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日常
從紅樓開始的時空旅行 作者:顏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年夏天雨水勤,隔上七八天就要下一場雨,以至於地麵很少有徹底幹透的時候,雲清每隔十天要去金陵給薛晟複診,踩在泥濘的路上,心情很不美麗,十分懷念現代的馬路。
要說水泥的製作方法,雲清也在書籍裏看到過,真想生產,拉上一支隊伍,實驗幾次就能出成果,隻是這東西不是她現在能把握的,隻能暫時望洋興歎,等待合適的時機。現在別說水泥了,就連土豆紅薯的事都沒個結果。
徐知府的能力毋庸置疑,他跟周巡撫商議之後,兩人聯名寫了奏折,快馬送進京城,結果旨意一個月之後才返迴來,跟隨旨意一起來的,還有一群戶部官員,他們到的時候,土豆都收完了,還好趕上了紅薯成熟,親眼見證了它的產量,帶著詳細的數據迴去了。
當今皇帝已經七十有一,早過了積極進取的年齡,凡事都求個“穩”字,此時也是一樣,他給的旨意就是,產量果真有奏報的那麽高的話,就把東西拉迴京城,安排專人在皇莊種植之後,再考慮全國推廣的事。
這樣做,穩是穩了,效率實在低的令人心焦,起碼周巡撫和徐知府都有些等不及,所以他們兩個決定,隻要皇上沒有明旨禁止,他們就先行一步,在管轄之地劃出些土地,先進行育種,之後就號召百姓們種植,也不用占用良田,種在下等田或是幹脆開荒都可以。
哪怕紅薯土豆不能作為稅收,留在各自家裏,也是一份口糧,有它們作為補充,不求吃好,能讓絕大部分人吃飽,都是他們兩個的功績。
雲清的人忙了大半年,最後留到她手裏的土豆紅薯,還沒有當初方瑞買迴來的種子多,讓她很是無語,不過東西已經被推上去了,她就不需要種那麽多,單是自己吃的話,種上兩畝地都綽綽有餘,方瑞本來見留下的不多,還想再跑一趟南邊,知道雲清的打算後才打消念頭。
不過雲清也沒讓他閑著,她的小山包上種了幾千棵果樹,當初買的果苗都是一年以上的,去年隻開花沒結果,今年都掛果了,不過果子稀疏,個頭也不大,現在還沒成熟,不知道味道如何,反正賣相不怎麽樣,估計賣不上價,雲清就沒打算賣鮮果。
有些問題雲清不大清楚,就問方瑞:“我知道開酒坊,釀造和售賣糧食酒,需要去官府辦理證件,釀果酒需要嗎?”
方瑞說:“如果隻是自己飲用,數量不多的話就不用,但是要大量售賣的話,那就需要。”
“既然如此,趁著果子還沒熟,你去把證件辦下來,咱們今年釀果酒。”雲清安排到,“訂做一批酒缸酒壇,再做幾個大烤爐,咱們還可以做些果幹來吃。”
說著,雲清略有些遺憾,如果有玻璃瓶的話該多好,她還能做些水果罐頭,雖然陶罐瓷罐也可以用,但不透明的材質,總覺得差那麽點意思,就不想折騰了。
如今市麵上有玻璃製品,像是一寸來高的小玻璃瓶、鼻煙壺一類,還有比較大的玻璃鏡子,都屬於稀有的奢侈品,本土沒有作坊生產。
雲清腦子裏同樣有玻璃製作方法,都是現成的,隻是她還沒想好交給誰,也隻能暫且擱置。
真是要什麽沒什麽,以前司空見慣的東西,現在都成了可望不可即,雲清能怎麽辦呢?隻能想一步走一步,慢慢把它們“發明”出來,在它們再次出現之前,也隻能將就了。
六月二十九,是雲溪家李景姝的周歲生日,雲清帶著黛玉和墨玉參加了她的抓周宴,小姑娘長得粉雕玉琢的,眼睛又大又亮,抓周時很爭氣的抓了書和算盤,都是寓意比較好的物品。
書是一本詩集,林黛玉放上去的,李景姝給麵子選了,林黛玉高興不已,興衝衝的說:“妹妹抓了我放的詩集,等她長大了,我就教她作詩!”
大家都笑,並不當一迴事,林墨玉則有些不高興,他放了一支筆,可惜小姑娘看都沒看一眼,聽了林黛玉的話,他板著臉教訓李景姝:“就算不抓毛筆,以後也要讀書習字,別想著偷懶!”
李景姝哪裏聽得懂啊,隻管傻樂自己的,好似察覺到任務完成了,歪歪扭扭的撲到雲溪懷裏,嘴裏喊著“娘”,又咕噥著說了一串火星語,也沒人能聽懂,雲溪不時“嗯嗯”兩聲應和著,她就高興了,一個人說的也挺起勁。
給外甥女過完周歲,又到了月底,雲清就收到了何思華幫薛蟠傳過來的信,連個封口都沒有,雲清幫著把信封好,在去給薛晟複診時,順路就給送過去了。
薛晟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情況好了很多,已經能夠在院子裏起身走動,病情好轉,他對雲清的熱情就真誠了許多,不再隻有虛浮的客套,薛姨媽同樣,隻有薛寶釵一如既往,客氣熱情禮數周全,但就是感覺不到多少真心,果然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寶姐姐,哪怕她麵上對你再和氣熱情,也很難真正走進她心裏。
不怪雲清更喜歡林妹妹,認真說起來,黛玉的性格是沒有薛寶釵好的,她有些敏感,還有點目下無塵,會耍小性子,會牙尖嘴利的刻薄人,她的好處是,待人以誠,待人以真,而這正好是薛寶釵欠缺的,跟她相處,總是差了點意思,你走不進她心裏,她也沒想走進你心裏,總是保持著適當的距離,關係很難被拉近。
當然了,雲清也沒有跟她拉近關係的想法,她跟薛家就是普通的醫患關係,薛家出錢她治病,等薛晟好了,大家銀貨兩訖,完全沒必要攀交情,這樣純粹的金錢往來也挺好。
跟薛晟和薛寶釵比起來,薛蟠真是個實心人,非常的表裏如一,跟他精明的父親妹妹不是一個畫風,不看性情人品的話,反倒更適合結交,隻可惜他性情愚鈍人品堪憂,希望這一年時間裏,他能學會遵紀守法,別真長成薛大傻子了。
要說水泥的製作方法,雲清也在書籍裏看到過,真想生產,拉上一支隊伍,實驗幾次就能出成果,隻是這東西不是她現在能把握的,隻能暫時望洋興歎,等待合適的時機。現在別說水泥了,就連土豆紅薯的事都沒個結果。
徐知府的能力毋庸置疑,他跟周巡撫商議之後,兩人聯名寫了奏折,快馬送進京城,結果旨意一個月之後才返迴來,跟隨旨意一起來的,還有一群戶部官員,他們到的時候,土豆都收完了,還好趕上了紅薯成熟,親眼見證了它的產量,帶著詳細的數據迴去了。
當今皇帝已經七十有一,早過了積極進取的年齡,凡事都求個“穩”字,此時也是一樣,他給的旨意就是,產量果真有奏報的那麽高的話,就把東西拉迴京城,安排專人在皇莊種植之後,再考慮全國推廣的事。
這樣做,穩是穩了,效率實在低的令人心焦,起碼周巡撫和徐知府都有些等不及,所以他們兩個決定,隻要皇上沒有明旨禁止,他們就先行一步,在管轄之地劃出些土地,先進行育種,之後就號召百姓們種植,也不用占用良田,種在下等田或是幹脆開荒都可以。
哪怕紅薯土豆不能作為稅收,留在各自家裏,也是一份口糧,有它們作為補充,不求吃好,能讓絕大部分人吃飽,都是他們兩個的功績。
雲清的人忙了大半年,最後留到她手裏的土豆紅薯,還沒有當初方瑞買迴來的種子多,讓她很是無語,不過東西已經被推上去了,她就不需要種那麽多,單是自己吃的話,種上兩畝地都綽綽有餘,方瑞本來見留下的不多,還想再跑一趟南邊,知道雲清的打算後才打消念頭。
不過雲清也沒讓他閑著,她的小山包上種了幾千棵果樹,當初買的果苗都是一年以上的,去年隻開花沒結果,今年都掛果了,不過果子稀疏,個頭也不大,現在還沒成熟,不知道味道如何,反正賣相不怎麽樣,估計賣不上價,雲清就沒打算賣鮮果。
有些問題雲清不大清楚,就問方瑞:“我知道開酒坊,釀造和售賣糧食酒,需要去官府辦理證件,釀果酒需要嗎?”
方瑞說:“如果隻是自己飲用,數量不多的話就不用,但是要大量售賣的話,那就需要。”
“既然如此,趁著果子還沒熟,你去把證件辦下來,咱們今年釀果酒。”雲清安排到,“訂做一批酒缸酒壇,再做幾個大烤爐,咱們還可以做些果幹來吃。”
說著,雲清略有些遺憾,如果有玻璃瓶的話該多好,她還能做些水果罐頭,雖然陶罐瓷罐也可以用,但不透明的材質,總覺得差那麽點意思,就不想折騰了。
如今市麵上有玻璃製品,像是一寸來高的小玻璃瓶、鼻煙壺一類,還有比較大的玻璃鏡子,都屬於稀有的奢侈品,本土沒有作坊生產。
雲清腦子裏同樣有玻璃製作方法,都是現成的,隻是她還沒想好交給誰,也隻能暫且擱置。
真是要什麽沒什麽,以前司空見慣的東西,現在都成了可望不可即,雲清能怎麽辦呢?隻能想一步走一步,慢慢把它們“發明”出來,在它們再次出現之前,也隻能將就了。
六月二十九,是雲溪家李景姝的周歲生日,雲清帶著黛玉和墨玉參加了她的抓周宴,小姑娘長得粉雕玉琢的,眼睛又大又亮,抓周時很爭氣的抓了書和算盤,都是寓意比較好的物品。
書是一本詩集,林黛玉放上去的,李景姝給麵子選了,林黛玉高興不已,興衝衝的說:“妹妹抓了我放的詩集,等她長大了,我就教她作詩!”
大家都笑,並不當一迴事,林墨玉則有些不高興,他放了一支筆,可惜小姑娘看都沒看一眼,聽了林黛玉的話,他板著臉教訓李景姝:“就算不抓毛筆,以後也要讀書習字,別想著偷懶!”
李景姝哪裏聽得懂啊,隻管傻樂自己的,好似察覺到任務完成了,歪歪扭扭的撲到雲溪懷裏,嘴裏喊著“娘”,又咕噥著說了一串火星語,也沒人能聽懂,雲溪不時“嗯嗯”兩聲應和著,她就高興了,一個人說的也挺起勁。
給外甥女過完周歲,又到了月底,雲清就收到了何思華幫薛蟠傳過來的信,連個封口都沒有,雲清幫著把信封好,在去給薛晟複診時,順路就給送過去了。
薛晟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情況好了很多,已經能夠在院子裏起身走動,病情好轉,他對雲清的熱情就真誠了許多,不再隻有虛浮的客套,薛姨媽同樣,隻有薛寶釵一如既往,客氣熱情禮數周全,但就是感覺不到多少真心,果然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寶姐姐,哪怕她麵上對你再和氣熱情,也很難真正走進她心裏。
不怪雲清更喜歡林妹妹,認真說起來,黛玉的性格是沒有薛寶釵好的,她有些敏感,還有點目下無塵,會耍小性子,會牙尖嘴利的刻薄人,她的好處是,待人以誠,待人以真,而這正好是薛寶釵欠缺的,跟她相處,總是差了點意思,你走不進她心裏,她也沒想走進你心裏,總是保持著適當的距離,關係很難被拉近。
當然了,雲清也沒有跟她拉近關係的想法,她跟薛家就是普通的醫患關係,薛家出錢她治病,等薛晟好了,大家銀貨兩訖,完全沒必要攀交情,這樣純粹的金錢往來也挺好。
跟薛晟和薛寶釵比起來,薛蟠真是個實心人,非常的表裏如一,跟他精明的父親妹妹不是一個畫風,不看性情人品的話,反倒更適合結交,隻可惜他性情愚鈍人品堪憂,希望這一年時間裏,他能學會遵紀守法,別真長成薛大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