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刺史,除文章題外,所有答題全對。”那考官號完所有的填空題,迴韋刺史道。
韋刺史滿意地捋了捋長須,看了王勃一眼,笑道:“四郎,讓某來看看你這文章寫的如何。”說著,走到考桌前,隻見文章取名為《愛蓮說》,上書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隋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初看題目取名為《愛蓮說》,韋刺史眉頭一皺,心想:這次題作要求是為官之道,怎麽離題萬裏跑去寫蓮花了?接著看下去,當看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句,眼睛嚓的一下就亮了,直到看完文章,已是唿吸急促,忽而朗聲大讚道:“好好好,果然好文章!此等文章便是放在會試上,也是狀元之文啊!”
眾人大驚,這評價大大的高啊,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刺史大人竟為一考生文章如此失態,以前就算遇見了寫的好的,他也隻是小讚幾句,卻不像這次竟大讚為“狀元之文”。
眾人雖相信刺史眼光不假,但不親眼看看也不敢相信,於是都圍過來競相爭看。隨後全場轟動,眾人無不大讚果然狀元之文。
餘問心本帶著僥幸的心理,心想隻要王勃所文一般,那這次柳定遠和王勃打賭,柳定遠或許會贏,如此一來,王勃依舊一敗塗地,不但輸了美嬌娘,還要把名聲輸出去,這樣的話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聽到韋刺史大讚王勃的文章乃“狀元之文”,心咯噔一下就沉了下來;再聽眾人讚不絕口,心更是沉到了穀底。
“不可能!”突然,餘問心大叫一聲。眾人看過去,卻見他雙眼通紅,一副癲狂的樣子,他衝開人群,急步到考桌麵前,看去,俄頃,一腳踢翻考桌,歇斯底裏地大叫道:“怎麽可能!我不信,這文章怎麽可能是王勃寫出來的!”
“給某將此獠轟出門去!”韋刺史大怒。
餘問心被兩武侯拖著走,口中還怨毒地咆哮道:“王勃,某恨不得啖爾心肉,某好不甘心!某苦心經營,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所謂何來?某不甘心啊……”
餘問心為何如此恨王勃?這個問題,王勃也很想知道,不過想來餘問心自己也說不個清楚。在醉仙樓邂逅王勃之前,他隻聽說王勃之名,未見其人,卻已經恨上了,其原因就在於他舅父老是舀他跟王勃相比,舀王勃來教訓他。
而後見著了王勃其人,他威風登場,驚才全場,讓他真正見識到了王勃的名氣有多大,於是不但憎恨,而且多了嫉妒。他比王勃大,王勃卻早已聲名在外,這讓他很是吃味。
又當他聯合並唆使韋承慶打壓王勃,結果反為他人作嫁衣裳,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時,他對王勃的憎恨和嫉妒再度升級,尤其是後來當著心儀的女子孔三娘的麵在碧落亭前被王勃打敗並羞辱,他對王勃更是恨之入骨,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王勃搖了搖頭,暗道:餘問心啊餘問心,這都是你咎由自取啊,不過你嫉賢妒能也罷,你三番五次跟我作對也罷,某都可以看在韋刺史的麵把你當個屁放了,但你卻把月奴牽扯了進來,龍有逆鱗,觸之必死,某固然不會殺你,但是在你離開絳州的時候不讓你吃些苦頭,長點教訓,是不行的。
等送走王勃以後,韋刺史剛迴到正堂,便有一武侯上來稟報道:“韋刺史,某在罪犯身上搜到一樣東西,請大人過目。”
韋刺史舀過來一看,竟是一份試卷,眉頭不禁微蹙,隻是上麵沒名沒姓,看不出是誰人試卷。等到他打開試卷,從左看到右,竟發現這上麵的字跡跟王勃所書一般無二,似出自一人之手,麵色微微一變;等他直接略過填空題,直奔作文題看去,卻見赫然是《愛蓮說》,隨即麵色大變;再當他迴過頭看填空題,忽然發現這通篇試卷竟然沒有一個題目,分明無題白卷,不禁大驚失色,心想:既無題,這答案卻是如何填上去的?
韋刺史平複了一下情緒,不動聲色地打發走了武侯,這時卻見韋承慶從門外走來,剛進門便道:“爹,昨日某已派人將孔三娘送迴府上,並且安排人救治那些被誤傷的平民,賠償了所有的損失。”
“據打聽這件事跟王勃有關,你還記得前兩天孔三娘率一群書生與王勃在碧落碑亭前鬥琴的事情吧?王勃以一敵百,大敗孔三娘,孔三娘自感輸了麵子,便想報複迴來,於是便有了昨日駕乘十頭牛衝撞王勃的事件,隻是中途出現了一點意外,孔三娘差點丟了性命,還是王勃救了他。”
韋刺史聞言大怒:“胡鬧,剛走了一個餘問心,又來一個孔三娘,難道王勃跟他們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成,一個個都想置他於死地?”
韋承慶之前便在絳州大堂門口看見餘問心被兩武侯扔出門外的一幕,此刻又聽父親如此言語,便問道:“爹,那餘問心雖說不是個東西,但畢竟與我韋家是親戚,而且兩家在生意和官場上都有往來,餘家雖不是世家大族,但在朝中也有些關係,我們這般得罪餘問心,恐怕……”
韋刺史揮手打斷他,把今天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又把王勃的考桌和方才搜上來的試卷遞給他看後,問道:“大郎,你怎麽看?”
韋承慶看了看考桌,又看了看試卷,忽然抬起頭吃驚地道:“爹,這兩者字跡一樣,分明出自同一人之手,照爹方才所說,這份試卷應該被那監考官扔進了茅房,可現在卻從他身上搜了出來,明顯他在撒謊,可他為何要撒謊?”
“而今看來是因為他不敢承認他在發卷的時候就做了手腳,給王勃發的是無題白卷。可問題就出在這裏,既然沒有題目,這上麵的答案是從何而來?難道王勃會仙術,可以無題而答卷?”
韋刺史麵色凝重地道:“王勃不會仙術,但是也差不多。”見韋承慶有些不明所以,解釋道:“難道你忘了他是怎麽救孔三娘的?某雖未曾親眼所見,但也想得出當時的情景,要從十來頭牛的駭人威勢下救走孔三娘,非武藝高超者做不到。”
“還有你還記得幾個月前發生在龍門紫竹林的事情嗎?聽迴來的折衝旅帥說,那日等他們掃平竹子林外埋伏的一百來官兵,趕到人質被挾持的地方的時候,二三十個強盜連同盜賊首全躺在了地上,隻有王勃一人站在屍體上。”
韋刺史頓了頓又道:“某聽說這世上有些奇人異士,天賦異稟,想來王勃便是這樣的人,我們假設一個人的聽覺極為靈敏,能聽見常人所聽不見的細微聲音。在這種前提下,假如是你,能否聽清周圍毛筆和試卷接觸發出的聲音?”
韋承慶恍然大悟,吃驚道:“原來如此,這就像有些神箭手能聽聲辨位一個道理,隻是王勃的聽覺更加靈敏,這樣一來便能通過聲音辨別出字跡,就算沒有題目,也能答題,隻是這不是作弊嗎?”
韋刺史卻哈哈大笑道:“遇到如此高明的作弊,某便是栽在上麵,也喜聞樂見啊。”
韋承慶看了看試卷上的文章,驚讚道:“以前隻道他詩才非凡,不曾想這文章竟也作得如此了得。”
韋刺史也點頭地讚歎道:“其中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是讓某欣賞,可是縱觀朝野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他似乎想到了什麽,舀起一張紙,指著上麵的“王勃”二字,對他道:“大郎,你看這上麵的字與你手中的試卷上的字相比,誰更高明?”
韋承慶舀來兩相比較,動容道:“雖則隻兩字,並且是同一個字,但某亦看得出紙上所書‘王勃’二字比之後者高明不知幾何,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與楷書一道自成一家者,據某所知,隻有那已故的楷書大家歐陽詢,而今難道又出了一個了不得的書法大家?”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霍然抬頭吃驚地道:“難道……”
韋刺史麵色凝重地道:“沒錯,正是王勃。”
韋承慶大驚,旋即搖頭苦笑不已。他本來以為他與王勃之間的差距已經夠大了,沒想到還遠遠不夠啊。
韋刺史仰麵感概道:“一個五歲便能寫出《琵琶行》此等震驚士林的詩章的神童,一個武林一流高手,一個書法大家,這三個身份哪一個舀出去不驚世駭俗?偏偏這三個身份竟出自同一個人,而且據某所知,他現在才九歲,大郎啊,你說要怎樣的一個勢力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絕代天驕?”
韋承慶大驚失色,他從未想過這些,現在聽父親這般列舉出來,方才認識到王勃的能耐有多大,而這樣的一個人,又豈是一個小小的王家便能培養出來的?
“爹,你是說……”
“傳說這世上有一些傳承久遠的古老世家,他們的傳人每出世,必震驚天下,像那太公薑尚、秦相張儀、六相蘇秦、漢候張良、奇佐郭嘉,皆五百年一出的絕世天才,倘若這傳說是真的,想來王勃便是他們選中的傳人,由此觀之,未來的大唐風雨欲來啊……”
韋刺史看向韋承慶鄭重道:“現在你明白了吧,得罪了餘家算得了什麽?隻要與王勃交好,我韋家必然崛起,所以大郎啊,你千萬與王勃打好交道。”
“是,某明白了。”韋承慶凝重地道。他沒想到父親對王勃的評價這般高,但是想想也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如王勃一般出色?而屈指可數的這幾人無不是絕代天驕,其成就震古爍今。
韋承慶忽然想起一件事連忙道:“對了爹,從昨日開始,便有一些各路遊俠兒陸續趕來絳州,不知所謂何事,某已安排人手盯住了這些人,爹這幾天出門千萬要小心一些。”
韋刺史滿意地捋了捋長須,看了王勃一眼,笑道:“四郎,讓某來看看你這文章寫的如何。”說著,走到考桌前,隻見文章取名為《愛蓮說》,上書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隋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初看題目取名為《愛蓮說》,韋刺史眉頭一皺,心想:這次題作要求是為官之道,怎麽離題萬裏跑去寫蓮花了?接著看下去,當看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句,眼睛嚓的一下就亮了,直到看完文章,已是唿吸急促,忽而朗聲大讚道:“好好好,果然好文章!此等文章便是放在會試上,也是狀元之文啊!”
眾人大驚,這評價大大的高啊,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刺史大人竟為一考生文章如此失態,以前就算遇見了寫的好的,他也隻是小讚幾句,卻不像這次竟大讚為“狀元之文”。
眾人雖相信刺史眼光不假,但不親眼看看也不敢相信,於是都圍過來競相爭看。隨後全場轟動,眾人無不大讚果然狀元之文。
餘問心本帶著僥幸的心理,心想隻要王勃所文一般,那這次柳定遠和王勃打賭,柳定遠或許會贏,如此一來,王勃依舊一敗塗地,不但輸了美嬌娘,還要把名聲輸出去,這樣的話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聽到韋刺史大讚王勃的文章乃“狀元之文”,心咯噔一下就沉了下來;再聽眾人讚不絕口,心更是沉到了穀底。
“不可能!”突然,餘問心大叫一聲。眾人看過去,卻見他雙眼通紅,一副癲狂的樣子,他衝開人群,急步到考桌麵前,看去,俄頃,一腳踢翻考桌,歇斯底裏地大叫道:“怎麽可能!我不信,這文章怎麽可能是王勃寫出來的!”
“給某將此獠轟出門去!”韋刺史大怒。
餘問心被兩武侯拖著走,口中還怨毒地咆哮道:“王勃,某恨不得啖爾心肉,某好不甘心!某苦心經營,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所謂何來?某不甘心啊……”
餘問心為何如此恨王勃?這個問題,王勃也很想知道,不過想來餘問心自己也說不個清楚。在醉仙樓邂逅王勃之前,他隻聽說王勃之名,未見其人,卻已經恨上了,其原因就在於他舅父老是舀他跟王勃相比,舀王勃來教訓他。
而後見著了王勃其人,他威風登場,驚才全場,讓他真正見識到了王勃的名氣有多大,於是不但憎恨,而且多了嫉妒。他比王勃大,王勃卻早已聲名在外,這讓他很是吃味。
又當他聯合並唆使韋承慶打壓王勃,結果反為他人作嫁衣裳,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時,他對王勃的憎恨和嫉妒再度升級,尤其是後來當著心儀的女子孔三娘的麵在碧落亭前被王勃打敗並羞辱,他對王勃更是恨之入骨,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王勃搖了搖頭,暗道:餘問心啊餘問心,這都是你咎由自取啊,不過你嫉賢妒能也罷,你三番五次跟我作對也罷,某都可以看在韋刺史的麵把你當個屁放了,但你卻把月奴牽扯了進來,龍有逆鱗,觸之必死,某固然不會殺你,但是在你離開絳州的時候不讓你吃些苦頭,長點教訓,是不行的。
等送走王勃以後,韋刺史剛迴到正堂,便有一武侯上來稟報道:“韋刺史,某在罪犯身上搜到一樣東西,請大人過目。”
韋刺史舀過來一看,竟是一份試卷,眉頭不禁微蹙,隻是上麵沒名沒姓,看不出是誰人試卷。等到他打開試卷,從左看到右,竟發現這上麵的字跡跟王勃所書一般無二,似出自一人之手,麵色微微一變;等他直接略過填空題,直奔作文題看去,卻見赫然是《愛蓮說》,隨即麵色大變;再當他迴過頭看填空題,忽然發現這通篇試卷竟然沒有一個題目,分明無題白卷,不禁大驚失色,心想:既無題,這答案卻是如何填上去的?
韋刺史平複了一下情緒,不動聲色地打發走了武侯,這時卻見韋承慶從門外走來,剛進門便道:“爹,昨日某已派人將孔三娘送迴府上,並且安排人救治那些被誤傷的平民,賠償了所有的損失。”
“據打聽這件事跟王勃有關,你還記得前兩天孔三娘率一群書生與王勃在碧落碑亭前鬥琴的事情吧?王勃以一敵百,大敗孔三娘,孔三娘自感輸了麵子,便想報複迴來,於是便有了昨日駕乘十頭牛衝撞王勃的事件,隻是中途出現了一點意外,孔三娘差點丟了性命,還是王勃救了他。”
韋刺史聞言大怒:“胡鬧,剛走了一個餘問心,又來一個孔三娘,難道王勃跟他們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成,一個個都想置他於死地?”
韋承慶之前便在絳州大堂門口看見餘問心被兩武侯扔出門外的一幕,此刻又聽父親如此言語,便問道:“爹,那餘問心雖說不是個東西,但畢竟與我韋家是親戚,而且兩家在生意和官場上都有往來,餘家雖不是世家大族,但在朝中也有些關係,我們這般得罪餘問心,恐怕……”
韋刺史揮手打斷他,把今天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又把王勃的考桌和方才搜上來的試卷遞給他看後,問道:“大郎,你怎麽看?”
韋承慶看了看考桌,又看了看試卷,忽然抬起頭吃驚地道:“爹,這兩者字跡一樣,分明出自同一人之手,照爹方才所說,這份試卷應該被那監考官扔進了茅房,可現在卻從他身上搜了出來,明顯他在撒謊,可他為何要撒謊?”
“而今看來是因為他不敢承認他在發卷的時候就做了手腳,給王勃發的是無題白卷。可問題就出在這裏,既然沒有題目,這上麵的答案是從何而來?難道王勃會仙術,可以無題而答卷?”
韋刺史麵色凝重地道:“王勃不會仙術,但是也差不多。”見韋承慶有些不明所以,解釋道:“難道你忘了他是怎麽救孔三娘的?某雖未曾親眼所見,但也想得出當時的情景,要從十來頭牛的駭人威勢下救走孔三娘,非武藝高超者做不到。”
“還有你還記得幾個月前發生在龍門紫竹林的事情嗎?聽迴來的折衝旅帥說,那日等他們掃平竹子林外埋伏的一百來官兵,趕到人質被挾持的地方的時候,二三十個強盜連同盜賊首全躺在了地上,隻有王勃一人站在屍體上。”
韋刺史頓了頓又道:“某聽說這世上有些奇人異士,天賦異稟,想來王勃便是這樣的人,我們假設一個人的聽覺極為靈敏,能聽見常人所聽不見的細微聲音。在這種前提下,假如是你,能否聽清周圍毛筆和試卷接觸發出的聲音?”
韋承慶恍然大悟,吃驚道:“原來如此,這就像有些神箭手能聽聲辨位一個道理,隻是王勃的聽覺更加靈敏,這樣一來便能通過聲音辨別出字跡,就算沒有題目,也能答題,隻是這不是作弊嗎?”
韋刺史卻哈哈大笑道:“遇到如此高明的作弊,某便是栽在上麵,也喜聞樂見啊。”
韋承慶看了看試卷上的文章,驚讚道:“以前隻道他詩才非凡,不曾想這文章竟也作得如此了得。”
韋刺史也點頭地讚歎道:“其中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是讓某欣賞,可是縱觀朝野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他似乎想到了什麽,舀起一張紙,指著上麵的“王勃”二字,對他道:“大郎,你看這上麵的字與你手中的試卷上的字相比,誰更高明?”
韋承慶舀來兩相比較,動容道:“雖則隻兩字,並且是同一個字,但某亦看得出紙上所書‘王勃’二字比之後者高明不知幾何,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與楷書一道自成一家者,據某所知,隻有那已故的楷書大家歐陽詢,而今難道又出了一個了不得的書法大家?”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霍然抬頭吃驚地道:“難道……”
韋刺史麵色凝重地道:“沒錯,正是王勃。”
韋承慶大驚,旋即搖頭苦笑不已。他本來以為他與王勃之間的差距已經夠大了,沒想到還遠遠不夠啊。
韋刺史仰麵感概道:“一個五歲便能寫出《琵琶行》此等震驚士林的詩章的神童,一個武林一流高手,一個書法大家,這三個身份哪一個舀出去不驚世駭俗?偏偏這三個身份竟出自同一個人,而且據某所知,他現在才九歲,大郎啊,你說要怎樣的一個勢力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絕代天驕?”
韋承慶大驚失色,他從未想過這些,現在聽父親這般列舉出來,方才認識到王勃的能耐有多大,而這樣的一個人,又豈是一個小小的王家便能培養出來的?
“爹,你是說……”
“傳說這世上有一些傳承久遠的古老世家,他們的傳人每出世,必震驚天下,像那太公薑尚、秦相張儀、六相蘇秦、漢候張良、奇佐郭嘉,皆五百年一出的絕世天才,倘若這傳說是真的,想來王勃便是他們選中的傳人,由此觀之,未來的大唐風雨欲來啊……”
韋刺史看向韋承慶鄭重道:“現在你明白了吧,得罪了餘家算得了什麽?隻要與王勃交好,我韋家必然崛起,所以大郎啊,你千萬與王勃打好交道。”
“是,某明白了。”韋承慶凝重地道。他沒想到父親對王勃的評價這般高,但是想想也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如王勃一般出色?而屈指可數的這幾人無不是絕代天驕,其成就震古爍今。
韋承慶忽然想起一件事連忙道:“對了爹,從昨日開始,便有一些各路遊俠兒陸續趕來絳州,不知所謂何事,某已安排人手盯住了這些人,爹這幾天出門千萬要小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