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庭之分開的路朝歌就向家裏走去,迴家的路上,路朝歌就明顯感覺到長安城確實是比他離開的時候更熱鬧了,那麽多考生齊聚長安城,尤其是那些沒有開科舉的地方,那些讀書人想要參加考試,隻能來長安城參加即將開始的春闈。
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讀書人,這對於涼州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想當年涼州最缺人才的時候,一個六七十歲的縣令想要致仕,被李朝宗硬生生的按在了職務之上足足三年時間,那老縣令最後都被李朝宗提拔到了從三品了,從三品的縣令你見過嗎?
那就是涼州當時的窘境,一個人恨不得分成八個人來用,可依舊是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也就是在開了科舉之後,情況才稍稍緩解了一些,可涼州的地盤也越來越大,官員的缺口自然而然的也就越來越大,好在原本的地方官員有不少人還能用,可就算是這樣,涼州依舊需要大量的地方官。
“聽說了嗎?”就在路朝歌走在路上的時候,他聽到了在他身邊的兩名年輕讀書人的交談。
“聽說什麽?”另一名年輕人問道。
“這次科舉有很多大家族的子弟參加。”青衫年輕人說道:“你說這狀元榜眼探花是不是已經內定了?”
“不能。”白衣讀書人說道:“我聽說這涼州的科舉還是很公正的,也不需要人舉薦也不需要投效誰,隻要你報名就能參加考試。”
“第一次科舉,狀元叫邵震燁。”青衫年輕人說道:“我聽說是蜀州道道府邵元培家的公子。”
“人家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白衣讀書人說道:“他的考卷曾經對外展示過,不管是字體還是對地方治理的獨特見解,都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是閱卷的可是少將軍的嶽父周大人,以及眾多涼州官員,每個人都在上麵署名之後,才遞交給涼王閱示的,這個狀元實至名歸。”
“那就沒有可能是邵元培通過自己的關係提前得知了考題?”青衫年輕人說道:“這種官官相護的事,我們見到的還少嗎?想來涼州也是如此。”
一聽這話,路朝歌就不樂意了,邵震燁的本事他是知道的,能小小年紀成為一地知府,沒點本事他能上的去?
“你這麽說就不對了。”路朝歌並不是有人見不得說涼州的不好,你要是說得對我們肯定接受並改進,但是你要是胡說八道可就不行了,這科舉製度可是他提出來的,你沒一點證據就在這裏胡說八道,那不是打他臉嗎?
兩個年輕人被突然說話的路朝歌嚇了一跳,齊齊的看向了路朝歌。
“這位兄台也是來參加科舉的?”白衣讀書人看了看身邊的路朝歌開口問道。
“我算是吧!”路朝歌想了想,說道:“這不是也剛剛趕迴來嘛!準備去報名一試身手。”
“兄台剛才說我說的不對,不知道是哪裏不對?”青衫年輕人問道。
“就是你說的官官相護以及考題泄露的事。”路朝歌說道:“不知道這位小先生可是有什麽證據嗎?”
“證據我倒是沒有。”青衫年輕人說道:“不過我想其實也差不多,畢竟涼州的官場也是官場嘛!”
“沒有在證據的事情就不要亂說。”路朝歌說道:“涼州的科舉還是很公平公正的,既然你覺得涼州的科舉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公平公正,那就親自去參加一次,然後去找出他不公平的證據,隻要你有了證據,去錦衣衛衙門或者禁軍衙門把證據交上去,一定會有人管的。”
“這位兄台好似對涼州的官場很了解?”白衣年輕人若是單從麵相上看,卻是要比路朝歌年輕不少,路朝歌這段時間在北疆被那凜冽的北風吹的確實是有點黑了,也顯老了不少,那白衣年輕人若是論起年齡來,要比路朝歌大了七八歲。
“應該是很了解。”路朝歌點了點頭,道:“畢竟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嘛!”
“科舉已經是到目前為止,你們能找到的最公平公正的一種讓自己步入官場的辦法了,至少在涼州是這樣。”路朝歌繼續說道:“也許他還有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你們要相信涼州一定會慢慢的對他進行完善,沒有什麽東西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就像你們讀書一樣,你們首先要識字之後才能讀書是不是?”
“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青衫年輕人說道:“難道就沒有一開始就很完美的嗎?”
“有。”路朝歌笑了笑說道:“你,你身邊的這位白衣年輕人,以及你們身邊走過的所有人,其實天生完美。”
“兄台是在諷刺我嗎?”白衣讀書人問道。
“不是諷刺。”路朝歌笑著說道:“誰還不是自己世界裏的狀元郎呢!”
“兄台高見。”白衣讀書人反應過來,趕緊躬身行禮。
“哪有什麽高見,胡亂說的。”路朝歌擺了擺手,道:“二位要是想參加科舉,可要努力溫書,這次長安城的春闈,可是匯聚了天南海北的高手,想要金榜題名,要更努力才行,等有一天涼州統一天下,天下推行科舉,那些外敵的考生也就不用千裏迢迢的來長安參加考上了。”
“那為什麽不就近呢?”白衣書生開口問道。
“額……”這個問題頓時讓路朝歌不知道該如何解答了,他最開始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讓這位白衣書生一說,他就反應過來了。
“不過也能理解。”白衣書生見路朝歌不說話,便開口道:“可能是當時的涼州官府也沒想到會有這麽多外地考生吧!我們這些讀書人啊!現在誰不想金榜題名禦街誇官啊!”
“那你們可得迴去好好溫書。”路朝歌笑著說道:“光看書還不行,有時間出去走走看看,涼州的科舉可不僅僅要考文章,還要考很多很多東西,光學會了詩詞歌賦可不行,那東西可不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知道了嗎?”
“兄台果然是對涼州了解很深啊!”青衫年輕人說道:“那您不妨猜猜今年的考題如何?”
“那你得去問大都督。”路朝歌笑著說道:“我若是大都督,你們也算是問對人了,可惜我不是啊!”
“兄台,我還有一件事想要請教。”白衣年輕人開口道。
“你說,隻要我知道我肯定知無不言。”路朝歌說道。
“現在整個長安城的客棧都住滿了,那些源源不斷趕過來的考生也不知道該住什麽地方。”白衣年輕人說道:“不知道兄台有什麽好的辦法嗎?”
“多謝提醒。”路朝歌一抱拳,道:“你不說我都把這件事給忘了。”
“兄台這是何意?”白衣書生不明所以的問道。
“哎呦……少將軍迴來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挑著扁擔的中年人走了過來,看到路朝歌趕緊就放下了扁擔躬身行禮道。
“誰?”那青衫年輕人驚唿道。
“你們不認識少將軍?”那中年人看了一眼一臉驚訝的青衫讀書人,很正式的介紹道:“你們眼前這位,就是我涼州的少將軍,也就是剛剛在北疆擊潰草原大軍,生擒岔蘇台的猛人。”
“見過少將軍。”青衫年輕人和白衣讀書人趕緊躬身行禮。
“你們先忙著。”路朝歌擺了擺手,道:“我這邊有急事要處理。”
“老王老王,你那魚都給我家送過去。”路朝歌說道:“找趙大叔拿錢。”
“得嘞!”中年人應道:“您放心就是。”
路朝歌著急忙慌的就向著禁軍衙門跑了過去,留下那兩個年輕的讀書人在那發呆,賣魚的中年人挑起扁擔,看著兩個年輕人。
“是不是說了什麽不該說的話了?”中年人常年走街串巷的賣魚,察言觀色的本事可不一般。
“是。”青衫年輕人說道:“我說這個科舉製度不是很公平。”
“那沒事。”中年人說道:“涼州沒有因言治罪這個說法,更何況你看少將軍那樣也是沒往心裏去,你們安心就是,好好讀書好好考試,將來當個好官。”
說完,中年人挑著扁擔就向著路朝歌家的方向而去。
“不是說少將軍才二十出頭嗎?”青衫年輕人看了看身邊的白衣讀書人問道。
“可能是最近這段時間在北疆被北風吹的吧!”白衣年輕人說道:“也難得少將軍是好脾氣,若是換成旁人,估計早就發火了吧!”
“你們哪!”就在這時,不遠處的一個小販笑著開口道:“我剛才在那看半天了,本來想跟你們說的,不過看你們和少將軍聊的不錯,我就沒有打擾,滿長安城誰不知道少將軍對百姓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你們就放心吧!少將軍一天到晚可忙的很,估計都記不住你們兩個,就像剛才賣魚的說的,好好讀書好好考試,爭取考個狀元郎迴來,那可是光宗耀祖我跟你說。”
兩個年輕人點了點頭便離開了,剛剛說話的那小販看著離開的兩人也是笑了笑,他一看就知道那兩位就是外地來的學子,若是長安城本地人,誰還能不認識路朝歌了。
“這些讀書人呐!”小販搖了搖頭,道:“就少將軍那一身血腥味,他們就聞不出來?”
“哪有什麽血腥味。”旁邊的另一個攤販,道:“你就是會胡說八道。”
“你們聞不到,我可是能聞到。”小販笑著說道。
“對,你最厲害,你屬狗的,什麽都能聞到。”旁邊的小販打趣道。
那小販也就是笑了笑,並沒有在迴答什麽,他曾經是一名斥候,隻不過因為受傷才離開了戰兵隊伍,他的鼻子確實要比很多人都靈敏,不然他也不會成為一名斥候。
路朝歌一路趕到了戶部衙門,一眾戶部官員看到路朝歌之後隻是簡單的行了禮,然後就繼續各忙各的,他們現在是真的忙,這一次路朝歌北上,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還沒有清點完畢,路朝歌迴來之後又帶迴了大量的牛羊牲畜,這些東西都是錢,反正每一次路朝歌出征,最忙的一定就是戶部,出征的時候要供應糧草,迴來之後還要清點繳獲以及各種撫恤等等等等。
“林哲言呢?”路朝歌開口問道。
“迴少將軍的話,林大人去宮裏參加宴會了。”一名戶部官員起身迴答道。
“我都忘了,他現在是戶部尚書了。”路朝歌歎了口氣,道:“你們來一個能管事的。”
“少將軍,管事的今天全都進宮了。”那禮部官員說道:“您要是有什麽急事先跟我說,等大人們迴來了,我第一時間通知他們。”
“算了,我去輜重營看一下。”路朝歌說道:“若是那邊解決不了,我再迴來。”
說完,路朝歌就出了戶部衙門,一路跑到了輜重營,這不去還好,一去路朝歌差點沒把自己氣死,康嘉福那個胖子也去皇宮了,路朝歌在輜重營逛了一圈,沒找到一個能做主的人,他雖然貴為涼州少將軍,但是很多事他也是要走流程的,就比如他要調派大量的軍用物資,除非是有緊急軍情,不然他絕對不會去破壞規矩,規矩是他和李朝宗兩人製定的,那他就不能去當那個破壞者。
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讀書人,這對於涼州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想當年涼州最缺人才的時候,一個六七十歲的縣令想要致仕,被李朝宗硬生生的按在了職務之上足足三年時間,那老縣令最後都被李朝宗提拔到了從三品了,從三品的縣令你見過嗎?
那就是涼州當時的窘境,一個人恨不得分成八個人來用,可依舊是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也就是在開了科舉之後,情況才稍稍緩解了一些,可涼州的地盤也越來越大,官員的缺口自然而然的也就越來越大,好在原本的地方官員有不少人還能用,可就算是這樣,涼州依舊需要大量的地方官。
“聽說了嗎?”就在路朝歌走在路上的時候,他聽到了在他身邊的兩名年輕讀書人的交談。
“聽說什麽?”另一名年輕人問道。
“這次科舉有很多大家族的子弟參加。”青衫年輕人說道:“你說這狀元榜眼探花是不是已經內定了?”
“不能。”白衣讀書人說道:“我聽說這涼州的科舉還是很公正的,也不需要人舉薦也不需要投效誰,隻要你報名就能參加考試。”
“第一次科舉,狀元叫邵震燁。”青衫年輕人說道:“我聽說是蜀州道道府邵元培家的公子。”
“人家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白衣讀書人說道:“他的考卷曾經對外展示過,不管是字體還是對地方治理的獨特見解,都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是閱卷的可是少將軍的嶽父周大人,以及眾多涼州官員,每個人都在上麵署名之後,才遞交給涼王閱示的,這個狀元實至名歸。”
“那就沒有可能是邵元培通過自己的關係提前得知了考題?”青衫年輕人說道:“這種官官相護的事,我們見到的還少嗎?想來涼州也是如此。”
一聽這話,路朝歌就不樂意了,邵震燁的本事他是知道的,能小小年紀成為一地知府,沒點本事他能上的去?
“你這麽說就不對了。”路朝歌並不是有人見不得說涼州的不好,你要是說得對我們肯定接受並改進,但是你要是胡說八道可就不行了,這科舉製度可是他提出來的,你沒一點證據就在這裏胡說八道,那不是打他臉嗎?
兩個年輕人被突然說話的路朝歌嚇了一跳,齊齊的看向了路朝歌。
“這位兄台也是來參加科舉的?”白衣讀書人看了看身邊的路朝歌開口問道。
“我算是吧!”路朝歌想了想,說道:“這不是也剛剛趕迴來嘛!準備去報名一試身手。”
“兄台剛才說我說的不對,不知道是哪裏不對?”青衫年輕人問道。
“就是你說的官官相護以及考題泄露的事。”路朝歌說道:“不知道這位小先生可是有什麽證據嗎?”
“證據我倒是沒有。”青衫年輕人說道:“不過我想其實也差不多,畢竟涼州的官場也是官場嘛!”
“沒有在證據的事情就不要亂說。”路朝歌說道:“涼州的科舉還是很公平公正的,既然你覺得涼州的科舉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公平公正,那就親自去參加一次,然後去找出他不公平的證據,隻要你有了證據,去錦衣衛衙門或者禁軍衙門把證據交上去,一定會有人管的。”
“這位兄台好似對涼州的官場很了解?”白衣年輕人若是單從麵相上看,卻是要比路朝歌年輕不少,路朝歌這段時間在北疆被那凜冽的北風吹的確實是有點黑了,也顯老了不少,那白衣年輕人若是論起年齡來,要比路朝歌大了七八歲。
“應該是很了解。”路朝歌點了點頭,道:“畢竟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嘛!”
“科舉已經是到目前為止,你們能找到的最公平公正的一種讓自己步入官場的辦法了,至少在涼州是這樣。”路朝歌繼續說道:“也許他還有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你們要相信涼州一定會慢慢的對他進行完善,沒有什麽東西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就像你們讀書一樣,你們首先要識字之後才能讀書是不是?”
“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青衫年輕人說道:“難道就沒有一開始就很完美的嗎?”
“有。”路朝歌笑了笑說道:“你,你身邊的這位白衣年輕人,以及你們身邊走過的所有人,其實天生完美。”
“兄台是在諷刺我嗎?”白衣讀書人問道。
“不是諷刺。”路朝歌笑著說道:“誰還不是自己世界裏的狀元郎呢!”
“兄台高見。”白衣讀書人反應過來,趕緊躬身行禮。
“哪有什麽高見,胡亂說的。”路朝歌擺了擺手,道:“二位要是想參加科舉,可要努力溫書,這次長安城的春闈,可是匯聚了天南海北的高手,想要金榜題名,要更努力才行,等有一天涼州統一天下,天下推行科舉,那些外敵的考生也就不用千裏迢迢的來長安參加考上了。”
“那為什麽不就近呢?”白衣書生開口問道。
“額……”這個問題頓時讓路朝歌不知道該如何解答了,他最開始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讓這位白衣書生一說,他就反應過來了。
“不過也能理解。”白衣書生見路朝歌不說話,便開口道:“可能是當時的涼州官府也沒想到會有這麽多外地考生吧!我們這些讀書人啊!現在誰不想金榜題名禦街誇官啊!”
“那你們可得迴去好好溫書。”路朝歌笑著說道:“光看書還不行,有時間出去走走看看,涼州的科舉可不僅僅要考文章,還要考很多很多東西,光學會了詩詞歌賦可不行,那東西可不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知道了嗎?”
“兄台果然是對涼州了解很深啊!”青衫年輕人說道:“那您不妨猜猜今年的考題如何?”
“那你得去問大都督。”路朝歌笑著說道:“我若是大都督,你們也算是問對人了,可惜我不是啊!”
“兄台,我還有一件事想要請教。”白衣年輕人開口道。
“你說,隻要我知道我肯定知無不言。”路朝歌說道。
“現在整個長安城的客棧都住滿了,那些源源不斷趕過來的考生也不知道該住什麽地方。”白衣年輕人說道:“不知道兄台有什麽好的辦法嗎?”
“多謝提醒。”路朝歌一抱拳,道:“你不說我都把這件事給忘了。”
“兄台這是何意?”白衣書生不明所以的問道。
“哎呦……少將軍迴來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挑著扁擔的中年人走了過來,看到路朝歌趕緊就放下了扁擔躬身行禮道。
“誰?”那青衫年輕人驚唿道。
“你們不認識少將軍?”那中年人看了一眼一臉驚訝的青衫讀書人,很正式的介紹道:“你們眼前這位,就是我涼州的少將軍,也就是剛剛在北疆擊潰草原大軍,生擒岔蘇台的猛人。”
“見過少將軍。”青衫年輕人和白衣讀書人趕緊躬身行禮。
“你們先忙著。”路朝歌擺了擺手,道:“我這邊有急事要處理。”
“老王老王,你那魚都給我家送過去。”路朝歌說道:“找趙大叔拿錢。”
“得嘞!”中年人應道:“您放心就是。”
路朝歌著急忙慌的就向著禁軍衙門跑了過去,留下那兩個年輕的讀書人在那發呆,賣魚的中年人挑起扁擔,看著兩個年輕人。
“是不是說了什麽不該說的話了?”中年人常年走街串巷的賣魚,察言觀色的本事可不一般。
“是。”青衫年輕人說道:“我說這個科舉製度不是很公平。”
“那沒事。”中年人說道:“涼州沒有因言治罪這個說法,更何況你看少將軍那樣也是沒往心裏去,你們安心就是,好好讀書好好考試,將來當個好官。”
說完,中年人挑著扁擔就向著路朝歌家的方向而去。
“不是說少將軍才二十出頭嗎?”青衫年輕人看了看身邊的白衣讀書人問道。
“可能是最近這段時間在北疆被北風吹的吧!”白衣年輕人說道:“也難得少將軍是好脾氣,若是換成旁人,估計早就發火了吧!”
“你們哪!”就在這時,不遠處的一個小販笑著開口道:“我剛才在那看半天了,本來想跟你們說的,不過看你們和少將軍聊的不錯,我就沒有打擾,滿長安城誰不知道少將軍對百姓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你們就放心吧!少將軍一天到晚可忙的很,估計都記不住你們兩個,就像剛才賣魚的說的,好好讀書好好考試,爭取考個狀元郎迴來,那可是光宗耀祖我跟你說。”
兩個年輕人點了點頭便離開了,剛剛說話的那小販看著離開的兩人也是笑了笑,他一看就知道那兩位就是外地來的學子,若是長安城本地人,誰還能不認識路朝歌了。
“這些讀書人呐!”小販搖了搖頭,道:“就少將軍那一身血腥味,他們就聞不出來?”
“哪有什麽血腥味。”旁邊的另一個攤販,道:“你就是會胡說八道。”
“你們聞不到,我可是能聞到。”小販笑著說道。
“對,你最厲害,你屬狗的,什麽都能聞到。”旁邊的小販打趣道。
那小販也就是笑了笑,並沒有在迴答什麽,他曾經是一名斥候,隻不過因為受傷才離開了戰兵隊伍,他的鼻子確實要比很多人都靈敏,不然他也不會成為一名斥候。
路朝歌一路趕到了戶部衙門,一眾戶部官員看到路朝歌之後隻是簡單的行了禮,然後就繼續各忙各的,他們現在是真的忙,這一次路朝歌北上,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還沒有清點完畢,路朝歌迴來之後又帶迴了大量的牛羊牲畜,這些東西都是錢,反正每一次路朝歌出征,最忙的一定就是戶部,出征的時候要供應糧草,迴來之後還要清點繳獲以及各種撫恤等等等等。
“林哲言呢?”路朝歌開口問道。
“迴少將軍的話,林大人去宮裏參加宴會了。”一名戶部官員起身迴答道。
“我都忘了,他現在是戶部尚書了。”路朝歌歎了口氣,道:“你們來一個能管事的。”
“少將軍,管事的今天全都進宮了。”那禮部官員說道:“您要是有什麽急事先跟我說,等大人們迴來了,我第一時間通知他們。”
“算了,我去輜重營看一下。”路朝歌說道:“若是那邊解決不了,我再迴來。”
說完,路朝歌就出了戶部衙門,一路跑到了輜重營,這不去還好,一去路朝歌差點沒把自己氣死,康嘉福那個胖子也去皇宮了,路朝歌在輜重營逛了一圈,沒找到一個能做主的人,他雖然貴為涼州少將軍,但是很多事他也是要走流程的,就比如他要調派大量的軍用物資,除非是有緊急軍情,不然他絕對不會去破壞規矩,規矩是他和李朝宗兩人製定的,那他就不能去當那個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