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夢幻,什麽是現實,如果說給任何人聽,他們都能夠有很多的東西可以說.因為這是每個人都曾經思考過的東西,現實跟夢境好像總是難以區分,尤其是當人在現實中缺少了一些安慰的時候,總是希望還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現實,而現在的一切,才是虛幻,這是一種安慰的心思。
對於這個事情,吳零上一世的時候也曾經思考過,尤其是在不少電影開始將視線放在這個問題之上的時候,觀看另一部電影,得到的思考自然會更多。
虛假而不真實的;虛無縹緲的就叫虛幻。虛幻也是對真實的反映,盡管是不一定真實的反映,“電影的本質是虛幻的,但電影並不是完全月兌離現實的。實際上恰恰相反,電影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電影的虛幻與生活的現實之間有什麽聯係呢?電影反映了現實生活,但又不僅僅局限於現實生活。電影藝術能夠濃縮人生:也許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體會到的情感體驗,在電影院裏卻在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就能體驗到。電影的逼真影像為你帶來的刺激也許會讓你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煩惱,銀幕上的曲折故事和人物命運也可能碰撞到你的內心深處,令你頓起共鳴,甚至升華為一種生命的體驗。因此,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
任何的虛幻也不會是毫無根據的產生,它不過是截取了現實世界的部分真實,並以扭曲的形式反映出來。如果這個反應不是虛幻的,那麽它就是真實的了,秉承真實是任何以客觀為依據的科學的思維,它也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不過是真實的反映。虛幻則不同,它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它的“部分的真實”是為了不真實服務的,是為了最終的不真實。
而其中個吳零衝擊最大的應該就要數愛麗絲夢遊仙境了,說的是距離上次愛麗絲夢遊仙境已然是漫長的十年之後。如今,已然出落成19歲大姑娘的愛麗絲則麵臨著女人成熟後的第一大難關——在盛大的莊園舞會中,將會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向愛麗絲求婚。麵對如此窘境即將到來,愛麗絲隻得奔逃,在跟隨大白兔的腳步之後,愛麗絲進入了一個神秘的洞穴當中。由此,愛麗絲再度來到了兒時曾到過的仙境。
在這裏,她又經曆過兒時所經曆的一切,但是,她卻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的光臨。
這裏麵與真實的現實世界有什麽聯係呢?盡管人們在現實世界不會有什麽“仙境”,但是人們還是願意在其營造的夢幻中麻醉自己。因為這樣的虛幻是來自於現實的虛幻,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被保留著,那就是人們始終在追求著美好,人的趨利避害的本姓沒有變。
愛麗絲認為所有美好的都可以在仙境中找到,在這裏,她見到的是有如動物園般豐富多彩的各色人物,從一隻喜歡恃強淩弱、虛張聲勢的睡鼠到精神錯亂的“瘋帽子先生;從一隻“常露齒嬉笑”的貓到一隻喜歡抽水煙袋、名叫阿布索倫的毛毛蟲;從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色皇後”到她那一直懷恨在心的姐姐“紅桃皇後”——雖然她脾氣又壞且喜歡使姓子,但她卻是“地下生活”真正的主宰者。在經曆了一連串險象環生的意外事故之後,愛麗絲將會在這片有如童話般虛幻的奇妙世界裏重新找到那個迷失了的自我。
人都是向往美好的,為了保有心中的美好,愛麗絲從一個怯弱的小姑娘變成了拯救“仙境”的大英雄,她勇敢的接受了幫助“白皇後”打敗“紅皇後”的使命,經曆了艱難險阻,終於獲得成功。是美好的事物得以存續。
“人的本姓是向往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一切邪惡的起因也是追求美好的事物,隻不過是為了使自己感覺美好而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所以原本沒有什麽善惡的,一切自姓都是清靜的,人的本姓都是清靜美好的,就如同上述視頻中的純潔高貴的蘭花一樣。而隻有後天的迷失,使人的習姓中產生了善惡的分別,從此流浪生死輪迴而不得解月兌。所以我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通過修為來清靜自姓,如能自姓清靜,則可知道一切皆空、一切皆是自然美好的,沒有善惡的分別,隻有自姓永存於天地之間,如曰月永照,光輝遍滿大千!心隨境轉,但願我們都能通過修為遷惡向善,逐漸使身心轉入蘭花和荷花一樣純潔清靜的境界,而不要使身心迷失於荒草荊棘的境界,則可以逐漸褪卻有為之心而進入到無為而永在的道的境界。”
於是在虛幻中與美好相對的“邪惡”被樹立了起來,成為靶子,戰勝那些“邪惡”,就意味著“美好”的勝利。簡單的二元論從此產生了,好像人們還生活在童年時代,世界是二元的,非此即彼,並且能夠按照人的意願加以改變,盡管那個改變的過程是艱險的,曲折的,但最終的結果總是能令人滿意的。這也是像童話故事這樣虛幻的景象能吸引人的原因,人們向往美好的願望能在那裏實現,而在現實中卻往往不是那樣。虛幻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這一點相同和聯係,使得虛幻世界可以在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所懷念,像一劑安慰劑,它撫平了在現實中失意的人們的創傷,否則真不知道在那個並不完美的現實中有什麽理由繼續的活下去。
佛教的輪迴轉世說,使得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視乎看到了生的希望,從此他們不再是為現世而活了,他們的苦難是為了來世的輪迴。
虛幻與真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虛幻是對真實的反映,但這個反應是不真實的,它隻是對真實世界的認為的抽象,是去掉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細節之後的隻剩下“美好”的反映,因而是不完全的,更流於虛幻的記憶。
虛幻因美好而不真實,在現實世界中是找不到那麽純淨的狀態的,在現實中人的所謂是受約束的,不會有金蘋果,也不會有隨人願的仙桃。隻有在虛幻中,人們所向往的一切美好才被創造出來,並在虛幻中得以存在,在虛幻中任何人類所不喜歡的事物都被隱去了,而使得虛幻更顯得“美好”,呈現出不真實的“美好”。
與充滿“美好”的虛幻相對的是“悲慘的”地獄,在那裏沒有任何的美好的事物,同樣是被抽象了的,不全麵的真實世界,因為那裏的“悲慘”隻是現實世界悲慘的誇大。
虛幻的世界因為過於“美好”和過於“悲慘”而不真實,在真實的世界中沒有存在。
“夜裏做了一個很長的夢,不知道哪裏的場景,哪裏發生的,還是以前的人,隻是更成熟,更穩重了。他變得成熟了。但是中間卻夾雜了第三者,我不知道跟他有什麽關係,好像跟我們兩都認識。一身西裝革履,很好看,很man。還是那個發型,隻是眼神更堅定了。處事更得心應手了,不知道什麽感覺,心裏很酸,朋友都說,過去的東西是迴不來的,我知道。隻是有時候拿來迴憶一下,也是一種記憶,畢竟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也好,恨也好,苦也好,樂也好。通過,哭過,愛過,那就是自己的感情。怎樣都是屬於自己的。有時候得行為任何人都接受不了。也無法理解!我,曾經深深得愛過你!”
現代人都清楚,做夢當不了真的,夢是虛幻的,是被抽象過的,支離而破碎,這些事物間的聯係與真實世界的聯係是不同的,它們過於簡化,而以一種畸形的形態展示著。如果把夢境當真,用夢中的虛幻的方式在現實中一定四處碰壁。
在古代,則不同,人們試圖尋找夢境與現實的某種聯係,試圖給人以警示。終因為沒有任何的事實根據和道理而流於迷信。
所以,吳零並不認為現實是虛幻,虛幻才是現實的說法,因為所有的一切,都隻是心中的一個臆想,壓根就站不住腳。不過在偶爾的時候,他也曾經接觸過老人的這種思想。
有人曾經說過,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網絡裏的虛幻世界,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像夢境中的夢境一樣,但凡夫眾生卻會執著這個世界,不惜為此犧牲一切,然而,卻並不會有人嘲笑他的無知。
對沒有什麽修行的凡夫,講證悟的境界、菩薩的十地、佛陀的智慧、禪定的感受,也就像對幾百年前的人講量子力學、高能物理、現代科技一樣,很難理解,即使翻來覆去地用中觀的邏輯思維方法去推理半天,他也是將信將疑。但在他們自己通過修行開悟了以後,就誰也不會否認確鑿無疑的事實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親身體悟到這一切了。
如果第五維空間真的存在,那麽很可能還存在著另一個神秘的三維世界。
這就是說,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無限大的五維空間中,不過,我們隻能感知到其中的四維———空間和時間,另有一個維度我們無法看見。然而,就在這五個維度共同組成的空間中,還有另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三維世界存在。
藍道爾告訴記者,那個“世界”的物質組成將完全不同於我們所能感知的這個世界———其化學成分和存在的力與我們的世界全然不同。在第五維空間,唯一與我們分享的就是重力。隻有重力產生的能量,可以穿梭於兩個不同的“世界”。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出重力以外可以穿梭於兩個不同“世界”的其他物質。這樣一來,就可以找出存在於五維空間中的世界,甚至發現時光隧道。不過,藍道爾認為,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離開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
五維世界存在,比人類這個世界更高的等級,佛陀早就明示。就好像古人天圓地方之說,佛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是圓的,佛陀說的後來都會一一被科學所證明的。
量子世界的規模和發展會對物質世界造成影響,低等級的在太陽衰變後成為白矮星,中等為中子星,高級的為黑洞。
前兩種沒有質變,仍舊為星體的一種,黑洞卻可變成一世界,物質的表現便是星係。
黑洞之間可以互相吞噬,越大的黑洞形成的星係越大,量子世界便穩定,終極形態便是新的宇宙。
就像是吳零曾經接觸過一些真正修行的人,當然,跟一些小說中的修行不一樣,他們也是會生老病死,也會有災禍,甚至連強大的身手都沒有,但他們的修行,修煉的隻是一種掌控,隻是一種精神,在他們的口中,世界其實又是一個樣子,現實,皆為虛幻。
量子物理的出現,已經基本上證明了物質世界的不存在。世界雖然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但它卻設計得非常精確。
為什麽說這個世界設計得非常精確呢?因為,即使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很表麵、很皮毛的世界,都是精妙無比、神奇非凡的,當進入物質世界的更深層以後,世界的就顯得更奇妙了。很多西方物理學家經過終身的一再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肯定有一個人在安排這個精巧的世界,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安排,這麽巧妙的世界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存在,所以,他們在年老之後,都開始相信上帝了。
實際上,世界並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創造的。因為我們把這個世界設計得天衣無縫,所以它才能欺騙所有的眾生。
從來就沒有任何的一個觀點可以完全的將所有人都說服,就算是現在所謂的真理也是一樣,依然有人在懷疑。所以對於老人的說法,吳零不會去選擇相信,也不會選擇不相信罷了。
隻是在心中這麽想的時候,突然,他感到了一絲巨大的不同。
對於這個事情,吳零上一世的時候也曾經思考過,尤其是在不少電影開始將視線放在這個問題之上的時候,觀看另一部電影,得到的思考自然會更多。
虛假而不真實的;虛無縹緲的就叫虛幻。虛幻也是對真實的反映,盡管是不一定真實的反映,“電影的本質是虛幻的,但電影並不是完全月兌離現實的。實際上恰恰相反,電影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電影的虛幻與生活的現實之間有什麽聯係呢?電影反映了現實生活,但又不僅僅局限於現實生活。電影藝術能夠濃縮人生:也許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體會到的情感體驗,在電影院裏卻在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就能體驗到。電影的逼真影像為你帶來的刺激也許會讓你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煩惱,銀幕上的曲折故事和人物命運也可能碰撞到你的內心深處,令你頓起共鳴,甚至升華為一種生命的體驗。因此,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
任何的虛幻也不會是毫無根據的產生,它不過是截取了現實世界的部分真實,並以扭曲的形式反映出來。如果這個反應不是虛幻的,那麽它就是真實的了,秉承真實是任何以客觀為依據的科學的思維,它也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不過是真實的反映。虛幻則不同,它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它的“部分的真實”是為了不真實服務的,是為了最終的不真實。
而其中個吳零衝擊最大的應該就要數愛麗絲夢遊仙境了,說的是距離上次愛麗絲夢遊仙境已然是漫長的十年之後。如今,已然出落成19歲大姑娘的愛麗絲則麵臨著女人成熟後的第一大難關——在盛大的莊園舞會中,將會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向愛麗絲求婚。麵對如此窘境即將到來,愛麗絲隻得奔逃,在跟隨大白兔的腳步之後,愛麗絲進入了一個神秘的洞穴當中。由此,愛麗絲再度來到了兒時曾到過的仙境。
在這裏,她又經曆過兒時所經曆的一切,但是,她卻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的光臨。
這裏麵與真實的現實世界有什麽聯係呢?盡管人們在現實世界不會有什麽“仙境”,但是人們還是願意在其營造的夢幻中麻醉自己。因為這樣的虛幻是來自於現實的虛幻,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被保留著,那就是人們始終在追求著美好,人的趨利避害的本姓沒有變。
愛麗絲認為所有美好的都可以在仙境中找到,在這裏,她見到的是有如動物園般豐富多彩的各色人物,從一隻喜歡恃強淩弱、虛張聲勢的睡鼠到精神錯亂的“瘋帽子先生;從一隻“常露齒嬉笑”的貓到一隻喜歡抽水煙袋、名叫阿布索倫的毛毛蟲;從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色皇後”到她那一直懷恨在心的姐姐“紅桃皇後”——雖然她脾氣又壞且喜歡使姓子,但她卻是“地下生活”真正的主宰者。在經曆了一連串險象環生的意外事故之後,愛麗絲將會在這片有如童話般虛幻的奇妙世界裏重新找到那個迷失了的自我。
人都是向往美好的,為了保有心中的美好,愛麗絲從一個怯弱的小姑娘變成了拯救“仙境”的大英雄,她勇敢的接受了幫助“白皇後”打敗“紅皇後”的使命,經曆了艱難險阻,終於獲得成功。是美好的事物得以存續。
“人的本姓是向往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一切邪惡的起因也是追求美好的事物,隻不過是為了使自己感覺美好而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所以原本沒有什麽善惡的,一切自姓都是清靜的,人的本姓都是清靜美好的,就如同上述視頻中的純潔高貴的蘭花一樣。而隻有後天的迷失,使人的習姓中產生了善惡的分別,從此流浪生死輪迴而不得解月兌。所以我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通過修為來清靜自姓,如能自姓清靜,則可知道一切皆空、一切皆是自然美好的,沒有善惡的分別,隻有自姓永存於天地之間,如曰月永照,光輝遍滿大千!心隨境轉,但願我們都能通過修為遷惡向善,逐漸使身心轉入蘭花和荷花一樣純潔清靜的境界,而不要使身心迷失於荒草荊棘的境界,則可以逐漸褪卻有為之心而進入到無為而永在的道的境界。”
於是在虛幻中與美好相對的“邪惡”被樹立了起來,成為靶子,戰勝那些“邪惡”,就意味著“美好”的勝利。簡單的二元論從此產生了,好像人們還生活在童年時代,世界是二元的,非此即彼,並且能夠按照人的意願加以改變,盡管那個改變的過程是艱險的,曲折的,但最終的結果總是能令人滿意的。這也是像童話故事這樣虛幻的景象能吸引人的原因,人們向往美好的願望能在那裏實現,而在現實中卻往往不是那樣。虛幻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這一點相同和聯係,使得虛幻世界可以在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所懷念,像一劑安慰劑,它撫平了在現實中失意的人們的創傷,否則真不知道在那個並不完美的現實中有什麽理由繼續的活下去。
佛教的輪迴轉世說,使得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視乎看到了生的希望,從此他們不再是為現世而活了,他們的苦難是為了來世的輪迴。
虛幻與真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虛幻是對真實的反映,但這個反應是不真實的,它隻是對真實世界的認為的抽象,是去掉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細節之後的隻剩下“美好”的反映,因而是不完全的,更流於虛幻的記憶。
虛幻因美好而不真實,在現實世界中是找不到那麽純淨的狀態的,在現實中人的所謂是受約束的,不會有金蘋果,也不會有隨人願的仙桃。隻有在虛幻中,人們所向往的一切美好才被創造出來,並在虛幻中得以存在,在虛幻中任何人類所不喜歡的事物都被隱去了,而使得虛幻更顯得“美好”,呈現出不真實的“美好”。
與充滿“美好”的虛幻相對的是“悲慘的”地獄,在那裏沒有任何的美好的事物,同樣是被抽象了的,不全麵的真實世界,因為那裏的“悲慘”隻是現實世界悲慘的誇大。
虛幻的世界因為過於“美好”和過於“悲慘”而不真實,在真實的世界中沒有存在。
“夜裏做了一個很長的夢,不知道哪裏的場景,哪裏發生的,還是以前的人,隻是更成熟,更穩重了。他變得成熟了。但是中間卻夾雜了第三者,我不知道跟他有什麽關係,好像跟我們兩都認識。一身西裝革履,很好看,很man。還是那個發型,隻是眼神更堅定了。處事更得心應手了,不知道什麽感覺,心裏很酸,朋友都說,過去的東西是迴不來的,我知道。隻是有時候拿來迴憶一下,也是一種記憶,畢竟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也好,恨也好,苦也好,樂也好。通過,哭過,愛過,那就是自己的感情。怎樣都是屬於自己的。有時候得行為任何人都接受不了。也無法理解!我,曾經深深得愛過你!”
現代人都清楚,做夢當不了真的,夢是虛幻的,是被抽象過的,支離而破碎,這些事物間的聯係與真實世界的聯係是不同的,它們過於簡化,而以一種畸形的形態展示著。如果把夢境當真,用夢中的虛幻的方式在現實中一定四處碰壁。
在古代,則不同,人們試圖尋找夢境與現實的某種聯係,試圖給人以警示。終因為沒有任何的事實根據和道理而流於迷信。
所以,吳零並不認為現實是虛幻,虛幻才是現實的說法,因為所有的一切,都隻是心中的一個臆想,壓根就站不住腳。不過在偶爾的時候,他也曾經接觸過老人的這種思想。
有人曾經說過,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網絡裏的虛幻世界,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像夢境中的夢境一樣,但凡夫眾生卻會執著這個世界,不惜為此犧牲一切,然而,卻並不會有人嘲笑他的無知。
對沒有什麽修行的凡夫,講證悟的境界、菩薩的十地、佛陀的智慧、禪定的感受,也就像對幾百年前的人講量子力學、高能物理、現代科技一樣,很難理解,即使翻來覆去地用中觀的邏輯思維方法去推理半天,他也是將信將疑。但在他們自己通過修行開悟了以後,就誰也不會否認確鑿無疑的事實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親身體悟到這一切了。
如果第五維空間真的存在,那麽很可能還存在著另一個神秘的三維世界。
這就是說,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無限大的五維空間中,不過,我們隻能感知到其中的四維———空間和時間,另有一個維度我們無法看見。然而,就在這五個維度共同組成的空間中,還有另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三維世界存在。
藍道爾告訴記者,那個“世界”的物質組成將完全不同於我們所能感知的這個世界———其化學成分和存在的力與我們的世界全然不同。在第五維空間,唯一與我們分享的就是重力。隻有重力產生的能量,可以穿梭於兩個不同的“世界”。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出重力以外可以穿梭於兩個不同“世界”的其他物質。這樣一來,就可以找出存在於五維空間中的世界,甚至發現時光隧道。不過,藍道爾認為,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離開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
五維世界存在,比人類這個世界更高的等級,佛陀早就明示。就好像古人天圓地方之說,佛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是圓的,佛陀說的後來都會一一被科學所證明的。
量子世界的規模和發展會對物質世界造成影響,低等級的在太陽衰變後成為白矮星,中等為中子星,高級的為黑洞。
前兩種沒有質變,仍舊為星體的一種,黑洞卻可變成一世界,物質的表現便是星係。
黑洞之間可以互相吞噬,越大的黑洞形成的星係越大,量子世界便穩定,終極形態便是新的宇宙。
就像是吳零曾經接觸過一些真正修行的人,當然,跟一些小說中的修行不一樣,他們也是會生老病死,也會有災禍,甚至連強大的身手都沒有,但他們的修行,修煉的隻是一種掌控,隻是一種精神,在他們的口中,世界其實又是一個樣子,現實,皆為虛幻。
量子物理的出現,已經基本上證明了物質世界的不存在。世界雖然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但它卻設計得非常精確。
為什麽說這個世界設計得非常精確呢?因為,即使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很表麵、很皮毛的世界,都是精妙無比、神奇非凡的,當進入物質世界的更深層以後,世界的就顯得更奇妙了。很多西方物理學家經過終身的一再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肯定有一個人在安排這個精巧的世界,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安排,這麽巧妙的世界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存在,所以,他們在年老之後,都開始相信上帝了。
實際上,世界並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創造的。因為我們把這個世界設計得天衣無縫,所以它才能欺騙所有的眾生。
從來就沒有任何的一個觀點可以完全的將所有人都說服,就算是現在所謂的真理也是一樣,依然有人在懷疑。所以對於老人的說法,吳零不會去選擇相信,也不會選擇不相信罷了。
隻是在心中這麽想的時候,突然,他感到了一絲巨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