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讓你變得優秀的道理不會超過20條,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嚴格地、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不被任何短期利益綁架。
你懂的道理不需要太多
1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去喝酒,他喝醉了,抱著垃圾桶罵罵咧咧地說了一句很“雞湯”的話: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我說兄弟你喝太多了,他卻一直搖頭說:“我好失敗。”
你以為他很邋遢,是一個酒鬼?其實不是。在外人看來,他是那種非常光鮮亮麗的精英,見客戶時,穿西裝皮鞋,迴頭率很高,冬天穿風衣,帥到讓人忍不住想要問他風衣的購買鏈接。
當我帶著他踉踉蹌蹌地走出酒吧的時候,我突然想:為什麽很多人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既然這句話很流行,就有它流行的道理。
我想起自己曾經也製訂過很多計劃,往年還會列一些必讀書單,但最後發現那些書都沒有讀。不過,我的成長還是在繼續。
2
拚多多的創始人黃崢早年和段永平一起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在後來的采訪中,黃崢表示,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連黃崢的母親都能聽懂。這頓飯對他的最大意義在於讓他意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汙染的,當你對一件事做判斷的時候,你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麵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用常識進行判斷。
我對他說的這段話印象特別深。
這幾年,我遇到無數“大咖”,我發現他們沒有那麽遙不可及,沒有那麽高深莫測,很多優秀的人說的話、講的道理,一般人也都知道。
有一次,我讀巴菲特的故事,突然領悟:原來,我們不需要懂太多道理,要做的隻是知行合一。
以前,我看到“知行合一”這個詞時,覺得它很虛。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很少有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是一迴事,做事情可能又是另一迴事。
懂得常識的人很多,但踐行常識的人太少。傑克·韋爾奇曾說過一句名言:你們知道了,但是我們做到了。
如果有機會采訪《原則》的作者瑞·達利歐,我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對您來說重要的10條原則是什麽?
3
其實,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看的書不超過20本。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麽市麵上還有那麽多書,而且還能暢銷?
因為99%的人一開始是讀不懂那20本書的,所以需要先看別的書來入門,然後慢慢讀懂那20本書中的隻言片語。人終其一生,是為了能理解、讀透那20本書。
同樣的道理,世界上能讓你變得優秀的道理不會超過20條,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嚴格地、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不被任何短期利益綁架。
我們知道的道理、原則那麽多,能真正按照其中的10條去做,就足夠讓我們過好一生了。
我總結了幾條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原則以及底層邏輯的法則,在此分享給大家。
1.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做到。
2.“二八定律”,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人生中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3.探尋本質。如果我不能了解一件事的本質,我就會不斷地問為什麽。
4.飛輪效應。如果一件事違背了我“一份時間賣多次”的原則,那我就不做。
5.相信專業。相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要與他們比專業度。
6.杠杆原理。借用杠杆撬動資源和財富。
思維落地:列出重要的人生原則
請列出5~10條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生原則,以及你想實踐的底層邏輯法則。
多向“大咖”學習
1
按照家裏的安排,本來我可以隨便上一所專科學校,然後去體製內工作。
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我的分數非常低,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沒怎麽看書。突然有一天,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便開始思考我要怎樣才能考上一所一本大學。
我自我剖析了一下:我是“學渣”,沒有才藝,有什麽優勢考大學呢?
首先,我明確了一個大方向:考藝術類專業。因為藝術類專業的考生錄取分數相對來說低一些,畢竟讓我用一年的時間變成學霸基本不可能。
接著,我又想:在藝術類專業中,我可以選擇什麽?舞蹈、畫畫都不行。也沒學過播音,所以播音也不行。後來,我注意到有一個專業叫航空乘務。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航空乘務是藝術類專業。這就是信息差。
在人生的很多次選擇中,我都會找一條沒有那麽多人的賽道,這樣競爭就沒那麽激烈。
為什麽我會有這樣的“賽道理論”呢?因為我喜歡看人物傳記,我會看這些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是如何選擇的。這是改變我後麵的一些人生走向的關鍵。
以前我看過“投機教父”維克多·尼德霍夫的故事。學生時代,他的一種思維改變了他。當時他考上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因為喜歡下棋、打球等活動,所以他想讀一個既不用怎麽去上課又能有很高績點的專業,於是他選擇了哈佛大學商學院最熱門的經濟學係。
為什麽學經濟呢?因為他發現商學院的老師有很多項目,經常讓高智商的學生去工作,由於幾乎沒有額外的酬勞,因此隻能給學生不錯的分數。
所以,尼德霍夫雖然沒怎麽上過課,但他每門課都能得到甲等成績。這是改變他人生的投機選項,他會從很多看似沒有機會的事情中找到機會。
很多人都喜歡研究“大咖”輝煌的現在,而我更喜歡關注他們還未嶄露頭角時的經曆。
2
最近,我最大的感悟是向沒什麽資源,沒什麽預算,沒什麽名氣,但能取得結果的人學習。因為在他們成功的因素裏,個人方麵的因素所占的比例會更大。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你就要謹慎地分析一下自己想要學習的“大咖”,他們成功的底層邏輯究竟與你有多大關係。
世界上極為富有的人之一比爾·蓋茨創立了微軟公司,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而蓋茨從哈佛大學輟學的行為也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人。大家認為他創造的這一切與他的聰明、果敢、有想法不無關係,甚至覺得他這是從普通人到精英的逆襲。
直到後來,大家才發現,比爾·蓋茨能成功,除了他自己付出努力外,他的父母助力頗多。
他的爸爸,人稱“老比爾·蓋茨”,是一名退休律師兼慈善家,他在華盛頓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良好的政商關係。而蓋茨創立的微軟公司也在華盛頓。
他的媽媽瑪麗·蓋茨出生於銀行世家,是一名成功的女商人,還是華盛頓州金縣聯合勸募協會(king county's united way)的首位女性總裁,也是全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執行理事會的第一位女性主席。開一家公司,與銀行打好交道非常重要,在這一點上,蓋茨的媽媽給了他很大助力。
比爾·蓋茨的成功不可否認,但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在分析他如何獲得成功時,就需要正確歸因。
人們都愛分析因果,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大家接觸“大咖”的時候,總希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某種成功的訣竅或秘密,以複製出他們的成功。
雖然曆史在重複,個體經曆的事情大多相似,但是,如果歸因錯誤,就很可能找錯模仿對象。比如我自己,就是一個家境普通、資源普通的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靠著一步步努力走到今天。在我的邏輯中,我更願意學習像我一樣,沒有什麽背景和資源的人的做事方式,因為這與結果是強相關關係。我認為,我去做相似的事情,所獲得的結果應該偏差不大。
決策時,隻有正確歸因,才能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學習的取得成功的底層邏輯。
3
這一年,我在瘋狂給自己做減法。以前,我會加很多微信好友,這樣反而不能維護好人際關係,還經常浪費時間和精力。
其實,我們不需要有太多好友。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二八定律”吧,大家對“二八定律”的理解可能是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裏,然後覺得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沒有真正明白這個定律的含義。
我仔細觀察後發現,真正讓我獲得幸福和快樂,且對我有助力的人不超過10個人,而我平時接觸的人遠不止10個人,我甚至在其他人身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所以,我開始定期刪除好友,有意識地對自己和他人接觸的時間做分配。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更有活力,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現也更好。
你會發現,當你認識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人時,他會不斷地給你介紹新朋友,這個人就是你的“超級人脈連接器”,他是你需要重點維護關係的人,因為他節省了你結交新朋友的時間。你隻需要和重要的人一對一交流,然後讓他們帶你進入新圈子即可。在“超級人脈連接器”出現之前,你可以多參加飯局,以實現一對多交流。
大家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一種功利的做法,我並不是單純地以價值來評估交往對象,我有一些還未成名的朋友,他們也在我重點交往的人員名單裏,因為我們在一起很快樂。財富是人生所需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你要接受的是,人生確實要經曆不斷的告別,你會失去一些人,但你要知道,在不斷向上的過程中,如果對方能夠跟上你成長的步伐,或者他的確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那麽你們總有一天還會相遇。
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曾經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論”:你的財富和智慧是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
成長是痛苦的,多向“大咖”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汲取能量。如果“大咖”在100層樓的高度,那麽我相信,你很快也會到達20層、50層、99層樓的高度。
張磊曾說,世界上隻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思維落地:梳理你的人脈
現在請你打開微信,看看好友列表,你會發現,跟你聊天最多的人不一定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那麽,如何找到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人呢?我給你三個建議。
1.迴顧過去,迴想一下與哪些人交往的片段是讓你印象最深的。最先出現在你腦海裏的人,除了已經告別的男友/女友和逝去的親人,還有一些是曾經給你幫助的人,或行業裏很優秀的人,因為沒有定期聯係,你們疏遠了。這個時候,你不妨嚐試找找他們的聯係方式,將他們重新納入你的聯係人名單,聯係上之後,再評估一下他們現在的重要程度。
2.關注現在,觀察讓你在交往中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人是誰,然後問問自己,哪些人是值得維護關係的。比如,他曾經幫助過你;他是你的“超級人脈連接器”;和他在一起,你可以收獲很多新的認知;等等。把這些人的名單列好。你也可以反向思考:和哪些人交往時不太舒服;對哪些人付出很多,卻沒有迴報;與哪些人聚在一起時,大多做一些無營養的抱怨;等等。你可以勇敢地把這些人暫時移出名單。過一段時間後,如果你發現沒有他們,你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甚至更好了,你就可以大膽地與他們切斷聯係了。
3.展望未來,找到你想要成為或想要結交的“大咖”,用本小節所講的方法找一些資料來判斷他們對你的價值,判斷他們是否適合成為你的職業偶像,然後有計劃地讓自己出現在他們的講座上,或利用現有的人脈來接觸他們,比如約飯局等。
“大咖”不會主動走向你,但你可以走向他們,與他們共同向上。
你懂的道理不需要太多
1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去喝酒,他喝醉了,抱著垃圾桶罵罵咧咧地說了一句很“雞湯”的話: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我說兄弟你喝太多了,他卻一直搖頭說:“我好失敗。”
你以為他很邋遢,是一個酒鬼?其實不是。在外人看來,他是那種非常光鮮亮麗的精英,見客戶時,穿西裝皮鞋,迴頭率很高,冬天穿風衣,帥到讓人忍不住想要問他風衣的購買鏈接。
當我帶著他踉踉蹌蹌地走出酒吧的時候,我突然想:為什麽很多人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既然這句話很流行,就有它流行的道理。
我想起自己曾經也製訂過很多計劃,往年還會列一些必讀書單,但最後發現那些書都沒有讀。不過,我的成長還是在繼續。
2
拚多多的創始人黃崢早年和段永平一起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在後來的采訪中,黃崢表示,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連黃崢的母親都能聽懂。這頓飯對他的最大意義在於讓他意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汙染的,當你對一件事做判斷的時候,你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麵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用常識進行判斷。
我對他說的這段話印象特別深。
這幾年,我遇到無數“大咖”,我發現他們沒有那麽遙不可及,沒有那麽高深莫測,很多優秀的人說的話、講的道理,一般人也都知道。
有一次,我讀巴菲特的故事,突然領悟:原來,我們不需要懂太多道理,要做的隻是知行合一。
以前,我看到“知行合一”這個詞時,覺得它很虛。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很少有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是一迴事,做事情可能又是另一迴事。
懂得常識的人很多,但踐行常識的人太少。傑克·韋爾奇曾說過一句名言:你們知道了,但是我們做到了。
如果有機會采訪《原則》的作者瑞·達利歐,我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對您來說重要的10條原則是什麽?
3
其實,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看的書不超過20本。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麽市麵上還有那麽多書,而且還能暢銷?
因為99%的人一開始是讀不懂那20本書的,所以需要先看別的書來入門,然後慢慢讀懂那20本書中的隻言片語。人終其一生,是為了能理解、讀透那20本書。
同樣的道理,世界上能讓你變得優秀的道理不會超過20條,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嚴格地、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不被任何短期利益綁架。
我們知道的道理、原則那麽多,能真正按照其中的10條去做,就足夠讓我們過好一生了。
我總結了幾條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原則以及底層邏輯的法則,在此分享給大家。
1.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做到。
2.“二八定律”,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人生中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3.探尋本質。如果我不能了解一件事的本質,我就會不斷地問為什麽。
4.飛輪效應。如果一件事違背了我“一份時間賣多次”的原則,那我就不做。
5.相信專業。相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要與他們比專業度。
6.杠杆原理。借用杠杆撬動資源和財富。
思維落地:列出重要的人生原則
請列出5~10條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生原則,以及你想實踐的底層邏輯法則。
多向“大咖”學習
1
按照家裏的安排,本來我可以隨便上一所專科學校,然後去體製內工作。
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我的分數非常低,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沒怎麽看書。突然有一天,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便開始思考我要怎樣才能考上一所一本大學。
我自我剖析了一下:我是“學渣”,沒有才藝,有什麽優勢考大學呢?
首先,我明確了一個大方向:考藝術類專業。因為藝術類專業的考生錄取分數相對來說低一些,畢竟讓我用一年的時間變成學霸基本不可能。
接著,我又想:在藝術類專業中,我可以選擇什麽?舞蹈、畫畫都不行。也沒學過播音,所以播音也不行。後來,我注意到有一個專業叫航空乘務。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航空乘務是藝術類專業。這就是信息差。
在人生的很多次選擇中,我都會找一條沒有那麽多人的賽道,這樣競爭就沒那麽激烈。
為什麽我會有這樣的“賽道理論”呢?因為我喜歡看人物傳記,我會看這些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是如何選擇的。這是改變我後麵的一些人生走向的關鍵。
以前我看過“投機教父”維克多·尼德霍夫的故事。學生時代,他的一種思維改變了他。當時他考上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因為喜歡下棋、打球等活動,所以他想讀一個既不用怎麽去上課又能有很高績點的專業,於是他選擇了哈佛大學商學院最熱門的經濟學係。
為什麽學經濟呢?因為他發現商學院的老師有很多項目,經常讓高智商的學生去工作,由於幾乎沒有額外的酬勞,因此隻能給學生不錯的分數。
所以,尼德霍夫雖然沒怎麽上過課,但他每門課都能得到甲等成績。這是改變他人生的投機選項,他會從很多看似沒有機會的事情中找到機會。
很多人都喜歡研究“大咖”輝煌的現在,而我更喜歡關注他們還未嶄露頭角時的經曆。
2
最近,我最大的感悟是向沒什麽資源,沒什麽預算,沒什麽名氣,但能取得結果的人學習。因為在他們成功的因素裏,個人方麵的因素所占的比例會更大。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你就要謹慎地分析一下自己想要學習的“大咖”,他們成功的底層邏輯究竟與你有多大關係。
世界上極為富有的人之一比爾·蓋茨創立了微軟公司,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而蓋茨從哈佛大學輟學的行為也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人。大家認為他創造的這一切與他的聰明、果敢、有想法不無關係,甚至覺得他這是從普通人到精英的逆襲。
直到後來,大家才發現,比爾·蓋茨能成功,除了他自己付出努力外,他的父母助力頗多。
他的爸爸,人稱“老比爾·蓋茨”,是一名退休律師兼慈善家,他在華盛頓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良好的政商關係。而蓋茨創立的微軟公司也在華盛頓。
他的媽媽瑪麗·蓋茨出生於銀行世家,是一名成功的女商人,還是華盛頓州金縣聯合勸募協會(king county's united way)的首位女性總裁,也是全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執行理事會的第一位女性主席。開一家公司,與銀行打好交道非常重要,在這一點上,蓋茨的媽媽給了他很大助力。
比爾·蓋茨的成功不可否認,但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在分析他如何獲得成功時,就需要正確歸因。
人們都愛分析因果,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大家接觸“大咖”的時候,總希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某種成功的訣竅或秘密,以複製出他們的成功。
雖然曆史在重複,個體經曆的事情大多相似,但是,如果歸因錯誤,就很可能找錯模仿對象。比如我自己,就是一個家境普通、資源普通的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靠著一步步努力走到今天。在我的邏輯中,我更願意學習像我一樣,沒有什麽背景和資源的人的做事方式,因為這與結果是強相關關係。我認為,我去做相似的事情,所獲得的結果應該偏差不大。
決策時,隻有正確歸因,才能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學習的取得成功的底層邏輯。
3
這一年,我在瘋狂給自己做減法。以前,我會加很多微信好友,這樣反而不能維護好人際關係,還經常浪費時間和精力。
其實,我們不需要有太多好友。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二八定律”吧,大家對“二八定律”的理解可能是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裏,然後覺得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沒有真正明白這個定律的含義。
我仔細觀察後發現,真正讓我獲得幸福和快樂,且對我有助力的人不超過10個人,而我平時接觸的人遠不止10個人,我甚至在其他人身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所以,我開始定期刪除好友,有意識地對自己和他人接觸的時間做分配。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更有活力,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現也更好。
你會發現,當你認識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人時,他會不斷地給你介紹新朋友,這個人就是你的“超級人脈連接器”,他是你需要重點維護關係的人,因為他節省了你結交新朋友的時間。你隻需要和重要的人一對一交流,然後讓他們帶你進入新圈子即可。在“超級人脈連接器”出現之前,你可以多參加飯局,以實現一對多交流。
大家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一種功利的做法,我並不是單純地以價值來評估交往對象,我有一些還未成名的朋友,他們也在我重點交往的人員名單裏,因為我們在一起很快樂。財富是人生所需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你要接受的是,人生確實要經曆不斷的告別,你會失去一些人,但你要知道,在不斷向上的過程中,如果對方能夠跟上你成長的步伐,或者他的確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那麽你們總有一天還會相遇。
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曾經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論”:你的財富和智慧是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
成長是痛苦的,多向“大咖”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汲取能量。如果“大咖”在100層樓的高度,那麽我相信,你很快也會到達20層、50層、99層樓的高度。
張磊曾說,世界上隻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思維落地:梳理你的人脈
現在請你打開微信,看看好友列表,你會發現,跟你聊天最多的人不一定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那麽,如何找到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人呢?我給你三個建議。
1.迴顧過去,迴想一下與哪些人交往的片段是讓你印象最深的。最先出現在你腦海裏的人,除了已經告別的男友/女友和逝去的親人,還有一些是曾經給你幫助的人,或行業裏很優秀的人,因為沒有定期聯係,你們疏遠了。這個時候,你不妨嚐試找找他們的聯係方式,將他們重新納入你的聯係人名單,聯係上之後,再評估一下他們現在的重要程度。
2.關注現在,觀察讓你在交往中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人是誰,然後問問自己,哪些人是值得維護關係的。比如,他曾經幫助過你;他是你的“超級人脈連接器”;和他在一起,你可以收獲很多新的認知;等等。把這些人的名單列好。你也可以反向思考:和哪些人交往時不太舒服;對哪些人付出很多,卻沒有迴報;與哪些人聚在一起時,大多做一些無營養的抱怨;等等。你可以勇敢地把這些人暫時移出名單。過一段時間後,如果你發現沒有他們,你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甚至更好了,你就可以大膽地與他們切斷聯係了。
3.展望未來,找到你想要成為或想要結交的“大咖”,用本小節所講的方法找一些資料來判斷他們對你的價值,判斷他們是否適合成為你的職業偶像,然後有計劃地讓自己出現在他們的講座上,或利用現有的人脈來接觸他們,比如約飯局等。
“大咖”不會主動走向你,但你可以走向他們,與他們共同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