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陽高掛於空中,天氣很是炎熱。因為此時正是農忙時分,許多農戶還在地裏勞作。大片大片結滿金黃麥穗的農田有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而出,沿小道遠遠望去隱約可見錯落有致的十幾棟農家院落。


    此時羊腸小道上陸陸續續有農婦提著挎籃接伴而行,其中有一個瘦弱的小身影費力地提著幾乎有其一半高的大挎籃踉蹌前行。


    一個穿著藍褂子的年齡大約四十左右的農婦從後麵很輕鬆的趕上那孩子,她一手奪過孩子手裏的挎籃,嘴裏嗔怪著:“你這孩子,都說了嬸娘來幫你拿,逞什麽強。難道嬸娘還能吃了你娘的口糧不成?”


    那孩子抬起頭來,竟是個十歲左右的小丫頭,麵黃肌瘦,隻一雙眼睛黑亮如瑪瑙,極具神韻。隻見那孩子抬起手抹了抹額上的汗,無奈地笑著:“嬸娘,我知道你的心意,隻是您手中已經提了個籃子,要是勞煩您迴頭我娘該怪我了。”


    那婦人幾步已經走得老遠,聞言迴頭朗笑著:“別聽你娘瞎扯,你娘要是怪你你就來找嬸娘,嬸娘護著你。”


    趙良玉眯著眼睛,感受著刺眼的陽光,前方李氏健步如飛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十分高大,她麵上雖然很無奈,心裏一股暖意卻是怎麽也抑製不住。


    自十天前她在自己的公寓倦極睡去,醒來時已經成了這個名喚玉娘的小丫頭。下有一個尚滿五歲的幼弟,上頭隻有一個寡母。


    玉娘一家並不是村裏的土戶,五年前,玉娘的娘劉氏一手抱著她,背上背著幼弟來到村裏,隻說自己是個寡婦,因家鄉遭了水災不得已離開了家鄉,夫君在流亡途中不幸染病去世,其它的再也不肯說。


    村裏多是良善之人,也沒多想,見她一個弱女子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在這世上流離奔波十分不易,就一起出力在村裏選了一處地方合力蓋了兩間屋子並一間廚房一間茅房。玉娘一家就在這座村子裏安頓下來。


    十天前,玉娘發了一場高燒,燒退後已叫趙良玉鳩占鵲巢。那個叫玉娘的小丫頭大概是在高燒中熬不住去了,這才叫趙良玉進了她的身。至於為何自己睡了一覺就魂穿古代,趙良玉至今都十分不解。


    穿到古代,沒有電視,沒有淋浴器,沒有馬桶,讓趙良玉覺得十分憋屈。不過穿越並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她收獲了前世想都不敢想的親情。她有了母親,有了弟弟,她的內心自穿越而來就時刻盈滿幸福。


    在幸福的同時,她心裏同時也產生了對玉娘的愧疚,畢竟這一切都是玉娘的,她不過是個冒牌貨。對此,她隻能暗暗對玉娘說一聲抱歉,並發誓一定會替玉娘好好贍養寡母,撫養幼弟。


    這樣想著,不知不覺中趙良玉已經走到了農田邊,她抬起頭,在田裏尋找著劉氏的身影。在看到不遠處那個藍色的身影時,她眼裏蔓延出笑意,提起褲子往那身影所在處飛奔而去。


    劉氏早在趙良玉到時就發現她了,看到她向自己奔來,連忙蹲子張開雙臂迎接她的小玉娘。


    “辛苦娘的玉娘了,瞧著一頭的汗。來,娘給你擦擦汗。”說完,劉氏就捏著自己的衣袖輕柔的在趙良玉的額上認真的擦起汗來。


    趙良玉看著劉氏疲憊卻溫柔的臉,心裏孺慕之情泛濫成災,她同樣捏起自己的衣袖給劉氏擦起汗來,甜甜笑道:“玉娘不累,李嬸娘有幫玉娘提籃子。娘累,玉娘幫娘擦汗。”


    劉氏聞言感動不已,臉上的笑更是溫柔了。她提起腳邊的籃子說道:“娘知道,李嬸娘都跟娘說了,來,玉娘跟娘去樹蔭下吃粿粿。”


    “嗯!”趙良玉響亮地應了一聲,並附贈趙氏無敵甜笑一枚,這貨經過十天的適應期,現在對於扮演小屁孩已經毫無壓力。


    樹蔭下已經有十幾個人坐在那裏,男人們大口吃著自家婆娘帶來的午飯,女人們則是一邊心疼地幫自家男人擦汗一邊閑聊著一些家長裏短,看到劉氏帶著玉娘走過來都十分熱情地同他們打招唿。


    其中一個黑胖的婦人卻不陰不陽地哼了一聲,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喲,劉妹子來了,不巧了,人這麽多,可沒有位置給劉妹子坐了。”


    劉氏聞言也不惱,好脾氣地笑笑,拉著趙良玉準備另找個地坐。李氏站起身來,狠狠白了黑胖婦人一眼:“誰說沒有位置坐,劉妹子快過來坐,別聽一些隻會無事生非的人胡說!”說罷,便拉著劉氏往自己旁邊坐,劉氏推拒不得,隻得坐下。


    那黑胖婦人“噌”的一聲站了起來:“你說誰無事生非?”


    李氏毫不吝嗇她的白眼,聞言又瞥了那婦人一眼:“誰急就說誰咯。也不知是誰,自家男人不過幫人家蓋了下房子,農忙時幫著收了點麥子就處處看人家不順眼。要我看啊,不過是看別人皮膚白皙,腰肢纖細,自己卻黑如炭胖如豬,臉上的皺紋怕是都能夾蒼蠅了,嫉妒罷了!”


    這話說得著實有點毒了,周圍的人聽罷哄笑一聲:“大牛家的,你快坐下罷,李大姐的嘴你又不是第一次領教!”


    那黑胖婦人聞言臉色青紅一片,想要反駁卻又不知道說什麽,隻得訕訕坐下。


    那婦人是張大牛家的婆娘蔡氏,生來就黑黑胖胖。五年前見張大牛幫著劉氏蓋了房子就一直看劉氏不順眼,總是有意無意針對劉氏。


    趙良玉在一旁低眉垂目扮乖寶寶,目光卻在蔡氏和自家娘臉上流連。唔,李嬸娘說得沒錯。自家娘雖說是一介農婦,皮膚卻格外白皙通透,白裏透紅,怎麽曬也曬不黑,腰肢也如少女般柔軟,隻是被粗布衣服掩蓋住了曼妙的身材罷了。


    眾人又閑聊幾句,坐了一會,就各自散了,農忙時分,一點點時間都顯得格外珍貴,這樣的休息時間已是難得。


    劉氏帶著趙良玉吃完飯也去忙了,趙良玉就坐在田邊等她。等到麥子都收割完了已經快要日落,劉氏牽著趙良玉的手,和眾人道別一番就家去了。


    迴家路上,劉氏問及玉娘的幼弟謹哥兒。趙良玉說今天是先將謹哥兒托給毗鄰而居的李女乃女乃後再來送飯的,走時謹哥兒也乖得很,不曾哭鬧。


    到家時,未等二人將背上的麥捆放下,就有一個長得玉雪可愛,粉團似的男孩兒撲了上來,緊緊抱住劉氏的腿。


    劉氏微有驚訝,臉上仍是綻放出愉悅的笑:“謹哥兒怎麽自己迴來了?”


    謹哥兒小嘴嘟嘟:“謹哥兒想娘和姐姐了,所以謹哥兒就自己迴家等娘和姐姐。不過謹哥兒今天有幫李女乃女乃擦桌桌哦!”然後睜大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睛,眨巴眨巴,臉上就差沒寫上“求表揚”三個字。


    劉氏失笑,模模謹哥兒的小腦袋:“娘要做飯,謹哥兒去和姐姐玩好不好?”


    謹哥兒點點小腦袋,轉身撲進趙良玉懷裏,咯咯笑道:“姐姐和謹哥兒玩!”


    趙良玉捏捏謹哥兒的小鼻子,佯裝生氣:“謹哥兒一看見娘就忘了姐姐了,姐姐不要謹哥兒!”


    謹哥兒急:“謹哥兒沒有!是姐姐太矮了,謹哥兒看不見。”


    趙良玉哼了一聲,他自己有多高,居然說自己矮。


    “找借口!”


    “沒有!”


    劉氏走進廚房,隱隱約約聽見兩個孩子爭辯的聲音,嘴角有笑意蔓延。


    晚飯吃罷,張大牛家的二丫手裏攥了一把舊細線來找趙良玉一起打絡子玩,趙良玉正覺得無聊,也就和二丫坐在一塊打起絡子。


    二丫就是蔡氏的二女兒,雖然蔡氏平日裏一張嘴不歇停,但是二丫確實十分乖巧善良的一個小女孩,以前的玉娘就經常和她玩在一塊。劉氏見二丫過來了,連忙端出家裏早上剛做的小油餅,給兩個孩子當零食吃。


    不過話說迴來,打絡子可是趙良玉的強項。前世她曾生過一場大病,連續住了三個月的院。她又是孤兒,並沒有什麽親戚朋友來看望她。長達三個月的住院生活可謂是無聊至極,她就是靠打各種各樣的絡子來打發時間。等她病好出院,打起絡子不進熟練而且好看。


    隻見她從二丫手中抽出五根細線作為主線,手指靈活地穿梭於絲線之中,線在她手裏來迴疊覆穿插,不一會一個漂亮的套色寶結就打好了。


    望著手裏的套色寶結,趙良玉猶不滿意。套色寶結要不同顏色的絲線結合起來才會好看,二丫拿來的都是一色的線,不能打出最漂亮的套色寶結。


    二丫才不會管什麽一色不一色,她隻看見趙良玉的手指這邊動一下,那邊動一下,一個複雜的絡子就打好了。她攥緊小拳頭,星星眼的看向趙良玉。


    趙良玉被她崇拜的眼神一看,詭異的發現自己居然覺得有點飄飄然起來,果然穿成小孩連人都會變得比較幼稚起來麽啊喂。


    “玉娘,你編的絡子好好看哦!如果拿到集市上賣一定可以賣很多錢的!”


    這話倒是點醒了趙良玉,玉娘一家雖說可以算是衣食無憂,但是畢竟也不是多富足的人家。如果拿到集市上賣,也可以貼補下家用。相信憑借很多這個時空所沒有的花樣,絡子一定會很受歡迎。


    她頓時豪情大發,摩拳擦掌:“二丫,我教你編絡子,我們編好了就拿到集市上賣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懿並收藏帝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