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皇家密辛
從紅樓開始的時空旅行 作者:顏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淩風子處離開,雲清繼續往京城走,路過通州時,特意去看過趙老漢一家,趙姑娘已經出嫁,可能是為了照顧父母,就嫁在同村,雲清觀察了一下,發現他們跟村裏人相處的挺好,應該過得還可以,說不上多富裕,起碼臉上沒有愁苦之色,雲清就沒有露麵,悄悄離開了。
到了京城,雲清想著要停留挺長時間,一直租住客棧的房子,總是不太方便,便有心買個宅子,自己的住所,住著更自在,不像住在別人的地方,總會有些拘束,處於這種考慮,她就找了中人,買了一所宅院,請人打掃收拾好,住了進去。
宅子位於南城平民區,麵積不大,隻是一個二進的四合院,雲清入住後,懶得自己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幾年她也享受慣了,能請人的,就不想自己動手,於是又對中人說:“勞煩再幫忙請幾個幫工,要兩個男的,負責跑跑腿,幹一些力氣活,再要兩個女的,負責洗衣做飯。”
中人猶豫一下,說:“道長想買人的話,我幫您找一個牙人,官牙私牙我都有熟人……”
雲清搖頭:“不買人,隻是請幾個雇工。”
中人思索片刻,就介紹了一家人,姓崔,雲清讓他把人帶來看了,確認沒什麽問題,就跟他們簽了雇傭協議,當天就擁有五個家政服務人員,算是把家安置好了。
次日,雲清先給丹陽真人去了信,詢問方不方便拜訪,丹陽真人迴信很快,說是在家恭候,雲清交代了一早來打掃衛生的崔嫂子一聲,悠悠然去了上清觀。
見了丹陽真人,他仍然是老樣子,樂嗬嗬的,好像沒有一點兒煩心事,兩人照舊在會客廳喝茶,一盞茶下肚,丹陽真人笑問:“觀小友神色,似乎心有疑慮,是修行中遇到瓶頸了,還是生活上有什麽難處?有我能幫上忙的地方,小友盡管開口。”
雲清笑了笑,說:“是有些困惑,也找人開解過了,他說的道理我都明白,就是還有些想不開,有勞前輩掛心,我自己再多想想,也許哪天就想通了。”
丹陽真人明了,他年輕的時候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明明是一些小事,當時就是看不透想不開,過後迴頭再看,自己都覺得自己又矯情又好笑,隻是身處其中時,那就是天大的問題,偏偏這種事別人能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全靠自己去想去悟。
丹陽真人遂掩口不提,轉而說起另一個話題:“前幾年,小友來信提起的那件事,過後我又找機會去見了那孩子兩次,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相術學的不精,看不出他有什麽不凡之處,而且,從他的麵相上看,他是個先富貴後潦倒,最後出家為僧的命格,這也沒什麽出奇的,怎麽就‘銜玉而生’了?倒是他的那塊玉,通身靈氣氤氳,看起來不似凡物。”
內情雲清自然不好細說,隻能半真半假的說:“或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曆劫,就算在天上時能唿風喚雨,投生為人之後,也要按照人間的規矩來,好的壞的都經曆一遍,以此來曆練心性,因此命格才會沒什麽出奇之處。”
丹陽真人聽了覺得挺有道理,也就沒多想,又說起別的閑話,倒是雲清有疑問求解,悄悄問他有關義忠親王的事。
“關於那位義忠親王的事跡,我也聽過隻言片語,隻覺得他生前行為狂悖,全然不似被精心培養的儲君,倒像是被巫蠱詛咒了一般,可是前輩一直坐鎮京城,若是發生這種事,瞞不過您的眼睛,萬萬不會任由時態發展到那個地步,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不知道能不能說?”
他們所在的亭子四周無人,隻要不大聲嚷嚷,說的話倒不用擔心被人聽了去,丹陽真人雖然是國師,倒也沒有一味替皇家遮掩的意思,沒有人問,他不會多嘴去說,但關係親近的人問了,他也不會刻意迴避,因此,就跟雲清說了。
“小友猜的沒錯,義忠親王本來不是那麽差勁的人,他是陛下一手養大的儲君,前麵二十幾年都堪為皇子表率,隻是後來皇子們長大了,心思都多了……爭權奪利嘛,你知道的。義忠親王那時候壓力大,不知道誰給他獻的藥,說是吃了能精力充沛頭腦清明,結果那藥裏有毒,初時有效,吃的多了,人就會性情大變。”
“我對醫之一道並不擅長,隻知道他沒有中‘術’,沒看出來他是中了毒,直到他事敗身亡,陛下大怒,清理了許多人,才有一個在東宮伺候的小太監招認,說他可能是吃錯了藥,陛下下令徹查,才算是找到他性情大變的緣由,也處置了一批牽涉其中的人員,卻也於事無補了。”丹陽真人說著歎了口氣。
義忠親王死後,陛下處置了牽涉其中的官員和東宮侍從,然後他明知道後麵還有人,卻沒有繼續追查,大家都知道,再往下麵查下去,必然會牽扯到皇子身上,而且還不止一個,陛下是最看重疼愛義忠親王,但其他皇子也是他兒子,義忠親王已經死了,他心中再痛,也做不出讓別的兒子賠命的事。
更何況,義忠親王雖然暴虐,控製不住脾氣,自製力弱的幾近於無,不代表他的智商也清零了,脾氣上來時想不到,但總有腦子清醒的時候,最後他也察覺到自己著了道,隻是已經來不及去細查幕後黑手是誰,他當時差不多是半瘋狀態,找不到真兇沒關係,他也懶得找,來個疑罪從有,把所有懷疑對象一網打盡,總能報仇雪恨,於是,在他逼宮起事之時,同時對他的冤種兄弟們進行無差別攻擊,在他的瘋狂之下,還真被他一起帶走了四個兄弟,不愧是猛人一枚。
皇帝一夜之間死了五個兒子,便是孩子多了不稀罕,也忍不住要吐一口血,之後就沒有去細究兒子們的問題,但是丹陽真人猜測,皇帝其實是查了的,隻是沒有對外通告而已,但他自己心裏清楚,隻看後來有兩位皇子被冷落成透明人,可以合理猜測,這兩位在義忠親王事件中不幹淨,就算不是主使,也肯定出力不少,因此才會被皇帝厭棄。
到了京城,雲清想著要停留挺長時間,一直租住客棧的房子,總是不太方便,便有心買個宅子,自己的住所,住著更自在,不像住在別人的地方,總會有些拘束,處於這種考慮,她就找了中人,買了一所宅院,請人打掃收拾好,住了進去。
宅子位於南城平民區,麵積不大,隻是一個二進的四合院,雲清入住後,懶得自己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幾年她也享受慣了,能請人的,就不想自己動手,於是又對中人說:“勞煩再幫忙請幾個幫工,要兩個男的,負責跑跑腿,幹一些力氣活,再要兩個女的,負責洗衣做飯。”
中人猶豫一下,說:“道長想買人的話,我幫您找一個牙人,官牙私牙我都有熟人……”
雲清搖頭:“不買人,隻是請幾個雇工。”
中人思索片刻,就介紹了一家人,姓崔,雲清讓他把人帶來看了,確認沒什麽問題,就跟他們簽了雇傭協議,當天就擁有五個家政服務人員,算是把家安置好了。
次日,雲清先給丹陽真人去了信,詢問方不方便拜訪,丹陽真人迴信很快,說是在家恭候,雲清交代了一早來打掃衛生的崔嫂子一聲,悠悠然去了上清觀。
見了丹陽真人,他仍然是老樣子,樂嗬嗬的,好像沒有一點兒煩心事,兩人照舊在會客廳喝茶,一盞茶下肚,丹陽真人笑問:“觀小友神色,似乎心有疑慮,是修行中遇到瓶頸了,還是生活上有什麽難處?有我能幫上忙的地方,小友盡管開口。”
雲清笑了笑,說:“是有些困惑,也找人開解過了,他說的道理我都明白,就是還有些想不開,有勞前輩掛心,我自己再多想想,也許哪天就想通了。”
丹陽真人明了,他年輕的時候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明明是一些小事,當時就是看不透想不開,過後迴頭再看,自己都覺得自己又矯情又好笑,隻是身處其中時,那就是天大的問題,偏偏這種事別人能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全靠自己去想去悟。
丹陽真人遂掩口不提,轉而說起另一個話題:“前幾年,小友來信提起的那件事,過後我又找機會去見了那孩子兩次,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相術學的不精,看不出他有什麽不凡之處,而且,從他的麵相上看,他是個先富貴後潦倒,最後出家為僧的命格,這也沒什麽出奇的,怎麽就‘銜玉而生’了?倒是他的那塊玉,通身靈氣氤氳,看起來不似凡物。”
內情雲清自然不好細說,隻能半真半假的說:“或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曆劫,就算在天上時能唿風喚雨,投生為人之後,也要按照人間的規矩來,好的壞的都經曆一遍,以此來曆練心性,因此命格才會沒什麽出奇之處。”
丹陽真人聽了覺得挺有道理,也就沒多想,又說起別的閑話,倒是雲清有疑問求解,悄悄問他有關義忠親王的事。
“關於那位義忠親王的事跡,我也聽過隻言片語,隻覺得他生前行為狂悖,全然不似被精心培養的儲君,倒像是被巫蠱詛咒了一般,可是前輩一直坐鎮京城,若是發生這種事,瞞不過您的眼睛,萬萬不會任由時態發展到那個地步,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不知道能不能說?”
他們所在的亭子四周無人,隻要不大聲嚷嚷,說的話倒不用擔心被人聽了去,丹陽真人雖然是國師,倒也沒有一味替皇家遮掩的意思,沒有人問,他不會多嘴去說,但關係親近的人問了,他也不會刻意迴避,因此,就跟雲清說了。
“小友猜的沒錯,義忠親王本來不是那麽差勁的人,他是陛下一手養大的儲君,前麵二十幾年都堪為皇子表率,隻是後來皇子們長大了,心思都多了……爭權奪利嘛,你知道的。義忠親王那時候壓力大,不知道誰給他獻的藥,說是吃了能精力充沛頭腦清明,結果那藥裏有毒,初時有效,吃的多了,人就會性情大變。”
“我對醫之一道並不擅長,隻知道他沒有中‘術’,沒看出來他是中了毒,直到他事敗身亡,陛下大怒,清理了許多人,才有一個在東宮伺候的小太監招認,說他可能是吃錯了藥,陛下下令徹查,才算是找到他性情大變的緣由,也處置了一批牽涉其中的人員,卻也於事無補了。”丹陽真人說著歎了口氣。
義忠親王死後,陛下處置了牽涉其中的官員和東宮侍從,然後他明知道後麵還有人,卻沒有繼續追查,大家都知道,再往下麵查下去,必然會牽扯到皇子身上,而且還不止一個,陛下是最看重疼愛義忠親王,但其他皇子也是他兒子,義忠親王已經死了,他心中再痛,也做不出讓別的兒子賠命的事。
更何況,義忠親王雖然暴虐,控製不住脾氣,自製力弱的幾近於無,不代表他的智商也清零了,脾氣上來時想不到,但總有腦子清醒的時候,最後他也察覺到自己著了道,隻是已經來不及去細查幕後黑手是誰,他當時差不多是半瘋狀態,找不到真兇沒關係,他也懶得找,來個疑罪從有,把所有懷疑對象一網打盡,總能報仇雪恨,於是,在他逼宮起事之時,同時對他的冤種兄弟們進行無差別攻擊,在他的瘋狂之下,還真被他一起帶走了四個兄弟,不愧是猛人一枚。
皇帝一夜之間死了五個兒子,便是孩子多了不稀罕,也忍不住要吐一口血,之後就沒有去細究兒子們的問題,但是丹陽真人猜測,皇帝其實是查了的,隻是沒有對外通告而已,但他自己心裏清楚,隻看後來有兩位皇子被冷落成透明人,可以合理猜測,這兩位在義忠親王事件中不幹淨,就算不是主使,也肯定出力不少,因此才會被皇帝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