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ngsongdu.馬嘉禮事件進行到現在,英國佬提出的各項要求,大清這邊雖然一條條咬著不放,又刪又減,逐條爭議,但卻也先後全都一一答允了下來。♀.qingsongdu.


    這事磨洋工磨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了,一直都沒有激起什麽大的國際變故,李鴻章也的確已經盡了力,且卓有成效,算是間接為西征大業盡了點力。


    現在西征初戰告捷,形勢大好,英國佬這邊當然就有點坐不住了。


    可這時候中英間大部分條款,已經全都經雙方認可確定了下來,不好反口。


    不得不說英國佬協約精神還是可以滴,已經談好的事,哪怕是口頭協議,也不會隨意改口不尊,舊事重提。


    於是英國佬就隻好在已達成協議中找岔子。


    現在奕忻跟慈禧匯報的這不大好消息,就是英國佬最新找出來的岔子。


    不大,真不大,僅僅隻是一個小岔子,而已。


    但卻讓奕忻現在真滴真滴很為難,非得求慈禧大力襄助不可。


    因為這小岔子,顯然是英國佬中的中國通,所參謀出來的“高見”。


    啥岔子呢?英國佬提出,大清現在準備委派去英國向他們國家表示道歉的官員,級別太低!不行!完全沒有誠意!不接受。說這是對大英帝國的侮辱!所以要求大清委派更高級別勳貴專員去英國向他們維多利亞女王道歉,才行。


    大清現在準備委派誰代表大清去英國向英國佬道歉呢?郭嵩燾。


    郭嵩燾,字筠仙,湖南湘陰人。雖是進士及第入的官場,但卻也是跟曾國藩一起混出頭的,所以也算湘軍一脈官員吧。


    郭嵩燾現任福建按察使,正三品,大約相當於現在福建省的省紀委書記,正兒八經的省級高官,而且還是以管官為主的官,而不是管民。


    這官也不算小了。不過如果讓這種地方上三品官員代表整個國家去向人家英國女王道歉?也的確有點那個啥,不是很合適。


    因為按大清現在的國情來說,至少應該派個總理衙門裏的官,譬如說文祥大人,或是派個軍機大臣,譬如說沈桂芬之流的高官,去向人家英國女王道歉才對。


    最不濟也得派禮部尚書這樣中央級管禮儀的一品高官去,才對。


    可大清卻準備派個什麽地方上官員郭嵩燾去,也難怪被人家英國佬中的中國通,抓了個小岔子。


    不過這也絕不能怪奕忻辦事不力,思慮不周,派人不當,而是因為現在大清的高官,實在是沒人願意去呀!


    公費出國旅遊,這好的事!居然無人願去?!很不可思議吧?不過這的確是實情!


    因為千百年來咱中華文明一直以其燦爛輝煌,輻射四方,引得“萬方來朝”,其他國家都是咱國的“藩屬”,定期要派“貢使”來咱國家朝拜,稱臣納貢,跪地磕頭,而絕無什麽咱國派使“駐外”之說.qingsongdu.


    簡言之,在咱國的傳統觀念中,對外隻有體現宗藩關係的“理藩”,而絕無什麽平等的“外交”一說。


    不過這觀念的形成,有一說一,可不能怨大清,而是得歸咎於秦皇漢武以及盛唐。有詩為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對了,還有明永樂大帝朱棣,更是把這種觀念推升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這位永樂大帝,組建那大個艦隊花費那大的本錢派鄭和七下西洋,卻僅僅隻是讓人家承認你是天朝上國來向你稱臣納貢自認藩屬,就可以了。


    而且他迴饋給那些藩屬的禮,比他們納的“貢”,多多了!這不是有病嗎?!


    可見這有點那個啥妄自尊大的要不得觀念,古已有之,源遠流長,絕非大清之過。


    不過大清也有不對。


    你他娘怎麽就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科學地繼承我漢文明呢?非要生搬硬套!愚蠢!落後!


    這時候代表中華的大清,雖然屢遭列強侵略,但這種“外交”觀,卻並無改變,外國使節駐華和中國派駐對外使節都被視為大傷國體的奇恥大辱,更不用說到別人國家去向人家賠禮道歉了。♀


    所以就算這位郭嵩燾大人,那也是奕忻以至於慈禧老人家親自出麵,費了老大勁勸說,人家才勉強答應願意去。


    因為這位郭大人要出國去的風聲,剛一傳開,他的親朋好友就全都紛紛上門來規勸,甚至是辱罵。說什麽“有辱名節”,什麽“徒重辱國而已,雖有智者無所施為”,什麽“郭侍郎文章學問,世之鳳麟。此次出使,真為可惜。”這些都還是勸,不是罵。


    而罵者更多。


    再來聽聽罵。說什麽“事鬼”,也就是漢奸。說什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這就很有點嚴重了。意思是要開除這位郭大人籍貫。說他要是做了這個出國公使?就根本沒資格做湖南人。更有甚者揚言要砸這位郭大人在湖南老家的祖宅。


    在這樣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誰還願意出國幹這個差事呢?


    郭嵩燾此人,說句客觀話,還真是位很了不起人物,屬於那什麽思想很開明,且很有遠見卓識,是大清當今極少數極少數不以天朝上國思想自居的先驅型人士,心裏願意去,但卻在這種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還是不得不屈服。


    於是他幾次告病推月兌,連官都不做了,要辭官歸老。但都未獲準,弄到最後,慈禧老人家決定召見郭嵩燾,以作安撫。這樣老郭才橫下一條心願意去了。


    可現在就算老郭願意去,人家英國佬又不怎麽樂意了。


    說是老郭去做駐英使臣,可以。但是代表大清去向英國女王道歉?身份低了點。


    “哎!”養心殿東暖閣,慈禧愁眉苦臉地長歎一口氣:“奕忻,那依你之見,他們是要我們派個啥人去,才會滿意呢?”


    “據奴才所知,”奕忻跪在地上望著慈禧臉色察言觀色道:“起碼得派個王爺?”


    大清的王爺,隻有郡王與親王,這是大清除皇上太後外身份最尊貴人了。


    而且現在還沒有漢人,隻有滿人與蒙古人。


    因為漢人中那幾位王爺,譬如說平西王吳三桂,到後來差不多全都又反了大清,被大清給滅了。


    當然,這幾位漢族王爺都不是鐵帽子王,就算不反,王位也傳不下來。


    王爺?怎麽可能?!慈禧聽罷頓時心都涼了。


    因為現在大清的這些王爺,先不管人家願不願意去,真正能擔此重任的恐怕也隻有眼前這位恭親王奕忻一人。


    但派恭親王奕忻去?顯然不大現實!因為太損國體,再說也沒這個必要。


    要知道以奕忻在大清的身份地位以及所任官職,他去別國,就算放到現代也不可能是以什麽向人家道歉名義去,而是隻能去友好訪問。


    可其他王爺?除劉清老子醇親王奕譞以及惇王奕誴外,其他王就算爭著去?慈禧也斷斷不敢派他們中任何一位王爺去!


    因為這些王,都是那什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王。如果讓他們中某王去?慈禧相信,就算英國佬本來不想跟大清開戰,也非得被這些王害得跟大清開戰不可!更何況慈禧還真沒這個自信可以說服得了這些王。


    “哎!”慈禧又歎了口比先前更大的氣,“看來人家是故意刁難我大清存心跟我大清過不去呀!”


    但就在慈禧在這裏唉聲歎氣的時候,坐在邊上的劉清,卻驀地眼睛一亮,心中大喜。


    好機會!得趕緊想辦法把這消息通知阿瑪!慈禧姨媽,別愁,發愁有損美容。這事好辦,好商量,就讓我阿瑪去不就得了。劉清在心裏幸災樂禍地道。


    現在劉清跟老爹通消息,可比原來方便快捷得多。


    因為他現在上學了,有位好班主任老師。


    “六王爺,您這新宅不錯呀!”翁同和一麵欣賞著奕譞的新宅,一麵跟奕譞打趣了一句。


    由於奕譞家出了位皇上,所以他原來那座位於宣內太平湖畔的醇王府,就不能住了。


    因為這是皇帝的出生發祥地,又被稱為“潛龍邸”,須升為宮殿,或者空閑出來,改為廟宇。總之不能再作居住之用。


    於是奕譞隻好搬了新家,所以翁同和進門時才會有此一說。


    “書平,什麽風把你給吹來了,快請進,快請進,嗬嗬……”


    翁同和,字書平。奕譞雖然貴為親王,但卻對翁同和這位帝師當然熱情得很。


    那是親自出迎,滿臉堆笑地把兒子這位班主任老師給請進了屋,而後趕緊命人好煙好茶地伺候著。


    仿佛他們間的關係,又好又熟,是常來常往的什麽親朋摯友一樣。


    但事實上這兩位的關係,並不熟,甚至幾乎沒啥往來。


    原來是因為沒有那個必要往來,現在則是因為要避嫌,所以也不能常來常往。


    不過偶爾來往一下,當然還是可以滴。


    翁同和這次來訪,並沒在奕譞家坐多久,僅僅隻是小坐了大約十來分鍾,就很自覺走人了。因為他隻是來幫劉清帶一句話而已。


    對此奕譞當然也沒怎麽挽留,但卻當然也知道給這位帝師包個大大的紅包,把人家恭送了出去。


    翁同和原本不想接這個大紅包。不過這位班主任老師想了想後,還是慨然接下了這個大紅包。


    因為他知道,這不是紅包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而劉清現在讀書的表現,讓這位班主任老師,當然對他皇上學生的前景,很看好!是故他也願意借此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


    收紅包這種一舉兩得皆大歡喜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英吉利國?湉兒這是要我借此機會去英吉利國好好看看走走!嗯,這的確是個送上門好機會!不過我可不能主動去要,而是得耐心等人家上門來求,才最為妥當。


    奕譞望著翁同龢遠去的背影,眼中隱隱閃過幾絲笑意.qingsongdu.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孤並收藏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