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隻要完成足夠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非也,非也。你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好一件事,勝過毛毛躁躁地做一堆事。


    做好一件事就很厲害了


    1


    有一次參加分享會,我上台前有點緊張,一直在備忘錄裏寫一會兒要分享的金句。結果主持人一介紹,我腦子一熱,就把備忘錄裏的金句全部忘記了。


    好在那次分享還算成功,我臨場發揮得不錯,頻頻爆出金句:“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一定要優秀到讓前任點讚我朋友圈動態的程度。”


    走下演講台之後,我摸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準備喝口水。這時,一個男生走過來,我感覺他很眼熟,但一時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他主動跟我打招唿,我撓撓頭,努力迴憶。“你是……”


    他說:“呂白老師,你不記得我了嗎?你的每一場演講我都來聽。你上一次演講時,我還給你送過紙巾呢。”說完,他掏出紙巾朝我揮了揮。


    “啊,我想起來了。”上一次演講的時候,因為太緊張,加上場地人多,比較熱,我全身都汗津津的。幸好一位朋友上台送了一些紙巾給我擦汗,要不然那天我就出糗了。沒想到他這次也來了。


    我說:“哈哈哈,還好今天室內不熱。”


    又調侃了兩句之後,才進入主題。他說:“其實我一直有一個疑惑,我現在有好多目標,不知道先實現哪個目標才好。”


    我沒說話,給他拿出紙和筆,讓他把這些目標全都寫下來。


    他很快就寫好了,說道:“呂白老師,你是不是想跟我說,寫下來之後,實現起來才會更有動力?”


    我搖搖頭,讓他將目標分好類。


    這時候,他又說:“哦!我明白了,你是想告訴我,把目標分好類,這樣才能更有規劃地一步步實現它們。”


    看他將目標分好類之後,我才說:“圈出你認為重要的三個目標。”


    他照做了,圈出了三個他認為重要的目標。


    他還想說什麽,被我給阻止了。“我讓你圈出重要的三個目標,不是為了讓你排序,而是……”


    他說:“而是什麽?”


    “而是讓你這輩子隻實現這三個目標,把其他的都丟掉。”


    他有些疑惑。


    我便給他講了我的故事。


    2


    我以前也認為,年輕人要有抱負,目標越多越好,一個個去實現它們,這樣會很有成就感。


    但是後來一位前輩在飯局上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不要好高騖遠,人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厲害了。”


    我忽然領悟,迴到家立馬給自己做出職業規劃,然後再將規劃拆分。最終,我成了現在的呂白。那時候,我也很糾結:我到底是選擇成為億萬富翁,還是作家,還是一個普通人?


    我選擇了當一個作家。


    因為我深知,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這一輩子不可能完成太多的事情。如果目標太多的話,很可能一個都實現不了。相信你也不甘心隻是實現了目標而沒有收獲。


    我看過一本書,叫《人的自我尋求》,剛開始我很有感悟,但當我看第二遍的時候,我才發現,人的一生是一個自我尋求的過程。完成了一趟旅行,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些都是過眼雲煙。


    人總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那才是你靈魂深處真正的欲望。當你真正選出一個目標,並為之努力時,你會有一種感覺:我本該屬於這裏。


    3


    其實,這與前文提及的“二八定律”是同樣的道理,你隻需要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上,並把它做到極致就好,某一段時間內隻為這一個目標服務。


    當你實現了自己選定的目標之後,你就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種感覺是任何人都給不了的。


    所有的不甘,都源於心存夢想;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源於惦記著迴響。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偉大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在年輕時深受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影響,這奠定了他一生都堅持的人文主義藝術風格。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中說出了那句流傳於後世的話,即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便是注視世界的真麵目——並且愛世界。


    米開朗琪羅也曾糾結、困惑,世界上還有好多目標等著他去實現,但他選擇投身藝術創作。拋開藝術創作,米開朗琪羅隻是一個瘋狂的完美主義者。


    米開朗琪羅的所有成功,都應該歸功於他的完美主義。


    將一件事情做好,並且做到極致,就夠了。


    思維落地:一次隻做一件事


    其實,觀察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便可以發現,對公司和組織有價值的事情實在太多,你有必要搞清楚這些事是什麽嗎?


    很多“身兼數職”的人在寫下自己每個月要完成的事情時甚至感到震驚,可能有20多件事都在其職責範圍內。而這些事情真的重要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平均分配,那麽每件事最後的完成效果也隻能平均,而你會變得越來越平庸。


    1.請你寫下自己平時負責的具體工作內容,並從中找出對你而言最有價值的一件事。


    2.然後再選出三件事,把這三件事作為工作的重點。


    你有理由相信,你對公司或者合作夥伴的貢獻,90%都來自這三項工作,它們才是重要的。而你所做的其他工作,其實都是輔助性或補充性的,這些工作你完全可以交給別人去做,或者少做一些,甚至完全不做。


    專注才能讓你更專業


    1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的時候,部門裏的同事一會兒跑來讓我確認事情,一會兒又問我某件事要如何執行,而我還需要盯著其他項目的進度。我正在做項目a的時候,忽然要處理項目b的事情,處理項目b的事情時,又有人來麵試。一天下來,我分身乏術,疲憊不堪,而且還感覺沒什麽產出。我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麽事都沒做。


    那時候我感覺自己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做某個項目的時候,即使沒人打斷,也沒辦法保持專注。直到後來,我看到某書中說道:“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幹的事情上,從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恍然大悟,開始給項目分配時間,上午隻做項目a的事情,把事情解決完了再說,下午再專注於項目b,有麵試的話就提前跟我約時間。從此以後,我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了,事情也能一點點推進,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專注於其他事情。


    後來我發現,其他人也跟我之前一樣有這樣的困擾,我的助理經常說:“感覺集中不了注意力,總是做著a事情,b事情又來找我了。”


    我跟她說:“不專注是因為你太貪婪,想同時完成a事情和b事情,這樣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


    她說:“可是,活那麽多,做不完就會很著急啊。”


    我迴答她說:“要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做壞很多件事。”


    貪婪是很多初入職場的人的通病,其結果可能就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2


    有一位高中同學約我喝酒。他上高中的時候,就經常偷偷溜出去上網,不好好學習。我以前跟他關係不錯,便去赴約了。


    酒過三巡,我夾了一口菜吃,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問他:“最近過得怎麽樣?”


    他點點頭道:“唉,別提了,也就那樣吧。”


    我以為他現在過得不好,便想著怎麽能幫助他。飯桌上,我一直在想怎麽婉轉迂迴才能保護他的自尊。


    後來我才發現是自己想多了。他現在成了一名職業電競選手,經常去世界各地參加比賽,獎金拿到手軟,就連偶爾開個直播都能拿到數十萬元的打賞。


    吃完飯,我們倆搶著買單,他掏出手機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車鑰匙,於是我就讓他付了錢。


    我說:“你現在混得還可以啊。”語氣中帶著羨慕。


    他說:“那時候學校裏的所有人都覺得我不務正業,就你還願意跟我玩。”


    我說:“你是怎麽做到的?”


    他迴:“就是每天玩遊戲唄,玩著玩著就玩出了成績。”


    但其實並不是他說的這樣簡單,我看到他的手,右手拿鼠標的食指和中指都磨出了繭,左手幾個手指上也都是厚厚的老繭。


    說實話,他成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真的隻專注於一件事。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柯林斯講過一個“日行20英裏[2]”的故事。1909年,美國人到達了北極點。1911年10月,有兩隊探險家同時瞄準了南極點這塊處女地,他們分別是阿蒙森隊和斯科特隊。兩隊同時分兩路出發,競爭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榮譽。最後是阿蒙森隊先到達。


    阿蒙森隊一直堅持持續推進的原則,好天氣不會走太遠,以免筋疲力盡,壞天氣也不會停留,保持著進度,每日的行程控製在15~20英裏。而斯科特隊是看天氣確定路程,天氣壞時就不走了,天氣好時就多走一些路程。最終,阿蒙森隊甩開斯科特隊很遠,先到達南極點。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對抗各種幹擾,人們往往選擇以更快的速度工作,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但這樣就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負荷,也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工作質量。


    3


    很多人認為,隻要完成足夠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非也,非也。


    你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好一件事,勝過毛毛躁躁地做一堆事。


    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因為做了很多事而成功,而是因為做對了某些事而成功。有些事你不必做,有些彎路你也不必走。


    有人說:上天給了你無限的機會,卻隻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所以,越優秀,越專注!


    在如今這個複雜紛擾的世界,專注已經成為成功者的秘訣。


    思維落地:做好明確的時間劃分


    rescuetime[3]首席執行官喬·赫魯斯卡認為,切換工作任務的次數越多,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越少。在日常工作中,你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改變,即做好明確的時間劃分。


    1.如果你是職場新人或學生,你需要約人聊一聊你的問題,那你最好提前準備好你的問題和一些解決方案,然後提前和人預約,把問題一次性解決。大家最害怕遇到的是做一步問一步的人,除了有些專職輔導老師以這種方式計費,對於其他人,你都應該尊重他們保持時間完整性的權利。


    2.如果你是領導,你的員工可能會向你尋求幫助,那麽你最好設定一下你的“開放時間”(open time)。這樣,你既能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務,也能兼顧公司管理。


    3.減少無意義的會議討論。在開會之前,給出會議目標及解決方案,在會上針對方案進行討論,而不是拉著一群人,名為“頭腦風暴”,實則互相聊天。尊重別人的時間。


    而這些對時間的充分利用,都離不開專注。希望我們都能培養出一個階段隻做一件事的行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底層邏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白並收藏底層邏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