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如在朝中聽到的傳聞越來越離奇,幾個平日交好的同僚居然聽到密報,說是太後與皇上,早就秘密準備,要逃離京城了。♀這一消息立即炸鍋,本來都已經做好準備的官員們還是被這一消息怔住了。
鄭崇如更是手足無措,他早已感到時局錯亂,不知道朝廷的命運,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若是這個朝廷有朝一日無主,自己的命運如何。
相比於恩師林沐之,鄭崇如反而不如其豁達,林家世代為官,到了林沐之這裏,早已經是名望、地位、財富都已經達到頂峰,他已經完全不用為了這個家族的利益再去琢磨如何遊刃於官場,林沐之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翰林院為官與他來說,有與無,完全不能影響他的人生態度。
而鄭崇如則不同,鄭家在京城也不過三代,能夠立足翰林,能夠與朝廷,與太後皇上有著直接的關係,是鄭崇如的責任。他自入朝以來,謹慎小心,對待周圍人無不用盡心思,他走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家族的希望。
他羨慕林沐之,自小就對他仰望敬畏,他這樣家庭走出來的人,居然能夠自由灑月兌。小小年紀時的鄭崇如時常隻能向往卻不得不按父親的意願,讀書,入朝,他默默承受。成年禮是一位有著顯赫家世的小姐,之後是兩個落魄家族的小妾,他一一接納,以禮相待。
鄭崇如默默思量自己三十年的人生,從來沒有一件事是自己內心迸發的意願。若是朝廷崩塌,他會在哪裏安身,他悵然若失。
鄭崇如默默走在院子裏,吩咐了家丁都不要打擾。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在園裏轉悠,鄭家院子並不大,他走到時常和青梅對坐的池塘小廳裏,他此時有些掛念青梅了,若在平時,她一定會告訴他,如今這樣該如何,明日又如何。沒有事情能夠難道她,似乎她從來不曾擔憂過什麽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解。
行至“停雲”,鄭崇如如平日一般,照常進去梅林。隻是今天,他似乎又有些不同的感慨,他想起那個小姑娘,她那麽燦爛的笑容,她的一喜一嗔,她對他說要一份一心一意的情感,卻為他寫下“即非雪片催梅花,卻是梅花喚雪來”。那個勇敢自信的小姑娘,卻是自己第一次有這種,有些微微發疼的思念。
她在做什麽,她有沒有為自己擔心,鄭崇如突然如十幾歲的懵懂少年,竟有些情不自禁。他身處這危機四伏的京城,思緒卻已經飄到了那遙遠的小城。
林府裏,林沐之正同頃禾說著越來越多的京城傳聞,疏影默默聽了,並不參與,隻是自己迴繡樓。正上樓,瞥見“暗香”隱隱地亮著,不覺停了腳步,他的妾室,他的孩子,如今都在這小樓裏。疏影一陣有些恍惚,仿佛看見那樓上的門開了,他走出來倚著欄杆,長身玉立,麵露微笑,伸出一隻手向她展開。她急忙走進,突然意識自己是胡思亂想了,那個人,如今一個人在京城,不知情況如何,她朝“暗香”走去。
葉兒提著燈籠隨疏影上了樓,敲了門,丫頭出來看是疏影,忙叫了采薇與小宛。♀招唿著疏影坐了,疏影問了惜若與元甫,小宛迴了,說是女乃娘已經哄著睡了,她們閑著做做針線。
“二位姐姐,聞得京城如今亂的很,你們家人都安置好了吧。”疏影隨意提及,“我們娘家都不在京城,倒不擔心。”采薇答道。倒是小宛歎了一口氣:“如今老爺一時走不開,老爺說了,一有了動靜就來府裏的,如今可是一月有餘了。”
疏影也擔憂起來,一時也不說話了,手托了下巴沉思起來。小宛看了疏影一眼,眼睛卻盯著疏影的手腕,直直地看著,疏影看到,連忙放下手,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大小姐這手鐲倒是稀罕物件,很是好看。”疏影微紅了臉,“我爹買了給我的,我也很喜歡。”小宛點點頭,“是雞血梅花玉石吧,上頭的梅花紋路真是少見。”疏影點了頭。
疏影迴屋思量方才一番對話,想著小宛不過是好奇這鐲子,應該無其他用意,定時自己想多了。疏影撫模著玉鐲,心裏暗暗想,若是天意,就讓他快些來吧。
院裏的荷花正在盛開,廣平城府的人們每日安然賞景,可是京城卻遭受荼毒,聽說子彈都打進了金鑾殿裏,如今上到太後皇上,下至高官,紛紛倉皇出逃。青梅的信早到了鄭府,隻是囑咐崇如是朝廷官員,應該立即避開京城,城北娘家一切安好,勿要掛念。
鄭崇如立即讓家丁都各自迴家暫避,隻帶了些銀票衣物,捎上兩個家丁,一輛馬車駛向廣平府城。一路的境況讓人不忍直視,鄭崇如便索性躲在馬車內,並不去關注外麵,馬車漸行漸遠,這一度讓人無限憧憬的京城,終有一日也不再讓人留戀。
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太後與皇帝逃離京城。
林府裏正在用午飯,家丁忽然來報,“鄭府的家丁快馬來報,鄭老爺大約晚間就到了。”
林沐之高興的站起來:“好!雪仁這是逃出來了,這幾天咱們也是擔心壞了,這下好了。”頃禾迴應到:“您可放心了,師兄這下也能安安靜靜過幾天日子了,對了,趕緊讓人報了鄭家兩位夫人,讓他們也好安心。”
惜若與元甫高興地又蹦又跳,連飯也顧不得吃了,拉了疏影說:“影姑姑,爹要來了,爹要來了,太好了。”疏影也心裏高興起來,“影姑姑,娘是不是也來了呢。”元甫問。
疏影模了模元甫的頭,“元甫乖,娘呢,要照顧外公的,過一段兒便會過來的。”元甫撅了嘴不說話,疏影心下想,元甫雖是小宛所生,卻和嫡母更為親近,看來,兩家的家教規矩都是一樣,正室為尊。
用完午飯,送了惜若與元甫去弟妹一處習字,疏影自進了屋,突然臉竟發起燙來,想著晚間就能見到崇如,越發紅了臉,換了幾件衣衫,都覺得不合適。忽而想到崇如遠道而來,這大熱天,見到碧綠色定能心頭沁涼,於是找了那件荷葉衣衫換上,頭上插了粉色簪花,鏡子瞧了,果然一片清涼,再三理了妝容,於是安心下樓。
疏影下了樓,正好遇見下樓的小宛,“小宛姐姐!”疏影迎上去,隻見小宛一身粉色,也是精心裝扮。小宛紅了臉,“大小姐!”
疏影拉了小宛的手,“今天師兄就到了,以往你們總是拘禮不肯出來走走,往後和師兄多逛逛,悶在屋裏要悶出病來的!對了,采薇姐姐呢。”
“她在屋裏收拾,心裏也暗自高興呢。”小宛答道。疏影瞧了小宛神色,雖然這小婦人十分知禮,鄭家人不在從來不肯擅自出來,但是疏影覺得,采薇還是依舊,而小宛與當日在鄭府的感覺大大不同了。
傍晚鄭崇如到達林府,林沐之攜手夫人,還有頃禾疏影等兄妹在門口迎了,采薇小宛領著孩子立在一旁,低頭不語。“恩師師母,雪仁見過!”林沐之忙扶了,崇如一一見過,抱了惜若與元甫,親昵一陣。頃禾帶著,往府內走去,一陣寒暄問候,崇如才抬頭向疏影望去,一身碧綠,粉色花簪,分明一株夏日嬌荷。這炎炎夏日,當真隻有她,讓人一眼望去,卓然超群,崇如多停留了幾眼,連忙移開了視線。
疏影見到崇如看自己,她坦然接受他熾熱的眼神,就那麽微微抬起頭微笑地看著他。疏影跟著一行人往屋裏走去,看著崇如的背影,這幾個月分明清瘦了不少,有些疲憊,不過依然身姿飄逸,與父兄說話時,臉龐微微側過,劍眉下,一雙有些深邃的眼睛依然飽含深情。疏影以為對他本來已經藏起來的情愫,一時間又悄悄燃起了。
這頓晚飯格外熱鬧,林沐之與夫人安排了兩桌,頃禾疏影陪著崇如用飯,另外一桌林家三位姨太太陪著采薇小宛和幾個孩子。
崇如先敬了恩師師母,十分動容,一個月的煎熬,此刻有了些許安慰。疏影與崇如正好對望,兩人時不時就能四目相對,微微一笑。疏影席間話語很少,一則父兄要與崇如談論時局,二則自己很喜歡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談笑風生的樣子,此時的他,似乎比幾個月前要放鬆的多。
誰也看不出什麽,因為二人,如此輕鬆坦蕩,微醺的崇如,用手撐著頭,“恩師,師兄,我真的太累了,我需要好好的,歇一歇。”
(
鄭崇如更是手足無措,他早已感到時局錯亂,不知道朝廷的命運,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若是這個朝廷有朝一日無主,自己的命運如何。
相比於恩師林沐之,鄭崇如反而不如其豁達,林家世代為官,到了林沐之這裏,早已經是名望、地位、財富都已經達到頂峰,他已經完全不用為了這個家族的利益再去琢磨如何遊刃於官場,林沐之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翰林院為官與他來說,有與無,完全不能影響他的人生態度。
而鄭崇如則不同,鄭家在京城也不過三代,能夠立足翰林,能夠與朝廷,與太後皇上有著直接的關係,是鄭崇如的責任。他自入朝以來,謹慎小心,對待周圍人無不用盡心思,他走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家族的希望。
他羨慕林沐之,自小就對他仰望敬畏,他這樣家庭走出來的人,居然能夠自由灑月兌。小小年紀時的鄭崇如時常隻能向往卻不得不按父親的意願,讀書,入朝,他默默承受。成年禮是一位有著顯赫家世的小姐,之後是兩個落魄家族的小妾,他一一接納,以禮相待。
鄭崇如默默思量自己三十年的人生,從來沒有一件事是自己內心迸發的意願。若是朝廷崩塌,他會在哪裏安身,他悵然若失。
鄭崇如默默走在院子裏,吩咐了家丁都不要打擾。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在園裏轉悠,鄭家院子並不大,他走到時常和青梅對坐的池塘小廳裏,他此時有些掛念青梅了,若在平時,她一定會告訴他,如今這樣該如何,明日又如何。沒有事情能夠難道她,似乎她從來不曾擔憂過什麽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解。
行至“停雲”,鄭崇如如平日一般,照常進去梅林。隻是今天,他似乎又有些不同的感慨,他想起那個小姑娘,她那麽燦爛的笑容,她的一喜一嗔,她對他說要一份一心一意的情感,卻為他寫下“即非雪片催梅花,卻是梅花喚雪來”。那個勇敢自信的小姑娘,卻是自己第一次有這種,有些微微發疼的思念。
她在做什麽,她有沒有為自己擔心,鄭崇如突然如十幾歲的懵懂少年,竟有些情不自禁。他身處這危機四伏的京城,思緒卻已經飄到了那遙遠的小城。
林府裏,林沐之正同頃禾說著越來越多的京城傳聞,疏影默默聽了,並不參與,隻是自己迴繡樓。正上樓,瞥見“暗香”隱隱地亮著,不覺停了腳步,他的妾室,他的孩子,如今都在這小樓裏。疏影一陣有些恍惚,仿佛看見那樓上的門開了,他走出來倚著欄杆,長身玉立,麵露微笑,伸出一隻手向她展開。她急忙走進,突然意識自己是胡思亂想了,那個人,如今一個人在京城,不知情況如何,她朝“暗香”走去。
葉兒提著燈籠隨疏影上了樓,敲了門,丫頭出來看是疏影,忙叫了采薇與小宛。♀招唿著疏影坐了,疏影問了惜若與元甫,小宛迴了,說是女乃娘已經哄著睡了,她們閑著做做針線。
“二位姐姐,聞得京城如今亂的很,你們家人都安置好了吧。”疏影隨意提及,“我們娘家都不在京城,倒不擔心。”采薇答道。倒是小宛歎了一口氣:“如今老爺一時走不開,老爺說了,一有了動靜就來府裏的,如今可是一月有餘了。”
疏影也擔憂起來,一時也不說話了,手托了下巴沉思起來。小宛看了疏影一眼,眼睛卻盯著疏影的手腕,直直地看著,疏影看到,連忙放下手,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大小姐這手鐲倒是稀罕物件,很是好看。”疏影微紅了臉,“我爹買了給我的,我也很喜歡。”小宛點點頭,“是雞血梅花玉石吧,上頭的梅花紋路真是少見。”疏影點了頭。
疏影迴屋思量方才一番對話,想著小宛不過是好奇這鐲子,應該無其他用意,定時自己想多了。疏影撫模著玉鐲,心裏暗暗想,若是天意,就讓他快些來吧。
院裏的荷花正在盛開,廣平城府的人們每日安然賞景,可是京城卻遭受荼毒,聽說子彈都打進了金鑾殿裏,如今上到太後皇上,下至高官,紛紛倉皇出逃。青梅的信早到了鄭府,隻是囑咐崇如是朝廷官員,應該立即避開京城,城北娘家一切安好,勿要掛念。
鄭崇如立即讓家丁都各自迴家暫避,隻帶了些銀票衣物,捎上兩個家丁,一輛馬車駛向廣平府城。一路的境況讓人不忍直視,鄭崇如便索性躲在馬車內,並不去關注外麵,馬車漸行漸遠,這一度讓人無限憧憬的京城,終有一日也不再讓人留戀。
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太後與皇帝逃離京城。
林府裏正在用午飯,家丁忽然來報,“鄭府的家丁快馬來報,鄭老爺大約晚間就到了。”
林沐之高興的站起來:“好!雪仁這是逃出來了,這幾天咱們也是擔心壞了,這下好了。”頃禾迴應到:“您可放心了,師兄這下也能安安靜靜過幾天日子了,對了,趕緊讓人報了鄭家兩位夫人,讓他們也好安心。”
惜若與元甫高興地又蹦又跳,連飯也顧不得吃了,拉了疏影說:“影姑姑,爹要來了,爹要來了,太好了。”疏影也心裏高興起來,“影姑姑,娘是不是也來了呢。”元甫問。
疏影模了模元甫的頭,“元甫乖,娘呢,要照顧外公的,過一段兒便會過來的。”元甫撅了嘴不說話,疏影心下想,元甫雖是小宛所生,卻和嫡母更為親近,看來,兩家的家教規矩都是一樣,正室為尊。
用完午飯,送了惜若與元甫去弟妹一處習字,疏影自進了屋,突然臉竟發起燙來,想著晚間就能見到崇如,越發紅了臉,換了幾件衣衫,都覺得不合適。忽而想到崇如遠道而來,這大熱天,見到碧綠色定能心頭沁涼,於是找了那件荷葉衣衫換上,頭上插了粉色簪花,鏡子瞧了,果然一片清涼,再三理了妝容,於是安心下樓。
疏影下了樓,正好遇見下樓的小宛,“小宛姐姐!”疏影迎上去,隻見小宛一身粉色,也是精心裝扮。小宛紅了臉,“大小姐!”
疏影拉了小宛的手,“今天師兄就到了,以往你們總是拘禮不肯出來走走,往後和師兄多逛逛,悶在屋裏要悶出病來的!對了,采薇姐姐呢。”
“她在屋裏收拾,心裏也暗自高興呢。”小宛答道。疏影瞧了小宛神色,雖然這小婦人十分知禮,鄭家人不在從來不肯擅自出來,但是疏影覺得,采薇還是依舊,而小宛與當日在鄭府的感覺大大不同了。
傍晚鄭崇如到達林府,林沐之攜手夫人,還有頃禾疏影等兄妹在門口迎了,采薇小宛領著孩子立在一旁,低頭不語。“恩師師母,雪仁見過!”林沐之忙扶了,崇如一一見過,抱了惜若與元甫,親昵一陣。頃禾帶著,往府內走去,一陣寒暄問候,崇如才抬頭向疏影望去,一身碧綠,粉色花簪,分明一株夏日嬌荷。這炎炎夏日,當真隻有她,讓人一眼望去,卓然超群,崇如多停留了幾眼,連忙移開了視線。
疏影見到崇如看自己,她坦然接受他熾熱的眼神,就那麽微微抬起頭微笑地看著他。疏影跟著一行人往屋裏走去,看著崇如的背影,這幾個月分明清瘦了不少,有些疲憊,不過依然身姿飄逸,與父兄說話時,臉龐微微側過,劍眉下,一雙有些深邃的眼睛依然飽含深情。疏影以為對他本來已經藏起來的情愫,一時間又悄悄燃起了。
這頓晚飯格外熱鬧,林沐之與夫人安排了兩桌,頃禾疏影陪著崇如用飯,另外一桌林家三位姨太太陪著采薇小宛和幾個孩子。
崇如先敬了恩師師母,十分動容,一個月的煎熬,此刻有了些許安慰。疏影與崇如正好對望,兩人時不時就能四目相對,微微一笑。疏影席間話語很少,一則父兄要與崇如談論時局,二則自己很喜歡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談笑風生的樣子,此時的他,似乎比幾個月前要放鬆的多。
誰也看不出什麽,因為二人,如此輕鬆坦蕩,微醺的崇如,用手撐著頭,“恩師,師兄,我真的太累了,我需要好好的,歇一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