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白日裏的口不擇言,崔氏當夜就隻能在冰冷的祠堂裏度過了。如果說下這個命令的是王氏,那她還敢鬧上一鬧討價還價一番,可是這個處置是安國公親決定的,她若是敢說一個“不”字,來傳話的萬姨娘已經說了,老爺給她兩個選擇:要麽滾去祠堂跪著,要麽卷鋪蓋走人!
崔氏傻眼了,嫁給庶子她心裏沒少委屈可若是被休迴家,韓國公府哪還有她的立足之地?到時候隻能一根繩子吊死了!所以她一聲都沒敢吭乖乖的滾去跪祠堂了。
崔氏老實了,張姨娘這邊卻是氣難平。不過她不像王氏一生氣就拿屋子裏的東西撒氣,既不符合她的形象也糟蹋東西,她隻是麵無表情的坐在屋角的陰影裏,一聲不吭,仿佛已進入另一個世界,唯獨手上那一方絞爛了的絲帕泄露了她此刻內心的憤怒。
水芝伺候她多年最了解她的脾氣,見她如此便溫言勸道:“姨娘也別太往心裏去了,奴婢說句僭越的話,大奶奶這迴確實做得不妥當,司徒夫人既是客人還是長輩再如何也不該當著麵詛咒人家,這要是傳了出去咱們國公府的臉麵要往哪擺?老爺這迴怕是氣急了才會罰她去跪祠堂,等這件事過了,姨娘再陪著些小心,老爺素來憐惜您,斷不會為著大奶奶遷怒到您身上。”
“我不是為這個生氣!”張姨娘的聲音不似往日般溫軟反透著一絲陰寒,“我氣得是崔氏那個上不得台麵的東西!還號稱什麽世家千金!若不是衝著當初韓國公的承諾我怎麽會讓大爺娶了她!不過是見二房多給了些銀子便跟野狗見了肉似的巴巴的要去搶,她也不用腦子想想那是人家的陪嫁,少夫人上有公婆下有夫君,還有個二叔睜著眼睛死死的盯著咱們府上生怕她受一點兒委屈,這樣的人拉攏示弱來來不及,偏崔氏那個蠢貨就知道占便宜,也不想想若是大爺的事成了,這整個安國公府都是她的,要什麽沒有!她就這樣心急?一時半刻都等不了!”
水芝心裏也瞧不上崔氏的做派可這話張姨娘能說她卻分毫都不能露出來,隻能勸道:“這也不能全怪大奶奶,誰能想到少夫人那般大方,平日裏瞧著她跟世子不和,這一出手就給了三小姐幾萬兩,誰瞧了不眼紅?也是今兒個不趕巧若是司徒夫人不來,說不定大奶奶這一鬧還真能得些好處。”
張姨娘秀麗的眉頭聞言忽然就蹙了起來,“你這麽一說倒提醒我了。若是往常崔氏這般胡鬧夫人早發作了,今兒個不知怎麽的竟學聰明了,先是裝病請大夫,然後等老爺迴來從下人處問清楚了緣由親自處置了崔氏,這等手段依夫人的性子是使不出來的,你說這是誰給她出的主意?”
“莫不是少夫人?”
張姨娘心裏也覺得這是司徒凝冰的手筆,可是她想不通,王氏的性子這些年她早已摸得一清二楚,這個女人身上有一股不可理喻的執拗,她要是看一個人不順眼無論那個人說得多有道理她都不會聽的。這主意若真是少夫人出的,那她是用了什麽法子叫王氏乖乖聽話的?
張姨娘不知道這世上要一個人聽話有很多種法子,其中有一種叫循循善誘。司徒凝冰什麽話都沒跟王氏說,隻不過是在崔氏走了之後跟二嬸孫氏聊了些家常順便八卦了一下隴西各家名門後宅裏的那些新聞。在王氏的認知裏,這屬於嚼舌根的行為名門淑女不屑為之,如果司徒凝冰膽敢在她麵前提起一定會被她一頓說教然後再罰抄百八十遍的《女戒》,可人家是說給自己二嬸聽的,她要是敢當著孫氏的麵教訓兒媳婦,孫氏那個潑婦一定會扯著大嗓門跟她嚷嚷,這金英堂立刻就能淪為菜市場,兩害相較取其輕她還是暫時忍忍罷。
於是王氏在她極其不屑的嚼舌根行為當中津津有味的聽完了太守祝夫人三鬥寵妾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然後腦中靈光一閃活學活用的借鑒了祝夫人的手段,似乎效果還不錯……
司徒凝冰在崔氏受罰之後就分外關注起了鬆濤院以及張姨娘的動向,崔氏那日在金英堂的那句咒罵,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時氣急,可在她眼裏這是一個信號,李元祥跟韓國公恐怕是要準備行動了!
跟她預料的差不多,半年,她的好師兄那邊應該已經萬事俱備了。到時候她隻需要吹一把東風,這天下就該亂了。想到此,司徒凝冰不由得微微一笑,“楊炎,你就等著收拾爛攤子罷!”
鬆濤院的正房裏,李元祥正安撫著哭得跟個淚人似的妻子,“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且再忍耐幾日,等三妹一出閣,咱們的苦日子就要熬出頭了。”
崔氏哭得不能自己,聞言猛地抬起頭眼睛亮的嚇人,“真的?!你跟伯父都安排好了?!”
李元祥拍著她的肩膀,聲音裏帶著三分得意七分陰森,“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著三妹大喜那天,到時候我要那些所謂的正室嫡出統統都消失,誰也別想再壓在我頭上!”
自從這世上有李嘉懿這個人開始李元祥就不得不作為被比較的對象。原本李元祥是庶出卻占了個“長”字,李嘉懿又天生殘疾怎麽看都是一生下來就聰明健康的李元祥更占優勢,可是這種優勢在李元祥六歲之時就徹底煙消雲散了。六歲,在他還不過剛剛開蒙的時候,那比他小了三歲的二弟已經會作詩了,七歲,在他還在辛辛苦苦背著詩詞文章的時候,他二弟已經開始自己作詞了,到他十歲絞盡腦汁想了兩天才對上先生出的對聯並得了誇獎正得意洋洋的時候,恰巧李嘉懿的小廝經過他那素來自視甚高的先生居然親自迎了上去帶著絲討好的問道:“學生的前些日子請二公子品評的那篇文章不知二公子瞧過沒有?勞煩小哥告知一聲……”他也沒聽見先生與那小廝後麵說了些什麽,隻覺得方才所有的喜悅都化為了泡沫,這幾年的用功苦讀不過是一場笑話!
他迴去找姨娘狠狠哭了一頓,姨娘安慰他說:“書讀不好也沒有關係,咱們家是武將出身你身子強健把武藝練好,再去軍中曆練幾年何愁沒個好前程!”
他茅塞頓開,自那以後每日晨起練武夤夜論兵風雨無阻,十五歲那年終有小成,喜滋滋的去找父親自請去軍中曆練。當書房的門打開,他瞧見兩個人正在對弈,一個是威嚴肅穆的父親,一個是冷漠淡然的二弟。
他雖有些不自在卻還是將自己的想法同父親說了,父親捋著胡子思考了半晌忽然瞧向對麵一言不發的二弟征詢般問道:“嘉懿你的意思呢?”
他隻記得自己當時震驚的瞧了瞧父親又瞧了瞧二弟,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眼中高大威嚴的父親竟要聽從二弟的意見了?!可更震驚的還在後頭,李元祥永遠都不會忘記他那個天生殘疾連路都走不了的二弟聞言將目光從棋盤上移到他身上,那目光他見過,那是主子看下人的眼神!他的語氣很淡,淡的似乎是在談論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說出來的每一個字卻都如一道道驚雷般打在他心上。
“大哥願意去軍中也好,咱們家畢竟是以武立身總不能連一個能上戰場的人都沒有。雖說現在四夷臣服天下太平可也保不齊哪天邊關****,況且先皇後早逝瞧聖上的意思無意再冊立中宮,皇室無嫡子,太子之位雖定然淑妃出身太低,難免為人詬病,再說陳德妃所出二皇子隻比太子小一天,朝中又有不少陳國遺老,到最後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就算是為了貴妃娘娘咱們家也要保持實力,娘娘如今還年輕父親焉知他日不會添個小外甥?到時候朝堂少不得一陣動蕩,為以防萬一還是要有個能領兵的自家人才好。”
二弟的話他不是很明白隻是瞧父親一副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模樣,他就知道自己這五年來的宿夜辛苦到了二弟麵前便不值錢了,可他還是在父親的安排下去了軍中,因為那裏沒有二弟,他想隻要好好努力總歸會出人頭地的。
可事實證明他太天真了,直到幾年後他才想明白,那是自家的軍隊二弟身為安國公府的世子怎麽可能放棄對它的掌控!就算李嘉懿天生殘疾不能走路又怎麽樣?一點兒也不妨礙軍中將士對他的崇拜,自己走到哪裏都能聽到軍官士卒們用充滿敬重的語氣稱讚,“我前些日子看了世子爺寫的《兵略》,通俗易懂還句句寫在點上,真是本難得的兵書,你們也去瞧瞧!”“經世子爺改良過的連弩箭就是好使,有了它真打起仗來咱們肯定贏!”“世子爺真是難得的大好人,知道我娘病了不夠銀子看大夫不聲不響的就找了濟世堂的張大夫來給我娘看病,我說那張大夫怎麽死活不肯收銀子,原來時世子爺已經給過了!”……
反正李嘉懿什麽都好,至於他…已經沒人知道他是誰了。自他成年之後人家介紹他的時候都隻會說,“這位是安國公府的大公子”然後在對方迷茫的眼神中再補上一句,“就是李公子的兄長。”接著對方就會“哦~”的一聲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最後就是在他背後悄悄議論,“李公子的兄長?我怎麽從來沒聽說過?”“庶出的。”“哦!”
崔氏傻眼了,嫁給庶子她心裏沒少委屈可若是被休迴家,韓國公府哪還有她的立足之地?到時候隻能一根繩子吊死了!所以她一聲都沒敢吭乖乖的滾去跪祠堂了。
崔氏老實了,張姨娘這邊卻是氣難平。不過她不像王氏一生氣就拿屋子裏的東西撒氣,既不符合她的形象也糟蹋東西,她隻是麵無表情的坐在屋角的陰影裏,一聲不吭,仿佛已進入另一個世界,唯獨手上那一方絞爛了的絲帕泄露了她此刻內心的憤怒。
水芝伺候她多年最了解她的脾氣,見她如此便溫言勸道:“姨娘也別太往心裏去了,奴婢說句僭越的話,大奶奶這迴確實做得不妥當,司徒夫人既是客人還是長輩再如何也不該當著麵詛咒人家,這要是傳了出去咱們國公府的臉麵要往哪擺?老爺這迴怕是氣急了才會罰她去跪祠堂,等這件事過了,姨娘再陪著些小心,老爺素來憐惜您,斷不會為著大奶奶遷怒到您身上。”
“我不是為這個生氣!”張姨娘的聲音不似往日般溫軟反透著一絲陰寒,“我氣得是崔氏那個上不得台麵的東西!還號稱什麽世家千金!若不是衝著當初韓國公的承諾我怎麽會讓大爺娶了她!不過是見二房多給了些銀子便跟野狗見了肉似的巴巴的要去搶,她也不用腦子想想那是人家的陪嫁,少夫人上有公婆下有夫君,還有個二叔睜著眼睛死死的盯著咱們府上生怕她受一點兒委屈,這樣的人拉攏示弱來來不及,偏崔氏那個蠢貨就知道占便宜,也不想想若是大爺的事成了,這整個安國公府都是她的,要什麽沒有!她就這樣心急?一時半刻都等不了!”
水芝心裏也瞧不上崔氏的做派可這話張姨娘能說她卻分毫都不能露出來,隻能勸道:“這也不能全怪大奶奶,誰能想到少夫人那般大方,平日裏瞧著她跟世子不和,這一出手就給了三小姐幾萬兩,誰瞧了不眼紅?也是今兒個不趕巧若是司徒夫人不來,說不定大奶奶這一鬧還真能得些好處。”
張姨娘秀麗的眉頭聞言忽然就蹙了起來,“你這麽一說倒提醒我了。若是往常崔氏這般胡鬧夫人早發作了,今兒個不知怎麽的竟學聰明了,先是裝病請大夫,然後等老爺迴來從下人處問清楚了緣由親自處置了崔氏,這等手段依夫人的性子是使不出來的,你說這是誰給她出的主意?”
“莫不是少夫人?”
張姨娘心裏也覺得這是司徒凝冰的手筆,可是她想不通,王氏的性子這些年她早已摸得一清二楚,這個女人身上有一股不可理喻的執拗,她要是看一個人不順眼無論那個人說得多有道理她都不會聽的。這主意若真是少夫人出的,那她是用了什麽法子叫王氏乖乖聽話的?
張姨娘不知道這世上要一個人聽話有很多種法子,其中有一種叫循循善誘。司徒凝冰什麽話都沒跟王氏說,隻不過是在崔氏走了之後跟二嬸孫氏聊了些家常順便八卦了一下隴西各家名門後宅裏的那些新聞。在王氏的認知裏,這屬於嚼舌根的行為名門淑女不屑為之,如果司徒凝冰膽敢在她麵前提起一定會被她一頓說教然後再罰抄百八十遍的《女戒》,可人家是說給自己二嬸聽的,她要是敢當著孫氏的麵教訓兒媳婦,孫氏那個潑婦一定會扯著大嗓門跟她嚷嚷,這金英堂立刻就能淪為菜市場,兩害相較取其輕她還是暫時忍忍罷。
於是王氏在她極其不屑的嚼舌根行為當中津津有味的聽完了太守祝夫人三鬥寵妾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然後腦中靈光一閃活學活用的借鑒了祝夫人的手段,似乎效果還不錯……
司徒凝冰在崔氏受罰之後就分外關注起了鬆濤院以及張姨娘的動向,崔氏那日在金英堂的那句咒罵,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時氣急,可在她眼裏這是一個信號,李元祥跟韓國公恐怕是要準備行動了!
跟她預料的差不多,半年,她的好師兄那邊應該已經萬事俱備了。到時候她隻需要吹一把東風,這天下就該亂了。想到此,司徒凝冰不由得微微一笑,“楊炎,你就等著收拾爛攤子罷!”
鬆濤院的正房裏,李元祥正安撫著哭得跟個淚人似的妻子,“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且再忍耐幾日,等三妹一出閣,咱們的苦日子就要熬出頭了。”
崔氏哭得不能自己,聞言猛地抬起頭眼睛亮的嚇人,“真的?!你跟伯父都安排好了?!”
李元祥拍著她的肩膀,聲音裏帶著三分得意七分陰森,“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著三妹大喜那天,到時候我要那些所謂的正室嫡出統統都消失,誰也別想再壓在我頭上!”
自從這世上有李嘉懿這個人開始李元祥就不得不作為被比較的對象。原本李元祥是庶出卻占了個“長”字,李嘉懿又天生殘疾怎麽看都是一生下來就聰明健康的李元祥更占優勢,可是這種優勢在李元祥六歲之時就徹底煙消雲散了。六歲,在他還不過剛剛開蒙的時候,那比他小了三歲的二弟已經會作詩了,七歲,在他還在辛辛苦苦背著詩詞文章的時候,他二弟已經開始自己作詞了,到他十歲絞盡腦汁想了兩天才對上先生出的對聯並得了誇獎正得意洋洋的時候,恰巧李嘉懿的小廝經過他那素來自視甚高的先生居然親自迎了上去帶著絲討好的問道:“學生的前些日子請二公子品評的那篇文章不知二公子瞧過沒有?勞煩小哥告知一聲……”他也沒聽見先生與那小廝後麵說了些什麽,隻覺得方才所有的喜悅都化為了泡沫,這幾年的用功苦讀不過是一場笑話!
他迴去找姨娘狠狠哭了一頓,姨娘安慰他說:“書讀不好也沒有關係,咱們家是武將出身你身子強健把武藝練好,再去軍中曆練幾年何愁沒個好前程!”
他茅塞頓開,自那以後每日晨起練武夤夜論兵風雨無阻,十五歲那年終有小成,喜滋滋的去找父親自請去軍中曆練。當書房的門打開,他瞧見兩個人正在對弈,一個是威嚴肅穆的父親,一個是冷漠淡然的二弟。
他雖有些不自在卻還是將自己的想法同父親說了,父親捋著胡子思考了半晌忽然瞧向對麵一言不發的二弟征詢般問道:“嘉懿你的意思呢?”
他隻記得自己當時震驚的瞧了瞧父親又瞧了瞧二弟,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眼中高大威嚴的父親竟要聽從二弟的意見了?!可更震驚的還在後頭,李元祥永遠都不會忘記他那個天生殘疾連路都走不了的二弟聞言將目光從棋盤上移到他身上,那目光他見過,那是主子看下人的眼神!他的語氣很淡,淡的似乎是在談論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說出來的每一個字卻都如一道道驚雷般打在他心上。
“大哥願意去軍中也好,咱們家畢竟是以武立身總不能連一個能上戰場的人都沒有。雖說現在四夷臣服天下太平可也保不齊哪天邊關****,況且先皇後早逝瞧聖上的意思無意再冊立中宮,皇室無嫡子,太子之位雖定然淑妃出身太低,難免為人詬病,再說陳德妃所出二皇子隻比太子小一天,朝中又有不少陳國遺老,到最後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就算是為了貴妃娘娘咱們家也要保持實力,娘娘如今還年輕父親焉知他日不會添個小外甥?到時候朝堂少不得一陣動蕩,為以防萬一還是要有個能領兵的自家人才好。”
二弟的話他不是很明白隻是瞧父親一副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模樣,他就知道自己這五年來的宿夜辛苦到了二弟麵前便不值錢了,可他還是在父親的安排下去了軍中,因為那裏沒有二弟,他想隻要好好努力總歸會出人頭地的。
可事實證明他太天真了,直到幾年後他才想明白,那是自家的軍隊二弟身為安國公府的世子怎麽可能放棄對它的掌控!就算李嘉懿天生殘疾不能走路又怎麽樣?一點兒也不妨礙軍中將士對他的崇拜,自己走到哪裏都能聽到軍官士卒們用充滿敬重的語氣稱讚,“我前些日子看了世子爺寫的《兵略》,通俗易懂還句句寫在點上,真是本難得的兵書,你們也去瞧瞧!”“經世子爺改良過的連弩箭就是好使,有了它真打起仗來咱們肯定贏!”“世子爺真是難得的大好人,知道我娘病了不夠銀子看大夫不聲不響的就找了濟世堂的張大夫來給我娘看病,我說那張大夫怎麽死活不肯收銀子,原來時世子爺已經給過了!”……
反正李嘉懿什麽都好,至於他…已經沒人知道他是誰了。自他成年之後人家介紹他的時候都隻會說,“這位是安國公府的大公子”然後在對方迷茫的眼神中再補上一句,“就是李公子的兄長。”接著對方就會“哦~”的一聲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最後就是在他背後悄悄議論,“李公子的兄長?我怎麽從來沒聽說過?”“庶出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