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王信套好馬車,王方氏進來請雲清,黛玉姐弟聽說是要去地裏幹活,不知道勞作艱辛的他們,非要吵著一起去,雲清無可無不可的答應了,帶著他們坐上車,另有方大勇和方瑞各趕著一輛牛車,黛玉和墨玉的小廝丫鬟都跟著,一群十幾個人往田裏行去。


    到了地方,幾個男人是幹活的主力,土豆的莖葉早已提前處理過,現在隻用把它們從土裏翻出來,並裝到筐子裏就行了,於是男人們在前麵翻土豆,雲清帶著幾個女人在後麵裝筐,黛玉和墨玉也跟著忙活,他們都動手了,那些丫鬟小廝也不敢閑著,都開始幹起活來。


    隻可惜真正有力氣的人不到一半,忙活半上午,才把一畝地的土豆給收完,兩輛車都給裝滿了,哪怕沒有稱重,隻用眼睛看,都知道分量絕對不會少。


    “道長,這片地是上等田,咱們要不要把下等田的也收一畝,好做個對比?”方瑞問。


    雲清看看太陽,再看看又累又曬灰頭土臉的一群人,尤其是兩小,那是衣服也髒了,頭發也亂了,臉色通紅,手上臉上都是土,都這樣了,竟然也沒有叫苦叫累,不由笑問:“怎麽樣?還想不想下地幹活了?”


    黛玉像模像樣的歎氣道:“原來農作這麽辛苦,怪不得《憫農》裏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後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墨玉在她旁邊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


    雲清笑了,忙活一上午,能明白這個道理,就算沒白來,她也舍不得太累著他們,就說:“迴去吧,剩下的不用收了。下午給徐知府送個帖子,請他帶人來驗證吧。”


    方瑞答應著,一行人收拾東西迴去,還沒走到玄真觀,就見王方氏腳步匆匆迎麵而來,一見雲清,都不等把氣喘勻,忙說:“道長快迴去吧!巡撫大人和知府大人帶著儀仗來了,說是有皇上的旨意和賞賜,您快些迴去接旨吧!”說著話,滿臉都是興奮喜悅的笑容。


    雲清算算時間,不禁腹誹這旨意走的夠慢的,麵上卻不動聲色,讓王方氏坐上車,略微加快了速度,迴去後,先換了一套比較正式的道袍,才到玄真觀正殿前接旨。


    一群人都在那兒站著,最前麵是周巡撫和徐知府,他們陪著兩個不認識的人,一個四十來歲,穿著緋色官服,上麵繡著雲雁,另一人麵白無須,是宮裏的內侍,看到雲清過來,臉上都帶了笑,周巡撫官職最高,卻略退半步,讓那個眼生的官員站在最前。


    那官員說了皇上有諭旨,於是眾人均躬身肅首聆聽,諭旨中寫了諸多誇讚雲清的話,說她道法高深宅心仁厚,敬上憐下教化地方,為君分憂等等,特賜各種道家書籍一箱,金銀布匹若幹,還有皇帝親自手書的“玄真觀”匾額一份。


    並沒有提秦可卿或是義忠親王半個字。


    雲清並不多想,接了旨意,主要是把原先的牌匾取下來,把皇帝賜的換上去,一通忙亂之後,才帶著眾人去偏殿喝茶,經過一係列客套、恭維、奉承和拉關係,兩位傳旨官完成任務,被客客氣氣的送出門,帶著他們的儀仗走了。


    徐知府落後一步,笑著朝雲清拱手:“失敬了,沒想到雲道長是這般手眼通天之人,出門一趟,就在皇上跟前掛了號,以後說不得還要請道長幫本府美言幾句……”


    玩笑話裏尤帶著三分認真。


    雲清說:“正好有事要請大人,您且移步,帶您看一樣東西。”


    徐知府就跟著雲清一起,來到拉迴來的土豆堆前,雲清隨手一指,說:“這是一畝地收的土豆,估計有兩千斤上下,可以當菜吃,也可以做主食,我想大人應該會感興趣……”


    雲清話還沒說完,徐知府臉色就變了,唿吸也變得急促,連聲追問道:“畝產多少?真的有兩千斤嗎?真的能做主食,吃了能飽腹嗎?”


    “大人眼前這些,是我們剛從地裏拉迴來的,上等田產出絕對有兩千斤,中下等田裏,產量會有所減少,但也少不了太多,土豆當主食的話,可以煮著吃,也可以做成土豆粉,肯定能飽腹,炒菜也很好吃,我這裏有食譜,大人可以試一下……”


    “不知道這土、土豆,道長一共種了多少?您是想讓本府幫忙獻上去嗎?”徐知府又問。


    雲清早打算好了,不假思索道:“總共有六十畝左右,另外還有兩種高產作物,同樣各有六十畝,一種叫紅薯,一種叫玉米,要再等一個月左右才能收獲,產量有多少我也不敢確定,這些都可以交給大人,至於怎麽處理,全由大人決定即可,我都沒意見。”


    徐知府興奮不已,又朝雲清一拱手:“如果這些作物產量都有這麽高,那真是天下所有百姓之福,本府代他們謝過道長!道長且放心,一切都交給本府,本府定會原原本本上奏陛下,不會讓任何人貪墨道長的功勞。”


    雲清又不是為了功勞,卻也不用跟徐知府這個外人分說,隻是點了點頭,目送他興奮的湊到周巡撫跟前,兩人一路說著話遠去了。


    之後那些地就被府衙的人給圍住了,雲清說了都由徐知府做主,果真就撩開手不管了,反而對她的水稻小麥比較關心,催著方瑞雇了一群人,把田地的莊稼都給收割迴家。


    周邊農戶本來還想再等兩天,看到他們這麽匆忙,大多都跟著行動,忙了三四天,算是把夏糧收了,而那些後知後覺的少數人就比較倒黴,他們剛要收割,天就下起雨來,一連七八天就沒晴過,糧食糟蹋了不少,把人給心疼壞了。


    等到夏糧產量統計出來後,所有當初聽府衙安排的農戶,糧食都有增產,這部分人的喜悅自不必說,而那些反骨的和偷懶的人,看著別人家大豐收,他們仍跟往年一樣,心中滋味難言,個個後悔不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紅樓開始的時空旅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顏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顏瑋並收藏從紅樓開始的時空旅行最新章節