生的徐文長……哎呀,有時間一定要去拜訪一下,機會難得!
不過拜訪唐伯虎可要抓緊時間了,曆史上他是嘉靖二年去世的,如今是正德十二年,他壽命不長了。
她心裏自己默默地想著,人卻已經跟著陳婆出了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